close

 

529314_384655381558912_29103085_n.jpg

IMG_2558

(樹梅礦體燦光寮山望向牡丹山,五分山)

樹梅露天採鑛場比金瓜石地質公園的本山露天採鑛場面積大了好幾倍。這裡完全沒有住家,北側是東北角第一高峰。有淡蘭古道可以通往雙溪區牡丹。

露天開採後的舊坑道一一浮現,讓我們很容易親近。

方建能和余炳盛兩位學者說:

 

樹梅礦體也是開採脈型金銅礦

本脈礦體再往南到了中段,出露並不明顯,山頭上除了部份黏土化岩石以外,並看不到 礦脈本體。然而再往南到了樹梅礦場,本脈礦體又因為露天開採而明顯展示出來,這裡礦體 是位在南港層砂頁岩中,原來沈積岩中的海膽化石及生物活動痕跡的生痕化石仍處處可見, 許多化石甚至被黃鐵礦置換了,非常漂亮。(金瓜石-九份金銅礦床導覽

著者 :方建能·余炳盛)

 
 
關於樹梅露天採礦場的由來與最後前世,前金瓜石礦山第一採礦場主任劉煥一先生民國69 年發表論文說:
露天開採除可大量生產,利用機械採鑛,減 少人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外,另一主要的目的爲可使低品位之鑛砂得以開發,增加新資源,使鑛體復活,在此鑛源難求之狀況下,實為採鑛業的一支興奮劑,金瓜石鑛體之特性為鑛體成南北走向,傾斜近乎垂直,鑛體寬度不大,所以表土剝離工作較困難,佈置十分不易,臺金公司現在 所開採的鑛體計有本山露頭及樹梅露頭兩處金鑛 ,因為採鑛成本降低,所以由原來至少需5g/T (五克/一千公斤)以上才能開採之情形,降低到只要含有 2g/T便 可開採,臺金公司露天採鑛另一特色為採用部分外包開採,利用公司之特有技術,加上外來的勞 動力與設備,以達到產量與品質之控制,彌補公 司勞動力與機械設備之不足,如此可利用現存之 少數人力與物力繼續從事採鑛,實為公司經營上 的另一大革新。
本山與樹梅鑛床其鑛體走向均為南北向,傾斜均近乎垂直(80°~90°),樹梅鑛體露出地表較少,平均高約10公尺 左右,露出脈最高者爲海拔+680公尺 其鑛體亦與本山鑛體一樣,其間高品位之金鑛脈已被採完,舊巷道雖沒有本山多,但 仍歷歷可見,現可開採之鑛體平均品位約有 3g/T。
樹梅露頭:依南北走向露出之鑛體坡度較平緩,山下無住家與建築物,鑛體寬約20 公尺東西向之圍岩表土亦較平緩,所以將 來開採深部時表土處理量必相當多。
金瓜石附近地形起伏不一之連峯峻嶺 ,運輸道路不能採用距離較短之直線,而必 須按照地形繞山脈爬行,該目前用現有之 102號縣道,較近鑛體位置自行開關運輸道 上山,由本山露頭至選廠碎鑛工場距離7.2 公里由樹梅露頭即達9公里左右。
樹梅鑛體,規劃開採高度由海拔 +540M以上到+680M計有140M高,寬度為20M ,中間夾有廢石,因主脈與副脈品位均佳 ,且距離不遠,所以一起開採,品位可達 3g/T左右,鑛體採法與本山鑛體相同, 垂直以20M為一工作階段計有7個階段( +660M,+640M,……+540M)該鑛體 因其山脚下無住家與建築物,且鑛體之兩 側有一山谷,所以沿山谷所開之道路可達 目前先開採+540M之部分, +540M,,長度有 670M,其中有部分爲兩條鑛脈所開之道路可達 ,其餘的正在佈置運輸道路與剝離表土。
樹梅露頭,現在(民國69年)開採+540M與+560M二 個階段,同時佈置+560M以上之鑛體, 此鑛體現在開採與裝運全由外包承攬,公 司派有監工駐場監督,此工作場所計有 外包監工一名,風鑽工3名,鏟裝機1部 卡車3台,其他情形與本山露頭相似。
(。頁39,劉煥一「金瓜石金銅鑛開採現況與展望」載「臺灣鑛業」季刊三十三卷二期六十九年六月。作者 曾任金瓜石礦山第一採礦場主任。)
1916年金瓜石鑛山一覽有一段記載說:
樹梅奧前𨫤,鑛種屬於竝鑛的金礦,品位:金0.7-1.5/0000;銀1.0-2.5/0000。含金十萬分之七就是上鑛,而樹梅奧前𨫤已是上鑛等級了。劉煥一主任所說的高品位已被採完,或許就是指十萬分之七以上的上鑛吧?
2022年8月3日新北市三重區菜寮到府收購二手書學術書長輩書舊書。非常感謝愛書人。樹梅露天採礦區有危險度,敬請注意安全。

 

17038601_1472221149468991_7286920556490781586_o.jpg

(樹梅礦體燦光寮山,沉默電影搭建的草屋)

 

樹梅礦體曾經是沉默電影拍攝場景。黃金博物館- 本山金瓜石地質公園- 貂山古道- 燦光寮古道- 樹梅礦體,全程徒步大約五公里。與本山礦體同樣是金瓜石礦區最後的露天黃金礦石開採場。十幾層有如梯田往燦光寮古道柑仔店遺址方向延伸,前幾年九份金瓜石下雪,雪花一層層覆蓋遲遲沒融化,畢竟,燦光寮山是東北角第一高峰。這裡有台灣紅星杜鵑花,很神奇,貧瘠的礦岩上,每年三月開出漂亮的花朵。

樹梅礦體是本山礦體的南方,礦脈上部金銀,下部則是銅礦為主。樹梅洞的開採可以追溯到1898年。金瓜石礦床型分成本山系與長仁系,樹梅礦體屬於前者。樹梅礦體在本山海拔四〇四公尺以下完全與本山礦體相連。民國55-61  年間在梅坪下部等礦體探巷和鑽眼,希望能獲得新礦脈,以延續金瓜石礦山的採金銅壽命。

民國六十七年五月間,着手於本山與樹梅坪鑛床之露頭部分,使用重機器 以露天掘進方式,擷取歷年棄置未採之本礦脈兩邊高矽品位金礦砂,有價礦送往選廠利用浮選製鍊,無 含金之矽砂;因其含矽達八六%以上,可爲煉鋼、煉銅之溶劑,而賣給中鋼公司爲煉鋼溶劑,以及部分 做為自家鍊銅之用。

此種由露天鑛場採掘低品位有價鑛,每公噸之含金,如有二公克,卽合採算標準。採掘工作幾乎是使用開山機、推土器等機器操作,然後由二十噸卡車運鑛至水湳洞;每噸運費一五〇元計。鑛砂經壓 碎、提煉等選鑛手續,每噸只需三〇〇元工資,成本比經由鑛巷採出者爲低,還有四〇〇元的利潤。但是年十月,國際金價上漲至每盎士四〇〇美元後,利潤也跟著增加,金瓜石鑛山以此方式採掘中 之本山系部分,據含金品位爲每公噸二‧六公克,如稍加控制,亦可達三公克左右,至於樹梅 部分,平均約爲三公克。

樹梅礦體大約三十座足球場寬。由沉默電影拍攝場,也就是福德宮和唯一紅磚屋廢墟往下走需要注意半小時。底部再往燦光寮山方向可以再接燦光寮古道的主要路線,循著山澗兩百公尺回到福德宮。沿途尋找坑口,發現了七座,大者與九份大竿林五番坑一般,小者只能側身。生產或是探脈用途則有待進步瞭解。

2022 年7 月25 日台北市南港區中央研究院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樹梅礦體很美,但也非常危險。懸崖多,敬請小心墜落; 峭壁廣,很容易岩石崩解而。敬請注意安全。

以下是註和樹梅礦體簡單的沿革歷史。

樹梅礦床:

1:樹梅礦床相當於本山礦床之南端部;由存於砂岩頁岩中之幾條礦脈而構成。礦脈上部富於金銀礦,下部則富於銅礦,走向延長二〇〇—六○○公尺,幅寬平均一‧五公尺。( 臺灣鑛業史,頁1002)

1:金瓜石礦山在田中組未經營前,僅在本山礦床露頭部份(俗稱大金瓜),有數個小洞而已。田中組開 辦以後,逐漸開鑿本山一平巷(拔海五六〇‧五公尺),二平巷(五二八公尺),三平巷(四七九公尺)及 四平巷(四○四公尺)等洞,專採本山系鑛床。其他長盛洞、排水洞、寶生洞、樹梅洞,等均於草創時期開鑿,礦石出一號硐口,以架空索道,運至一八○公尺下之製鍊廠。當時,採鐵夫均爲日人(西曆一八九 九年三月有一三○名(,臺人只從事於運鑛及雜役(西曆一八九九年三月有一二〇至一三名)。( 頁59, 民國48 年基隆市志工礦篇)

1:金瓜石型礦床分爲本山系與長仁系二系列。裂罅、熱泉上湧、鋼床形成,爲其整體之順序,惟金瓜石卽直接與火山岩具密切關係而已。

金瓜石本山系係以本山火山體爲其中樞,以山之外觀而論,則毋寧稱之爲一大岩嶂較爲恰當,岩障 拔海六六○公尺,由黑雲母、角閃石、石英安山岩、含輝石、漂白安山岩等而成。附近之堆積岩有受顯 著之矽化作用,變爲堅硬緻密之矽質岩,並以火山體蘊藏豐富之金礦床,外型呈成金瓜之型,故稱「金瓜石」或與九份山之小金瓜對稱,名爲「大金瓜」。此系列之礦床以裂罅填充爲主,發育於石英安山岩 塊中,走向南北,其南端伸入第三紀,分爲多數小脈;本山、樹海坪( 樹梅坪)、燦光寮、鶴脈等鑛床羣。( 臺灣採金七百年,頁100)

1:樹梅坪及燦光寮二礦床羣,位在本山之南方延長,其各種性質與本山大同小異。其樹梅坪部分於本 山海拔四〇四公尺以下完全與本山礦床相連。燦光寮則爲斷層脈,最後之鶴脈礦床羣,則分布於第一長 仁之東,性質亦與本山羣相同。其主脈是在水成岩接觸部附近之石英安山岩中。( 同上頁102)

1: 地質學家認為金瓜石鑛山壽命尚在壯年時期,倘能加強探礦工作,則新鑛源之發見,非無可能。五十五年度,臺灣金屬乃決定籌 資一千二百萬元,計畫再就時之已知較具希望鑛體附近,開鑿探巷一一、〇〇〇公尺,鑽眼三、〇〇〇 公尺,針對本山礦體之北端、第一長仁鑛體之南端、第三長仁及龜脈下部五〇〇公尺、吉東體及半屏山下部、粗石山礦體之下部及樹梅坪下部等六處目標,分月進行探礦。另外,通過日本政府可倫坡計畫, 邀請日本地質、探、地球物理化學採鑛等專家來臺,對鑌山尚未著手開發之處女地帶,從事科學探 ,並推及宜蘭縣銅山、花蓮縣銅門等地。 此期之探箭,據云:爲金瓜石採工作之顛峰時期,完成於 六十一年底,平均每年開整探巷八千公尺及鑿眼三千公尺,其自五十一年計起迄於六十一年之間,共計探獲量爲四六〇萬公噸。 另外,於六十二年十二月,且與中國文化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進行水湳洞灣海底金屬鑛之探測,但收獲不大。( 同上頁245)

1:探礦方面,則初自五十九年八月迄六〇年七月間,在聯 合國開發方案補助下, 曾聘請加拿大籍地質顧問 G. E. Morrison 前來金瓜石山工作一年,認爲進行 中之樹梅坪南延地區之鑽探,雖未獲預期之效果。但在C區(按本山鑛區)更南之燦光寮、石筍一帶, 在地質觀點上,仍有待探勘之價值存在。建議先行地球物理化學探勘,再根據其成果,選擇進行鑽探。 其後,鑛山進行第三期金銅鍍探勘工作,直至六十八年。( 頁253,  同上)

1: 六十七年五月間,着手於本山與樹梅坪鑛床之露頭部分,使用重機器 以露天掘進方式,擷取歷年棄置未捨之本鐵脈兩邊高矽品位金礦砂,有價鏞送往選廠利用浮選製鍊,無 含金之矽砂;因其含矽達八六%以上,可爲煉鋼、煉銅之溶劑,而賣與中鋼公司爲煉鋼溶劑,以及部分 做為自家鍊銅之用。

據云:此種由露天鑛場採掘低品位有價鑛,每公噸之含金,如有二公克,卽合採算標準。蓋採掘工作殆用開山機、推土器等機器操作,然後由二十噸卡車運鑛至水湳洞;每噸運費一五〇元計。鑛砂經壓 碎、提煉等選鑛手續,每噸只需三〇〇元工資,故成本較之經由鑛巷採出者爲低,而尚有四〇〇元之盈 餘。但是年十月,國際金價上漲至每盎士四〇〇美元後,盈餘亦隨而轉增,金瓜石鑛山以此方式採掘中 之本山系部分,據云:其含金品位爲每公噸二‧六公克,如稍加控制,亦可達三公克左右,至於樹梅 部分,平均約爲三公克( 原註劉換一「金瓜石金銅鑛開採現況與展望」載「臺灣鑛業」季刊三十三卷二期六十九年六月。按:作者 曾任金瓜石礦山第一採礦場主任。)
二部分合計之鑛砂產量,每月爲一萬公噸,所提煉黃金,本山部分月產約二 十五公斤,樹梅坏約爲四公斤。況且,此種採掘之工作,因部分係採取外包方式進行,公司祇負技術指 導以配合外來勞力,產量與品質方面,皆能充分之控制,進而彌補鎮山方面機器設備之不足與邇來勞動 力缺乏諸問題,亦爲臺灣採金史上之一大革新。此外,金瓜石地區因火成岩分布甚廣,且類多石英安 山岩;岩質堅硬而適於充當建材,舖設道路以及築港之防波提等多方面用途-鑛山亦將之規劃爲採石場 ,分爲基隆山與牡丹山二處,進行鑿岩、爆破,承包採石,成爲多角性經營。( 頁255, 同上)

1: 臺灣金鋼鍍務局鑛區界鑛床分佈及地面佈置圖。
民國39 年金瓜石礦區地圖。三十九年度資源委員會在台各生產事業單位概况(合訂本)資源委員會編印,三十九年度台灣金銅鑛務局概况)

FB_IMG_1658663755831.jpg

燦光寮山

FB_IMG_1658663767762.jpg

樹梅礦體,以下也是

FB_IMG_1658663778984.jpg

台北工作完畢後,回到九份已經下午兩點,獨自一人經金瓜石土地祠奔向燦光寮山。想尋找紅星杜鵑。沒找著。站在739公尺高的一等三角點,心裡有點毛毛的。是東北角最高山,逼來的雲特別令人畏懼,整個天空只有留燕飛舞,沒有見到年年此時滿山的蝴蝶。不敢多耽擱,雖然只看到金毛杜鵑,還是,就小心翼翼,提防溜老大,速速穿越草叢與樹欉,並且盪一段繩索,而下那高高的危崖。
 
這山的岩石好像是被炸裂過的,奇形怪狀凸出在陡生的峭壁上。我人呢?彷彿走在樹梢頭。雲霧迎面而來,夾雜著金毛杜鵑與各類花兒的香氣。林衡道先生在【鯤島探源】一書中說,【乾隆末嘉慶初,吳沙及其開發隊伍的落腳處,有些書籍中認為是在今三貂嶺火車站一帶,其實,當時所謂的三貂嶺,並非只有一個點,而是指瑞芳,雙溪,貢寮至大里為指的大片山丘,因此當年吳沙棲息何處,實在已無法考據。】
 
三貂嶺地區,向來也是淡水廳與噶瑪蘭的分界,行政疆域的編制歸屬也常變動。我現在所站的山坡,當年應該也是吳沙與開發隊伍所站過的吧?雨港古今詩選,摘錄了【字雪邨,號鶴山,淡水竹塹人,清朝貢生林,道光年間英國人侵犯台灣,倡捐助防的林占梅詩人的一首【詠三貂嶺】說;
 
疊嶂重巖百狀呈,淡蘭於此判疆城。山深路自雲中出,嶺峻人從樹杪行。
夾道花從風裡馥,懸空水帶石頭鳴。嵯峨幾欲登天似,濃靄還多撲面生。
 
好好奇。詩人,也是這個季節上三貂嶺的嗎?甚至來到了燦光寮山?
 
沒想到,當我喘一口氣站在半山腰胡思亂想時,居然有五六位登山客攻頂,看來是從牡丹坑的古道方向來的。喊著說,燦光寮山我來了。我隨即吼著說,趕快下來,要變天了。他們問我是一人嗎?我說是。他們就比起大拇指,並且向我致謝,同時,立即下山。
 
很畏懼大山。前幾年的三月,我都來到燦光寮山看紅星杜鵑,每年都被困在雲霧裡,只要一踏錯岩石,就是萬丈深淵。今年初次登臨,那是因為過年後就一直忙的緣故。看樣子,今年我會錯過紅星杜鵑了。只是,雲霧來了,走為上策。在最高點上,有雲霧,浪漫是浪漫,那可也是要人命的。
 
燦光寮山吸引我的不只是紅星杜鵑,與各類飛舞的彩蝶以及遼闊的山與海;更讓我常在心頭的是,它的地名由來。
 
燦光寮這個名字,台北縣雙溪鄉鄉志開闢志說【九份坑,武灣坑,三差港 ;始見嘉慶七至八年。大三貂港口,燦光寮以置塘汛;始見於嘉慶十年。】
 
可見,燦光寮這名字,最遲於嘉慶十年就正式見諸於文獻了。雙溪鄉志更進一步引用淡水廳志說,【嘉慶十年(1805)清人為防亂,除已嚴艋舺,淡水,八里坌,雞籠等汛防守外,至是於三貂嶺增設大三貂港口汛,置把總一員,配兵三十名;兼管燦光寮塘,置兵一十名,....(道光中葉台灣軍備圖)北距三貂港十六里,南至三爪仔十五里。】。
 
九份的位置就在武灣坑,三爪仔與燦光寮山的三角形的中心點。
 
武灣坑就是雙溪鄉的牡丹坑,三爪仔坑就在瑞芳鎮基隆河畔。至於武灣坑,雙溪鄉志說,那是出現在嘉慶八年十二月目郎,【三貂社番土肴等】將【承租遺下三貂地面土名武灣坑五份埔壹段山林,招來漢佃胡景官】的原契約中。
 
郎肴先生出現在好幾份【立出墾字】契約書裡。【官】應該如同一般【墾批契書中】常出現的【觀】尊稱。
 
這就改天再聊了。牡丹坑除了被稱為武灣坑,它也被稱為武丹。道光年間【東槎紀略】的作者姚瑩,登上了三貂嶺之後,在【台北道里記】說,【下嶺八里,牡丹坑,本名武丹坑,武鎮軍隆阿改今名,有民壯寮守險於此,護行旅以防生番也。】。而在嘉慶十二年(1807)楊廷里入蘭紀程說,【蛇仔形二十里至武丹,又二十里至丹里。】。楊廷理與姚瑩之前在格子裡有閒扯過,就不多說了。
 
武隆阿總兵,嘉慶12年奉旨接任許松年擔任台灣區最高軍事首長。為何改了武丹坑為牡丹坑?是為了避諱?還是其他原因,這還有待查考。不過這兩個名稱,並用至今。至於,為何叫武灣?那再研究了。
 
雙溪鄉志勝蹟志的古道一篇中特別介紹了牡丹十三層古道(又名挑菜古道)與燦光寮古道。
 
並且說,前者在【路程自牡丹國民小學,沿牡丹溪上游而行可抵金瓜石與九份。大正年間宜蘭線鐵路未通車前,凡總督出巡,非由三貂嶺,即由金瓜石,取到此間,進入頂雙溪。】
 
【燦光寮古道在三港村與燦光寮間,原清代燦光寮塘與頂雙溪間捷徑,兵勇行走山路。初,嘉慶七年(1802)頂雙溪一帶,墾務既啟,蠻煙始闢,地無官守。八年(1803)洋盜蔡牽與朱濆既攻閩省,官方度其將攻台,乃於十年(1805)置燦光寮,隸大三貂港口汛。二十年並設燦光寮鋪,西接三貂嶺,下遞嶐嶐鋪,入噶瑪蘭。】。蔡牽與朱濆這兩位海上武裝力量不僅影響基隆,宜蘭,南澳...甚至促使了燦光寮的開發。這兩位的事蹟之前在格裡稍為做過筆記,改天再說了。
 
 
連雅堂在台灣通史裡的【清代台灣水陸防汛表】說,【設弁駐兵謂之汛。撥兵分守謂之塘。汛防之設,所以保地方。而塘兵並以傳軍書。是為綠營之制。】並且說【.....,同治八年,裁兵加餉之後,汛防多所裁廢。其中,【燦光寮塘,歸三貂港汛分防設兵十裁存六今設一。】
 
至於【鋪】則說,【....僅置鋪兵,以事遞送,軍務之時,兼用塘兵。故此為公家之用。民間私信必覓長足以寄。市鎮繁盛之區或設信局,以代傳命。信資之數,按道為差。......】。花松村先生編輯的台灣鄉土誌中說,【.....柑仔瀨鋪,燦光寮鋪與三貂嶺鋪,鋪司共三名,鋪兵十二名,歸淡水廳支給工食。】。【鋪司是主管,負責並兼辦文書事務,包括郵件收發登記,指揮以及分派鋪兵擔任傳遞郵件事務。】
 
站在燦光寮山的半山腰,緊張心情放鬆了,心想安全了。只是四顧蒼茫,別說聚落,人煙都沒有。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人來人往,甚至是更早之前,有泰雅族先民在這高山裡保衛家園,防範西班牙人,荷蘭人,漢人,....等等外族的入侵。
 
燦光寮山所在的燦光寮古道與燦光寮村,開發的時間在東北角比其他大部分的【立出墾字】或者民間私契約書都還早。雖然,雙溪鄉志住民志,說,【燦光寮,清代庄名。大字燦光寮。嘉慶十年始置燦光寮塘於此,其後,移民漸入。至道光時,開闢周遍。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為大聚落。以產茶著稱。台灣光復後,名為燦光村。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廢村併入牡丹村。今惟零星聚落散處山上。】
 
可是,為什麼叫燦光寮山呢?因為學淺,我到現在還是沒找到古文書的記載。 
 
燦光寮?我一直懷疑是菜公寮的音譯用字。九份對面的大屯山也有菜公坑,就如同台灣其他地方也有一般。我找不到資料可以印證燦光寮是傳說是因為陽光灑在草原上有光亮的原故】。兩百年來的人為開墾與天火地變,地形植披還是當年命名為燦光寮的景況嗎?我很懷疑。更何況一兩百年前的詩詞文章一提到三貂嶺,不是嘉慶年間楊廷理的【古樹無人猿嘯樹,層巔有路海觀瀾。】(上三貂嶺),就是同治年間的劉明燈【寒雲千里連蒼隴,夾道千章蔭古槐。】(過三貂嶺)。當年會是草色滋長的原故才命名為燦光寮嗎?這很值得探討。二次大戰後的李遂初詩人倒是說【東望三貂草色滋,昔年曾此抗東夷。】(過瑞芳抗日戰蹟)。不知道,六十年前的李遂初詩人所說的【草色滋】指的就是草原景色?是否也會是兩百年前的顏色?這恐怕得台灣植披專家來解答了。
 
九份的老一輩在地人,都稱呼廟中廟所在的地方為【土公坪】,而下方西側的山谷【拔死猴】已經廢村了,只有極少像黃金茶舖的沈先生的在地人還記得;拔死猴更西方,姚瑩筆下的【清水澳】就是當今我們口中的【深澳】。這些的演變,我們都可以從當地人口中問得到。可是燦光寮山,四年來,我去了好幾回,只見到一兩戶沒有人居住的古厝,偶而遇到了,也都不曉得燦光寮的演變。
 
如果不是原住民語,也不是那無法印證的浪漫的【陽光灑在草原】的傳說;那有沒有可能是假設中的【菜公寮】的音譯?
 
我只有在(明治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夜)【近衛師團三貂灣上陸諸隊之位置圖】,看到拔死猴,土公坪,大深澳,小深澳,.....牡丹坑,與菜公寮山等地名。但是,孤證不立啊。好希望能見到古墓碑或者族譜,【立出墾字】契約書.....等私文書,有無記載。雖然日本官方的【攻台戰紀】的軍事地圖裡是如此地寫,【菜公寮山】。竊喜歸竊喜,可是不夠啊。
 
安倍明義在【台灣地名研究】中說【寮】通常是指小屋的意思。.....用字方面,大正九年(1920)實施地方制度之際,改了不少。.....其中,【寮】這字上頭還有個草字。而【菜公】呢?是看守寺廟的素食人,比如說,桃園縣龜山鄉坪頂菜公堂,就是這些素食者所居住的堂屋。.....嘉義新港鄉的【菜公厝】就是指看守寺廟的吃素人家。
 
 
改天再來走一趟牡丹坑與燦光寮古道,爬一次燦光寮山,或許會有些奇遇也說不定。當然得是好天氣才行。燦光寮山太突出了,雲霧常常籠罩在一瞬間。順便去拜訪牡丹坑與燦光寮山山下所在的老人家與廟宇,看看有沒有一些掌故與傳說可以學習。
 
九份真是花個十年也逛不完的黃金寶地。總是有許多值得走與有待探討的有趣事物。時間很不好分配。每一個景點總是相隔好久才能來,而且,有走不完的感覺。因為,有時候還得跟雲霧日頭賽跑,跑輸他們,看不到美景沒關係,有時還會迷了路,深陷在花草樹木的蒼茫中。很恐怖。想著,想著,雲霧越來越低了,而那幾位登山客的聲音也月來越遠了。我拉回思緒,也趕快下山回到古道上。走回半平山,金瓜石土地祠,樹梅回九份了。
 
晚上,現此時,打字時,果然下雨了。明天清晨,雨若停,還是想登燦光寮山,看有沒有紅星杜鵑。
。。。。。。。。。。。。。。。。。。。
謝謝拾餘叟提供資料與書友喬小姐的指點。2010/04/05 07:20筆記於樂伯二手書店。

FB_IMG_1658663793647.jpg

FB_IMG_1658663724410.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735610.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742019.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923607.jpg

FB_IMG_1658663689610.jpg

鐵索

FB_IMG_1658663929749.jpg

FB_IMG_1658663700816.jpg

FB_IMG_1658663937282.jpg

FB_IMG_1658663708740.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947717.jpg

金瓜石地質公園

FB_IMG_1658663714174.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856261.jpg

燦光寮山,沉默場景現況

FB_IMG_1658663860858.jpg

FB_IMG_1658663651775.jpg

FB_IMG_1658663867165.jpg

FB_IMG_1658663674590.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917858.jpg

FB_IMG_1658663679804.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850997.jpg

 

右轉往樹梅礦體層

FB_IMG_1658663840563.jpg

FB_IMG_1658663846111.jpg

FB_IMG_1658663635479.jpg

FB_IMG_1658663643032.jpg

FB_IMG_1658663804995.jpg

FB_IMG_1658663811072.jpg

坑口

FB_IMG_1658663817592.jpg

FB_IMG_1658663835135.jpg

163265_175608019130317_728593_n.jpg

391126_307355935955524_1456187897_n.jpg

1237983858_o.jpg

1237983860_o.jpg

1427802759-503381943_n.jpg

1427802759-3700763284_n.jpg

 

以下積雪時

1453672262-3545493271_n.jpg

1453672770-2796238572_n.jpg

1453672933-115073418_n.jpg

1453672995-1312229983_n.jpg

1453673135-3335791111_n.jpg

1453673592-1788779379_n.jpg

1453673641-3503511003_n.jpg

1453673666-2685599580_n.jpg

1453673994-2010380605_n.jpg

1460946405-3670267712_n.jpg

1460946434-3750771924_n.jpg

1460946813-2131882268_n.jpg

1460946876-741243797_n.jpg

礦體岩石上紅星杜鵑

1460946924-2306330299_n.jpg

1460946973-1719658537_n.jpg

1492393603-461853756_n.jpg

1492393607-1892638418_n.jpg

1492393615-2938711181_n.jpg

1492393651-313867595_n.jpg

1492398145-4019967504_n.jpg

1492398165-2455224528_n.jpg

樹梅礦體

FB_IMG_1658727284492.jpg

本山七坑前,水湳洞

FB_IMG_1658727256079.jpg

1: 臺灣金鋼鍍務局鑛區界鑛床分佈及地面佈置圖。
民國39 年金瓜石礦區地圖。三十九年度資源委員會在台各生產事業單位概况(合訂本)資源委員會編印,三十九年度台灣金銅鑛務局概况)

FB_IMG_1658727264155.jpg

FB_IMG_165872727317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