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山攝影集-眾生」的「消失的海山礦工」的專章,總共有十五張相片,那是民國78年6月13日海山煤礦收坑前一個禮拜,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連續拍攝的。張張令人動容。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礦工女士先生們,面對鏡頭總是溫煦的陽光;當不再凝視時,則是有些抑鬱。「海山本鑛」,「落磐危險,支柱打得牢,落磐自然少」,「嚴禁煙火」等等標語底色是白的,礦工們,煤車是黑的。李坤山攝影家說,礦工沉默無言地工作,是生存與尊嚴而已,面對礦工面對生活挑戰,心中總是昇起了一份真誠的尊敬。
高宗魯學者譯著的【中國幼童留美史】裡說,中國使用炭和煤,在紀元前後兩百年的漢朝,已經是很普遍的事了。但是開礦在農業社會的中國不佔重要地位,直到近代蒸汽機以及輪船的出現才刺激中國煤礦的開採。清朝曾經在外交壓力下,長期力拒外國商人來中國開採,直到頂不住。當時美國公使照會中國政府說{造物者藏富於土地,本為富國裕民之用}。1874年(同治十三年),督臣李鴻章不顧人們對風水的迷信,在西部直隸省採用新式機器開礦,那是十五世紀,就已經被使用古老方法開採的煤礦。1878年(光緒四年)唐山開平煤礦成立的【開平礦務局】是使用新法開採煤礦,主事者是容閎的同學唐景星。當容閎由美國學成歸國時,與唐景星聯合創辦中國輪船公司,與外國輪船爭衡,避免中國內和以及沿海都淪入外商的手上。1881年(光緒七年),開平煤礦在中國人自主下業務蒸蒸日上,為了運煤方便從煤井到運河,開創了中國人第一條鐵路,此後連接北京,天津,山海關,成為京奉鐵路的一部分。1881年(光緒七年)開平礦務局在唐山開辦【路礦學堂】七名留美幼童返國後,被派往該學校,由美國工程師巴特(E.K.Buttles)力拒。這七名學生是吳仰曾,鄺榮光,陳榮貴,陸錫貴,唐國安,梁普照以及鄺景陽,他們為了中國的礦業做出相當的貢獻,是中國第一批礦業工程師。(高宗魯,中國幼童留美史-中國現代化的初探,華欣文化,頁117)
高宗魯學者在文字中,洋溢著對鑛冶人士的崇敬,對中國的生存與尊嚴的貢獻者,致上的最大敬意。礦工們除了富國裕民,也為了自己的生存與尊嚴,奉獻一生,甚至是健康與性命。
李坤山攝影家,感慨中,也等於指點我們,海山煤礦的海山本鑛的佈置圖,他說:
{再次的來到睽別六年的台北縣土城鄉(現已升格爲縣轄市)建安的海山煤礦,站在日據時代建造的陸拱橋上面
,望向百米遠的礦場坑口,佇立良久,眼中所見的僅是高過人頭的一片凄迷雜草而已。橋下的輕便鐵道及通往維修
輕便車(原註:裝煤炭或人員運輸用)的廠棚,皆拆除不見了;僅見陸橋左邊的門戶緊鎻的工棚,牆角靜靜地停著一輛殘存的小電動車頭及少許的維修工具。陸橋的另一端,矗立著
一幢蒼老、年華不再的老舊水泥造辦公室,室內昏暗的光線下,僅有一或二位留守的人員,無聊的坐著發呆或看報紙,打發不再年青、不再有萝的時間。
到礦工宿舍區走走。住在這裏的礦工眷屬已經不多:四周的氣氛,安祥中流露出一份沈默的美。回到陸橋邊,遇上二位六十來歲的退休礦工,大夥就聚在一塊兒重溫舊夢的閒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我的思緒伴隨著悠揚的蟬鳴
聲,跌入了無邊無際的時光感懷。}(頁110,李坤山攝影集-眾生,淑馨出版社)
海山煤礦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煤礦。「台灣的煤礦」一書說:
{產量排名第二的海山煤礦位於土
城市,礦區面積將近1,000公頃。
此地原名山本炭礦,於大正4年
(1915) 由日人山本義信開創,戰
後由工礦公司接收。民國38年併入
三德煤礦後更名為海三,民國44年
李四川家族承購海三後改稱海山煤
礦,但因易與瑞三煤礦混淆,於民國45年再度改名為海山煤礦,沿用至民國78年收坑為止。自民國35年起
果計,此處總共開探出4,664,634公噸的煤礦 。
海山煤礦的本層煤厚達0.9公尺,加以傾斜度適
當,所以礦場會投入巨資引進割煤機提高採煤效率,並自製摩擦鐵柱配用鋼樑作爲支撐。礦場在民國59年時雇工達1.522人,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大礦場。}(頁57,遠足文化,賴克富,劉英毓,謝嘉榮)
2023年8月14日。新北市土城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老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202023年2月3日新北市土城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永寧路保安宮見到海山煤礦董和建順煤礦兩家董事長的捐贈。永寧路68巷,煤礦修行者祠-樹公祖的耆老們指點我,因而找到建安煤礦和海山煤礦的兩座主坑口,他們稱前者是舊坑(海拔三十公尺),後者為新坑(海拔五十公尺,坐南朝北)。待考。耆老們還說,煤礦與金礦都是大有功於人類,金礦地位卻是比較高,然而,台灣兩種礦都是危險。園區築起圍牆,為的是避免非法濫倒垃圾,無形中,也保護了新坑,舊坑的坑口,礦業建築。舊坑的左側,也有四座較小的坑口。兩座礦場草莽原始,相當危險,未經許可請勿進入。
黃金輝煌,煤炭溫暖。金礦似乎比較被親近,煤礦卻是蘊含著悲情,聯想到礦災。王國維在{蒙韃備錄箋證}提到{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說: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韃靼所積貨財初無所用
至以銀為馬槽金為酒甕
大者重數千兩
俗鄙累無君臣之別
撒沒喝所居
至用金飾龍床
足蹈金杌子
奢僭如此
而徵督不已(王國維遺書卷八頁一八二,上海書店出版社)
這樣的生活日常恐怕不是當今世界任何一位首富辦得到的。
煤炭,王國維詠史二十中說:
漢鑿昆池始見煤
當年貲力信雄哉
於今莫笑胡僧妄
本是洪荒劫後灰
借用佛教觀點和竺法蘭,漢武帝,東方朔,關於開鑿長安人工湖,訓練水師,發現煤的典故,形容煤炭是洪荒時期大火後的餘灰。是不是科學就不管了,這劫後灰似乎說明煤炭的形象。
王國維在{題友人三十小象}也提到了昆池劫灰:
.....
幾看昆池累劫灰
俄驚滄海又樓台
早知世界由心造
無奈悲歡觸緒來
翁埠潮回千頃月
超山雪盡萬株梅
卜鄰莫忘他年約
同醉中山酒一杯(王國維遺書卷三頁五五五,靜庵詩稿。上海書店出版社)
煤炭,光與熱之中,是否容易令人無奈悲歡觸緒來,而不是黃金的貴族氣派?在台灣,煤礦與金礦的坑內工作,危險-不同型態,致命與傷的性質沒有分別。
2023年2月3日台北市士林區,新北市土城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和耆老們。
簡茂松先生出生於一九二五年,臺灣臺北縣海山郡土城庄員林。父親簡木桃先生在住家附近的山本煤礦擔任礦工,監工,或是小包頭的承包挖掘坑道。簡茂松上公學校六年級時,從工作地東京新宿回來的大哥,和父親一樣當山本煤礦的監工,但卻發生了落磐的坍塌事故而喪生。父親失去了長子神志沮喪,便辭去煤礦工作,專心種菜。(頁42,濱崎紘一著,邱振瑞譯,圓神,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木茂松的人生)
{土城煤業興衰史}說,日本時代,土城重要煤礦場,首推山木義信的山本炭鑛,其次是臺灣焦炭株式會社所有的板橋炭礦。分別位居大安寮和廷寮坑,清水坑。尤其是山本炭礦-山本鑛業株式會社(鑛區號碼111,298,417,1099,231)從日本時代延伸到二戰後,堪稱土城煤礦業的代表,也是台灣煤礦史最具代表性的煤礦場之一。(頁71,土城煤業興衰史,台北縣土城市公所,1997年)
{臺灣鑛業史}記載,海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建安礦業所,建安坑和媽祖坑,位置在台北縣土城鄉永寧村六六號。礦業字第一0三號,臺濟採字第二六三二號。礦區面積六四七公頃,經營人是該公司董事長李建和。簡史:
日據時代稱為山本炭礦。
光復後由臺灣工礦公司海山煤礦接收。
民國三十八年海山煤礦及三德公司合併為海三煤礦。
民國四十四年出售轉民營。
四十四年十月新開闢媽祖坑斜坑。
民國五十五年有主斜坑四坑,又斜坑一坑。產量一五0三四九公噸。(頁七八六)
礦場至板橋火車站八公里,使用卡車降煤載運。
山本義信與西川滿的爸爸西川純一樣,都是日據時代臺灣炭業組合的理事,更是五個支部中的海山支部的支部長。該組合即是臺灣煤礦公會的前身。
山本義信,日本千葉人,一八八一年出生。日據時代經營大安寮和山本炭礦。後者是後來的海山煤礦。建設海山煤礦到板橋火車站的輕便鐵路。當時坑木奇缺,他建議日本當局在恆春移進相思樹種子,免費配給給各業者植樹,數年後礦田坑木大增,有利煤業的擴展。又建築山本公園,也就是現在的陽明山公園。民國三十五年返回日本。(頁2018)(臺灣鑛業史)
昭和十二年出版的臺灣紳士名鑑記載,他住所是在板橋街,曾經擔任板橋庄長(大正十三年),臺北州協議會議員(大正十五年)
臺北州會議員(昭和十一年)
(頁190,新高新報社發行,昭和十二年出版,臺灣紳士名鑑發行人唐澤信夫)
賴克富先生是經濟部礦業司技正。他曾與故總統蔣經國先生單獨在海山煤礦的海山本鑛坑口前合影,兩位都戴上有頭燈的安全帽。蔣經國接著深入海山煤礦坑內巡視。山本煤礦由海山煤礦接手經營的蛻變,賴克富說,海山煤磺前身爲 「山本炭礦」,日據時代大正四年四月(自民國四年)由日人山大義信所開創。光復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隸屬臺灣工礦公司,稱海三煤礦。至民國四十四年八月一日政府爲實拖「耕者有其田」案開放民營,由海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承購,先後由李建和、李建川及李儒芳等先生擔任董事長。坑道日深,生產成本激增,無法與進口外煤競爭,該礦於民國七十八年二月一日起停工,並於同年三月一日完成建安坑、媽祖坑、二通坑及建福坑等四個坑口的封開工作,結束該公司三十四年之經營煤礦開發事業。
海山煤礦公司承購交接前,該礦原採煤係以人工利用十字鎬挖掘煤炭,煤面運搬則靠竹製拖籠,並以木柱及柴架支撑,因此採煤效率較低,又時常發生煤面落磐,影響安全及產量
至鉅,故年產量僅約三萬公噸左右。自海山煤礦公司接管後不惜重資經營,更新設備,積極開發建設,勞資雙方同心協力,勞勤策劃下,包括採煤改用鎬煤機及割煤機,煤面運搬改用電動鏈條運煤機,煤面支撑改用國內自製成功之摩擦短柱、摩擦鐵柱及鋼樑等,一切採煤技術及設備,突飛猛進,生產效率大爲提高,使年產量遞增高達二十四萬公順之鉅,一躍成為本省產量最大的煤礦。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曾訪問該礦,並深入坑內巡视(如照片一、二)(290頁,臺煤特刊,民國87年發行)
{滄桑煤礦業興衰半世紀}作者黃兩義先生提到海山煤礦災變:
民國七十三年大月二十日中午位於土城鄉大安寮,屬臺灣煤礦中生產量居次而天然條件冠全臺之海山煤礦,竟然發生臺灣有史以來最大之礦場災變,煤塵爆炸死七十四人,震驚整個社會。災情之大是前所未有,坑道崩塌堵住人員的出人,
搶救人員無路可通。又斜坑及片巷、煤面均被崩落岩石堵塞,礦車不能通,完全用人力接運,兼上採煤面之死者屍體的搶救眞是困難重重。由鄰礦組成之搶救隊分斑輪流從事搶救工作,經過好幾天才結束。(頁227,臺煤特刊)
{台灣的煤礦}說,海山煤礦建安,從1945年到1989年,總產量4664634公噸,僅次於瑞芳猴硐瑞三煤礦的6741118公噸,是全台灣第二高。
海山災變:
礦場所在地:台北縣土城鄉永寧村66號。
災變發生時間:民國73年6月20日。
災變類別:煤塵爆炸(原註:滿載煤炭之礦車逸走後傾覆
產生飛揚煤塵,裝設於坑道側壁之油開關遭下溜之
礦車撞擊,拉斷電線引起煤塵爆炸)
災變發生場所:海山煤礦所屬建安坑。
死亡及受傷人數:死亡74人,受傷三人。
死亡原因: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灼傷死亡等。
月產量:約9.000公噸
工人數:約850人(頁一二二)
(頁54,台灣的煤礦,葉克富,劉英毓,謝嘉榮著,遠足文化。)
2023年1月27日新北市土城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老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新坑旗座
樹公祖前的礦架
新坑拱橋
海山本鑛。新坑。約三十公直徑的溼地,無法靠近拍攝。
舊坑主坑旁的坑口
溪水猶有鑛繡
煤礦修行者
舊坑的主坑
舊坑主坑附近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