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34975230_871313260611788_4501159865261958534_n.jpg

334975541_564171392358752_2043415285627170951_n.jpg

334975742_698309535378056_9188745442638190344_n.jpg

334976649_539732848226227_755243841971192434_n.jpg

334979128_1255216428398516_1701751735145110421_n.jpg

334978260_3038435916464272_2061688000913737741_n.jpg

334976542_209072235039632_4794645829601179150_n.jpg

334979833_933183634540295_493352464067582481_n.jpg

348592361_188744390376763_5787545461362463711_n.jpg

1940年(昭和15年)吉田貫二,對於櫻社的筆記:
{午後造訪了距離霧社最近的櫻社。說到霧社便會被認為猶如蕃社,但事實不然,連距離最近的櫻社也有一里的距離。在櫻社入口的田地剛好有看起來在實習的數十名蕃童,看到我們便一齊跑了過來,各自立正不動,慎重地說著「午安(コンニチハ)」「午安」令人些許害羞。一進入蕃社便有面帶微笑,身有刺青的老人來迎接我們。說到霧社,浮現腦海的便是那昭和五年有名的霧社事件。以泰雅族的偉丈夫莫那魯道(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霧社抗日事件領袖)
為首的蕃人集團叛亂。記憶中那沾滿血腥的霧社與現在實在是相差甚遠。或許蕃社的年輕人都到田地工作了,非常地寧靜。一位在屋簷下坐著,沐浴陽光並緩緩點著煙草的老婆婆,她旁邊有幾羽的雞慌忙地啄食著餌。如此嫻靜的蕃社時光。訪問駐在所聽了許多話並請人在蕃社內引路。這個櫻社的蕃人們在事件當時是同伴蕃(味方蕃),今日霧社附近已然毫無當時的叛亂蕃,他們現在都集中移住到川中島這個地方了。櫻社雖然也是泰雅族,但與北部シキクン社(SHI KI KUN,四季社,宜蘭大同)ピヤナン社(PI YA NAN,卑亞南社,宜蘭大同),シカヨウ社(疑是,台中平和,新社,平岩駐在所下方,待考),SHI KA YOU)等等都令人感到巨大的差異。比如說北部的蕃屋屋頂鋪著樹皮以及茅,穀倉的四支腳使用了木質圓盤的避鼠構造,
但在這裡屋頂直接使用自然石,穀倉的避鼠裝置則是利用唾手可得的黏板岩,更令人感到是一座文化住宅,而且蕃屋內有一部分變成了榻榻米,還有類似於台車的車用於搬運,這種種都令人更覺得靠近文化。可是閃現在腦海中的預設思考使他們的容貌總有些地方顯得很不得了。這附近的蕃人穿著的蕃衣增添了緋色,特別是男子的上衣有著醒目的緋色毛絲,仿若淌血般刺繡著,看起來總有著刺戟般帶有殺氣之感。
太陽也已西傾,順著來時路回到霧社。}
(翻譯:Kazef先生。臺灣蕃界踏査記 :同志社高商山岳部臺灣遠征隊報告書。昭和十六年(1941)二月二十八日發行,澤田書店出版。吉川貫二編著。京都市,非賣品。統率者:吉川貫二)
櫻社目前屬於春陽村(頁314,台灣省通志卷一冊四)櫻社(春陽)位置在霧社東方2-3公里。春陽的小花崗山,似乎是切斷曲流所形成的環流丘,但是如今濁水溪本流流路又改為這座小山的南側,因此這座小山成為癒著丘。花崗山最高點海拔1240公尺,拔河440公尺是台灣環流丘中最高的。春陽的大小四個村落都分布在這一個花崗山的北邊的舊河床上。霧社事件,花崗一郎和花崗二郎便是在花崗山附近自殺。(頁73,卷一冊一,同上)

身為日本人的吉川貫二的觀點是叛亂。
戚嘉林學者說:
{經過理蕃五年的血腥討伐,蕃人對日本殖民政府
實已無力抵抗,及後日人對待蕃人雖說是恩威並濟,但威加之者有餘,而恩施殊少,其對蕃人的榨取,是無所不用其極。
例如在霧社分室管轄内,日人即增加23 個派出所,自1929年
起日人駐在所及其附屬房屋的轉移,改築、修理、道路橘樑修補
等大小九件工事,均動員霧社蕃人 。當時,日警強迫該地蕃人,
以肩扛搬運深山内的巨大檜木,搬運量是按戶分配,絕無倖免。
由於伐木是在深山内,故倘一天被分配到一根,就要清晨天仍漆
黑的二、三點出發,運完木材返家時已是晚上七,八點。如果不
肩扛而以拖曳方式搬運,則因在地上摩擦致方角受損,不合日
警要求,則辛苦勞力後所得是日警的斥責與鞭笞。}
(頁257,台灣史,海峽學術出版社)
吉田貫二是從霧社再到櫻社,在櫻社,並沒有留下櫻社砂金探取的紀錄。他在霧社就有專章介紹,在稍後的太魯閣,天祥,溪畔,合流,則是以黃金之河來形容立霧溪。
櫻社也曾是砂金礦的重要產區。日本時代已被詳細試探與試採,一如霧社,廬山,靜觀,.....萬大。

臺中洲能高郡蕃地霧社等,鑛區番號3028,昭和十四年許可,礦山名:西部鑛業所,鑛業人顏火。(頁10,昭和十七年臺灣鑛區一覽)


呂海星學者說,櫻(春陽)段丘區位於濁水溪上游,霧社與盧山中間,距霧社約5 公里,段丘數達10處(圖9),該段丘群
的平均標高為1,096.5公尺,總面積達77公镇;高位段丘佔總面積比1/3,與河床之比高為270公尺,但是這個高位段丘大多是崖錐堆積層,試掘結果尚未得發見砂金。低位段丘沿濁水溪兩岸分佈,與河床之比高爲10~85公尺,段丘基磐為粘板岩。礫也是以粘板岩爲主,其他含石英岩,砂岩等,礫徑最大者,爲3公尺,富礦體附近之礫為圓形礫,徑爲5~15公分爲主。該段丘開鑿試驗坑35處,其試探成績,以五號坑最有希望,0.131克/立方公尺,在春陽段丘中的東北。(頁32,呂海星呂學俊臺灣橫貫公路沿線之砂金礦床,1958,十卷三期)

 

民國53年台灣省礦區暨開工一覽:
礦區字號/礦區所在地/礦場名稱/礦業人
1:1979/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櫻溫泉/艾豐礦業社/金礦


霧社事件是在昭和五年(1930)發生的。南投耆老座談會一書中,霧社耆老被提問,如果沒有發生霧社事件,原住民的生活是否會過得更好?耆老回答說,沒有發起抗日,舉行霧社起義,可能會受到日本政府繼續打壓,過得更悲慘也說不定。花崗二郎夫人也盛裝參加這場座談會並且發表證詞,戚嘉林所說的扛木頭,侵凌等等也都被耆老們回憶起。(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吉田貫二在這本著作裡,不再以某某某蕃社來指稱各個原住民社,然而,蕃人,蕃族等等似乎一時改不來。不過,這在昭和七年的【臺灣蕃人風俗誌-鈴木質-理蕃之友發行】,昭和九年【臺灣之山-兒島勘次-梓書房】,昭和十六年【山,雲,蕃人-鹿野忠雄-中央公論社】.....等等著作裡,蕃人,蕃族是隨處可見的用語。進步的是,減少使用蕃社兩字,而是直接是某某社。
這不幸而悲壯的事件之後,對原住民的歧視,壓榨以及原住民族的稱呼,似乎受到日本的臺灣地方階層的機關的檢討。尤其是與原住民族第一線接觸的公務員。換句話說,慘烈的犧牲,明知道必敗的抗爭,似乎,帶給敵方的震撼,足以讓敵方自我反省與放輕蠻橫的拳頭。比如【理番之友】以下幾篇,就是先從正名當作起點:
1,{「蕃人」稱呼的廢止,首先從理蕃人員開姶⋯:
稱呼蕃人、蕃族,有鑑於在蕃人當中雖然也有人已相當開
化,可是還是一直增加,極不穩當,從蕃族同化來看也很不好。曾
經提倡過高砂族這個稱呼,還不是很徹底,今天在報紙新聞上寫
高砂族什麼的,只不過會讓人想到原來曾經大聲提倡過高砂族。
無論如何,這是因為大多數的著人尚未脫離蕃人的境界,想來是
不得已的。接受教育,由於教化的功數,燃起希望說我們不是蕃
人而是日本人,對於這樣的蕃人孩童以及受到相當啟發的成年蕃
人,我們依然不想把他們同未開化蕃人一樣來稱呼。儘管如此,
在所有場合要把這二種明確區分來稱呼,還是會苦於難以找到適
當的名詞。
然而,很幸運地,他們蕃族之間有稱呼自己族群的各個名
稱。說是泰雅、布農等等,稱呼泰雅,稱呼布農族的話,決不會
認為是歧視,對於未開化蕃人,對於開化蓄人都通用。而且蕃人
之間也會感受到親切而來接觸,我想是最適當的稱呼。只不過整體指稱全島七個族群的蕃人時,只要沒有適當慣用的代名詞、依然就沒有稱呼蕃人以外的方法,此時會讓他們感到不愉快或是失
望的機會我想很少。
認知他們是蕃人而稱呼他們為蕃人時,聽說最感困擾的是教
育擔當者員。教育所的老師在教導孩童時,會說你們為了不作蕃
人而到學校來,這樣來教育他們,但是對於學成歡喜走出學校的
人,還是會稱呼他們是蕃人,更甚者會說是蕃仔•這在教育擔當
者員的立場來說是最痛苦的,實際就是如此 •
新竹州管轄下的蕃地警察職員不會對一個人稱呼為蕃人,大
家都把他們稱作泰雅,不僅是一個泰雅族人在眼前,警察職員同
仁、警察職員對外來人員之間在交談書中,應該說蕃人的地方,
大家都習慣說是泰雅•我們入山時,和他們交談,職員都會說泰
雅而排除其他,我們在不經意之間有時會出現著人的用語,自己
會感覺到不自然,這一點實在是訓練有素,我私底下要對新竹州
管轄下的職員表示敬意。在此相同,花蓮港廳管轄下太魯關蕃的
地方,我看到他們也是一樣在叫太魯闆、太魯關,感覺很舒服。
我認為,當地的職員對著蕃人說蓄人的話,就是心中的愛還
不夠,泰雅也好,排灣也好,指出他們各自的族群名稱,懷抱憐
憫與親切的心情來認真地負責指導,蓄人這個代名詞應當從警容
職員內部廢止,希望也能逐漸影響到外部。}(講習會偶感,松本生,第一年10月號昭和七年十月)

的確,教育者也不知如何回答。


卑南族史話-宋龍生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記載:
{鄭開宗卑南族的名字是林賽linsei,他是卑南社最後一任大頭目姑
拉老Kurarao 的三公子,畢業於卑南公學校,當時的公學校僅有四年,
所以畢業後又復到臺東爲平地人所設立的六年制公學校就讀。他從小
就具有民族思想,認爲卑南族自古就在臺灣居佳,才是眞正的臺灣
人,爲什麼日本人不能把卑南族稱呼爲臺灣人,而稱呼爲「蕃人」
呢?這個問題,即使是他的日籍校長齋藤典治也不能作答。他後來以免試的成續被錄取於臺灣總督府所屬的土地農林專門學校(原註:即今臺灣
大學農學院前身),於民國十六年(1927)畢業。隨即返回臺東廳服
務。在他任職臺東廳期間,目睹原住民所受之種種不人道、不平等的
待遇(原註:見前文〈寶桑部落的建立〉所引)(頁306-除了納稅義務上與漢人等同,另外要服勞役,義務勞動並沒有報酬,包含工作天以及旅程,一年最低一四四天,最高到一八0天。卑南族與阿美族都被視為【蕃族】而差使。)而激發振興自己族群的決
心。當時,他更觀察到,許多「貧困之平地山胞爲償還平地人高利貸
之債務,只好一直把士地賣掉。由於義務苦力制度之影響而致陷於困境者,不可計數。……。}
(頁309)


2,霧社反抗蕃占有地處分與友蕃的遷村:
{霧社反抗蕃當中,荷歌、羅多夫、斯庫、波阿崙、塔羅灣、
馬赫坡等各蕃社占有土地,從霧社臺起,位於東北濁水溪流域,
為該地方最肥沃土地。因此,有關耕地1,759 甲步 的處分,事發
時作為親日蕃進行活動的陶茲阿社,還有靜觀社人也希望獲得
分配。由於種種狀況之故,很難輕易地決定如何分配。臺中州當
局再三慎重研究,取得警務局的私下承諾,終於作成籌劃案,於
8月19日盛大舉辦遷移宣誓及與霧社蕃的交流儀式。這一天竹下
知事以下州郡相關職員都到場,總督府也由石川理蕃課長代理警
務局長出席。
本件處分案到決定為止,當地職員與州郡的各個人員都充分
地、再三地討論。隨著事情的進展,也出現意外的情況,不得已
只好再三變更。最後完成的處理方案也有列入蕃人的希望,是以
當局的方針為基礎,接近霧社台的原先荷歌、羅多夫的土地讓陶
茲阿蕃105 戶遷移過來,接近偏遠地區的波阿崙方面,以靜觀最
偏遠蕃人玻拉瑤社為主有78戶,合計183 戶789人,主要是讓
他們遷移到這個地方。另外,靠近松林社的巴蘭社占有地的一部

,要他們撤離,讓靜觀蕃社遷移過來。作為交換條件,將原先
是反抗蕃的土地,就是霧社台西方合望溪沿岸的肥沃土地分配給
巴蘭社,這是主要部分。
如此一來,在偏遠地區的陶兹阿社、靜觀社二蕃合計 406戶
1748人中的大半206 户 872 人就可以拉到手邊,一方面謀求他們
生活的安定,同時可以提供警備與教化上的方便,未來在理蕃上
相當有利。
本案件解決後,宣告遷移的蕃人其後已經著手準備建造移住
的房屋。而且,被告知遷移到松林社的靜觀蕃人對該地肥沃的水
田抱著希望,尚未聚行宣誓儀式就提早於8月6日一同出發前往
遷移地,7日抵達,目前他們已將該地作為未來安心居住之地而
持續勤勞工作。

一方面,針對川中島社蕃人,告知其舊占有地將讓陶玆阿、靜觀蕃人遷移過去,雖然他們表示得到極佳的土地,已有安
定的生活,對於舊有地沒有其他意圖,作了如此的宣誓,一切都
已圓滿解決,但是,當地職員今後的指導才是最重要的事。該地職員除少數主管外,是事件過後新配置的,經
驗很淺,稍不慎會有誤
大局的顧慮,這一點要
特別注意。此外,跟舊
有職員一樣,有關對於
蕃人的認識與態度,我建議有必要去研究改善。}(昭和7年10月,理蕃之友,原住民委員會)
台灣省通誌敘述,霧社群,自稱Tebuo,屬於賽德克族,分布於仁愛鄉濁水溪上游。原有部落有塔羅灣,荷哥,羅多夫,巴朗,希堡等社,因霧社事變抗日,原村莊多被燒毀移住(被迫),根據能高郡警察恪手記資料,卡塔南社移住十一戶三十一人,櫻社一百戶四百八十八人,富士社七十九戶三百二十九人,卡特克社二十一戶七十三人,都在1933到1936年間移住。霧社事件結束後,被強迫移住川中島社的抗日生存者總計一百十二戶二百八十二名。川中島社在北港溪上游,現在與中原社合併成互助村。原來的霧社,眉溪社,楓仔林及豐林口併成大同村。(頁三,卷八冊五)
3,談「蕃」宇一詞:臺中眉原-下松仙次郎
{希望能夠改善「蕃人」或「蕃社」的稱呼。
儘管最近已經開始改稱呼為高砂族,但是一般民眾之間尚未
普遍實行。所謂蕃人一詞的使用原因,如同日本人以前鄙视支那
人的稱呼一般吧。以新甚至使用過「蕃奴」一詞,如今彼等身上
的蕃人性情已經經逐漸消失,並且出現了愛好和平的國民形象•與其稱呼為蕃人,若是改以適當名稱,他們必定非常欣喜。因為彼等至平地旅行時候,最感難過的是被直呼生蕃一事。}(理蕃之友,原住民委員會,第二卷,頁128,第五年1三月號,昭和11年3月1日)
未完,待續。
2023年6月3日。台北市大安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

348658544_145703838406082_2903352298851967030_n.jpg

霧社砂金,1940年的試探與試採,吉川貫二先生筆記了作業方式。1939-1945年,臺灣總督府宣布保留中央山脈東與西的斜面區域的砂金礦區,人民不得設定砂金礦區,只能由總督府來獨家;1940年投入龐大預算,五五0萬日圓,總督府殖產局在全台灣進行全盤的砂金調查,實施探勘,試錐或是挖坑道來檢測砂金含量。(頁119,臺灣鑛業史)。
霧社段丘也是。吉川貫二提到了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證實了這項【國策】。霧社砂金的採取,似乎是,龐大人力與簡單機械之間。民國47年,選擇四及十一號坑,研究富鑛帶,共計開鑿87坑。含金量前者5.124gr格令/m2平方公尺,後者9.310 gr/m2。

吉川貫二在【臺灣蕃界踏査記 :同志社高商山岳部臺灣遠征隊報告書】中,有一段話說:

{一九四0年八月十四日 ,晴,停留霧社
今早天空完全放晴,微風舒適地輕拂臉頰。霧社在蕃界也是內地色彩較為濃厚的,一進入旅館前的土產物屋便會有種身處內地觀光區的心情。和想像中不同,霧社既不像蕃地,也不像台灣。
目送前往能高,奇萊主峰縱走的三名成員,部長以下的我們三人今天會在霧社待上一整天,上午觀摩砂金採集作業。作業處位於下面的濁水溪河岸段丘,藉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之手而行之,從段丘被深挖的幾處試掘坑中被挖出的土砂會放進砂金採取機,利用水流進行採集。也就是說在各處開始最原始的「猫流し」,固定著礦務課構想的各種採取機,藉此洗去泥水,只留下沈澱的含金土。接著將這些含金土用桶狀的容器洗滌,最後在桶底便會出現閃閃發光的黃金粒。目前還在試掘的階段,全部都靠人力進行原始的操作,若是想將此工業化的話需要相當程度的機械力。
此外,這個河岸段丘一帶是恐怖的恙蟲的棲息地,聽說從事採取金砂的人們之中出現了源源不絕的被害者,我們也很吃驚,後悔著來到了可怕的地方,不過事到如今也無法回頭,礦務課的技手好心地幫我們從頭到腳噴上殺蟲劑(アース*),帶領我們到作業現場並小心翼翼地通過極有可能存在恙蟲的雜草區。雖然現在回想起來為了看不見的恙蟲戒慎恐懼的步伐相當可笑,但當時可說是相當認真且悲壯的。
恙蟲是一種在地的微生物,內地像是秋田,山形,新潟這三縣也有棲息。與蝨子相似但更小,勉強能以肉眼所見。咬上人體後兩三天便會出現硬結與腫脹而感到疼痛,若在此時不將局部肌肉切開便會進入血管,被咬傷後的十天左右開始發高燒。接下來就是與心臟的持久戰,若是心臟強壯的人只要能撐過這段期間體溫會慢慢下降並進入恢復期,至今仍無法判明病原菌,亦無合適的醫療法,但似乎是具有免疫性,而且只要用アース這樣的殺蟲劑就能有效預防。主要棲息在茅葉的裏側,愛好夜露所以在半夜會跑上來,相當討厭日光因此豔陽高照時大多會躲進土裡。
(Kazf先生註:アース-日本知名的殺蟲劑品牌,1892年創立到現在仍是相當主流。)
也令人感佩挺身在如此危險的現場為國策而專注調查與採掘的技術者與勞動者,其苦勞絕非常事。}
(臺灣蕃界踏査記 :同志社高商山岳部臺灣遠征隊報告書。昭和十六年(1941)二月二十八日發行,澤田書店出版。吉川貫二編著。京都市,非賣品。
統率者:吉川貫二。Kazef 先生翻譯)

呂海星學者介紹了霧社段丘,也提到了霧社段丘中段,即便到了1957年,還是有不少雜草。不曉得,可怕的恙蟲,是否已經完全絕跡了。

{霧社段丘位置在臺中市東方約20公里之霧社村的東南方,沿濁水溪流域分佈,從霧社至萬大之間,120公頃之廣大地區。
霧社段丘東西兩側高度170公尺至200公尺,長1.5公里,寬於下游萬大附近約240公尺,於霧社附近約450公尺。段丘由上、中、下、三段所形成,上段與中段,高低差20公尺,中段與下段的高低差7公尺,下段與溪底的高低差7.5公尺。上段概爲住民的耕作地,中段也是,但一部叢草密生,下段則堆積磔露出,幾乎沒有表土。
顯著的段丘地貌,而係現向生成中的新段丘,部分有基磐露出,段丘所賦存的砂金是中央梁山脈的原生成含金石英脈,經過了風化,浸触而由水流搬運,漸被水淘汰濃集於舊河床的河底。砂金在基磐附近與砂礫沉澱,砂金於段丘上部較貧乏,漸漸來到下部增加其含金量,接近基磐就很豐富。
富礦帶於上下兩段,都是位於基磐直上及基磐上7~8公尺處的二帶,礫主要爲粘板岩礫,
粘板岩礫呈油脂光澤且有淡黃色砂層爲特徵,含黑砂之砂礫唇中含金量稀少。
日本時代1940-1941年,大規模試掘與試採,在上段第四號以及第十一號坑附近有富礦體。民國47年,因此選擇該處,研究富鑛帶,共計開鑿87坑。四號坑位於段丘的東北,十一號則是在中央點的西北。含金量前者5.124gr/m2;後者9.310 gr/m2。}
(頁32,呂海星呂學俊臺灣橫貫公路沿線之砂金礦床,1958,十卷三期)

1949年,呂海星在另外一篇論文裡,提到了立霧溪的淘金方式。前幾天,花蓮新城一位淘金工耆老的指點,與呂海星一致,之前報告過了,就不在贅述。呂海星說:

{達基利溪(立霧溪)的砂金是東臺砂金之雄,其歷史亦久,可溯至300 餘年之前,現在開採之情形亦盛
。此地礦區非常複雅,有日產礦區,有省人礦區,也有許多在呈請中之礦區,目前在此從事開垛
的,除了山地同胞外,有光達,東臺灣,東臺,大華等四家金鑛業公司,光達鑛業公司,在大魯
閣峽口及海岸,其他三家,都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峽谷開你採
現在因往時之產金道路崩陷,土人均背米掮蒲爬山走壁,其状況極慘•至於經營方式,四家
中除了光達公司自行籌備大規模開採外,餘都採取開放區辦法,由工人開採,而鑛業權者,只分
其利潤而已。工人淘金的方法,極簡略,首先,將河底之含金砂礫,利用流水洗别後,將溜在淘
金槽(長1公尺寬 0.3公尺底披棕共二節)底之含金細砂,移入面盆淘洗,然後受得金粒,普通工人
一次要得3~4分是很容易的,淘金者陸續不絕的緣故也就在此。
(頁55,花蓮縣管內地質礦產,呂海星,呂學俊,臺灣鑛業第一卷第二期,1949年)

立霧溪產金道路指的是仙環橋溪畔到天祥(塔比多,大北投)。至於,霧社砂金的開採成果,很慚愧,目前我還沒找到資料。霧社一帶也是很到重視的吧?當年,全台灣兩條產金道路,霧社也是其中之一。

1940,總督府編製五百五十萬龐大砂金探勘預算,同時開鑿立霧溪口到他比多12.5公里與霧社至富士(廬山)13公里的兩條寬4.5公尺的產金道路。並且從事開採多用段丘(綠水,合流的西側,天祥的東側),禾禾斯段丘(立霧溪溪口附近)以及霧社河床的砂金層。但是官採砂金事業,成績不佳,詳細結果也沒公佈。
(頁4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誌卷四冊一)

1950年,楊金章鑛長專文介紹了砂金礦業,他分析說,砂金之探掘法,大別之可分為三法,
一,手掘法(Hand mining )
二、水力法(Hydraulic mining )
三、浚渫法,( Dredge mining
宜取用何法,當視砂金地區之狀況,地質,地形,品位,埋藏量及資本之大小等條件而決定的。
1,手掘法,為最简易方法,係 人力為主、用鐵秋丶鐵鈀,洋鎬等简單工具所行之開探,有露天探掘法,以及坑坑道採掘法兩種。
2,水利法:較大規模之採掘法,高處以鉄管引水,利用流水壓力噴射砂金層,使砂礫沖刷至長木槽內,再使砂金沉澱的方法。施行此法時須有富豐之水量,並使含金層之位置略高,好讓沖刷的砂礫容易流入槽內。這種方式需要在山上設立蓄水槽或是裝設吸水機。這種方法在加州和阿拉斯加,朝鮮都看得到。
3,浚渫法:
這是大規模的採掘法。砂金地帶挖水池,漂浮浚渫船(gold dredger)也就是採金船,應用動力採掘砂金者。船上本身也有淘汰混汞製煉等工作的設備,可以使砂金開採工作完全於一船中完成,是專製的採金船。北美,阿拉斯加,蘇聯也常使用。(鑛冶第二卷第一號,1950年頁15,砂金礦業,楊金章,臺灣工礦公司煤礦分公司七星煤礦礦長)

吉川貫二所說的{從土砂放進砂金採取機,利用水流進行採集。也就是說在各處開始最原始的「猫流し」,固定著礦務課構想的各種採取機,藉此洗去泥水,只留下沈澱的含金土。接著將這些含金土用桶狀的容器洗滌,},會不會是比較接近第二種呢?希望南投縣能盡快有到府收書的機會,除了收到好書,還可以藉此著收書名義,到霧社請教耆老,順便到附近的萬大,春陽,廬山等等的1940年著名的沙金流域產區走一走。

未完,待續。

2023年6月2日。新北市中和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老書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348706186_720098093249494_6706005817483657797_n.jpg

昭和3年(1928)台北高校生鹿野忠雄,的【卓社大山登行】筆記中,該年7月23日,準備由兩位原住民族擔任荷物者,由埔里,過坑駐在所出發。然而,最後是由十二位原住民族頭目與原住民,佐藤仟侍搜索隊長巡查部長,石神重智巡查及平賀仁藏巡查等十五位陪同登山。是否是,鹿野忠雄是出於尊敬這十二位卓社原住民?一一在【卓社大山登行】中,列出他們的姓名。就如同戰後邢天正先生....等等登山家一般,寫出負重,嚮導的原住民的姓名與社名。讓人感受到溫潤的細膩。
(鹿野忠雄 中央公論社 山と雲と蕃人と 昭和十六年,頁256)

這次卓社大山的攀登,是鹿野忠雄在醫院臥床五十多天痊癒後,沒幾天就行動,連續攀登卓社大山,能高山,奇萊主峰等三千公尺海拔以上的高山。

這次登山,有兩大特點,
山崎炳根先生著,楊南郡先生譯的一段話:

卓社大山的攀登,由於「郡大蕃脫出事件」(郡大社抗日事件)
仍餘波蕩漾,日警當局最初以「蕃情危險」為理由,拒絕鹿野的入山申請。平時不太愛講話的鹿野,爲了要說服警
方發給他「入蕃許可」,滔滔不絕地辯說本次卓社大山方面調查的重要性,甚至和「新高郡守」(原註:新高郡,亦即南
投縣仁愛鄉與信義鄉的行政首長)及警察課長作長時間談判,好不容易獲得首長的許可。
鹿野本來想只帶一,兩個原住民朋友,輕鬆地登山,但是警方只管搖頭,不准他這麼做。於是,為了一個高校
學生,警方特別指派巡查部長佐藤仟侍率領卓社頭目
Palan Palinchinnan及部下,共十五名持槍的護衛隊陪鹿野他爬山。鹿野没有料到事情會變成大型探險隊的出動,心裡很沮喪,不由得嘀咕著:「蕃人出草馘首,根本不值得大
驚小怪啊!」
從這次卓社大山的攀登,虎野開始載熱帶探險家專用
的探險帽,這頂探險帽後來成為鹿野的「招牌」,也是世
界上探險隊共同的標記。(頁100,鹿野忠雄 縱橫台灣山林的博物學者,作者-山崎柄根、譯註-楊南郡。晨星)

中央山脈是博物學者,.....人類學者等等所喜愛的黃金寶地,可以研究與探勘的非常多。同年的二月,也是有博物學者小泉鐵,造訪了過橋社,也是由造橋社駐在所的佐藤陪同。差別在於,他並沒有往出產黃金與水晶的卓社大山前進。

卓社大山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與同縣信義鄉地利村的交界。
臺灣地名辭書南投縣篇說,法治村介於中央山脈干卓萬山與埔里板岩山地之間,東部為干卓萬山、卓
社大山,西部為濁水溪流域。本村為布農族干卓萬原住民與卓社原住民居住地。就布農族分布區域而言,干卓萬與卓社位於最北
部,故又有北布農族之稱,這兩族群的活動大致以南投縣為範圍,與其他布農
族群相較之下,顯得較少移動。清朝末年,有其他少數社散住其間。日治時期,經由「集團移住 」(日本官方勸導強迫)本村成為武界社與干卓萬社居住地。
武界社的社名意義是武力界線,布農族與泰雅族為了爭奪獵場,而劃定的武力界線。
干卓萬社則是祖先名稱。
過坑社位於該鄉中正村,1899年集團移住三個布農族卓社群,社名由來是水社原住民的造舟的所在。明治37年,9戶38人,由原社址,拉庫拉庫溪濁水溪中游左岸遷入。昭和初年,獅魯山西南方北山溪上游埔里東南ㄧ里30町,再遷入。(頁574,臺灣地名辭書南投縣)

昭和初年,過坑駐在所道路兩側,分別有集團移住的原住民社居住。(同前註)

過坑有豐富多彩的傳說。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作家說:
(一)中正:
中正qatu,布農族語,qat是「舟」
(船)的意思。相傅古代邵族人
在這裡造舟,因以「舟」命地名。此地居民以卡社群人為主。
曲冰,武界和過坑是位在南投縣仁愛鄉境內的布農族。(臺灣的原住民布農族,臺原出版社,頁20)

鹿野忠雄所說的過坑駐在所的周遭,當年是個不小聚落。

林修澈學者說:
卡度Qatu
布農族 |卓群布農語
【戶數】306戶【總人口數】1166人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 1075人 92%
[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 91人8% 「民
族比例】布農族 89%、阿美族1%、泰
雅族 1%、賽德克族 1%【學校】中正國
小【派出所】仁愛分局過坑派出所【教
會】卡度教會(以上現況)

「遷移史】1929(昭和
4年),布農族卓群舊部落逐漸棄置,
族人陸續遷往過坑、干卓萬、武界,最
後僅剩 下acang-deingang 、hihilav及
panapanan 三個舊址仍有人居住。過
坑大部分是從 daqdaq,deisiaqan
,canihongqal ,ceilu 經hoqtong(taksia良久社)到qatu(過坑)
。1904(明治
37年)
,開始有人遷入,到1924 (大正13年)完成。(台灣原住民族
部落事典
林修澈 主編,政大原住民研究中心)

Qatu原本是邵族在這裡造船,船叫做Qatu,因此以此為社名。(同上註)

臺灣總督府調查:
卓社群的報導人一:Magdavan社 Manama Badivaian : Sulau 社 Manama Badivaian:
據說我們的祖先是輾轉經由 Kanituan 、Lahulan 、Halubuan 、Halimuan、
Acanedaineaz、Acangturdu/等地而選至 Sabalkan 的,故以當地地名自稱 Salbatkan
人。最初同來者共有六戶人家。
報導人二:過坑社 Abis Tamalasan:
從前,祖先們居住在 Lamungan 時,曾將文宇刻在石頭上,並豎立在我們與臺灣
人的士地分界線上。後來祖先們遷至 Takitu'du",之後又遷來現居地。當祖先和臺灣人分手時,臺灣人就曾說過,他們的頭就像長韮菜般,任憑我們怎麼砍也砍不完。

(頁19,26,臺灣總督府臨畤
臺灣舊慣調查會
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6⃣️冊了布農族-前篇,
巒蕃 達啓覓加蕃 丹蕃 郡蕃 干卓萬蕃 卓社蕃著:臺灣總督府臨畤臺灣舊慣調查會。翻譯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委員會:
主編:楊淑嫒
翻譯:初譯/余萬居
校譯/黃淑芬
布農語復原:楊淑媛 余錦虎 達崙•卡拉邦安)
遷社或是集團移住都是好聽的語詞,原住民族不僅沒有遷徙的自由,更是沒有不遷徙的自由。
小泉鐵説:
昭和3年2月七日上午十一點半,我與過坑駐在所的佐藤仟侍先生及夫人一起搭
乘汽車到達埔里。往南來到水頭下車,剩下一半的路途我只好徒步走路。下午一時左右,終於到達了過坑駐在所,而從埔里
開始到這裡的路程,經過二里六町(約9公里)。
駐在所的所在地是Qatu社境内。這是能高郡轄區的第一個布農族蕃社。在更深山裡面,還有屬於Siabakan蕃(卓社群)以及
Kantaban蕃(原註:干卓萬群)的蕃社。他們大多是放棄深山的家園
而遷移到此的,其中被認爲最先遷移過來的應該是後來成爲
Kantaban 蕃系的Kaban社(今久美部落),他們約在大正三年
(1914) 左右,從現在的新高郡木履蘭地區遷移出來的。然後是大正十一年(1922) Siabakan 蕃的Dagdag社其中部分族人
也遷移出來。而剩餘的Dagdaq社族人,以及 Tanhungan社、
Lasekan社、Sailu社等,都於大正十三年在官方的命分下也陸
續遷移出來的居住地,成爲現在的蕃社規模,上述部落因此集
結成一社,統稱Oatu社。
因爲是在官方指示下重新打造的新蕃社,所以社內建設整
齊劃一,井然有序。房屋蓋在道路的两旁,家家戶戶呈現排列
整齊的建築規畫,家屋的設計型式也都大同小異。至於保存原
貌的舊蕃屋,僅剩2、3戶而己。這裡的戶數約有45戶,人口
約700人左右。全社稻田面積有二十四甲,此外田地的分配是
平均一戶攤有二甲的耕作面積。至於稻田分別由幾家雄有,在
蕃社來說這是屈指可數的。(頁258 蕃鄉風物記
小泉鐵 原著
黃稔恵中譯
原住民族委員會)

余炳盛,方建能兩位學者說,卓社大山金礦區主要位於卓社大山東方附近,曾經有七個金礦區。其中編號 B2788號的礦區,在
日治時期 開
鑿三個坑道,
最長可達 200
公尺,是所有
中央山脈金礦
中最長的坑
道。在交通不
便的崇山峻嶺,卓社大山金礦三坑的坑道口
中,開鑿如此
長的坑道更是耗時費力,推測必定是有相當豐富的
金礦礦脈發現才會如此。
礦區內,由河川重礦物淘的砂金,大小可達 5 公釐,砂金成色在929~
998之間。此礦區的毒砂(砷黄鐵礦)礦物可達 3公
分,可能是台灣紀錄中最大的。
根據早期研究指出,鄰近卓社大山的萬大發電所
附近,河流砂金品位可高達 1.5 公克/立方公尺,顯
示萬大溪含有豐富的砂金。另外,根據經濟部礦產
测勘團民國 50年(1961)的報告,在霧社、仁愛附
近的河流也發現了砂金。
綜合以上資料可知,卓社大山金礦區的礦化作
用,可能由雙子山及鳶山向北延伸至仁愛、廬山一
帶。這個南北長約 20公里,東西寬約 10 公里範
圍,可以說是個末經探勘的金礦處女地
(台灣金礦,余炳盛,方建能,2003,頁164)

譚立平,魏稽生指兩位學者引用台灣先生省礦務局的黄大邦先生
的敘述(1980年口頭討論)。通過南投卓社大山附近的雙子山有長約一公里的石英脈,
日人曾鑿兩個坑道,每個坑道均長達 100 公尺以上。可惜在 1989年時,只有一個
坑道能進入十餘公尺,石英脈厚03 至1公尺,平均含金3克/噸,不過礦主自己
採的樣品則含金 200 克 /噸以上(譚立平等,1990)。
橫貫公路的興建原來是爲開發沿路的礦產和森林,特別是金礦的開發。在路旁
二十公里的礦產指定由國軍退除役輔導委員會 (輔導會)取得開發權,效期二十年。該委
委會委託顏滄波與詹新甫兩位地質學者調查路旁各十公里的地質與礦產(經濟部生產測勘團
10626)。地圖顯示在牧山(3239)南方,卓社大山(3343)東方,鳶山的西方之間,金礦為主。而萬大溪與後萬大之間,萬大水庫,春陽,靜觀等各地一帶一帶,則有砂金礦。
(臺灣金屬礦物,1997,頁104)

民國53年台灣省礦區暨開工一覽:
礦區字號/礦區所在地/礦場名稱/礦業人
1:1979/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櫻溫泉/艾豐礦業社/
2:2009/卓社,大山/永吉金礦/鄭新發
3:2010/卓社,大山/詹德洲(頁178)
民國47年臺灣省開工礦場一覽則有:
1:1072/卓社大山/大德金礦/傅遠達/平水坑(頁89)
2:1450/東興礦業所/地利村濁水溪/金礦/蕭錦源(頁90)

信義鄉與仁愛鄉也出產水晶礦。設定不少的水晶礦礦權,卓社大山東側也是。金礦另外還有:
申報證號/礦場名稱/礦區所在。
1:217/旭生礦業/地利村雙子山東方/
2:890/民裕金銀礦採礦場/卓社大山東側
3:金礦銀礦217/旭生礦業/雙子山東方
以及其他礦區。(南投縣志卷一,頁312)

南投開拓史說,民國67年本縣所有十三個金礦區,全數停工。主要是山金,分佈在東緣高山區。信義,仁愛鄉的東半部。秀姑巒山,卓社大山,合歡山的東側。小型的一兩人合夥投資,容易受到世界金價下跌而資金周轉困難,地高天寒,交通不便等等因素而難以維持。(頁450)

臺灣鑛業史提及,卓社大山與玉山是南投縣含金石英脈發達的地區,是中央山脈的金銀鑛床賦生地之一。(頁998)

待續。

2023年5月23日。台北市中山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334979119_1260924268112577_7399027952418636266_n.jpg

臺灣蕃界踏査記 :同志社高商山岳部臺灣遠征隊報告書。昭和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發行,澤田書店出版。吉川貫二編著。京都市。
統率者:吉川貫二
隊員:
鈴木修
片岡康祐
請川武夫
木村貞雄
平井小太郎
劉秋德(第一年級生)
內容:
昭和十五年七月六日京都驛先發隊啟程,次日搭高千穗輪,九日抵基隆,轉台北;同日,本隊京都出發。次日本隊搭高砂輪神戶出航。十七和十八日,先發與本隊分別到達羅東。
一:南湖大山,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
二:新高山登攀
三:奇萊主連峰縱走
霧社事件
四:合歡越え :
八月十四日霧社滯在ひ 櫻社砂金採取蕃社見習
八月二十一日黃金之溪タロコ
2023年1月,南投到府收購二手書學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關於書中所提到的霧社,靜觀,春陽等等濁水溪,….霧社溪畔的淘金的官辦採金時代背景:
臺灣鑛業史上冊引述林朝棨學者,藤田組於民國五年(1916年)開始東台灣山地各種鑛床的探礦與從事採取東台灣砂金,以配合日本完成侵略台灣先住民族與殖民政策。日本對抗日部族,以武力壓制,對已[歸順]部族,獎勵從事採金工作。日本政府並且派出七支金礦與砂金鑛探勘隊,深入高山地區,探勘砂金根源的金礦床,但是沒有達成目的,僅僅發現含銅硫化鐵鑛床多處。(頁166)
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木村正技師,在南投縣霧社斗魯克(靜觀)(Torok,多羅庫,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發現優良的[段丘砂金](河階)。
民國二十九年,全台灣發現的含砂金高的段丘砂金已經達到一0四處,而霧社溪有三十一處。
民國二十九年台灣總督府開鑿擢基利口到他比多(十二.五公里)(大北投,天祥)附近的多用段丘(陶塞溪-大沙河與立霧溪的合流處),與霧社到富士(廬山,十三公里)的產金道路,兩條寬四.五公里;並且開採多用丘段,禾禾斯丘段與霧社河床平原的砂金層。(臺灣鑛業史168頁)
民國三十年,總督府追加預算一百二十萬元,進行探礦與視採掘金,從擢其黎的霍霍斯(hoohosu,立霧溪北岸,立霧橋西方六百公尺的羅前段丘的東方,邊沿蘇花公路)與多用段丘(天祥附近),霧社河床等三處,動用工人達到一千人,分別進行大規模人工露天開採。
霧社方面,因正在進行發電工事,以致淘金用水不易引入,露天採掘甚為困難,於是,採用大規模流槽水洗,先開鑿六十條豎坑,再掘川縱橫的連接坑道,獲知再平均地下三十尺的地方,的確有良質的砂金層存在。
但是,這一年,連續遭遇三次颱風,實際工作天只有六個月。這三地採出的金,十二件,送到日本大阪造幣局分析結果,認為成分將近二十斤的純金,金質良好。(唐羽學者引用臺灣之金。臺灣採金七百年,頁154)
民國二十九到三十年之間,進行的臺灣十二大河流的砂金鑛探勘,其中,濁水溪的上游,靜觀托洛庫段torokku段(Torok,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和tautsa段,含金品位很驚人,都是一.五公克\公噸;櫻(原註:sakura,春陽)0.三公克\公噸。(頁270,臺灣採金七百年)
濁水溪與大濁水溪,立霧溪,木瓜溪,大甲溪,再次被鑛務課精查。其中,濁水溪七處。上游的靜觀托洛庫段torokku段,0.二到一點五公克\公噸以下;tautsa段0.二到一點五公克\公噸以下;富士段(廬山)0.三公克\公噸以下;櫻(sakura,春陽)0.二公克\公噸以下。
(頁274,臺灣採金七百年)
跟其他高位段丘一般,受限於淘金用水不易取到,廢砂石造成洪水,淤塞河道,阻礙交通,含金品位,原則上高不如低,低不如現河床。因此,民國二十九與三十年,總督府消耗了六百七十萬日圓官辦採金,成績有限,連詳細結果都沒公布。(臺灣鑛業史170頁)
民國四十三年到四十六年之間,調查濁水溪流域的段丘,是以霧社以上的區域為範圍,並分成段丘砂金與河床砂金兩種。段丘群又分成靜觀,春陽與霧社。靜觀段丘:分成和平段與靜觀段。前者在和平村附近,距離霧社約三.五公里,標高一一八二公尺;後者在濁水溪上游左岸,標高一四五五公尺,派出所位置是它的最上游。春陽段丘,距離霧社五公里,霧社與廬山的中間,平均標高一0九六.五公尺。霧社段丘,霧社東南方位於霧社到萬大之間。濁水溪的河床沙金,早已有人開採,蘊藏量也豐富,但是富礦體分布不規則,不適合大規模開採,但是數人一班,進行淘洗,如果是利用農暇。人然可以獲得砂金的利益。(頁290,臺灣採金七百年)
臺灣鑛業史上冊還說,中央山脈在新世地層中,經常發現石英脈發達,例如新北,宜蘭的界山之一的金面山,在新世紀砂岩中的石英脈含有金和黃鐵礦。玉山,合歡山,能高山和南湖大山等區域的粘板岩內石英脈也含有少量的金,綠泥石和黃鐵礦。
砂金則是基隆河,東台灣和所謂高位段丘。高位段丘是台灣主要河流的中上游常見到的。段丘內含有品味不一的砂金,比如大甲溪,濁水溪,荖濃溪,宜蘭濁水溪,大濁水溪,立霧溪,木瓜溪,丹大溪,拉克拉克溪。砂金來源都是中央山脈的含金石英層。(頁74)
 
1896年-1995年之間,南投縣仁愛鄉的巒大山金勇谷,巒大社,郡大溪都曾被提出申請,獲准,採礦,試掘,然而,卻被認為沒有金鑛,成了廢棄的鑛區。總督府鑛區號碼七一五,就是以{郡大蕃地}郡大溪深處的露頭為目標,最後只出現宏大的硅石脈,沒有出金。(頁127,臺灣採金七百年)
民國三十五年到四十八年之間,霧社所在的南投縣仁愛鄉,至少設立有兩座金鑛,開採山金:仁愛鄉春陽村分布在櫻溫泉一帶;合作村與秀林鄉東能高鑛區的金合利金鑛。(頁208,臺灣採金七百年)
2023年4月20日台北市中山區到府收購二手書學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的途中,筆記整理。
待續。
 
 
ˋ
 

334985809_607939624083277_8473490867460580429_n.jpg

 

334984247_171808038979026_6537001519146490536_n.jpg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