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市中正區榮隆公車站牌

長潭尾。屋簷。



下午兩點從基隆忙完後,騎著車繞進了中正區八斗子的北寧路369巷的長潭尾。
 
港區內。只見到幾位外籍漁工朋友在為漁船塗油漆,補網,補木頭或纖維的破損。好寧靜。
 
徒步巷弄裡,走上通往長潭尾山的階梯。迎面而來的是一道空心磚築成的牆面。每座磚裡的三個孔,都有一顆大貝殼。層疊了五層。
 
幾隻小貓,懶洋洋地躺在石階上。沒看到東北角小漁村慣見的狗兒。
 
不管房子是新是舊,庭院,除了曬的衣服外,就是漁網,魚乾,螺旋槳,魚箱,魚矛.....甚至是小舢舨。而那小舢舨,有兩艘甚至也被綁在柏油屋頂上。

居然還有三棟老瓦厝,有別於三合院或者四合院。全部都是一字型,三間起的一條龍。中央為正廳,左右兩側是臥房與廚房。廁所另外獨立蓋在庭院旁。
 
長潭里的文史工作單位很用心,在每個水井,古厝,轉角處都立了解說牌。有一棟住宅的庭院,甚至還標明了這是【石花菜坪】,是用來曬石花菜的。
 
花松村先生編輯的【台灣鄉土誌】說,長潭尾所在的八斗子灣,與和平島一樣,都是與台灣本島不相連的;日本人為了在這裡蓋火力發電廠,才將這長潭般的海溝填平。
 
說到石花菜坪;日據時期,世居基隆草店尾的張添進先生的詩集。被我珍藏在一堆書箱裡,一時不好找。他曾經寫過【社寮島】這首詩。社寮島也就是和平島。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編的【雨港古今詩選】有收入這一首:
 
百家蟹舍小漁村
卻與紅塵隔一垣
女採石花男獵海
天然生活武陵源
 
用來形容我眼前的長潭尾是不是也很貼切呢?
 
有一棟古厝,屋頂,窗戶都不見了。位在最高處,可以看到基隆山,九份與八斗子新豐社區。
 
突出於屋身與簷柱外的屋頂的【出簷】材料,似乎是取材自海邊的岩石,而不是慣見的紅磚或者是木頭。
 
林會承先生在【傳統建築手冊】中說;出簷的方式有四種:
一,椽出簷,
二,斗拱出簷,
三,磚疊溢出簷,
四,【挑】出簷,【挑】又分好幾種。台灣傳統建築是後二者。
 
林先生這本書,對我這建築學與美學絕緣者來說,真是天書。我不敢確定這就是【出簷】,更別說分得清是【拱】還是【挑】了。
 
柱子是大岩石切割琢磨的石磚,每塊大約是30乘30乘60公分。牆面是咕咾石吧?
 
房子坐北朝南,剛好可以避開冷冽的東北季風。早上的陽光應該可以直入門窗內。

古水井還可以手動的方式,將水汲上來。
 
這個港區恐怕一百五十公尺見方罷了,我居然走了一個小時。
 
海巡署港邊崗哨前,除了外籍漁工朋友穿著內褲在洗澡,互相幫忙沖水洗頭。(這是常見的漁港景象。真辛苦。只是他們都會盡量隱蔽在水桶邊,您別注意看,就看不到了。),還有小朋友騎著單車在環港。
 
走過里民活動中心,這才看到上面寫著:

【媽祖聖誕千秋,農曆三月十六日】
 
我來晚了,慶典已經結束了。

活動中心內,有兩桌信徒在吃平安宴。看來,全村的狗兒都聚集在門口外了,巴巴望著佳餚呢。

一位大姐正坐在戲棚下,曬著太陽,一直望著台上,似乎等待著下午場的布袋戲開鑼。
 
全村的人都聚在這較寬的馬路上為媽祖慶生了,這也難怪,我怎麼一路上都沒遇見大哥與大姊們。
 
怕耽誤他們的盛典工作,就只是打個招呼,沒停下來聊天。
 
走過港區內的岸邊。兩位長潭港海巡署兩位年輕穿橘衣服的士兵,正在向跳上船的外籍漁工朋友說{吃飽了嗎?}。
 
走上那座橋,右側就是潮境公園,遊客很多。一座橋的兩邊是兩個世界。
 
我也該回書店吃中飯了。
 
。。。。。。。。。。。。。
花松村先生編輯的【台灣鄉土誌】說:
{八斗子灣原本是海上孤島。日本據台的時代,為了在這裡興建發電廠,將海峽填平,連接基隆山北麓,遂成半島形突鼻,灣亦因此而成。突鼻之端,稱長潭尾。}。
。。。。。。。。。。。
九份。九份樂伯二手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