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33314314_128315830186651_8058284461779191468_n.jpg

334957830_607191477890179_4889874067266088653_n.jpg

334961373_535874148684498_1757297891018381691_n.jpg

334967255_1943915392652750_253321381652712536_n.jpg

334970487_946663960024179_8192652627786182417_n.jpg

335438551_542208541333324_8153296383759292403_n.jpg

335440458_1260443221561943_3846570209522736526_n.jpg

335444355_1176608819713266_1404073121094231050_n.jpg

335448550_683175266893960_6676469433889001926_n.jpg

335467038_140092422315949_804073294322096088_n.jpg

日本時代市村毅學者發表的論文裡,提起了玉山主山山頂含有金脈,它的溪流也幾乎都有賦存。荖濃溪也是其中之一,上游的更是豐富。
荖濃溪,旗山溪(楠梓仙溪)番子寮溪,隘寮溪,拉庫音溪,濁口溪等等,屬於高屏溪的支流,以上全被列為台灣三十餘條主要河川的高階段丘(河階)砂金地。
巴里桑,塔馬霍(達馬護.塔馬荷,玉穂社,タマホ,Tamaho,Tamahu,Tamoxo)
拉庫音等地,是高屏溪流域,含金量最被關注的所在。塔馬霍以及拉庫音,布農族抗日歷史中具有重大意義,是大分事件布農族的抗日據點,被日本殖民政府認為是所謂最後「歸順」(和解)的原住民族社。
 
{新高山(玉山)地域富於石英脈,而當中有頗爲良質的,在砂金之根源成細常話題的今天
,這是很有意義的事實,尤其在新高山頂有百萬分之一左右之含金石英脈若使一般人知道一定會,惹起他們之驚呀與注意,而上面試料又在有限之地域所採者,如果以後有充分之調查在這地域一
定有機會去發現品位更高之石英脈,不過新高山地域在今天所知的範圍內其石英脈都乏於連續性
,加之若考慮到含金石英脈所在地之地理環境,除非他日 有不受變動而較整齊的石英脈被發現,
是難寄期望的,但新高山地域有如此之含金石英脈,一方面可以暗示在發源於此地之現河流及其
附近之段丘砂礫中一定有砂金存在。因爲今日發現於新高山地域之許多石英脈均屬過去触磨的殘
骸,所以在荖濃溪、陳有蘭溪、濁水溪等地方若不計較其企 業價值,那麼到處都有砂金,這可以與
達其利溪(立霧溪)濁水溪等地之砂金同樣地來看待,因此對於石英脈或與石英脈有關的砂金者有明瞭其分
佈狀態之需要。
當溯行陳有蘭溪荖濃溪上游之溪谷 或望鄉山北面之十八丁溪
時我們可以看到更為發達的石英脈。尤其穿貫那粘板岩砂岩交互層中之石英脈令人注意。新高主山山頂:金2.7gt,銀5.8gt;新高山北泉橋下金3.7 gt,銀10.5gt。十八丁溪no.1金痕跡,銀4.8gt。}
(市村毅著,呂海星,曾繁榮譯,關於新高山之含金石英脈,臺灣鑛業,民國39年7月10日卷二期二頁53)
 
林迺信學者指出:
{臺灣之主要河川的中上流地域屢有發達高位段丘。直至現在擁有「高位段丘砂金」之主要河川為大甲溪、濁
水溪,陳有蘭溪、丹大溪、郡大溪、萬大溪),荖濃溪、宜蘭濁水溪、大濁水溪(北溪,
南溪)、立霧溪、Rakuraku 溪(樂樂溪)新武路溪、Pashikaw (北絲鬮)溪等。(臺灣之地質,民國44年,林迺信)
 
{高屏溪又稱「下淡水溪」或是「淡水溪」,正好是分隔高雄縣與屏東縣的界河,因此得名。高屏溪發源於
中央山脈的玉山,有兩條主要的支流,東源是荖濃溪,源自玉山,經過荖濃山後蜿蜓向西南方流去:西源是楠梓仙溪,源自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山地,流經旗山鎮的東側,也稱為旗山溪。荖濃溪流經新威附近時,有支流濁口溪來會,在里港的東北方又與隘寮溪匯流,隨後續行至里港西南方,與楠梓仙溪相會,改稱高屏溪。高屏溪在嶺口以下折往南方流去,從此處
開始河床多成髮辮狀。高屏溪在東港、林間人海。高屏溪全長171公里,流域面積廣達3256平方公里,是台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
(頁180,遠足文化,台灣的河流,林夢龍,王鑫)
 
楠梓仙溪,濁口溪,番子寮溪,隘寮溪,荖濃溪等等高屏溪的支流,1939-1941年間,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調查砂金情形後,認定含金,是台灣主要河川之一。濁口溪以Barisau最有希望,含金0.1公分/立方坪;荖濃溪則是Tamaho,Rakuin,含金量分別是0.2-,1.5 公分/立方。(臺灣鑛業史,頁1118)
 
荖濃溪的Tamaho,Rakuin,臺灣省通志註解是塔馬霍,以及拉庫音:
{荖濃溪上南面山坡一千七百-一千八百公尺塔馬霍山向南延伸稜線上,長有兩公里的細長平坦面,高度二千-二千一百公尺。此外拉庫音溪合流地點上游約兩公里處,南面山稜線也有肩狀的平坦面,過去被利用為塔馬霍社的耕地。拉庫音溪與荖濃溪所挾的稜線上也有一千九百四十二公尺及兩千三百九十七公尺的平坦面。濁口溪發源自卑南主山(海拔3304.5公尺),上游稱為巴里桑溪(Barisan).濁口溪與巴里桑溪合流地點的曼塔雲社(Bantauan),也就是萬山社,有兩個段丘。}
(頁94,卷一冊二)
 
理蕃之友記載:
{未歸順蕃人塔馬荷社蕃人的觀光:
以凶悍知名的拉荷阿雷是本島唯一未歸順蕃,高雄州旗山郡
下塔馬荷社的蕃人20名(蕃人19名•蕃婦1名)3月1日2日2
天,在新盛(通曉布農族語的日本人,新盛宗吾)警部補、吉川巡查(布農族人,石田良民)的帶領下到島都臺北觀光。一行中
那位「塔奎西塔蘭•拉荷阿雷(Dahu Ali)沒有参加,很遺憾,不過,代替
他的二男「塔奎西塔蘭•西達」有加入,還有一位教育所畢業的
女性「塔奎西塔蘭 •里西揚」(22 歲)混在粗獷男人中,身穿簡
單服裝,很害羞地使用國語。與其看作單獨的一點红,也有人認為是野蠻人和文明人差異的真實呈現。}
(頁169,第二年四月號,昭和八年四月,卷一頁169,理蕃之友)
傅琪貽(藤井志津枝)敘述:
{Tamahu 位於高雄州屏東郡中央山脈深處荖濃溪 上游人跡末到之處,有1915年以來從大分社遷來的 27戶 244 人,被日方認為是「全島唯一未歸順蕃」,該處地勢極為險峻,無通行道路,只憑武力絕對無法征服。
Dahu Ali 安居在與世隔絕的大森林,過著傳統的布農族生活,但日警
為了完成「理蕃」事業,即使是一個早已放棄抗爭的布農族老人也不放過,
因為 Dahu Ali 是抵抗日本統治(大分事件)的象徵。
1933年4月19日,Dabu Ali 家族下山到高雄州廳,22 日在高雄州野
口知事等列席下完成「歸順儀式」,3月23 日 Dahu Ali 等人參觀飛行聯隊。
這一場歸順儀式被形容為「聖代的慶事」。
1938 年10月,中之關駐在所新盛警部補與石田巡查成功地讓Tamahu 大舉移住。(全台灣進行「集團移住」,強迫性質)當局為了這21戶283 人遷到 Opekan 台地•前後一共花費
61,000 元來建造水圳開闢耕地。((大分事件
布農族都社群抗日事件 1914-1933
傅琪貽(藤井志津枝)
原住民民族委員會))
馬淵東一說:
{原註:位於荖濃溪上游的塔馬荷社(Tamoxo),是大正4年(1915)郡社群(布農族的一群)的一部分人。殲滅大分駐在所日本警察後,因爲害怕被官憲追討,逃亡到荖濃溪上游 更深入的地點,,建立抗日的秘密
地。昭和16年 (1931),筆者(馬淵東一)前往梅山社方面調查時,塔馬荷社人仍然是「未歸順」的狀態,外界的人無法進入。}(臺灣原住民族
移動與分布,馬淵東一
楊南郡譯註,原住民委員會)
 
{達馬護-板巴嘎爛:
「建山」布農族稱爲 Damahu(達馬護)Banbakalan(板巴嘎爛)。
Banbakalan 布農語意爲峽谷,Damahu Banbakalan 在日據時期譯爲建山,原
指位於目前本鄉勤和村和復興村間的林務局八十二林班臺地。光復初期,
Damahu Banbakalan 遭受到前所末有的強颱風將部落族人的房屋摧毀再加
上瘧疾的流行,部落居民死傷慘重,因此紛紛遷移,有的散居在荖濃溪的
對岸(大龜新開村不老溫泉一帶),有的散居在寶山村一帶}
(桃源鄉公所,2002。頁782,臺灣地名辭書,高雄縣)
未完待續。
2023年6月9日。台北市大同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335461675_927480348281305_6181850495748372140_n.jpg

335530456_1179584199417666_7857945465739029950_n.jpg

巴里桑社
塔馬霍社
拉庫音社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