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歲的耆老是平林里竹寮坑大千煤礦的坑內推台車工,指點我,頂順炭礦的坑口就在上林溪的右岸,上林橋東邊往上緩坡二十公尺處的T字形岔路口微靠右側。
上林公車站牌與上林國小之間的道路,荷花,睡蓮池田正盛開,接著是一片翠綠稻田;二十公尺後彎道點的上林福德廟,廟埕與廟占地三座籃球場,再一百公尺緩降上林橋,綠色溪水,沙洲,竹林,野薑花之間有幾隻白鷺鷥翱翔。
一路上沒有行人以及車輛。跟竹林蹊路相仿,適合健行以及單車。上林里以及平林里曾經是台灣重要煤礦區,也是唯一的台灣水銀礦山區。礦區卻是在靜謐唯美的山水之間。
鴨舌帽下的銀髮只有三分長,手持著木質拐杖,靠著上林橋左側中段的護欄,看著流往雙溪的河面。拐杖應當是利用枝枒而自製的。本來想請教頂順煤礦的過往,不敢打擾。這畫面讓人想起,紀弦詩人的【基隆港】詩的前段。 在平林溪的左岸河階上方,就遠遠看到了這位銀髮長者,五分鐘後我走過了這座橋,他還是沒有離開。
基隆港:
基隆港以其不輕易示人的
異常晴朗的天氣歡迎我;
乃有海邊翠綠色的遊椅
讓這生客坐下來歇歇。
......。
(頁138,紀弦,基隆之旅,檳榔樹甲集 現代詩社, 民國五十六年初版)
過橋後,果然如同大千煤礦耆老的指點。坑口舊址,蓋起了擋土牆,壁面和地面,鐵鏽黃的地下水浸染了一大片,大約五個榻榻米的面積。坑口旁有一座平房磚造建築物。溪邊魚池有一座古式小巧土地公祠。
那位橋上耆老,已經走往河階,朝著上林福德廟,以及上林國小。
我再往上五十公尺,一位仕紳指點,頂順炭礦收坑後,因為崩山,而將坑口以及礦埕給淹沒了。至於,平房以及土地公祠是否是與頂順煤礦有淵源,這要請教老一輩。
附近探查,沒有新發現頂順煤礦的礦業建築遺跡。
折回上林福德廟,寬廣的遮雨廟埕裡,一位士紳也是肯定地指點,頂順煤礦的舊址以及屯埋是由於崩山。
沒見到那位橋上的長者,有點可惜。
而我還有到府收購二手書的行程,也不敢多等待附近的耆老行經上林福德廟,正中午一點,也不該出聲拜訪附近的住家。
臺灣鑛業史,臺灣之煤礦資源民國五十四年調查報告等等文獻,都將頂順煤礦列為臺灣主要煤礦之一。前者這樣介紹:
上林村新寮子地方
礦業字一五三九,台濟採二三二0
四十五公頃
礦權人頂順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人曹文通
民國四十五年設立上林煤礦
民國五十二年礦業權轉給頂順煤礦公司
主斜坑一坑
礦場至雙溪火車站四公里,使用卡車。
民國五十一年三五00公噸
五十三年一0九七二公噸
2023年6月19日。台北市文山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耆老,以及兩位仕紳。以上舊照片,以下是今天的。
不是雙溪區台2丙線面積最大的荷花和睡蓮田,若是開車,容易忽略;因著巷弄裡稻米田上有不再苦命的稻草人們,我才發現的。
睡蓮田旁有菜田,一位大姊正在拔起綑成單手可握的一束束。
我說,這睡蓮和荷花好美。
笑得好開心的大姐說,無影啦,是你不甘棄嫌,合意的話,行入田岸來翕像。
看大姐很忙,就不敢多請教,拿起小dc相機走進田埂裡拍照。
入口寫著"新寮子路"。
左側是"上林國小",右側與前方是平原直抵山丘。綠色大地中有一座改建過的上林福德宮。
白鷺鷥幾隻懶洋洋地散落,蜜蜂與蜻蜓倒是趕早在睡蓮和荷花間探問。
晨曦將稻草人們照映得更年少,向陽的那一面有了金光。
有自己的獨特裝扮,各色乾淨運動t恤,漂亮球帽,黑色袖套,白色手套,深像是走進了西門町所看到少年們,青春活潑,那指向天邊的手指,有如觀音的拿捏,似乎是邀請鳥兒而不是驅趕。
詩人林廣對早期稻草人有一段敘述說:
主人把禾桿束在一起,
緊緊綁在竹子上。
穿上破衣,戴上斗笠:
塑造出我的形象:
縱的是我瘦瘦的身軀,
橫的是我直伸的手臂。......。(稻草人,林廣,蝶之舞,民國82年9月28日初版)
台灣的新一代真是有巧思,顛覆傳統。
稻米田前沿寫著:
上林里有機米田
耕作單位:上林里辦公室
上林社區發展委員會
上林國小
插秧日期:104年3月18日
預計收成日期:104年7月中旬
預估稻獲量:2000台斤
收成運用:供應本里老人共餐,上林國小自立午餐
2000台斤?一畦畦的綠,是多少畝呢?看到這數字,那稻草人們的直伸的手臂,瞬間變成歡呼豐收的謝天,就如同擊出了全雷打的球員會比的。
走出巷口,那位大姐正在台2丙線林協裕商店亭仔腳擺起剛剛所摘的,還有清洗過後的水珠的青菜。那是自家的店吧?可惜,還要到府收購二手書,就說聲再見和多謝而沒購買,改天了。
一路上還是有許多荷花和睡蓮,到了19公里處,那是好多公頃的寬,美極了,但我只能繼續趕路了。(立立二手書店2015年6月21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