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指點,戲棚(鳳鳴臺)下曾經是煤礦坑口,被土石掩埋了。戲棚隔著竹30鄉道與石門福德祠相望。這座福德廟是關西鎮新富里八鄰石門福德祠。竹30鄉道是關西往玉山,沿途有十幾座煤礦,民國四十幾年,沒有電力,沒有大醫院,上小學要走三公里泥土路到竹30線路口。古地名稱為伯公下。幾乎,礦區的小孩一出生就輸在學區,醫療的遠近。
張拓蕪作家曾經是苗栗縣南庄鄉的煤礦礦工,他說:{出了洞,眞正是重見天日!心胸一下子舒坦起來,張一張雙臂,長長的深呼吸兩下,白己生命的意義,重新獲得肯定。“}( 代馬輸卒補記,張拓蕪,爾雅)
戲棚是民國八十年建設的。在這之前應當有舊戲棚吧?若是,礦工出坑不僅僅看到天空,也有可能聽著羅鼓嗩吶,戲劇對白。那應當更能激勵自己。
礦坑很容易事故,這也是張拓蕪在隨筆裡所恐懼的。普遍,台灣幾乎每座煤礦的坑口都有伯公祠,或者立石為記,入坑祈求平安,出坑感謝庇蔭,是礦工的依賴之一,另一個守護神,可能就是醫院了。
每座煤礦,幾乎都曾死傷,因此,礦工醫院是必須的。很難想像,當時,石門,馬武督等等山區,礦工受傷後,該怎麼最快時間送到最近的有規模的醫院?
葉鳴岡醫師花蓮人,祖先原本是中壢東勢。東北的滿州新京醫大畢業。滿州有三個礦山,撫順,阜新以及北票。礦山會社有提供獎學金考試,畢業後,必須到所屬的礦山醫院服務四年。考取了北票礦山,一個月領八十多元。那是 一筆巨款。畢業後到北票礦山醫院就職。張宗仁先生,二二八事件時,很不幸地與父親張七郎先生,弟弟張果仁先生被獨立二十一師殺害。正是葉鳴岡的姊夫。張宗仁先生由東京來到滿州海城市開業,希望葉鳴岡離開北票礦山,並且負責賠償獎學金。葉明岡說,這樣不好,礦山醫院提供獎學金,就是希望他服務礦工,還錢,然後離開,會害到台灣的名聲。(頁55,日治時期在滿州的台灣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許雪姬訪問,鄭鳳凰紀錄)
伯公下有兩座煤礦的礦權被設定:一是,臺泰煤礦,經營人是范振臺先生,臺泰煤礦還擁有其他煤礦礦權,其中,老社寮蔗廊窩也有一個煤礦,經營人是徐錦均先生。新富里伯公下另一個礦權是陳旺回先生。陳旺回是詩人,也是馬武督錦山里六畜窩的東成煤礦的擁有者。(關西鎮志頁764)
戲棚是傍著老社寮圳,溪水清澈,小魚不少,白鷺鷥有如石門地區住家的散居,在溪石中佇立著。煤礦喜歡靠著河水,仔細尋找,並沒有發現坑口。
福德祠和戲台的對聯,分別有福庇群黎德敷百姓,福地人文國合境財丁旺等等。
2023年11月15日新竹縣關西鎮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以及石門庄的女士小姐先生。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lobo32xl/1700399412-337633-g_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