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9236.JPG

IMG_9244.JPG

 

2007/12/21 21:08筆記
(不好意思。本文的圖片,因2013年雅虎部落格宣布結束後,全都不見了,這些相片是那年之後拍的,與本篇日記無關。)
 
台灣許多地方有著龍目井的傳說
台中縣甚至有龍井鄉
而與九份相距不遠的基隆市和平島
也有一座傳說是荷蘭人開鑿
並且被當地人喚作紅毛井或是荷蘭井
 
傳說總是美麗的
如果文獻也曾記載
再怎麼美麗似乎也不覺得虛幻了
 
九份基隆山有龍目井嗎
 
乾隆元年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與乾隆三十年朱仕玠的(小琉球漫誌)
特別介紹了基隆山的山腳下有一處面臨大海,
而且四周是可以煮鹽但不能耕種的土地
泉源如珠,噴地而出.甘冽冠於全台.
因此被稱為龍目井(註一)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
所謂((大雞籠山龍目井),應該是不正確的
是和平島龍目井的誤載.(同註一)
 
(小琉球漫誌)書上同時註明著
龍目井所在的基隆山是尚未歸化漢人的原住先民的出入之地,
而當時的漢人是非常畏懼他們的驍勇
因此外人不能抵達此處
 
根據臺灣史一書中的敘述(註二)
與九份基隆山關係密切的原住民三貂社
<<在乾隆12年還是屬於未歸化的(生番),直到乾隆末年
才因為閩人吳沙入墾三貂社,才開始所謂,由(生番)漢化成為(熟番)>>
 
 
而三貂社的範圍大概是由基隆山山下的水湳洞至貢寮鄉的三貂角(註三)
在東北角海岸線,恰好以基隆山與大雞籠社為鄰
 
在九份一年多了,或許因為已被認定為九份人了
可以與聞地方的機密與分享祕境
幾位朋友才肯放心告訴我
湧泉正在基隆山下秘密地流轉
 
他們說這可以泡得好茶的冷泉
恒溫在十五度左右
泡出來的茶非常甘美
將茶的特質發揮到極致
 
那位置
果如書上所透露的訊息那般接近
 
或許大家非常畏懼
廣為人知後的大破壞;
時間遠一點的就像二十年前基隆山下的蝙蝠洞
新聞報導後
因為不耐等候
便有遊客朝洞內丟擲鞭炮與火把
希望引牠們出來
從此九份的黃昏不再是蝙蝠滿天飛舞
 
近一點的就像大安溪上游的石壁
那美景恐怕難保了
 
因此守著秘密
但是大家的確不曾聽聞過龍目井的傳說
 
 
今天
按照著記憶九份民宿歐陽先生所繪製的路線圖
終於找到了冷泉的位置
 
這冷泉汨汨地流
非常清澈也非常冰涼
看不見源頭卻看得見魚兒在游
離台二線公路不到五公尺
聽不到車囂卻聽得到海濤的澎湃
 
我那九份男男女女的朋友
常常分別在這裡裸浴
其中有一位
更是喜歡一瓶嗆辣的花雕
看著滿天的星星
浸泡在寒涼的泉池裡
 
那溫度沒有蘇澳冷泉的冷
卻遠比基隆和平島龍目井的冰
 
泉池旁一塊石面上
寫著(珍惜)兩個字
是啊
是該珍惜
因為週邊還是有些垃圾
這怎麼說呢
 
再前面一點
更是寫著不可帶狗入池
狗兒如果看得懂
不知道會不會抗議
 
這裡好隱密
難怪獨自找尋了幾回
卻未曾發現
 
而為什麼有一座已經有缺口的大圍牆矗立在冷泉的外頭與大海隔開呢
 
試著尋找老人家
我走回公路
路旁有一條小山徑直上基隆山
鬱鬱蒼蒼
踏著石階而上
竟然見到幾間民宅
其中一座是以基隆山的安山岩所興建
是標準的柏油紙斜屋頂
 
憤怒的狗兒鳴叫聲
將主人喚了出來
這位和藹的年輕老先生
說是老先生
因為他已經是七十二歲了
但是年輕得宛似五十幾歲人
 
自小就住在這裡
父親是九份人
兩代都在日據與民國後的台金公司上班
閒暇時在屋後的山上種地瓜
 
 
從庭院正好可以觀看180度的海
 
這位先生說這屋子已經一百多年了
屋子所使用的石塊
有一部分是
日本政府為了建造基隆神社的石燈籠而開採的基隆山安山岩的廢棄石材
這屋子的左鄰右舍
不是頹圮
就是台北人買下後
改建成鋼筋水泥屋
獨有這房子還保有寬寬地有如籃球場的庭院
其他新鄰居能佔滿的就盡量蓋滿了
他們的庭院成了小小一塊的門前路
 
向他請教山下冷泉的名稱
他說自從有台灣以來就是國家產業
所以也沒有私人取的公眾名稱
但是水湳洞的人都稱呼為(冷泉啊)
目前是台糖公司接收自台金公司的產業
那座厚度一公尺像城堡的高高圍牆
就是為了抵擋海浪而建的
但是前幾年還是被颱風浪給打垮了一大段
 
他又說
基隆山有許多冷泉
但都已經被掩埋了
就拿水湳洞來說
清朝末年開礦以來
就是以山下冷泉與
不遠處被填土成台二線路基的另一處山泉
為引水來源
 
聽了我好訝
竟然還有一處泉源,而且是被當成路基了?
 
又說
日本政府曾將這座冷泉評定為台灣第二等水質
僅次於太魯閣的泉水
看我不相信
他要我帶一杯走
幾天後
觀察看看有沒有水垢與異味
那可是至少百年來
天天滋養了水湳洞數千人的水源
 
 
 
告別了這位先生
我又下山到冷泉池旁
 
望著煙霧濛濛的大海與基隆山
雙手掬一冷泉
滋味果然芳醇
溫度也比海風霜得沁人
 
似乎九份也因這好水而更加美麗了
而雞籠山也彷彿真實存在於歷史舞台上
 
無論如何
基隆山曾經與現在
都存在著冷泉的傳說
 
至於文獻是不是錯誤或是基隆山有沒有龍目井
或者是不是符合標準定義的冷泉
那是學者的功課
似乎也不那般重要了
 
只希望這百年以上的冷泉可別又消失了
就如同沒有蝙蝠的瑞芳基隆山蝙蝠洞公園
或是已被掩埋在路面下的另一座泉源
 
再記:
寫完這一篇文章的下午
與九份的沈先生再度來到冷泉
很遺憾地
冷泉裡滿滿是雞骨頭,飯粒,菜渣
請各位不要飲用
 
2008年1月6日又記:
請千萬別飲用
此地有志工在打掃
但是比不上垃圾的棄置
冷泉環境破壞得很嚴重
該怎麼說呢
 
>>>>>>>>>>>>>>>>>>>>>>>>>>>>>>
謝謝記憶九份民宿與朋友們的指引
謝謝拾餘叟,陳先生提供資料
 
本篇為了忠實轉載文獻,以致引用原文時出現了(番)等不敬字眼,還請原諒
 
>>>>>>>>>>>>>>>>>>>>>>>>>>>>>>>
附註
 
註一:
乾隆元年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
<<龍目井有二:南路阿猴林內竹仔寮兩井相連,狀如龍目,因名;
北路大雞籠山之麓,下臨大海,四周斥鹵,泉源如珠,噴地而出.甘冽異諸井>>
<<南路阿猴林內竹仔寮兩井相連,狀如龍目>>根據
是在高雄縣
 
大雞籠山位置可參考
這位學者認定大雞籠山應該即是九份所在的當今基隆山
 
卻也認為
所謂大雞籠山龍目井,指的應該是和平島,
這部分還有待考證
該文學者說
 
<<所謂的「淡水冷泉」,是指今和一路二巷的「龍目井」。此泉水原係天然,據清代方志云:「龍目井……泉湧如珠,濆地而起,獨甘洌冠於全臺。不知開自何時?大約荷蘭所浚也」,或云:「相傳荷蘭所濬」>>[<<<<周鍾瑄,《諸羅縣志》,頁285;陳培桂,《淡水廳志》,頁344
不過,方志卻把此井的位置寫成:「在大雞籠山之麓。下臨大海,四周斥鹵」,如此一來變成和平島對岸也有一座龍目井了。此外,日本時代的調查亦云別處尚有「紅毛井」,見:薛化元、劉燕儷編譯,《臺灣先民的遺跡》(臺北:稻鄉,1997),頁3。未知當時所傳聞之另一座紅毛井在何處,但據荷蘭資料,島上的城中亦有人工鑿築而成的水井(見五十七號所引報告)。>>>
 
 
但是既然大雞籠山即是基隆山位於瑞芳鎮,似乎有無龍目井仍值得討論
畢竟台灣文獻上或傳說中,龍目井可以說相當普遍地存在於各地
 
 
又:乾隆三十年十朱仕玠的小琉球漫誌
<<北路雞籠山,係臺地極北境>>
<<龍目井在雞籠山麓,下臨大海,四周斥鹵,泉源如珠,噴地而出.甘冽冠於全台.但其井相距府治千餘里,且(生番)出入之地,不能致也>>
當時和平島似乎應該不屬於所謂的(生番)境域,這我學淺,還有待查證
 
註二:台灣史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眾文圖書發行 第三六九頁
 
註三:請參考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IMG_9321.JPG

IMG_953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