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作家的父親西川純,是台灣重要的煤礦礦主,西川滿子繼父業也是,擁有許多座煤礦,分佈在新北市雙溪,樹林,臺北南港,桃園等等礦山。(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西川滿的玫瑰記,收入於【神明的祭典.神神祭典】,1984年10月10日東京人間出版社出版,這是以西川滿喜愛的士林和板橋兩地作為背景,是由陳千武作家翻譯。裏頭有一段話說【不只是鋼琴,在台北近郊的士林山中唯一的家,都沒有都市味道的家具。因附近深山有炭礦,才有臺車的軌道和電線通過這裡,是最好的享受。】。(頁276,西川滿小說集二,春暉出版社)

 

小說裡,並沒有敘明故事年代,哪座炭礦,山多深,以及,臺車路線的起迄點。倒是提到了士林山中的家,可以看到大屯連峰頂上的白雪,主角的日本籍妻子莅佳子說{台車還沒開,爸爸必須要走一里的路,一定很冷。}。一里等於3.9公里,大約一小時徒步路程。就在同一天,主角在為妻子莅佳子畫肖像的那一年,是昭和二十年。

大正十二年(1923),西川滿十六歲,【豚】獲得【臺灣新聞】新年徵文小說第一名,獎金五元,大正十五年組北台灣詩人聯盟,刊行【扒龍船】兩冊。當時,他是居住在士林庄不遠的大稻埕,大正四年從基隆搬來,已經十一年了。(同前註)

台北三井物產會社井上博,大正十四年(1925)所繪製的{台灣北部炭田圖},士林庄的士林炭坑到士林驛之間有【手押台車】道,明示為【機械設備炭坑】,有別於依靠人力的【狸掘坑】。(臺煤特刊)機械化礦坑,拉了電線,大體上是合乎邏輯的。地圖裡,這條手押臺車線位置在永福東南側。

 

大正十四年(1925)臺灣鑛區便覽,礦山名的士林炭礦,位置在臺北州七星郡士林庄雙溪,鑛區番號1059,1109兩鑛區;鑛業人是林熊徵。許可年是明治44以及45年。在雙溪,林熊徵還擁有鑛區番號1579。

 

士林庄,可以說是煤礦城,炭坑是士林庄的釀蜜蜂巢,總共存在十七座煤礦鑛區。昭和年間,士林的台車線也不少。

 

大正十四年,其他鑛區番號分別是:

1,雙溪:(1),925,1041,1042,雙溪炭坑,士林炭鑛株式會社。

(2),1492,里深儀三。

(3),1938,呂氏英。

2,雙溪,頂坪,1914,高深淵外二名。

3,三角埔:

(1),1366,1373,吳復記外三名。

(2),1381,楊興順。

4,三角埔,草山,1500,金泉記炭坑,許源泉。

5,下東勢,石角,永福,1843,高火土,陳伯福。

6,雙溪,萬里庄頂萬里加投,1185(與925合併施行);雙溪下萬里加投,1414,雙溪炭坑,士林炭礦株式會社。

7,坪頂,頂萬里加投,1739,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鑛務係,頁十)

 

此後,礦山名,礦權人陸續更換,西川滿玫瑰記,畫像的前兩年,昭和十八年(1943)臺灣鑛區一覽記載:

1:原先的士林炭礦1059,1109,2908,礦山名已改為福德炭礦ㄧ坑,二坑以及辰和炭礦,鑛業人張新財。

2:反而是三角埔的1366,1373,鑛山名改為瑞三士林鑛業所,鑛業人李建興。李建興同時擁有三角埔,下東勢,石角,草山的2777,2792,2776三個鑛區,並且,同時與1366合併施業。

3,1381,改為猴洞炭礦,賴有土……。

(頁25)

 

不曉得1926地圖裡的士林炭礦,….

或是內雙溪等等的炭礦,哪一座煤礦才是西川滿玫瑰記小說裡的炭礦以及輕便軌道台車線。日本時代的士林庄的東北方,存在好幾座煤礦。

 

民國49年臺灣省開工礦場一覽,士林區煤礦業依然存在有:

1,三角埔,礦區字號299,307,礦場名稱士林礦場東勢坑,第一分坑鑛業人李建和。

2,1518,天惠煤礦,雙溪,洪天水。

3,1233,正興礦業煤礦場,三角埔,蘇潭。

4,9261,1158,1427,福德炭場第一,二,三礦場,雙溪,內湖北勢寮;北投嘎嘮別;北投奇里岸,士林三角埔。

(頁37)

 

日本時代輕便軌道臺車線,台灣四處密佈的,就如同微血管,連接靜脈與動脈。臺北洲在昭和八年就擁有九十多條輕便軌道線。(臺北州要覽)士林庄也不例外,比如內雙溪-士林線。文林北路,文林路原先也是台車軌道,聯絡士林街與北投奇里岸。(頁150,士林區,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未完待續。



2023年6月13日。臺北市士林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簡直是一座森林,市中心攝氏36 度,這裡卻清涼得好像是人在瀑布的水濂裡。大樹下的池畔,幾坪寬的野薑花隱隱因著風而飄逸清香,落葉隨著流水緩緩漂向三玉宮方向。番井沸泉所蓄積的杯塘,錦鯉有各種顏色。這座公園是從天母東路69 巷,中山北路七段14 巷緩緩升高到190 巷。可能有五十座籃球場寬吧?很難想像,天母的地下是廣袤的煤礦礦區,更曾經是地面礦場的一部分。社區整潔,建築雅觀。

舒國治作家說:
{天母,是台北北郊最後開發出來的塊乾淨明亮的住家區。尤以中山北路七段這一段小小上坡路段,據說美僑曾經特別測量出,是全市氣候最乾燥宜人的一塊。它的開發較晚,故規劃較有條理,生活的綜合機能(原註:住家、購物、吃飯、遊樂)也最優良。}( 頁222, 水城台北,舒國治,皇冠)
三玉宮的樑柱對聯裡嵌有天母舊地名的三角埔。但是沒找到該地煤礦經營者的捐贈者,這或許透露廟的遷建晚於煤礦。
 
向本地一位耆老先生請教。民國28 年次。他指點我說:
 
{天和公園番井沸泉再走幾步碰到山壁就是瑞三煤礦的坑口。(天母東路69巷右轉中山北路14巷直走到底接114巷,就會看到番仔井和土地公廟與厚德祠)。彼當時,天車間,水洗,變電所,炸藥間,礦寮在坑口附近。那裡的舊地名就叫瑞三。瑞三就是因為李建興的瑞三礦業而有這個地號名。聽礦工鄰居叔伯們說,李建興很樸實,是台灣炭坑和金坑王,卻常穿著草鞋,這是他數十座炭坑的其中一座(待考)。這座炭坑民國四十幾年就收坑了,挖得很深,而且礦脈枯竭(待考)。每座炭坑都出過事,入坑掘炭的是埋了未死,出海捕魚的是死了未埋,這座瑞三坑就沒聽過有大事故。日據時代就有這座,是斜坑,剛入坑斜度不大,再分支。當年輕便車( 礦車,臺車)就經過我們的家,再往士林火車站集中。路很窄。輕便車道是人力推的。是礦主向農家租借田地闢建,跟坑口,礦埕一樣,都興建房子,公園,道路而完全沒有蹤跡。是以運煤為主,倘若有人問方便無?也會酌收淡薄仔錢,載客或是載貨。瑞三沒甚麽柑仔店,當年我們要吃小吃都要跑到慈諴宮媽祖廟的街上。瑞三大部份是炭屑。不是大角炭那種。大部份是本地人當礦工和檯仔腳。也有雙溪,瑞芳和中南部來的,外省人和原住民很少。日本時代內雙溪,外雙溪一直到萬里也都有礦坑。永福里的右邊有礦坑和輕便車道。}
 
{新世紀台北思想起}這本書中有一段話說:
 
{....天母東路六十九巷山麓昔稱「番仔井」,低窪處有湧泉數口,水深達公尺,水質清澈盛產魚 蝦,「番井沸泉」即指此地。乾隆年間,引水源番仔井圳,穿越大稻埕南流灌溉田地。.....十四巷往一 一四巷(中山北路七段)間昔日為煤礦區,一一四巷 土名「石壁下」,今已見不到礦區遺跡,.....日據時期,湳雅警察官吏派出所的管轄範圍含 蓋湳雅庄、三角埔庄、下東勢庄、石角庄。昭和十五年(一九四○年)因三角埔庄和下東勢庄出產石灰,鋪設有輕便軌道至士林火車站。光復後,湳雅 庄改稱蘭雅里,三角埔庄取三角埔、玉潮坑首字命 三玉里,下東勢庄與石角庄合併為芝山里,地方 上再取此三里首字,通稱「三芝蘭」,輕軌在民國 四十年左右拆除。( 頁,189,新世紀台北思想,下,)
 
我猜測,生產石灰會不會是石炭的誤植,明朝以前煤炭通稱為石炭,比如蘇東坡的石炭歌,明朝于謙的詠煤炭詩,當然,明朝之後還是有使用石炭者。(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而日本與台灣耆老向來慣用石炭,而後者也常用塗炭。生產石灰?這待考了。
 
 
士林區志引用李國泰先生的{古早芝蘭新士林}說中山北路七段有瑞芳煤礦開採並利用鑛車運往士林火車站。而在這本書中,有一張相片,那是民國22 年,三角埔有一座台北州農業傳習所,全都是農田。( 頁28, 頁462,士林區公所)
 
外雙溪的天惠煤礦,明山煤礦,萬山煤礦和萬里區煤礦;李建興家族,他所被日本殖民政府的迫害和李建興本身的詩詞,以及瑞三礦業公司,之前都有拙文在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筆記過了,就不再贅言。李建興穿草鞋工作服四處走,這的確常常聽礦工或是家屬提起,他也不管別人的眼光和誤會,站在盛裝的女士先生面前也是很自然,他一向在跟陳誠副總統等官貴面前自稱老工頭。甚至還被餐廳老闆錯認是假冒大老闆要白吃白喝而拒絕簽帳,派員工跟著李建興到瑞三公司收取餐費。
 
 
李建興曾經被誣告,是台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解救的。吳國柄先生,他是吳國禎的哥哥,他曾經是英國軍部皇家工程師。也曾與周敏立法委員和江俊華台北工專數學教授在李建興陪同下參觀瑞三礦業的金瓜石金礦和瑞芳煤礦。後來在天母美國學校教機械工程繪圖。吳國柄先生在{如何認識李建興先生而終成摯友}的文中回憶說:
 
{在台灣光復不久,舍弟吳國楨担任台灣省主席,那時我正由大陸避居香港,在香港任英國軍都皇家工程師,生活安適,沒多久 ·接舍弟來信說、總統 蔣公要我回台灣服務,這時我毅然決然地丟下香港的多彩多姿生活,我想回台灣多盡一份心力,以免辜負 蔣公的企望。
回台灣後,派於行政院戰後救濟總署擔任工程顧問。由於我和弟弟工作忙碌,祗能抽空時到省政府與弟弟相聚,有一天下午,省政府會客室的貴賓人很多,我看到其中一人,腳穿草鞋,一身工人打扮,很是奇怪,因爲其他的來賓衣冠楚楚,很有派頭,可是我可以 感覺出這人的樸實,是位腳踏實地的人,於是我坐在他身旁,與他交談,在交換名片後,我知道他是台灣省煤 調委員會主任委員李 建興先生,在交談下,他說話實在誠懇,決不多加渲染,我由衷地讚賞。李先生是挖煤礦出身的,那時煤礦是台灣的動力,也是家庭熱力的泉源。....}( 頁110, 李建興先生紀念集)
 
民國三十九年中國國民黨台灣省工礦特別黨部書記長李蔚臣先生回憶說:
 
{.....不解飲茗之法,客來,輒泡小壺老人茶待客,茶葉非上等,一二次冲泡後,淡如水矣,自晨至暮,冲泡十餘次,無香無味,仍不捨得更換茶葉。....某日,某客訪談甚歡,請客外出晚餐,邀我作陪,客謙不上名菜館,而稱瑞三公司附近同慶樓之小燒餅聞名北市,北方小館 口味,,適宜三人小吃。步行拐彎便達,餐畢,先生親去結帳,客道謝握別,偕我回公司,背後隨有一人,及至,呼司機取款,原來 隨行者是該店夥計。問:餐資幾許?答:三百元。紹翁(李建興)給付五百元;又取名片一張交店員。而笑着說:「我是真的李建興,貴店主不相信,拒絕我簽帳,我送他名片,送你小費二 百元」。先生身上向不帶錢,現鈔由司機保管。一月後,邀我再赴該館小吃一番,店東招呼致歉。先生對我說:「我穿布質漢裝,不像董事長」。}(130 頁,忠貞愛國一完人,李蔚臣,同上註)
 
 
耆老先生繼續指點說:
 
{天母不只這座瑞三煤礦,另外還有一座是其它人開挖的。天母派出所,往上走還沒到欄杆橋,那裏有座土地公,右轉岔小路就可以到另外一座礦坑,不是李建興的,地界也在北投區附近。我就曾經到哪裡買炭粒仔,擔回來家裡起火用。永過天母,三角埔這裡都是稻田。祖父那一代是住在芝山岩那一帶。祖父很早就過世。祖母為了讓兩個未滿三歲的兒子們能有人幫忙養,順利長大,於是,再嫁給三角埔的一位後叔。這位後叔人很好,我們稱呼他是三角埔阿公,有別於芝山岩阿公。我們大伯和爸爸猶然姓lan(基於隱私,不顯示姓名,以下也是),而後生的慢叔則姓hou。他對待前夫生的兒子們就宛然是親生。少年時,最好吃不過是年糕,年糕都放到長黴菌了還是捨不得吃,阿公將它拿去抹乾淨在放到太陽下曬,分次,切成小塊煮。阿公總是不多吃,讓我們吃,宛然貯飯時,避開番薯飯裡的白米相仿。}
{家族作田都忙不過來,爸爸他們三兄弟在天母這邊種三五甲的田地。這田地是跟板橋某某地主贌的,沒有耕或是做大水都還是要付租金的,壓力大,就沒有時間去兼作炭工。厝邊有時陣跟著包頭去砍相思柴做為瑞三的弓開(king-khui)(坑內牛稠仔和改修的支架)。我,弟弟和我爸爸則是種一甲七分地。我大伯和慢叔在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 時有放領到田地,因為那是公地。而我們沒有(待考)。}
 
{種田餓不死但是吃不好。田裡勞動量大,中午一頓都要吃五,六碗番薯飯才能止餓,卻經常鍋裡沒有那麼多,若有,也都是番薯。颱風,東北季風,或是黃酸仔雨(梅雨)的季節,站在家裡的稻程,看到下東勢,永福,南雅之間的溪水發大水,我們就知道一季的辛勞無去了,又要吊鼎了。當時還沒有蓋駁岸,兩三年就發生一次,溪水就從南方快速掩過來。序大也沒有怨天,水退了開始發落。}
 
{民國四十年代,天母有美軍入住。我和我弟弟和爸爸三個人去當建築小工,三個人一天薪水總共75 元。那是天母要蓋美軍的房子,三角埔人稱為美國厝。需要給工人住的工寮。那是茅草屋頂木板牆壁。經由蓋工寮的體驗,我們父子想到了脫貧的方法,借款蓋起了美軍宿舍。那是三樓雙拼獨棟。中間樓梯,左右各一棟。20坪和25 坪,各是兩或是三張床。準備好家具。美軍軍方給美軍的預算是一定的。一天收八百或是一千。彼時陣,國小老師的月薪大約是五百元,瑞三,雙溪和外雙溪檯仔腳日薪是二十多元,坑內挖煤工日薪計件大約一百元。雖然不是每天有人租而滿房,但是,如同礦工賺到的是便錢,家境就改善了。}
 
{除了種田和維持美軍宿舍,我也負責到新北市瑞芳區批購煤炭。那是閃亮的角炭,大的有兩顆柚子的大。應當是瑞三礦業的瑞芳一坑的吧?我有點忘記了,就在瑞芳街上。我是開三輪引擎貨車,可以載重一千兩百斤。等於現在的小發財。一個禮拜去一趟。那時年輕,我都一個人搬,捨不得請幫手。偶而兄弟一起去。這樣直到民國六十二年美軍離開台灣。那些煤炭就是我們為宿舍的美軍燒熱水要用的。當年,他們請我們燒熱水,我們就增加服務項目,當然也收錢。美軍都很好,一直會跟我們說謝謝。阿公阿嬤,爸媽到我們這一代的人生就親像光復後,瑞三通往北投,萬里,內湖和汐止的山路的坎坎坷坷,但也是憨憨地走過來。而我目前就在廟裡當志工,與大家作伙維護。你要問瑞三坑內事,很失禮,我就不敢說,我沒有下過坑。而當年的炭工若是還在也都百外歲了。地形都改變了,當年住戶也都搬遷或是變成眾多住戶之一,很不好找了。}
 
 
耆老正在為廟裡的戶外雕塑整理,而我也有到府收購二手書的行程,就不敢多打擾了。番井沸泉隔著14巷有羅馬儷園的豎石,油番井沸泉往前三十公尺果然就是石壁,石壁上有厚德祠和天和里土地公。不知道耆老先生所說的幾步路就是坑口,指的是不是這裡。又請教了兩位六十多歲的先生,他們說應當是在114巷內。厚德祠的對聯很有意思,寫著:
 
厚哉心中無崎嶇波浪
德者眼前皆綠水青山
 
曾經在{{倚紅小詠}的蝴蝶頁看到以作者王叔岷(1914年-2008年)學者署名的原子筆題字:
{做人:本真淳以應變幻,由篤實而達空靈。
治學:情緣學術前生債,甘苦今生一一還 。
二千年一月十六日}(倚紅小詠,大安)
 
耆老先生的神情語言,熱情,豁達,開朗。我想也是跟王叔岷先生一致的。非常感謝耆老和兩位先生。關於天母瑞三煤礦士林坑,瑞三煤礦士林礦場的歷史沿革,產量,煤質,卡路里,有無炭窯,降煤方式,礦工人數與公安,改天再報告了,欄杆橋附近的煤礦和也是。天母古道也另日了。2021年8月31日樂伯敬樂伯二手書店。
 
以下幾篇關於士林的煤礦:

3,趁著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中央社區到府收購二手書,探訪當地礦坑。謹利行商店年輕老板人很好,指引我往前四百公尺可以抵達外雙溪三坑煤礦。沿著至善國中後牆走,榕樹,佳冬參天。外雙溪河潔淨, 溪魚多,鳥況佳,扶桑, 流蘇,相思樹。紫花藿香薊,咸豐草花盛開。彎進至善橋。這段路只許路人,自行車和摩托車通行。過橋後有幾戶住家。一位小姐善心地領我走到昔日的三坑事務所,如今是民宅,距離至善橋八十公尺,是過橋後右側第一座平房。舊三坑事務所前有一個二十公分窄俓。通過窄俓再二十公尺就是三坑。她說另外的二坑在上面的101 巷底柚子樹下。她正準備開車外出。不敢多請教她。樹藤,老樹和新生的牽牛花,將坑口遮蔽。若不是剛剛小姐的指引,是察看不出的。年久月深的土石將坑口掩埋,只剩上沿露出。沒有門楣匾額。坑口被石磚封閉。坑口旁有一棟八成完整的紅磚建築。這個建築是三成以磚墩懸空在外雙溪河床上。坑口前有一條古水圳。紅磚凹槽抹上水泥。通往國立故宮博物院方向。外雙溪河在這裡形成寬瀨,沙洲上白鷺鷥與小花非常多。故宮博物院就在右前方不遠處。折回。一位先生說他是鄰長,搬來二十年。說這條水圳對士林區開發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並且說, 在至善橋曾經遇見101 巷的礦坑的礦工,前幾年過世,這位礦工先生曾經跟他說,三坑已經挖到士林官邸。向他告辭後,我轉去向剛剛的在地小姐道謝。外出了,只有兩隻狗兒繞著我,我陪牠們哈囉三分鐘就離開往二坑走。穿越劍南路,行經雙溪高爾夫球練習場,兩位女士先生正在替竹林鬆土。不敢妨礙,可是想想附近沒住家,就打擾。他們賢伉儷好陽光。不只同意我進入他們的舊家庭院去看二坑坑口,還教導我外雙溪一坑,二坑和三坑的歷史與故事。也提到讓人深深尊敬的礦工雙親,以及很有古風的礦區地主,礦主與建設公司。告辭時,他們加了我的line。當天晚上傳了五張礦寮和坑口為背景的相片給我。五個子女,父母親和小花中型犬都笑得好燦爛。全是木板房。民國50年代礦區慣見的形式。寬15,厚0.5,長100公分的木板,從最下層先釘,再依序蓋住上沿5公分再釘上,一片片依序排列。然而,看得出是自己釘的,而不是木工手藝。左右參差不齊,上下也是大於或是小於5公分。不過,這不整卻巧妙透露出施作者的想望,技術沒到位的他竭力地想要讓家人擁有一個溫暖又安全的家。

( 基於保護隱私,內容有所隱匿。)

 
 
礦工女兒說:
 
“士林區臨溪里外雙溪由上而下分別是中央社區下方的一坑;劍南路100 巷我家旁的二坑;劍南路101巷的三坑。二坑也被稱為柚子腳煤礦,因為有一棵柚子樹在坑口上方,也被稱為 muî-san thuànn-khang (煤山煤礦 ,明山煤礦? 1955 年臺灣銀行出版台灣之煤礦這本著作裡有說是明山坑。待查。)。外地人都稱為二坑或是煤山炭坑。三坑就是天惠煤礦。三個坑都不同頭家。我是八,九歲搬來,十二歲時二坑就收起來,知道本地人也叫柚仔腳坑,但是對二坑的正確名稱不敢確定,問過我妹妹,她說外地人確定當時都叫煤山煤礦。“
 
臺灣之煤礦說:(9) 明山坑位於臺北縣士林鎮雙溪,距士林火車站約四公里,有公路可通。全礦區面積計達112 餘公頃。有中媒系分佈其間,內有中層煤可資開採,煤厚達40餘公分,走向北東53度,傾斜80度,現 有可採煤儲藏量約40,000公噸。 煤質屬燃料煤,品質甚佳。 該碳有平水坑二口,一坑長10公尺,二坑長 250 公尺,主要採煤工作,在二坑中進行。現每月產 煤約100餘公噸,1953年年產量計911噸,1954年1~4月已達10公噸。 全礦現有礦工50名,內技工30人,普通工20人;採每日兩班制,有時用三班制。( 頁31)
 
礦工女兒說:
 
“現在的雙溪高爾夫球場往上走到101 巷14 號,這條小路,過去不是礦車台車的輕便軌道。當年煤炭是“走頂仔“。也就是天車的流籠。二坑的坑外沒有輕便軌道,100 巷的三坑有。球場就是彼時陣的二坑礦寮,六,七戶左右,都是木板屋,小小間大約五坪大。設有蒸便當間。球場外的平地是礦埕,堆放待運走的生炭。二坑沒有水洗的選煤場。礦工推出來的都是很大一塊烏黑晶亮的角炭。選煤場的右側是事務所,也是用木板蓋的平房,消失了。這陣看到的水泥路可以通行一台小發財,那是我爸爸用所剩無幾的積蓄,自己買水泥自己施工打的。他有嚴重的砂肺,稍微動一下一口氣就喘不過來,很辛苦。但還是堅持獨自做。只鋪一半,後段也是我爸爸一人疊石磚,每塊石磚的體積一致。這石磚是就地取材。在水泥路終點,你看到一顆削去一半立面的大岩石,就是我爸爸一捶捶平整打下來的。原本根本沒路,是泥土小俓,在原生林草中向上直升。起初是砍空給天車走的。明山煤礦收起來後,我爸爸才厚實墊高路基開始闢建。這條路大約一百二十公尺,現晡時卻成為燕溪登山步道的前端。“
 
“ 從昔日礦埕走上去,一個轉彎處有棵柚子樹,旁邊就是天車的基座。礦工將煤炭由二坑礦坑口送到這裡。直接將生炭放進(舌+ 斗)仔khat- a,( 盛土容器)再由天車送到儲煤場。坑口就在豬寮的左側,已經被土石流給掩埋,頂沿的石砌還在。這個礦坑內沒有捲揚機,不是斜坑而是平港,“卡大” 是平面延伸,最遠可以到五指山。我爸爸說,跟101 巷三坑煤礦不相仿的是,用手推台車就可以推出來。這個坑口是二坑。更上面有一坑。一坑出過事後就廢棄,改開二坑。 我媽媽若是要去一坑附近,爸爸一定會陪同。而我則是不敢,沒去過。二坑從來沒發生礦災。這在台灣礦業史是特例。二坑有二十人,是小礦坑。大部份是河洛人。礦坑口沒有門楣匾額。礦坑口在$$號的豬寮旁。上方有一棵柚子樹,正開著白色的花朵。當年礦山可以說是沒甚麼大樹,都被礦工砍了當做礦坑內的牛稠仔,用來支撐坑道,或是當做燒大灶的柴火。太空曠了,每當風一吹,殘存的樹草就會發出恐怖的聲響,我們小孩子就會有很多聯想,很怕有鬼。“
 
“100 巷 三坑是大礦。坑口就在 外雙溪河邊。開車的話直接在100 巷右轉,聚落中,左側第一間是永過的事務所,由這間平房前沿往左轉,再三十公尺就可以抵達。步行的話,在雙溪別墅公車站牌面向外雙溪河右轉,看到至善路二段360 巷,走進至善國中校園後方,沿溪行,過至善橋,就是過往的三坑煤礦炭埕,正式名稱是天惠煤礦。是大礦,坑內礦工有一兩百人。有雜貨店,店裡也有賣菜肉等等,輕便軌道,礦寮,再往前就是事務所。三坑煤礦有許多原住民。礦寮裡有一排大灶,那是 生柴火或是煤炭。柴火是山裡的樹木,煤炭是天惠煤礦孩子在煤礦台車鐵軌所撿的煤屑為主要來源。礦區的孩子幾乎都有撿煤屑的經歷,這是遊戲也是工作。煤屑是不用錢的積木,礦車是童年的樂高。煮飯時間,就會看見一排的原住民媽媽在煮飯菜,她們各自的小孩就圍著媽媽團團轉,那是很溫馨的畫面。雖然衣服都很樸素一如我們家。原住民礦工與河洛人都很和樂,礦山與礦坑內本來就是彼此合作照應。 三坑煤礦的坑內最高的立面可達兩三樓層,深挖地底,四方散去。”
 
“ 我的爸爸和媽媽都來自烏山。那是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靠近新北市坪林區與宜蘭縣頭城。有路通往頭城的大溪漁港。沒有上學。當年從烏山走到學校,單趟往泰平雙溪要走四個小時,根本不可能上學。爸爸說小時候很窮赤,沒有房子,甚至竹筒屋都沒有。是芒草與芒草尾巴相連結蓋成的芒草蓬子。付不出押金,連當田佃仔的資格都沒有。13 歲在番仔寮當礦坑坑內礦工二手。我爸爸說他是兩個雙溪人: 頂雙溪與外雙溪。礦工生涯足足五十年。我們本來在中和有一間買的小平房。我們四女一子和媽媽住在那裡。而爸爸四處挖礦。哪邊大出金與煤,條件好,待遇好,他就哪邊去。也去九份挖過兩年金礦。當我和我妹妹還是六,七歲時,爸爸被二坑老板招請來這裡。爸爸挖煤經驗很豐富。他有一個專長。若是開發新煤礦或是新坑道,爸爸就被請去判斷煤層厚薄,煤脈走向,水櫃,出磺,岩盤等等的事項。 二坑老板建議他賣掉中和的房子,全家搬過來。彼當時時從士林區外雙溪到新北市中和區不是那麼方便。二坑老板提供了礦坑口的礦寮給爸爸。這間礦寮的佔地等於是二坑和三坑兩個礦區中的陽明山大別墅。很寬而且獨立。看得到國立故宮博物院藍色屋頂。在我們還沒搬過來之前,我們常從中和來看爸爸。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回我好奇到蒸飯間探險。那位負責炊蒸便當的阿姨讓我看二十位礦工的便當。她一一打開。礦工們的便當,有肉的比例很少,可是至少有蛋或是青菜。然而爸爸的卻只有滿滿的白飯。阿姨指著一包白鹽,說,這是你爸爸每天再配的。他很節儉,一仙五釐都替你們節省下來。
 
爸爸不忍心媽媽一人照顧五個子女,而且往返兩地太麻煩。最終將永和房子賣掉。將賣的錢用來做建屋資金。他先安置我們在球場的礦寮。拆掉坑口的礦寮改建成紅磚牆壁。也是自己蓋。那一年是中秋節,居然做起大風颱。(1969年艾爾西強颱,史上死傷最慘重的秋節颱風?待查)。新屋才蓋好一天,颱風就來了。我們住平地久了不知道厲害。風將山谷當作海洋捲非屋頂上鎮壓的石塊,讓屋頂和木板牆吹得嘎嘎響。天車架和鋼纜猛搖晃著,宛然是即將翻覆的船。球場礦寮一位阿姨趴伏在爛泥上前進,到了柚子樹下的天車基座,喊著要我們趕緊撤離到球場的礦寮。這時,我雙胞胎妹妹突然喊一聲我的腳被壓住了。原來,是正廳屋脊主樑垮下。幸好沒有大礙也沒留下後遺症。也不顧著收拾,爸媽就領著我們往下蹲走。艱難地前進到第三棵柚子樹,風太大了。我和妹妹站不穩,好像即將斷線的風箏的脫離感,我們兩個對稱抱住柚子樹的腰圍,避免被風吹走。這棵柚子樹前幾年老死。只剩半截被白蟻蛀空的樹幹。為了往來登山客安全起見我先生將他踹倒。被我罵了好幾年,這可是救命恩人。事後爸媽說,剛蓋好,水泥未乾,才會經不起風雨。爸爸媽媽不怨天,颱風過後拆掉自己再重建。蓋好後,區公所要來拆屋,說那麼大間沒有申請建照。但是公所承辦人員私下透露說,這是颱風害的,不是你故意違章,讓地主去辦,只要地主蓋章就可以。這山皮是礦主跟地主租的。承租了才可以砍樹。地主是許醫師。留日的。礦主去拜託地主。許醫師一聽說是礦工一家七口人要住的,立即從醫院趕過來。他的頭髮比柚子花還白,猶如用久了的棕蓑頭髮稀疏,氣喘得比老礦工砂肺症還大。這段路他真是辛苦。對中年以下來說很好走,可是對老人家簡直是五百障礙,颱風過後更是艱難。抵達了,一看到我們居然對我們彎腰鞠躬。很親切。下山更是考驗。回到醫院立即將章蓋在申請電力的紙上。同意申請用電,就等於同意蓋新屋。
 
爸爸晚上兼著做顧電池工。白天礦工入坑,都要戴頭燈。坑內不能用火,那盞頭燈是照明用。我爸爸就負責用電池充電。他也擔任起顧天車。礦坑類似山皮坑。礦車不是一列列由捲揚機拉出來,而是一車車,礦工自己推著每一小組的台車出來。每個礦車一推出來,那盞頭燈未必亮著,但是那是我們的希望星星,對我們來說無比輝耀。每個礦工一推車出來,黑得比歌仔戲包青天還黑。我們就會對著每一個推車出來行進中的礦工喊,爸爸,爸爸。他們一個個說我不是,你老爸在後頭。這個礦坑紀錄很好,除了沒深挖,土地公賞飯,也可能是老板用心維護安全的緣故。我們六七歲小孩不是擔心安全,純粹是漁港小孩看到舢舨歸來,就趕緊去看是不是爸爸一般。爸爸很少禁止我們甚麼。都是以提供更好的支援來引導我們。在礦埕和礦車之間撿煤炭屑是很危險的。炭埕高好幾公尺,若是推台車工沒注意將台車傾倒而下是容易被煤炭壓到的。礦車奔馳著,一不小心也容易被撞到。於是,我們家改燒柴,由爸爸去更遠的山裡採集甚至是視為禁地的一坑。
二坑煤礦很早就收起來。礦主沒賺到甚麼錢。爸爸就轉到內雙溪煤礦繼續挖炭。煤炭老板將礦區歸還給地主許醫師。煤礦老闆拜託許醫師讓我爸爸繼續住,並再次說明了我們家從中和遷移到明山煤礦和爸媽做人本分的故事。許醫師答應了。過了幾年,許醫師將礦區土地賣給了 h.t建設公司。換許醫師請建設公司讓我們住,也同時講了這段。許醫師在售價剋虧自己與退讓一部份。建設公司同意。建設公司很有誠信。他們開始計畫蓋別墅。並且跟我爸爸說,請他不要擔心,蓋好別墅後,會送給我們家一棟房子;在起造時, 請將房子租給建設公司,這樣他們就有電和工人宿舍。沒想到,市政府不准。理由是地質不穩,地下已經挖空了。建設公司就放著,同時讓我們繼續保有房子。
這條路俓沒有路燈,直到現在也是。風吹樹梢總是很恐怖。夜晚或是清晨,媽媽或是爸爸就會到巷口接我們。因為我們很怕鬼。我們四個姊妹很早就嫁人,也是因為這條小俓的緣故。早點嫁就可以脫離這條驚悚巷弄。這不是有路燈的平地小孩能懂的恐懼。就如我不懂宜蘭雙溪烏山的上學路有多遠。爸爸雖然沒有明說,但我們知道爸爸怕我們嫁出去之後不再回家,就計畫修路。爸爸稍微動一下就氣喘吁吁,我們勸他,他說造路除了方便他們兩個老人家和弟弟,也可以便利登山客。退休後,先將小徑磨平,而不是月球表面般的凹凸不平。預算只有幾十萬元,而這已經是他積蓄的一半。剛好,他同時也著手申辦礦工砂肺症的補助,自信五十年礦工坑內工和重度砂肺症預計可以拿到補助後去買一間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為了節省,他自己買水泥,砂,自己施作。這條水泥路大約八十公尺,也開闢出一個籃球場大的平台,可以容納五台汽車,他設想五個子女一人一台同時回家。“
“爸爸媽媽不只對我們好,對外人也很熱情,只要不是下大雨,他們每天都會奉茶,煮一桶桶的清茶讓過路登山客享用。若是用餐時間也會誠摯邀請登山客吃便飯。登山客間常會提起爸爸的名字阿水伯。這是礦山人特有的熱情吧?爸爸在內雙溪和外雙溪直到今天都還有人記得他。退休後,爸爸的重心放在修路和維護房屋。房子是他們一輩子的夢。歡迎你進到我們庭園,你按照我教你的方式就可以打開院門。如果走進院子右方,你會看一個大鐵輪滑鉤和設備。那不是天車間在用的,是麵條製造機,是兩老為我們家的弟弟扛上我們家裡的。預備讓弟弟創業用的。這台有幾十公斤重,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辦到的。走到左方,那棵老欉柚子樹底下就是二坑坑口。“
 
“晚年他還是有不順手的事。政府開放辦理礦工砂肺補助。他常在內雙溪和士林兩邊跑。卻都沒有被政府同意。他很不解。砂肺症頭比他輕,入坑年資比他少的礦友都過了,他卻一再被排除。他還有存款37 萬,他本來想補助下來可以買一間房子。房子沒買成,我們五個姐弟很捨不得他奔走得大粒汗細粒汗,要他別擔心住的問題,更何況 h.t公司不會趕我們。他已經過世17年,享年83 歲。他80歲左右將存款37萬全部領出放在我這裡。櫃台行員小姐問他為甚麼全領? 爸爸說為了買厝。行員一時愣住,37 萬能買房子?後來才悟出原來是指墓地。生前沒有名下房子,至少死後有。爸爸過世後,出殯前,弟弟已經付了8000 元訂金,買了靈骨塔位。當晚一位朋友知道阿水伯過世,趕緊告訴我有位朋友,將他的老爸移葬大陸, 同時要移民,空出的墓地要轉售。和賣主電話談時,他本來是要賣38 萬的,見面時,主動降到13 萬,他們知道我爸爸將積蓄一半鋪路了。爸爸剩餘的錢,用在喪禮和棺木上。幾乎等於是他三十七萬積蓄,我們做子女的只花一萬元。爸爸的告別式式場擺滿了鮮花。是士林北投本地的殯葬業朋友。只收十二萬。弟弟任職公司的總裁還問我弟弟是花了多少錢 辦得如此莊嚴? 我們很希望,爸爸童年是結芒草而居,一輩子只短暫擁有一間名下的房子,恰好能有這機會,讓他能身後如願擁有一間厝,媽媽和我們姐弟都很感恩。小爸爸幾歲的媽媽也是八十三歲往生。我是十來歲就外出工作。爸爸晚年生病,我每天早上到北投工作時,會先彎進這條修好的路幫他上藥和陪伴。他造的這條路,果然是很方便我們子女回家來看他。我們五個子女同時回來看爸媽,也有足夠的房間和車位。我們也很感謝礦主,許醫師和礦主,許醫師,h.t建設公司和大家對我爸爸媽媽的好。我加你的line,歡迎隨時問我二坑,三坑的過往,晚上我回到家後,會找出我們童年礦寮,坑口的相片給你。
 
(2021年3月18 日樂伯敬於樂伯二手書店,非常感謝愛書人,礦工女兒賢伉儷,當地小姐,鄰長,謹利行老闆)
附錄:
(1):明山礦業負責人葉春下轄明山煤礦,福德,板橋二坑,三坑等煤礦(2001 頁,臺灣鑛業史)
(2):天惠煤礦 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地方, 礦權人: 士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293, 臺北市志卷六農林漁礦篇)
天惠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張炎枝,(民國71 年台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 續二)
天惠煤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張炎枝,礦場負責人吳明清,礦長林居萬,( 續一,民國68 年產量14437 公噸)
臨溪里舊小字名外雙溪( 台北市志卷一)係指二溪交匯處上游地區,即今溪山、翠山二里
(ˇ3)外雙溪指菁礐溪。雙溪交匯處下游地區,即今臨溪里。( 頁56,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4)關於二坑正式名稱有待找出更多紙本資料。
 
 
附錄:
 
 
1:
 
下東勢
。 今台北市士林芝山里一部分。在石角溪中游之東方,七星山火山列的西南末端 下東勢 今臺北市士林區芝山里的一部分 處。地名由來於在士林街區之東北角方向,故稱東勢。按勢表示邊緣角落。
三角埔 今臺北市士林區三玉里。在芝山岩北方,磺溪和石角溪的谷口平原,介奇岩山(一六 四公尺) 、沙帽山 (六四三公尺)、大湳尾山(四二公尺)間,向南開口的三角狀平原,其地即 現天母一帶。包括舊小字三角埔、玉湖坑、大稻埕、猴洞等山麓村莊,海拔約一〇〇公尺以下。地 名起因於拓墾當初爲三角狀荒埔。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之大地震,使社仔陷沒,使在此 地的凱達格蘭平埔族麻少翁社毀滅,迫舉族遷居此地。( 頁142, 臺北市發展史)
 
三角平原上的庄社:
湳雅庄之北,是一處三面環山、向南開口的三 角狀平原,拓墾之初稱為「三角埔庄」,核心區域 在今日中山北路七段、天母東路、天母西路交界。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大地震,毛少翁社舉族 遷入,佔地範圍勝於漢人,因此同時有「三角埔社」 的記載。為避免兩族紛爭時起,官府於乾隆十七年 (一七五二年)在永和橋舊橋(今新橋上游數十公 尺處)旁立下漢番界碑,然而至光緒中期,仍然存 在漢人越界向原住民繳納田租的事實。
中山北路七段一四一巷十四弄,以前有一 位番仔秀才住在這裡,土地名叫番仔厝。 以前的古厝前還有旗竿,爬上巷口的那株 大樹,可以看得到的土地都是番仔秀才 的。(簡文生)
乾隆中葉,移民在庄界田邊以石條疊搭建小土 公地公 祠,民國三十六年,遷至今日天母廣場位置, 六十五年,因中山北路拓寬又遷建新路旁,取名三玉宮,為三角埔居民信仰重心。由三玉宮進入 三角埔庄,中山北路七段起起伏伏的街道巷弄,正 是過往依山闢墾的痕跡。十四巷五十弄至天母東路 六十九巷十二弄,古早是一處大曬穀場,故名「大 稻埕」。天母東路六十九巷山麓昔稱「番仔井」,低窪處有湧泉數口,水深達公尺,水質清澈盛產魚 蝦,「番井沸泉」即指此地。乾隆年間,引水源番仔井圳,穿越大稻埕南流灌溉田地。此圳仍存 在天和公園內,設計棚架保護,上植綠藤極富巧 思。番井之水則已淤淺,成為空心菜團。
十四巷往——四巷間昔日為煤礦區,一一四巷 土名「石壁下」,今已見不到礦區遺跡,一四一巷 屬原住民籍秀才翁文卿領地,至今尚有嫡系後裔居 住於十四弄。日據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簡文 生出生在番仔厝,簡氏家族分布在芝山岩百二崁 下,其祖父遷居三角埔社,向番仔秀才租下部分護 龍安家。日據末年一場大颱風將番仔厝護龍流走, 簡家搬居三角埔庄的磺溪邊(今天母北路)
離番仔厝不遠,天母派出所旁一九○巷山谷, 拓墾之初建有牛稠,地名取其諧音獲稱「玉潮坑」,有玉潮坑溪流至天母東路、忠誠路,舊時為 農田灌溉溝渠,一九一巷旁天母公園的磺溪河谷底 部也住有少數人家,土名「溪底」,每逢大雨前, 橫溪上游先承受山泉,水流撞擊石塊發出聲響,好 像通知下游庄民「下雨了」,不一會兒果然降下雨 來,「 溪吼雨」也是士林名景。(同前註,新世紀台北思想起}
 
3:李建興
(1891
.12.10~1981.9.24) 字紹唐,臺北縣瑞芳鎮人。1916年到猴 硐福興炭礦公司任書記,從此與礦業結 下不解之緣。1934年承收日本人廢棄的 煤坑,開辦瑞三煤礦,1938年開鑿猴硐 坑最下層的新坑成功,事業快速發展。 其後又集資開採金礦,與煤礦平行發 展,成爲礦業界的翹楚。1940年5月李建 興與弟李建和被誣爲「支那間諜」,被捕 入獄,並牽連數百人,李建興被判徒刑 12年。戰後,出任第一任瑞芳鎮鎮長,並經丘念台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1946 年參加臺灣光復致敬團,獲悉戰時被日軍 徵召侵華之臺人被拘南京,擬視同漢奸審 判,他爲其撰文陳情,挽救許多臺籍人士 命運。返臺後他撰寫《致敬紀要》記其 事。戰後的瑞三煤礦公司,產量會占臺灣 總產量50%,在臺灣礦業舉足輕重。1950 年他婉辭臺北市長任命,繼劉明之後出任 臺灣省石炭調節委員會主任委員。1961年 2月中央銀行改組,出任理事,1963年李 建興兄弟捐獻陽明山公園土地3公頃餘 。 1969年他以瀛社(詩社)社長身分主持瀛 社六十週年紀念大會,1974年榮膺國際桂 冠詩人。【薛化元撰】[⇒林銘章,〈李 建興(1891~1981)〉,《傳記文學》,56卷1 期,1990年1月][→瑞芳慘案復仇會、劉 明、瀛社]( 頁382,臺灣歷史辭典
發行人:陳郁秀
總策畫:許雪姬
撰文:許雪姬、薛化元、吳文星、張淑雅等(共141位) 編撰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
 
士林地區舊名「八芝蘭」,也就是平埔族八芝蘭社的故地。清末改稱士林,乃因士子如林,取其「士」「林」爲名,臺灣光復改制爲士林鎮,隸臺北縣七星郡;民國卅六年一月廢七星郡改隸淡水廳 ;卅八年七月劃歸陽明山管理局管轄;五十七年七月一日劃入臺北市改爲士林區。七十九年三月十二 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原屬本區洲美里劃歸北投區;另將原中山區福樂里、康寧里、明勝里、劍潭 里(部份)併入本區。( 頁302, 台灣地方全誌,二)五十里
然人文環境:
本區位於臺北盆地東北方,轄內東北爲大屯山系,以七星山爲最高 (一、一〇九公尺) 東南有 大崙山及大直諸山;西南土地平坦,轄區廣闊,爲本市面積最大之區。並有淡水河、基隆河、 雙溪及磺
溪等流經 原爲農業區後轉爲住宅兼文化區。( 頁301)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下一站北投到府收購舊書的宅院外

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219巷,類似九份佛堂巷,社區中又分成很多小巷。
天母古道,以及日本時代的猴洞古道入口,都在這219巷裡。
219巷宛如煤礦坑的主斜坑道下到坑內後,左右又分成好幾個片道。楊逵作家二戰時期,曾經在平溪區菁桐坑村駐點一星期,進入石底煤礦入坑調查研究,那座大斜坑道被暱稱為銀座大道。219巷的各個分巷,幾乎兩側都有美麗的高樓,透天或是別墅,很是幽靜美麗。
之前天母收購二手書,承蒙天玉宮仕紳指點,說,天和公園以及天母派出所在往上走都有。前者探查過了。
這幾個月忙,忙得像是繁花盛開時期的蜜蜂。
今天就在天母圖書館旁到府收購二手書,告辭愛書人,幾步路便來到219巷天母古道口。
一位仕紳,指點,鐵欄杆橋之前以及猴洞都有煤礦坑口,但他是1960年代之後才搬過來,確切位置不是很肯定,建議再請教真正的本地人,不過,這恐怕很難,幾乎都是外來人。猴洞是很靠近北投了,鐵欄杆橋過去就是。
非常感謝後告辭。
再兩百公尺抵達一片類似軍營的坡地,有幾排日本瓦頂,台灣紅磚的宿舍,無人居住,看得出歲月的蒼涼破損,很難相信,這怎麼有辦法躲過一次中度颱風。
再兩百公尺,急轉彎,邊上果然是不銹鋼鐵欄桿,小溪在這裡垂直而下。鐵欄杆往前綿延一百公尺,一座廟宇在右邊山坡,佔地三座籃球場吧,幾乎是空地。這很吸引我,煤礦需要水源,然而,眼睛搜尋,完全沒見到煤礦遺跡,應當是地貌改變了。
回頭,尋找之前天玉宮仕紳所說的鐵欄杆橋前的小巷。
符合的便是那幾排黑瓦紅磚屋,右邊的219巷的其中之一。
一百公尺,【三角埔發電所】,跟基隆市暖暖發電所一般,散發典雅氣味。再蜿蜒兩百公尺,末端一條泥土小徑。似乎是日本時代保甲路的寬,石階整齊,有些路段則是泥土,兩百公尺後右彎,一座山谷,植有青菜,香蕉,柑橘,甚至還有一座木板農舍。沒有人應答。
正中午的陽光,枝葉果都有如上了蠟的蘋果的光亮。
俯瞰天母市區,棟棟高樓閃耀,主人應當是有福的人,繁華塵世,有一塊土地可以與朋友談論農事,享受南朝宋鮑照詩人園葵賦的田園恬淡。出礦坑的礦工,當年看到的應當是田野。
沒路了。還是沒見到煤礦坑口,也沒有路了。折回。
小徑入口一位先生,指點,今年七十多歲,艋舺人,高中時全家搬來這裡。煤礦名稱忘記了。剛搬來時,這座煤礦有兩座坑口。
一座是在猴洞,也就是猴洞那座廟的山頭,廟整地了,應當不存在,古早時候,猴洞古道入口處就是這條小泥土路,可以通到猴洞坑口,以及更後山。
入口處往前兩百公尺左右,直走的古路崩塌因而中斷,只剩下右轉到果菜園。
以前這條路古路可以通得很遠,日本政府設立的毒蛇研究所也可以到。
一座是在天母古道山腰,從天母古道入口,再三百公只,有本地人住家,在附近有一座坑口,年久月深,或許也自然掩埋了,但是,請教本地耆老,或許他們知道。
這座煤礦的集煤場是在中山北路七段124巷巷口。
兩座坑口與集煤廠之間是以流籠運送,集煤場之後,再以輕便鐵軌,推到劍潭站附近。
這座煤礦日本時代就有。
1950年左右,這裡的水管路變得很重要,因為是老蔣總統的士林官邸的用水來源。
【三角埔發電所】日本時代就興建。巷口的黑瓦紅磚是兩營的憲兵營駐紮地。同時,煤礦也禁止開採,甚至,農作也有限制。以上都是本地耆老在講的。現在,219巷幾乎很少土生長的。
好感謝仕紳。跟三位仕紳學習了很多。以上先筆記他的指點,以後再考證。
日本時代就興建三角埔發電所?士林的故宮,士林官邸,....士林外雙溪等等地方,日本時代都是重要煤礦場,西川滿說士林的深山因為煤礦才有了電,會是指三角埔這個地區嗎?台灣總督府曾經在三角埔許可幾張鑛區番號,這一座會不會就是鑛區番號第318號的猴洞煤礦?這也待考了。還要到下一家到府收購二手書,就不敢去爬天母古道,改天收書再來。
再次感謝愛書人與三位仕紳。
2023年11月29日台北市士林區天母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老書學術書。筆記。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三玉宮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天和公園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番井沸泉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番井沸泉往前走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羅馬儷園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厚德祠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金土地公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114 巷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西川滿玫瑰記士林炭坑臺車軌道。真淳:王叔岷學者,吳國楨台灣省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