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B_IMG_1639723967754.jpg

FB_IMG_1639725174132.jpg

FB_IMG_1639725182499.jpg

FB_IMG_1639724840873.jpg

 

中坑福德宮的主事者很有心,緬懷前人,現代化與自豪。正門左側下方寫著中宏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圳敬獻;修建樂捐芳名錄中,關圳先生則是寄付三萬元。左壁的沿革碑敘述該宮位於石井蘇漢坑與中坑溪的交匯處,先是農民起建,後是民前7年礦主陳毶,民國37 年煤礦福利社受雇人高水土等兩位先生有感於庇蔭而各主持翻修一次。拜亭的正面寫著壬戌年春月吉旦1982 年,林福,林乞來敬獻,地上的踏墊是英文的歡迎。四十多年前土地公祠大門用上西元也真是少見。在簡介中說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這是恰如其分的。

 


趁著基隆到府收購二手書,來到七堵石厝坑。有這榮幸得以請教和益煤礦的礦工,石厝坑的水尾登山客,中坑福德宮板模老板,蘇遠坑,新坑等地的五位士紳。說法一致地指點我石厝坑中宏煤礦的種種。好感謝。那位和益煤礦礦工的指導已經筆記就不再贅言。他們都以中宏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礦區而驕傲。其中,新坑的先生說:
{中宏煤礦至少有四,五座坑口,五座天車間。本坑坑口的卡大越過了基隆河朝向七堵火車站;新坑的二坑則往瑪陵坑延伸,新坑山谷曾經還有另外兩座坑口,也都是斜坑,都很雄偉。拖龍坑,山皮仔坑也有。}

 


{自強路路口的水尾過了聯華食品再往前,遇到岔路直走到底,那裡就是是中宏煤礦礦埕。岔路若是左轉則是自強產業道路,三百公尺左右抵達中宏煤礦二坑的新坑,中坑福德宮。自強產業道路是民國七十多年才興建的。以前石厝坑往山裡走的舊路是在中宏煤礦礦埕左側溯溪而上,經過中宏煤礦礦工廁所,炸藥間,事務所,礦工洗澡間等等礦業建築再穿越一座二十公尺的美麗隧道,那是精緻紅磚砌成,這不是中宏煤礦的坑道或是其它礦坑設施,而是石厝坑內外的早年交通孔道,高與寬各約兩百和一百五十公分。隧道的上方平坦,那就是礦區的台車路(似乎是天車運送軌道,而不是人力台車,我聽得不真切。待考。)}

 


{目前礦埕是木頭工廠的料材場。大約半個腳球場寬。這空地除了前述的礦業建築,也是漏管,卸煤場,卡車載運場。本坑坑口就是在內角的中間,平地上往下斜斜深入地層,本坑的坑口主斜坑道的天車路大約兩公里長,彎仔索大約一個拳頭寬(似乎十公分直徑)它的天車間在中坑福德宮右側小斜坡,距離馬路大約二十公尺,磚造抹水泥,還在,附近是菜園,地上都還有煤炭屑屑。本坑坑口的右側有兩座天車間,一座在山腰,一座在山頂,目前有保線路通往電塔。主天車間將煤車拉出後再往礦埕運輸,而坑內捨土則往右側山谷堆,幾十年下來變成山崙,怕不有上百公尺高,收坑後逐漸滑落,就矮多了。山腰被捨土堆滿後,再設山頂天車間拉往山頂再傾倒。所以本坑那邊總共有三座天車間,保線路爬上去應當還看得到這兩座天車間的殼。本坑很早就開坑,卻也是中宏煤礦所有坑口中最晚收的。本坑坑口並沒有如同二坑遭遇山崩和被人為載了土石掩埋。應當還在。(我沒找到,改天了。)}

 


{中宏煤礦二坑的坑口在新坑的甘露園的園地中的前頭,也是平地上的大斜坑。二坑也被稱為新坑,這也是本地地號名的由來,是我小時候才新開䥣的。比本坑早收坑。收坑後經歷過崩山,又加上填土而滅失了。石厝坑是不夜城,礦工出了坑撿了一條命回來,有的就會小賭和飲,人的聲音一天二十四小時沒停過,當年和現此時生態都很好,手腕粗的眼睛蛇常窩在二坑舊天車間遺址。我們這個村沒有汙染,種作還是有機。新坑就在中坑福德宮的背後,巷口距離福德宮大約三十公尺。目前新坑溪的左側道路是中宏二坑開坑後所闢建的,闢建後興建了五六十戶的礦寮,都拆光了。永過,我穿開襠褲時沒有新路,都是登山道般地狹窄,從新坑溪右側上下山崙,接到石厝坑溪的磅坑口(隧道)再走出本坑礦埕。隧道旁的圓拱形小橋很美,也是石磚古法砌成。}

 

{從巷口甘露園招牌沿溪往前走五十公尺的左側有一塊竹林埔地,右側小山坡。前者是昔日中宏煤礦二坑的事務所所在地,目前還有一棟兩間紅磚造蹲式廁所。後者是二坑的斜坑口主天車間,在對岸的新坑溪也有一座天車。主天車將煤,捨土拉出後,送往新坑溪對岸馬力較小的次天車間,再將煤炭越過石厝坑溪輸送到本坑礦埕,捨土往本坑右側的兩座天車間送。中宏煤礦並沒有煉焦炭窯,幾乎所有的煤炭由卡車載運銷給電力公司。}

 


{中宏二坑興建時我才五,六歲。當時,本坑和二坑同時運作。蘇遠坑是因為古早有蘇姓人家( 中坑福德宮沿革碑則是說蘇漢坑),中坑是福德宮直走進中坑溪,蘇遠坑是左轉蘇遠坑溪。這區域散布了許多礦寮,甘露園,路邊,本坑等等上百間都有,礦工家庭來自台灣各地。這區域有:礦場福利社,有賣青菜但沒賣肉的柑仔店,麵店,理髮店等等各種店鋪。位置就是岔路口右邊那排房子。中宏煤礦每小時有一班礦場自營遊覽車到汐止火車站,也有十多台交通車接送各地的礦工上下班,交通車是汐止烘內的客運公司所派出。一班制。本地人也可以搭都是一兩圓,過得去的家庭也會讓小孩搭,幾毛錢。煤炭產量很大在大基隆排名在前頭。}

 


{小時候不缺玩伴,走進新坑山谷這片土地就是李家的田地,至少五代世居了,鄰居都是同宗的柱仔內,生六個是最少的,我們家就八個。而石厝坑更是散居不少李姓同房的。中宏煤礦歷代礦主都跟本地人相處得很好。二坑需要建造天車間索道,台車鐵軌需要土地,李家都無條件借用,而李家在改建古厝需要天車運送磚瓦水泥等等都獲得免費運送,從本坑礦埕拉上新坑的空地上,再由李家自力挑上斜坡。當年台灣電力不普遍,李家的電都是免費使用中宏煤礦所拉過來的電。煤炭則是任由李姓家人使用。當年,中宏煤礦也不是對李家,對新坑居民和外來礦工的礦寮也是(仕紳是介紹新坑,並未請教是否對中坑,蘇遠坑,礦埕也是。)。中宏煤礦二坑老板在李家興建房子時的老板姓蔡。中宏煤礦先是九份顏家顏德潤,再來是蔡姓,收尾的是關圳。}

 


{上一沿的本村長輩幾乎可以說每個男人都曾經是礦工。我爸爸也是。媽媽更是中宏煤礦的檯仔腳與絞天車工。爸爸享壽六十,這是坑內礦工常見的歲數。媽媽則是長壽今年往生。媽媽當顧天車,是必須早上三點多就出門,走上礦埕右邊的山腰最高天車間。天車工要比任何礦工都抵達礦場才能讓搬運人員可以進入礦坑口,也必須最晚上班,算月薪。中宏煤礦最後因為落磐礦災導致三人死亡,炭脈已盡,加上民國73 年台灣礦瘟接連發生數十甚至上百人死亡的礦災而收坑。如果坑口外觀能夠撥離土石而復原,相信基隆市政府可以將中宏煤礦發展成觀光區,很多礦業建築廢墟還存在,重要的事務所,天車間,炸藥間等等都有塗抹水泥做si-a-ye(水泥粉光),原始居民的也會,若是純粹紅磚那很有可能就是礦寮,但是當年的磚頭都很精緻。}

 


還要到台北市內湖區到府收購二手書,分別跟幾位仕紳鞠躬告辭後就離開。其中一位仕紳說,煤礦難免發生礦災,出殯過後,遺孀父母子女力求在人前鎮定,要像早期出巡的神轎上神聖的白鳳凰,輪流企立,鞭炮,人聲,搖晃等等都不驚慌而飛離或是墜落。日子還是要過,家屬只能努力,克服困難,共同或是獨自撐起這個家,中宏煤礦幾次礦災,也常見到遺屬的堅強與落寞的背影。仕紳指點說白鳳也就是純白的公雞,神明敕持過後,具有靈聖,辟邪,制煞,敦請放在神轎頂上的特製座台上。若是中途下了轎頂,代表落地的所在有不一樣的啟示。科儀結束後,這幾隻白雞就被奉養直到壽終,視為神禽。我學淺,這點待考。樂伯二手書店的道教科儀的書也因為貪財而賣掉了,網路上有討論白鳳的宏文,建議卓參:神奇白鳳徛轎頂:松柏嶺受天宮神轎靈雞釋疑 - 民俗亂彈。)


2021年12月12日樂伯敬記。非常感謝愛書人與五位石厝坑的仕紳。大家若是蒞臨敬請注意安全,建議不要走進坑口或是礦業建築。生態好,也要注意蛇老大和山豬。以下是文獻記載:
基隆市志民國四十六年版說:
{民國三十四年(西曆一九四五年,昭和二十年) 八月日本投降,當時各礦停歇,煤之產量等於零 同年十月,中國政府派員接收,成立煤業監理委員會,着手監理日本人經營之煤礦,基隆附近之三十餘個 煤礦由臺灣煤礦公司籌備處接管,繼續經營,由三個煤礦( 基隆煤礦,永建煤礦,七星煤礦)分別直接管轄。石厝坑煤礦屬於七星煤礦。}( 頁20, 民國47 年基隆市志工礦篇) 
{民國41 年石厝坑煤礦礦業人是顏阿順先生。產量28895 公噸。}( 頁22, 44,同上註) 
基隆煤礦史說,中宏煤礦民國35年開坑,74 年收坑,總產量1250433公噸,年平均31260公噸, 原來名稱叫石厝坑煤礦。產量在大基隆地區排名第十。(基隆煤礦史,頁160)
臺灣鑛業史:
中宏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礦 址】基隆市七堵區石厝里地方
【礦區號碼】礦業字第〇一五八、〇一八六、一七八號。 臺濟採字第原四四六、七七二號。
【礦區面積】三〇二公頃八一公畝一九一公厘。
【礦權人】中宏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人】董事長:顏德潤。
【簡史】民國四十六年六月從工礦股份公司購買一切礦權經營至民國五十年宣告破產,民國五十一年三月向原石厝坑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承購一切資產及礦權成立中宏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煤層中部系統,頗有變化,中層厚度〇、三三公尺,本層厚度〇、四〇公尺。
【煤種】普通燃料煤。
【成分】
【經營組織別】公司組織。
【開坑別】現有主斜坑二坑,又斜坑一坑。
【降煤情形】自礦場以卡車二公里至七堵車站。
 【最近三年生產實績】民國五十一年一七、三〇一公噸,民國五十二 年三六、一〇〇公噸,民國五十三年四〇、七四〇公噸。
 ( 頁七五九, 臺灣鑛業史)
基隆市志說石厝坑自強里里名由來:
{民國六十二年認為原來的石厝里的名稱不雅,因此改成自強里。取自強不息之意。 而里內的石厝坑的相關名稱是這樣子的。
(一)石厝坑:指自強里全里的範圍。根據乾隆三十五年(一 七七〇)八堵番契中已提到石厝坑,故早在清初期已出現該 名。(吳守禮,一九五二:四三)里內山丘環繞、層巒重疊,石厝坑溪集山區諸澗水南流入基隆河,使全里爲一明顯的坑 谷地形。石厝地名緣起說法有二,或謂石姓大厝所在;或謂有石砌屋舍而得名。故稱石厝坑。
 (二)石厝坑口、水尾:位於石厝坑溪入基隆河處,即崇智橋北端。因位於石厝坑出口而得名。又位於石厝坑溪出口尾代時已成庄。(土屋重雄,一九 八五:二〇二)昔日因樟樹生長較多,且呈一山谷地形,故稱 之。
(五)土炭坑、蘇遠坑、中坑、中坑口、石井、半嶺:乃石厝坑上游諸源頭所形成的坑谷,位於中坑口福德宮上方。土炭坑是有煤礦坑在此而得名;中坑是因位居各坑谷的中間而得名;中坑口 則是中坑出口之意。至於其它不明其意。( 頁61, 基隆市志)

關於和益煤礦礦工耆老關於中宏煤礦的敘述,敬請卓參:客座教授與渡鳥。納布可夫,陳迺臣譯,我的瑪麗。前教育部長陳立夫美國史克蘭敦白煤礦區麥文礦業公司礦工。基隆市七堵區瑪陵坑。和益煤礦。和益二坑煤礦的新坑,舊坑,水坑)

FB_IMG_1639725188333.jpg

FB_IMG_1639725194485.jpg

FB_IMG_1639725204177.jpg

FB_IMG_1639725281316.jpg

FB_IMG_1639724797575.jpg

FB_IMG_1639725286931.jpg

FB_IMG_1639724805418.jpg

三根箸子都是鐵軌

FB_IMG_1639725256437.jpg

 

FB_IMG_1639725268222.jpg

FB_IMG_1639724790920.jpg

FB_IMG_1639725241579.jpg

FB_IMG_1639723952977.jpg

FB_IMG_1639725248421.jpg

FB_IMG_1639723960021.jpg

FB_IMG_1639725216957.jpg

FB_IMG_1639725236431.jpg

FB_IMG_1639724832273.jpg

 

FB_IMG_1639724814007.jpg

FB_IMG_1639724825047.jpg

FB_IMG_1639725297240.jpg

右邊也有礦業建築。直走礦埕

FB_IMG_1639725305203.jpg

FB_IMG_1639725291952.jpg

FB_IMG_1639724890560.jpg

中宏二坑望向本坑捨土堆天車間位置,就在電塔旁

FB_IMG_1639724904458.jpg

FB_IMG_1639724874786.jpg

FB_IMG_1639724881560.jpg

左轉中坑,二坑,福德宮

FB_IMG_1639724858127.jpg

FB_IMG_1639724865928.jpg

FB_IMG_1639725312123.jpg

水尾福德宮

FB_IMG_1639725318609.jpg

FB_IMG_1639724848258.jpg

FB_IMG_1639724944294.jpg

FB_IMG_1639724922538.jpg

二坑天車間遺址

 

FB_IMG_1639724935174.jpg

同上

FB_IMG_1639725013761.jpg

左側斜坡本坑天車間

FB_IMG_1639725021287.jpg

FB_IMG_1639724989771.jpg

右轉往二坑

FB_IMG_1639725001310.jpg

FB_IMG_1639724969015.jpg

二坑事務所遺址的殘留廁所

FB_IMG_1639724983562.jpg

FB_IMG_1639724952864.jpg

FB_IMG_1639724961316.jpg

二坑坑口所在

FB_IMG_1639725060174.jpg

FB_IMG_1639725068051.jpg

FB_IMG_1639725086644.jpg

中坑福德宮

FB_IMG_1639725174132.jpg

FB_IMG_1639725182499.jpg

FB_IMG_1639725157915.jpg

中宏煤礦本坑主天車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