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01102_132501.jpg - 宜蘭縣員山鄉頭份村結頭村大樹公茄冬樹

告辭時,愛書人賢伉儷,說,結頭份大樹公廟就在附近。是台灣歌仔戲的發源地也是台灣平地上最老的茄冬樹。他們的眼神驕傲得讓人好感動。整個到府過程,好感謝他們的熱情與協助。全台灣,不分台灣或是外國籍,所有的愛書人都好親切。

 

看一看時間,瞻仰兩分鐘應當不奢侈。今天到府收書行程有三家,分別是宜蘭,新北和台北。五結鄉就在員山鄉東南。距離今年10 月6 日五結鄉到府收書的成興村非常近;她們府上在成興路的馬路旁開店,今天卻無法預約拜訪她和她的雙親來致謝。那次,承蒙關照很多。(https://m.xuite.net/blog/lobo32xl/twblog/589394579)

 

奉行愛書人的指點。果然有。

 

大樹公祠和茄冬樹緊臨永同路二段。樹高得好像孟宗竹一樣沒節制, 樹冠寬得可以籠罩一座野台戲戲台。想將茄冬樹拍攝完整,起碼要從樹前,後退三十步以上。

 

樹幹和樹枝接近紅褐色,綠葉附麗著它們,兩相映照,顯得更蒼翠。彎曲交錯的枝幹像紅珊瑚的骨骼般地向上,讓整棵樹彷彿在探索天空。

IMG_20201006_154438.jpg -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老街古厝利生醫院利澤簡戲院五十二甲濕地下福成興布袋蓮花

康熙晚期孫元衡先生有一首郊外詩:

出門塵事少,原野自逍遙。

魚躍池還靜,鶯啼花更嬌。

短章惟誦酒,長嘯可迎潮。

最愛茄冬樹( 原夾注,海外良材),標青上碧霄。( 檢索自中正大學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都是接觸書與愛書的愛書人。談的都是和書有關的快樂事,沒甚麼世間煩惱,請教的無非是書與人的往事。收書之後閒走,看看街景與風景,那是讓人逍遙的。心情就跟孫元衡先生的郊遊一樣自在。

 

宜蘭員山的居民不只愛這棵茄冬樹,而且認為它有神性;於是,人與自然,有一種可愛的連結。也許是對老樹一如對老人尊敬吧。

 

小祠的石砌是淺褐色,磚縫間再以白色勾勒。小祠並不小,高大茄冬樹庇護下,顯得很迷你。小祠旁有兩塊碑文,其中一塊長方形是台灣島的輪廓。

 

碑文旁邊有一輛腳踏車,可能是正在小祠旁掃地的老大哥的,因為只有老大哥,車上有水瓶;同時,腳踏車是低矮型,和老大哥體型高度相符。

 

小祠和茄冬樹的前方是個小廣場。小廣場也是社區的出入口。隔著小廣場是一排二樓起公寓。第一間是水果店,店老闆娘很親切招呼我。

 

紅色鴨舌帽,白色 短袖t 恤,深褐色齊膝短褲的這位老大哥正以竹掃把在小祠前掃落葉。認真得好像是歌仔戲裡楊麗花女士拿著寶劍在揮灑。楊麗花也是宜蘭的驕傲。她正是宜蘭人。

 

徵求他是否同意入鏡? 他沒有中止舞弄,爽朗地答應。他那神情很莊嚴。似乎,不單單是服伺大樹公,也是整理童年在大樹下的悲與喜;也是為社區服務,人生因而很有意義。 猜測不出他的年紀。很多勤於工作的大姐和哥,是和難外觀上判斷出多大歲數,一如弄不清那些蓬勃老樹們到底在世是幾個一百年了。

 

小祠半坪左右的寬。方方正正,戲臺上一桌二椅的桌子的高。掃地大哥說這棵樹幾百年了。幾十年前被颱風掃斷過一次。現在是再生。

 

一位路過的老大哥說,歌仔戲創始人,結頭份庄和樂迷們在這裡組織樂團。愛書人和他們兩位的說法,這可是經過文獻認證的。臺灣地名辭書,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藝術篇 ,中國戲曲史, ....宜蘭市公所等等民間與官方文獻。

 

孫元衡那首詩說的是郊遊與茄冬樹,也等於到府收書人外出的心情與所見。今天來到美麗的員山鄉。頭份村應當是平原。往南有雷公埤大池塘。詩裡的景觀元素全有了。

 

沒辦法多停留,還要趕回台北繼續下一個行程。就跟小祠旁的水果店老闆娘買了三顆硬柿子和一顆水梨。

IMG_20201006_170028.jpg -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老街古厝利生醫院利澤簡戲院五十二甲濕地下福成興布袋蓮花

她很開心說,這些都是頂級的。我問說,那,次級的在哪裡。老闆娘笑著說,都在家裡,給兒子們吃,不賣次級的 ,賣水果的自己怎會吃頂級的。

 

想想也是,漁夫怎捨得吃龍蝦?舊書店老闆很少允許自己逐張翻閱百年前的舊書。

 

回程,我打手機跟剛剛結頭份收書的愛書人道別,和,談起老闆娘的所說的。

 

他說,這是正確的,員山很多果農和有很好的水果出產,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她一定很會挑選。

 

回家後,果然好吃。

 

歌仔戲創始人是歐來助先生。在文獻上有歌仔助,阿仔助等稱呼。 而他也曾經是結頭份果農。不知道和水果店老闆娘有沒有血緣關係?

 

臺灣地名詞說,說,據稱是歐來助先生於清朝末年,在結頭份老茄苳樹下,搭棚教唱歌仔戲,唱出蘭陽平原的本地歌仔,風靡全臺。可以說,臺灣歌仔戲發源於蘭陽平原,而蘭陽平原的本地歌仔,則源自結頭份。

 

重修臺灣通志說,根據宜蘭縣認識阿仔助( 歐來助)的耆老蘇星輝先生,回憶十餘歲時,曾與阿仔助同席傾談。當時阿仔助已經四十歲左右,成爲歌仔戲的編導及音樂指導。本來阿仔助只是一個鄉村種果樹的農夫,沒有藝術修養,也沒有老師指導,僅憑自己對 山歌的愛好和體會而無師自通。也可能看過不少戲劇演出,二十多歲時,常哼山歌而手舞足蹈,鄰居青年問他會不會演戲,他說演戲不難,但要有配角、配樂、戲服、化妝、裝飾,可見他已內行。於是幾位好友,集合在一起練習、排演。阿仔助居然會指導演戲,演出時,居然轟動一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藝術篇 ,頁632)

 

歐阿助傳奇簡直是最棒的勵志故事。歌仔戲影響台灣一百多年了。他的創新精神是可以和大樹公茄冬樹永遠同老的。

 

這裡,很適合閑坐,下次來員山收書,一定會再來。


很多深情與故事恐怕都曾在各地的大樹下醞釀與沉澱。那是召喚庶民回到從前的旗幟和喘口氣再前進的懷抱。在台灣,許多人的生命裡或許有一座小廟,教堂或是一棵大樹。希望大樹們都能翠綠一年又一年。

 

IMG_20201006_165502.jpg -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老街古厝利生醫院利澤簡戲院五十二甲濕地下福成興布袋蓮花

宜蘭羅東出生的作黃春明先生,散文,給憨欽仔的一封信,黃春明在裡頭說,論輩份黃春明該叫憨欽仔為阿欽伯 ; 阿欽伯是他五,六萬字小說鑼的主角原型。民國五十七年,《文學季刊》第九期催黃春明的小說稿的時候,他就 寫了一篇鑼,,把阿欽伯介紹給喜歡文學的朋友。

 

寫鑼的時間點是他工作與身體非常艱難的時刻。而他寫鑼的緣起與動機,黃春明說:

”那時我跟我太太和兩歲的國珍,租人家的後院,做飯包賣給銘傳的女生,和士林中學的學生。....。 ”

 

”那樣的環境,又是我胸部痛得最厲害,竟能把《鑼> 完成,交給沒有稿費的刊物。哪來 的這樣力量呢?後來我才明白,那是你的人讓我感動的力量。很值得告慰的是,很多看 過〈鑼〉的人, 差不多都表示敬愛你。 ”

給憨欽仔的一封信這篇中,黃春明是以:

 

”知道你自從那一次把鑼敲破了以後,又回到南門棺材店 的對面,跟你以前的老朋友一塊兒蹲在茄冬樹了。”為起點;

 

末了則說:

 

“這次看你, 你比上次給我的印象老多了。茄冬樹下的一夥人好像少了幾個了。現在一 大家都好嗎?對了,那天吃飯,我看你端酒碗的手,有些不由己的顫抖。你酒喝太多 了。據說外面賣的米酒,有的是用工業用的酒精調的私酒。千萬注意, 少喝為妙.....。”。(黃春明作品集8, 大便老師,聯合文學,)

 非常感謝愛書人。

(2020 年11 月13日: 新北市中和 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非常感謝愛書人。收書日記。) 。。,

附錄:

(1):結頭份: 位於永同路讚化宮對面的集村聚落,與附近的枕頭山、永廣、中和、 內員山一樣,皆因隘防而成庄。結,乃宜蘭地區拓墾組織的基本單位,若有 頭人,稱爲結首,結頭份乃指結首所分的田份。( 以上,臺灣地名辭書卷一 ,宜蘭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

 

(2):臺灣土生土長的歌仔戴,是最能代表臺灣地方色彩的地方戲劇。將大陸傳來臺灣的南管、錦歌、探茶歌、車 鼓等揉合而成。根據孟瑤著「中國戲曲史」中提及歌仔戲時說:「歌仔戲是以南管爲主腔- 再吸收民間歌謠所完 成的一種戲劇。它源於宜蘭縣員山鄉的頭份村,大概始於民國初年,有名叫歌仔助者 - 性喜音樂,每農作歸來,即自彈自唱後得鄰里的鼓勵和資助,乃網羅人才,組織戲班,不數年而大風行。」 宜蘭市公所考證 ,歌仔助生於民國前四十二年(清同治九年,西元一八七○年)十月十日 - 死於民國九年 十一月十四日,真實姓名歐來助。當時住址是宜蘭廳本城堡宜蘭街乾門三百三番地。即現今宜蘭市舊城西與文昌路口附近。 據宜蘭縣誌禮俗篇記載. 「阿仔助幼好樂曲,每日農作之餘,輒提大穀絃 , 自彈自唱自演,深得鄰人讚賞 。 據宜蘭縣誌禮俗篇記載:「阿仔助幼好樂曲,每日農作之餘,輒提大殼絃,自彈自唱自演,深得鄰人讚賞, 好事者勸其將民謠演變爲戲劇。初期、二、三人穿便服, 分扮男女演唱,以大殼絃、簫、笛等件奏 ,並穿挿對白,當時有人號稱歌仔戲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藝術篇 ,頁632)

 

(3)孫元衡生平及作品: 生平簡介 孫元衡(1661?~?),字湘南,安徽桐城人,著有兩 部詩集:《片石園詩》四卷與《赤嵌集》四卷,今俱 存。孫 元衡曾於清康熙年間任臺灣府海防同知將近四年,其詩集 《赤嵌集》四卷,即是他在臺四年,將聞見感觸發於吟詠的 成果。《赤嵌集》乃是孫元衡於康熙44年春至47年冬,任職 臺灣府同知時寫作的詩集。此集共四卷,以年分卷,一年一 卷,記載了孫元衡遊宦臺灣這四年的詩作。集中有清代王 士禎(1634~1711,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的 評語,全集共存詩360首,詳記孫氏宦臺的見聞及心境。《片 石園詩》則是孫氏來臺之前詩作選集,全集亦分四卷,依寫 作時間順序繫年排列,詩集第一首《入龍眠》繁於康熙23年 (1684),詩集最後則收孫氏來臺灣前於福州所作之詩,其 時為康熙44年(1705)。 (臺灣古典作家精選集5,孫元衡集,陳家煌,國立臺灣文學館)

IMG_20201102_132419.jpg - 宜蘭縣員山鄉頭份村結頭村大樹公茄冬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