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809.JPG - 舊書老書中古書二手書書影
IMG_2810.JPG - 舊書老書中古書二手書書影

 

端午節清晨
沿著九份七番坑石階路
走向(火庚)子寮海
這裡目前稱為海濱
 
 
清朝時期就開闢的古道
很可惜
中途被礦泉水工廠與35號公路給阻斷了
 
就在工廠旁有幾戶人家
其中有一幢牆面
嵌石排列不很整齊的石厝屋
保有百年樣貌
門板上有斑駁的銅環
內裡走出一位老婆婆
親切地和我寒喧
 
隱約光影中
驚異地發現
神明廳地板還是沒有水泥地磚的<夯土>
也就是將泥土捶打成密實的古老地面
屋前沒有玫瑰,薔薇
倒是有許多咸豐草在裂開的地面竄長
開著白色的花朵
 
 
老婆婆83歲
民國17年次
是台北南港的佃農女兒
與夫婿結婚後
家鄉不好生活
來到了<火庚>子寮也就是九份
 
老婆婆說海濱地區<光復>前後
大量生產金礦與煤礦
人口約有三千人
 
這間屋舍15坪當年擠了4戶人家
共2,30人居住
 
 
閒談時
一會兒走到石階路上張望
一會兒又折回客廳電話機旁
原來她在等待另外七位兒女
 
只是其中三位不曾回家過節 
她盼了四十七個年頭了
 
 
老婆婆說
14歲起她就像男人一樣下礦
民國50年左右
勞保開始不給付女礦工後
她才離開九份到南港煤礦
 
是不是因為男女同礦容易發生不正關係?
政府才會禁止
 
她哈哈大笑說
在坑裡
全身上下
煤屑的黑
石塵的白
而且都是一組組人作夥工作
心內想的是
趕快挖到標準工作量
厝內才有米養活七八口人
 
 
困在那裡有時轉身都不容易
必須倒退著出坑
坑內有各種的致命危險
誰願意多待一秒鐘
不可能浪漫得起來
 
我問她出了坑是不是因為放鬆
礦工才會好賭好飲酒
 
老婆婆說
好賭
是為了一夜致富明天不要再下坑
喝酒
是為了慶幸今天又平安了
明天可以再下坑養活家人
 
出了坑就放鬆?
她歎口氣說
出了坑才緊張
在坑裡還有土地公保佑
出了坑就要看監督的判定
以及擔心礦主發不發得出薪水
 
對礦工而言
監督不僅是讀書識字的職員
更是權威
 
 
因為監督掌握了對煤炭的價值判定
因為含水量等因素
100公斤扣成80公斤並非少見
 
礦工的召集人也就是<小包頭>
小心戒慎
監督的要求
無不烽火般地急著辦
 
 
老婆婆同情地說
礦主也很困難
既要招呼政府各級長官
又要賭運氣
可不可以挖到富礦脈
 
有些礦主
常常窮得發不出薪水
遲一兩個月很正常
半年甚至跑路的更常有
這就影響到所有的礦工家庭
不得不借高利貸
 
 
就像以前我所認識的老礦工們對礦主的迴護
老婆婆也認為所有的礦主是好人
 
 
民國50年左右老婆婆的夫婿肝炎發作
無法從事過勞的礦坑工作
小孩子們能有白米飯吃就很艱難
更不曾擁有過市面上的玩具
 
那個年代礦工是沒有病假,退休金等可言
發生意外礦場也只有致贈白包<奠儀>而已
 
 
老婆婆有五男三女
更糟糕的是
政府已經禁止婦女下坑工作
而倒土尾,洗碳,選碳這些坑外工作薪水非常低
根本養不起8個小孩一個病人
 
高利貸也借不到了
滿懷愧疚與欣慰的老婆婆
對我說起
她和夫婿將其中三個小孩
分別是剛出生以及一歲的男孩與兩歲女孩
立下永不過問的保密甘結書
送人扶養
愧疚的是
沒有盡到養的責任
欣慰的是
這三個子女脫離了礦坑生活
 
 
九份地區的煤礦業者比較守法
為了可以偷偷地繼續下礦坑
全家搬回南港礦區的老家
這個小礦場直到民國65年還是有許多的女礦工
 
 
同時花了三個月時間編了一條竹筏
請求當地角頭的允許
在當時是吊橋的南湖大橋下的現址
讓夫婿撈集基隆河的煤渣
 
那時候的吊橋
上面也有人力輕便車載煤炭或者載人
就像基隆河上所有吊橋上的搬運工一樣
經過時也會撥落一些煤炭到河裡
接濟兩隻腳在河裡的前輩
 
 
老婆婆的夫婿民國57年便往生了
闔眼那一刻終究沒有見到送人的那三個孩子最後一面
出殯那一天
找不到神主牌與紙紮金童玉女
原來被五歲的最小女兒拿去當玩具抏了
 
談到這位小女兒
老婆婆嘴角都春風了起來
從六歲起就到山裡砍竹子編竹籠子,竹椅子,竹菜籃賣錢養家
讀國小時自始自終全校第一名
國中全校第三名畢業後就迫不及待地去當女工
到了二十五歲才拾起課本就讀商專補校
 
 
那三位送人的小孩子呢
出殯的早上
來了其中一位已經七歲的兒子
老婆婆夫婿的妹妹
趁著七歲兒子的養母不注意時
將他領到先生遺體前
掀開覆蓋的白布
露出遺容
正要開口時
老婆婆趕緊過來阻止
夫婿的妹妹慌張地留意四周,領悟地指著遺體對著七歲兒子說
<<你知道他是誰嗎>>
 
 
 
這位七歲兒子
往後見面仍然稱呼老婆婆為阿姨
但是卻有了某些的改變
那是一種關懷
 
即便四十多年來還沒聽到這位當時七歲的兒子叫一聲媽
逢年過節
總會電話
一聲<阿姨,你好麼?>
 
今天
守寡40年的老婆婆
依然期待子女都回到身邊
回到仍然是夯土的神明廳
只是那三個子女都有養父母
老婆婆說<養的大過天,我不敢違背當時的約束>
 
 
屋內的電話鈴聲響了
老婆婆拭去眼淚喜孜孜地
踏著礦坑落石砸過的腳
一瘸一瘸走入陰暗的石厝屋裡
 
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這位不需愧疚的老婆婆
畢竟那或許就是命運吧
 
該欣慰的是她沒有得到礦工慣有的肺矽病
老來還有幾位子女常回來探望她
還有一位兒子叫她阿姨
 
吳晟詩人在成長這首詩的結語說:
當多數人圍著奇花異卉
齊聲讚頌
孩子呀!你們要多注視
隨處強韌地生長的小草

20070619端午節

lobo敬記於樂伯二手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