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份台陽礦業公司窗外的開路紀念碑及基隆嶼


九份台陽礦業公司


九份的海景


九份國小裡的輕便台車

九份國小的第21屆畢業生移樹紀念碑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霧中的窗外

>>>>>>>>>>>>>>>>>>>>>>>>

 九份歷史年表第一回(1555-----1930)

九份歷史年表,金瓜石歷史年表,侯硐歷史年表

>>>>>>>>>>>>>>>>>>>>>>>>>

前言:

九份的<基隆三山>

也就是九份礦山,金瓜石礦山,牡丹礦山

 

而本文的九份地區包含了九份,金瓜石及侯硐等三個礦區

這是因為清朝時期

<九份>指的是現在的金瓜石地區,名稱為<九份莊>

而現在的九份當時稱呼為<火庚仔寮莊>

直到1931年日本政府才將金瓜石才獨立于九份之外

礦脈緊鄰在5平方公里左右,開發與沒落,

人文流轉也都息息相關

不適合單論九份置金瓜石及牡丹礦區所在的侯硐而不論

再者;

九份的學者唐羽先生

曾經在一篇論文提到台北縣的東北角三鄉鎮的歷史

是離不了原住民與採金兩項紀錄.甚至是離開<礦業>

就無法深入九份地區歷史

歷史,的確是不能不談金與煤礦

九份的業主既是金礦礦主也是煤礦礦主

更悲哀的是,全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煤礦災變

便是發生在九份的煤山煤礦

 

同時也必須正視原住民,即凱達格蘭族的歷史地位

尤其是使用巴賽語的三貂社.

雖然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後,

不承認平埔族的存在;

導致日據時代學術上的平埔族或者清朝所稱的熟番

一夕之間便消失了

但是就台灣東北角而言

從中外著作裡

可以尋見

九份東側三貂社的活躍情形

或許從九份廟中廟配祀的文昌君及註生娘娘

神案上的百年古老香爐以及

外九份大眾廟的光緒二十年石碑

都刻著三貂堡弟子答謝的字樣

可以探得

九份與舊時三貂堡的貢寮,雙溪關係深厚

 

由於學淺,為了正確起見,一律根據文書記載編謄

因此每一則九份地區歷史事件的後面

都會附上出處與根據

 

口述歷史與耆老傳說

則放在<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其他短文裡

而相關的九份金瓜石侯硐相片

則陳列在部落格的相片欄裡

 

歡迎各位提供資料並指正錯誤

由於是初編稿

很需要各位的幫忙

這樣

來九份不止欣賞九份的美

也可以喝一杯茶

看一看九份的煙雨斜陽

聊一聊九份的滄海桑田

誠摯的謝謝各位朋友

>>>>>>>>>>>>>>>>>>>>>>>>>>>>>>

1555    明 嘉靖34    

 <九份基隆山登上中國文書中>

曹永和先生引述明朝嘉靖年間

 鄭舜功著(日本一鑑)
 <  其中,台灣島圖繪有雞籠山,是
中國文書中對台灣有較清楚的認識,
 大概是始於此   >                                              
                         曹永和先生著台灣早期歷史研究 <聯經>頁163

1617   明萬曆45 

 <東西洋考>作者張燮接觸雞籠敘及

本地凱達格蘭族生活情形
                                                                     瑞芳鎮誌開拓編1

 1626   天啟6                    

 西班牙人登陸九份東側三貂角<即今之台北縣貢寮鄉福隆>.

 將九份金瓜石隸屬于哆囉滿省
                                         瑞芳鎮誌開拓編 8  

                            

                                                                                                                                              
1630        

 <九份東側三貂角西班牙人建立教堂>         

西班牙馬尼拉總督佛拉Tavora<上西班牙國王書>中敘及
 三貂角已有教堂之設立 
                                                               戚嘉林台灣史 上 冊頁87 

1633  崇禛6

西班牙神父Teodoro  Quiros de la Madre Dios者

進入三貂角地區傳教,建立三貂角聖多明我教堂

並自任司鐸              同1697年註頁178

1635  崇禎8 年

西班牙傳教士Lucas Garcia至三貂角傳教,據云8日內,

16歲以下兒童受洗者達186人

                                 同1697年註頁178

 

1642         <荷蘭人佔有包含九份的台灣北部>              

 荷蘭驅逐雞籠西班牙守軍領有台灣北部      

                                                                 戚嘉林台灣史上冊頁90
1644                  
 <九份東側的三貂角社,曾與基隆的
  Quimoure基馬武里社與西班牙軍事合作> 
巴達維亞城日記記載::9年前西班牙人率領100名士兵及
 基馬武里社和三貂社原住民共同進攻
 基波爾摩瓦(kIipormowa)社
           
  又: 雞籠發現煤礦甚多   <影響九份地區興衰因數之一的
                                             煤礦被荷蘭人發現並記載>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
                                   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二冊415
1661    順治18             
 < 鄭成功統治台灣>     
鄭成功立台灣為東都                      
                                                   台灣歷史年表  12    楊碧川
 16        康熙33      
<台灣府總圖>將九份所在的台灣東北角註記為<山朝社 >      
                                          台灣史話頁3  台灣文獻委員會編    

1683   康熙22        
                                    
 清朝康熙年間,<臺灣雜記>作者季麒光披露
<<金山.在雞籠山.三朝溪之後.山;主產金.有大如拳者,
有長如尺者,有圓扁如石子者.>
三朝溪即為今日三貂溪,而九份,金瓜石,
牡丹礦區及位於溪水西方即三貂溪之後.
                                            <台灣雜記>季麒光
 
清廷佔領台灣,翌年納入版圖 
                                                                 瑞芳鎮誌地理編4
1697    康熙36
郁永和<番境補遺>記載:<<哆囉滿產金,淘沙出之,與雲南瓜子金相似.
.....然不知所用,近歲始有攜至雞籠,淡水易布者.>>
臺灣通史:<<乾隆36年,波蘭人麥禮荷斯奇Benyowsky 某拓臺東,
與馬澳時科番戰,番降,獻金二十斤,銀八百兩, 皆此地產;
其地為今之瑞芳附近>>
                                     臺灣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頁477
                                    民國68年版 林衡道主編

1717   康熙56年          
 諸羅縣誌<敘述基隆河中上游及九份,
   基隆地區產煤>
煤炭....出雞籠,八尺門諸山  
                                                   諸羅縣志 瑞芳鎮志礦業篇

1723   雍正1         
<九份地區設有遞送公文類似郵局的(舖)
    的(舖司站)>
<九份地區的柑仔瀨,三貂嶺及燦光寮設有舖兵舖司 >
                   <按:(舖)在縣的監督下,由各地方的主管即<舖司>
                    負責郵件管理及指揮<舖兵>傳遞.臺灣建府初期
                    傳遞公文的任務係委託<麻達>或<貓踏>即12
                    至20歲原住民來擔任.       
                             台灣鄉土精誌下冊231花忪村著       
1771     乾隆36
Maurice  August  Benyowsky 係波蘭貴族,匈牙利高官;
率領所奪俄艦,抵一港口,名之曰(  Maurice ) ,登岸侵擾,
殺死(土番)  數百名,見其地有金,水晶,朱砂,米,糖.心羨之,
謀行拓殖臺灣 .遊說歐洲諸國未成.
日人學者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疑其地為
台北縣貢寮鄉三貂河口一帶               同1769 年註425
1787   乾隆52                   
<九份東側已有漢人吳沙率眾
  與原住民競爭>
 福建漳州人吳沙招來兩百餘人開墾三貂嶺地區 
                                                       瑞芳鎮開拓編1

1788   乾隆53      
 <乾隆51年爆發影響全台的林爽文反清事件,
  乾隆53年經福康安率軍來台始得平息.乾隆
 廷寄福康安必須遍曉各地原住民,不得收留
 林爽文等>
                        參考<廷寄>福康安藏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九份東側的三貂嶺區由吳沙負責通告原住民
  截捕林爽文>
副將徐鼎士及同知徐夢麟帶領兵丁諭示吳沙
令其昭告蛤仔難原住民 ,協助截捕林爽文                 
                                          戚嘉林台灣史上冊頁484
1789  乾隆53
福康安以居於三貂社之吳沙,曾協助官方截堵林爽文
餘黨,故擬將<三貂地區>列入(升科)但後任官員擱置
但次年三貂社設立(屯丁)
後年獲准(升科)
                          <  從雙溪鄉志之修兼論東北角地區貢寮,
                                     瑞芳二志義例之訂立>
                                    中研院五十年方志論文集1999.5
                                    86頁參見<<台案彙錄甲集>>第一冊頁九

1795   乾隆60          
< 九份地區已有明文記載漢人開始開闢>
福建蔡姓先人開發九份地區的小粗坑大粗坑  
                                             瑞芳鎮建置開拓編1

1775   乾隆38          
 <九份東側的原住民三貂社與基隆地區
    的原住民共同賣掉基隆八堵一帶的獵場.
                                    
 三貂社與金包里社,大圭籠社三社頭目,
 共同簽訂賣掉八堵一帶,
 三社共有的獵場    

                                    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頁12
                                    劉益昌潘英海主編 民87.41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
 又:<開闢九份地區南側的古道   >
 乾隆晚年, 平埔族白蘭氏開闢暖暖,十分寮,
 楓仔嶺,頂雙溪古道
                                           瑞芳鎮誌開拓編19
1803   嘉慶8    
 <九份最早的佛堂之一,目前位於九份佛堂巷 >
 創建九份大竿林金山佛堂             
                                 瑞芳鎮志禮俗編1

1800   乾隆嘉慶間   
<全台最具規模王爺級的九份廟中繆福安宮
   於此時初建小祠>
                                       
      
                                             九份福山宮沿革表
            
1805   嘉慶10
九份東側目前雙溪境內的燦光寮設置<燦光寮塘>
大山貂港口置<汛>
                                      同1789年註
1807   嘉慶12              
<增闢九份地區西南方的古道,
 經由四腳亭,蛇子形,頂雙溪進入
 宜蘭大里簡
                                                                      瑞芳鎮誌開拓編18

1823   道光三年      
 <板橋林家重修入蘭古道>
林平侯之子林國華繼承父志重修
基隆經瑞芳三貂嶺的入蘭古道
                                                                瑞芳鎮誌開拓編1
又:                             <漢人開始開墾九份地區>
蔡姓徐姓塗姓先民,共同開闢火庚子寮.
也就是九份及現今之基山,永慶,崇文,福住,頌德,
海濱等里.稱為火庚子寮係因有先民從事燒灰汁
,鍊火庚油之故.道光年間隸屬於基隆廳基隆堡
火庚子寮庄                    
                                                                瑞芳鎮建誌開拓編1

1835   道光15
淡水同知婁雲再立碑示禁,私掘煤炭者立斃
                                                               同1697年註474頁
1837   道光17
同知曹謹復申禁煤禁令
                                                              同1697年註474
1838   道光18年                
< 因風水等因素, 禁挖煤礦  > 
<<淡水雞籠山一帶,為全境來龍.靈秀所鍾,
 風脈攸關;近聞有沿海奸 民,訛言山根有煤炭.
 難保無偷挖之徒, 一經損傷,于全台人民不利.
 合亟立禁約如遇刨挖者即行圍捕送官
 倘敢抗拒格殺勿論.........     >> 
  ..臺灣礦業编篹委員會编台灣礦 業史
                                 上冊頁117   瑞芳鎮志礦業篇10

1850   道光30年       
英國海軍大尉葛登來雞籠
 開啟外人調查台煤的首頁                                   
                                         盛清沂<台北縣志>卷21
                                                          礦業志頁4098
1853    
九份台陽礦業創始人,顏雲年及顏國年兄弟之祖父,顏抖猛先生
因碇內八堵遭亂家屋盡燬,乃移居(魚桀)魚坑,竭力開拓,1860年
已成為一方鉅戶.
顏雲年
生于1875,顏國年生于1886,顏雲年.....
曾致力科名之途,然台灣割讓使其科考功名之途絕斷......台灣割讓
之後抗日運動四起,雲年之熟被誣為<匪徒>而被捕.雲年以筆代舌向
瑞芳守備隊長村野申訴,終於獲釋.野村留雲年擔任通事,....之後
轉任瑞芳警察署巡查補,司通譯工作.
1921年受任為台灣總督府評議員 
顏國年(1886----1937)開採三爪子,猴洞,石底,深澳,五堵,三峽,板橋,瑞芳
共六十餘礦區.生于1886年,六歲即入瑞芳之書房培德軒就讀,
日據後期計熟正春出任(魚桀)魚坑庄長,國年擔任役場書記....
後投身探礦事業,兄弟相輔相成創造顏家的企業王國.
1929年亦應任總督府評議員
顏家兄弟曾昌建瑞芳公學,出資支助九份公學與基隆公學.
並曾擔任重建台北孔廟之崇聖會副會長,
又詩社為昔日上流社會風雅的集會.台北瀛社創于1909年
........顏雲年曾任瀛竹桃聯吟會會長.
1918-----1919年基隆由於受國際不景氣影響,許多勞動者
喪失庇身之所,雲年聯合辜顯榮,林熊徵興建博愛園以解決
居住問題.
1929年日本伏見親王來台曾宿顏家位於基隆中正公園
下方的<陋園>達一星期.戰後改建為光隆商校.
 

               台灣近代名人誌 張炎憲,李筱峯,莊永明著第二冊055 自立


1863     同治2             
<准許基隆高雄公開販售煤礦>
清政府正式開放雞籠打狗兩港,准許公開
販售煤礦 
                                盛清沂<台北縣志>卷21礦業志 頁
                              41015至4102及戴維斯(John W.Davis) 
                               台灣之過去與現在  (The Island of formasa:
                                Past and Present   )  瑞芳鎮志礦業篇39


1867 同治6       
 <立碑于九份地區>   
台鎮使者劉明燈奉旨北巡葛瑪蘭:
 立虎字碑于草嶺;
 雄鎮蠻煙碑于虎字碑下方1.5公里處;
 又立金字碑於三貂嶺古道
                                台灣鄉土精誌中一出版花松村编頁461

1870   同治9     
<清政府開始准許民間開礦>
< 馳往雞籠查勘,勘得海港東邊之深澳坑,身傲 堵, 
 八斗子, 土地公坑,竹篙厝,偏坑,
 田寮港,后山,石(石更)港,  暖暖,四腳亭,
 大水窟等皆屬旁山,無礙正脈,去民居遠,魚田園盧
墓亦無妨礙......議覆照開.此禁之始也>      
 淡水廳志卷4頁112    瑞芳鎮志礦業篇

1876  光緒2年     
<設立距九份約7公里的 八斗子現代化官礦>
台灣道夏獻綸設台灣煤局,選定雞籠八斗子官礦區,
 設立中國第一座新式煤礦,據查是今日(調和煤礦) 
                       參考劉寧顏周瑞燉  <重修台灣通志>卷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180
1880   光緒6          
 雞籠山改名為基隆山                     
                                             瑞芳鎮志地理篇頁48

1889  光緒15      
 <礦業對九的影響逐漸開展 > 
連橫的台灣通史記載
<光緒15年,架設八堵車站之橋.工人入水造礎,
偶見沙中有金,取出淘之.
其時,造橋監督,為督司李家德,廣東順德人,曾遊美國.
而路工亦多閩,粵人.有至新舊金山者.聞之亦取>  
                                           台灣通史榷賣志頁579
 
<每兩易銀八兩,採者達3000人,發展漸廣, 洗淘地區,
漸至基隆河上游之三貂山麓.而淘金者莠不齊,頗多爭擾
且損及兩岸田禾.十七年八月出示禁止.然逐利之徒,
昏夜偷取.犯者累累,令同具文.基隆同知黎景嵩議歸官辦
.巡撫卲友濂許之>
                                          同1697年註
 
1892  光緒18
               奏準開辦金沙事務,設金沙局於基隆;瑞芳
,四腳亭,暖暖,六堵,七堵,頂雙溪設分局,採者領照納稅.
駐勇彈壓. 官府僅抽釐金              
                                         同1697年註  

又:
< 發現基隆河有大量砂金,批人潮來到九份的大,
   小粗坑和大竿林>
                                                         瑞方鎮志住民篇  6
<  來台傳教的馬偕博士記載:1890年
    為了在基隆河上造鐵橋時
   開鑿岩石而 發現了黃 金>       
                                                       瑞芳鎮志 
 
                                   

1893   光緒19    
<九份正式開展黃金歲月>

 美國潮州華僑李姓人家,沿著九份大粗坑溪與
小粗坑溪河流溯源, 先是在九份山頂發現
小金瓜露頭.使得九份採金史正式
 揭開序幕                   
                                               瑞芳鎮誌地理編43
淡北林英芳等人所組的商戶<金寶泉>
 承包淘金採金權至翌年
                                     瑞芳鎮誌開拓编70
因金沙局監督不良,抽離多有漏卮,遂由商人金寶泉商號,
以一年半為期承辦採淘砂金,納銀七萬五千兩,一切費用
及勇餉,並悉由支理.
                                      同1697年註頁477
 


1894   光緒20    
重修外九份大眾廟並設置碑文
此一碑文目前仍立于102號公路16.5 公里處
見證三貂堡地區移墾九份事蹟
碑文內容請查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按:九份廟中廟福安宮,配祀(註生娘娘)的香爐亦刻 有
<三貂堡弟子xup林....答謝>等字樣>>
                                    內容請查九份樂伯二手書店    
設立金砂總局于瑞芳<並在九份小粗
坑等地設立分局
又: 金瓜石發現金礦露頭                                                      
                                              瑞芳鎮誌開拓编70
光緒20年七月金寶泉商號包辦期滿.採金復歸官辦.據
<光緒臺灣通至所載:歲出沙金若干兩,收釐金二萬兩>
                                           同1697年註478頁
 

1895   光緒21     
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

 
5月9日,日軍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九親王
 從三貂角的澳底登陸,
侵入九份小粗坑遭義首吳國華率眾襲擊
 然而不數日,日軍終於佔領瑞芳全境
 台灣鄉土精誌中一出版花松村编頁56
                     臺灣史話245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74 
  又:12月30日抗日義軍林大北,林李成率眾攻佔
 宜蘭,頂雙溪,瑞芳
                                        臺灣歷年表98      楊碧川
1896    光緒22 明治29 
  抗日志士寄居九份地區,日人以台民採金技術落後為藉口
下令禁止採金
                                       同1960 年註頁34  
日本正式頒布<台灣礦業規則>,完成日本帝國主義獨占礦山
的合法程序.接著,以地圖上通過基隆山正南北軸線為界,
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邊九份地區為礦一號,東邊金瓜石地區
圍礦二號.以當時台灣人國籍未定,-而將兩部分礦權授與日本軍方
御用商人作為酬庸,九份地區為藤田组,日治後稱為瑞芳礦山
                                    台灣影像系列,蓬萊舊庄,186頁   
田中長兵衛(即田中組)取得金瓜石礦山礦權(即礦第二號)
翌年,瑞芳及金瓜石礦山前後開工,同年5月8日,臺人取得
日本國籍後,才有資格申請礦權.
                              台灣影像系列 殖產方略210 
 日人藤田傳三郎,以第一號申請,
 取得火庚子寮庄, <按:即九份地區>                  
 245萬坪土地礦權.此即為<瑞芳礦山>
  的由來 
                                         瑞芳鎮誌勝蹟編61
創建神壇即勸濟堂前身于金瓜石石尾,
創辦人為黃仁祥昆仲.
為傳統道教聖廟.後又興建一座草堂號稱祈堂.
1934年改建于
祈堂路53號
創建<土地公廟>即今之
<金福宫>于金瓜石五號寮五號路253--1號
 
1899   光緒25 明治32
三月,瑞芳礦山<按:九份>之溪谷內,領牌淘沙金者,每人牌費
兩角,平均每日有450名.
                                      同第二回1960年註35頁

 
1900   光緒26 明治33
開闢九份八番坑口金礦<八番口新娘的拍攝地>
                                             瑞芳鎮誌勝蹟編41

1901 光緒27     明治34            
 發現武丹坑金山      
 台灣回想頁191創意立出版

1902    光緒28          明治35  <設立開路碑>
 林安邦等當地人士,感佩顏雲年,蘇源泉開闢
 九份往瑞芳的保甲路.因而設立開路碑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按:當時金山礦區台人民心不穩,台灣抗日運動如火如荼
傳到九份,為有效安撫台民,藤田組乃尋得任職警察署
的顏雲年先生,以其諳日語,又是礦工的背景,委託其為
買辦商人,作為與台人溝通的媒介.顏氏與當地人士合組
<金裕豐號>承接小粗坑混亂地區的礦務,並開
<調進所>負責供應藤田組礦場勞動力和礦工物資.
                                台灣影像 蓬萊舊庄 188
 日本人在九份及火庚子寮間搭建流龍
                        瑞芳鎮誌勝蹟編34
 藤田组將一部分九份金礦承租給顏雲年
 
1903  光緒29 明治36     
 蘇源泉,顏雲年合组雲泉商會    瑞芳鎮誌勝蹟編63
 <牡丹坑礦山>開山和九份,金瓜石三山鼎立稱為
  <基隆金山>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4
1904   光緒30   明治37  
 發現長仁礦系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4

1905   光緒31   明治38  
 金瓜石發現銅礦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4
  九份五號,大竿林二,三號洞,設立台灣
  最早的搗礦機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4

1907  光緒33   明治40  
  設立金瓜石尋常高等小學       
                                                      瑞芳鎮誌教育編5
1909  宣統1  明治42  
 設立瑞芳公學校九份分校  
                                             瑞芳鎮誌教育編5
 又:  顏雲年取得13座獨資或合資的金礦,
        佔瑞芳區礦坑近半數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4
       又:  金瓜石第一次產金高峰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6 
1911   
詩人 姚德昌先生出生 ,
簡介:
<按:先生于24歲至九份淘金,
僅能溫飽
24歲加入奎山詩社李碩卿先生門下.
1947開業受學
1992設立瑞芳鎮詩學研究會>
 
 
1912    民國1 大正1
 詩人顏梅女士出生於瑞芳(魚桀)魚坑,
父親即九份臺陽顏家,顏國年先生.
簡介:
1922年詩人就讀東京府立第一高女二生
1923年詩人就讀台北州立第一女高
1925年詩人就讀東京高等師範
1930年 擔任台北州立基隆高女教諭
1931年  經由黃純寈先生之子黃及時先生推薦,鹿港聞人
辜顯榮先生美言與證言,顏國年先生將詩人許配與鹿港望族,
日本國立東京商科大學畢業,後擔任基隆碳礦株式會社主任秘書的
丁瑞鉠先生.該年4月8日,請辜顯榮先生和切田先生擔任媒人,
于台北台灣神社<現今台北圓山大飯店的舊址>成婚.
1971年詩人將日語教學著作,當時任教大同工學院與明志工專,
<現代日語讀本>及<最新日語會話>無償捐贈給台灣三民書局.
1985年于台灣台北北一女40週年校慶大會上,
以日治時期畢業生之代表致詞.
1987年詩人夫婦捐贈鹿港鎮文開國小圖書館,命名
為<瑞鉠館>
主要著作有:生涯始末記   自立晚報出版非賣品
國二 丁顏梅歌集 日本,石川書房出版   昭和56年
歌集 運命 日本,短歌新聞社出版 1975
以上參考
丁瑞鉠先生<懷恩感舊錄>及
詩人相關著作
 
1913   民國2 大正2     
 藤田傳三郎之子藤田平太郎將
 瑞芳礦山轉租給顏雲年
                      瑞芳鎮誌勝蹟編62
藤田組因為大規模機械開採已把九份地區的
富礦體採掘殆盡,當含金量逐漸減少,品位降低後,
公司開始賠累,評估投資不敷成本後,大正三年
(1914)年藤田組將瑞芳礦山之經營權租予顏雲年.
由於顏氏的苦心經營,累積了資本,逐漸形成一新興的
本地資本家.
                          台灣影像歷史系列 蓬萊舊庄188
                  

1914   民國3 大正3  
基山街金山巖創建              
                                             瑞芳鎮志禮俗編1   
:顏雲年與日人木村九太郎合作開採
 瑞芳久年一坑,並合力設置
 基隆經深澳坑至瑞芳三爪子間的
 輕便鐵路 .後又延長至侯硐 
.此為九份金瓜石經濟運輸動脈                                         
                          瑞芳鎮志礦業篇7

1916   民國5年 大正5 
 建造基山街.也就是<暗街啊.>
 即為今日的九份老街.
 當時是以平路與石階,依山勢交錯並以
  <石崁啊>鋪設而成
                                                       瑞芳鎮誌


1917   民國6 大正6   
 謝汝銓撰,林正光書的頌德碑
 建立于九份大竿林頌德公園
 主文係<讚揚顏雲年自日人田中組
 ,租得礦山後,有功于地方
  兼且修築瑞九道路行人受益  >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又:
  九份產金第一次超過金瓜石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4
  又:
  重修大竿林溪上游的福德宮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又:
  九份人口超過7000人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70
1918   民國7 大正7   
金瓜石田中組因一時礦礦不佳,經營陷入困境,
於是該礦山技師田中清和煤礦業者後宮信太郎等
人組織田中礦業株式會社,買下金瓜石礦山,繼續經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蕭條,田中無力維持,
遂將所持金瓜石礦山股份讓給後宮幸太郎.1933年
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由後宮手中買下金瓜石礦山,
創立台灣礦業株式會社,增資擴建,翻新設備,
使金瓜石礦山產量驟增.
 
                 台灣影像系列 殖產方略210
 畫家倪蔣懷遷居九份擠身煤礦界,
 以利潤所得, 支持台灣剛萌芽
 的新美術運動  
                                          瑞芳鎮誌人物編47
 又:
 <雲泉商會>收購藤田组瑞芳礦山的礦權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6
 
又: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與顏雲年等人共同
出資成立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6
九份正式人口有6709人,流動之勞工及地下人口則以倍數計.
日夜三班制的挖礦和出坑後的尋歡作樂,九份成為不夜城.
                        台灣影像系列 蓬萊舊庄190
 1920   民國9    大正9
 九份分校獨立成為九份公學校
                                                 瑞芳鎮志教育編5
   又:
    該年:府令第48號街名及管轄區域:<<
   金瓜石礦山是吾國著名的金山..............
   本島原有街庄名稱中,金瓜石為九份一部分
    ,並無 金瓜石之地名....於是選開發礦山而成
    著名之金瓜石,作為本地地名> 
<    金瓜石地名正式出現並獨立於九份之外 >   
                                   瑞芳鎮誌開拓编56
又:
   顏雲年,木村九太郎及林熊徵等人合組
    <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合併了瑞芳礦山  
                            瑞芳鎮志礦業篇頁6
     又:
 日本作家佐藤春夫旅遊台灣,曾盤桓
  社寮島<按:即今日九份不遠處的基隆和平島>
                                  
                                 
1922  民國11   大正11
  金瓜石公學校獨立改制    
              瑞芳鎮志教育編6
  又:
  建造金瓜石太子賓館又稱日皇昭和行館
                                        瑞芳鎮誌勝蹟編54
1924  民國13 大正13  
 九份畫家和陳澄波藍蔭鼎等
 七位台灣師範系統的
 美術青年結成畫壇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