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山金礦武丹坑口的瓜山煤礦新一坑的漏斗和漏板的礦業設施這樣完整,讓我很驚訝。只是建議大家注意安全避免墜落。
這或許是卡車煤炭降煤載運場吧?很雄偉。就在瓜山煤礦坑口往水湳洞方向一百五十公尺的小俓上。面積有三個籃球場寬。
這條泥土路,看得出似乎是昔日的台車道,寬約1公尺。新山社區整治得很好。紫嘯鶇,鶺鴒鳥,白頭翁相當多。沿途有竹林,柚子樹等等。兩側咸豐草花盛開,白,黃色蝴蝶群聚。
有一座漏斗( 漏管),四方形,長寬高各約兩公尺。漏斗下方有兩個大儲煤槽,大約各五公尺長寬高。不知道是否含有水洗功用?是堅固的鋼筋水泥。幾十年過去了猶然完好。它可是俯視水湳洞。颱風襲來的第一線礦業建築。它的兩側,東方有報時山,茶壺山和半屏山(半平山),西側是基隆山,南側是新山,燦光寮山和牡丹山。全是五百公尺以上高山。簡直是一座馬蹄式劇場,藍天,半圓的綠,面對大海。這應當是它的降煤場沒錯,靠海處的馬路已然蓋成隧道。這遺跡很隱密,若不是習慣在每座坑口附近查看,我會忽略。站在隧道上的新山路,整座建築太高了,看不到漏斗,五層樓高吧?
漏斗上方平台上,它的右側還有一個坑口。已經填平。不曉得是通風坑口,還是另一座更早期的主坑口? 馬路隧道的左側,有一座慶福宮。廟中廟形式,庇護著樸素典雅的小古祠。
台灣煤礦的台車道後半生的命運很不同。有的成了熱鬧市街比如台北市松山區的虎林街。(詳附錄:王受寧先生口述, 頁4, 五分埔今昔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第155 期)有的就像是新山山谷這條美麗小徑。直走到降煤場就看到水湳洞,峽谷般的海天。
瓜山煤礦的坑口大致完整。已經用紅磚圍堵。坑口有台糖公司所矗立的告示牌,請人們不要擅自進入坑內。磚牆下泌出的坑內水,水量不小,非常澄淨。社區為它開了一條半公尺寬的渠道,讓它汨汨地流向坑口五公尺外的外九份溪中。吳朝潭先生的新山里散步地圖中這樣精準地解說復山金礦武丹坑口的沿革:
“復山金礦為自武丹山延伸的礦脈,日治時期原為煤礦坑,俗稱「 新一坑」。光復後礦權為臺灣金屬鑛業公司取得,復山金礦公司 為開採金礦,向臺金公司承租礦權,希望藉此打通至牡丹的礦床 ,然而最後卻因工安意外而封坑,如今已停採多年,僅餘殘跡供 人憑弔。”
手上沒有臺灣鑛業史,基隆煤礦史,瑞芳鎮志等等文獻,都被我在疫情前貪財而賣出了,目前仍是二級,不好外出再請教耆老和找資料。檢索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新北學和放羊的狼等等網路,說是戰後由政府成立臺灣金屬礦業公司經營,礦名瓜山煤礦,此坑名為瓜山煤礦新一坑瓜南坑坑口。
曾經為了改善家計艱難,瑞芳九份大竿林福助里蘇里長的尊翁曾經與鄰居和友人向福益煤礦請負,承租九份,金瓜石,苧仔潭的煤礦開採權,同一個坑口則是向台陽礦業公司請負金礦開採權。
備受福助里民尊敬的蘇里長也參與和協助,他非常熟悉福益煤礦沿革,他說,這座坑口的採煤礦權是屬於福益煤礦,老一輩慣稱為福益煤礦六號橋。
先紀錄著,並且擱著,疫情趨緩後再探討。關於瓜山煤礦,金瓜石煤礦,福益煤礦的資料,先臚列在附錄。
這張地圖中,瓜山煤礦坑口不遠處的下游,就是知名地標-三層橋。
坑口旁邊有座小廟。對聯左側不見了,右邊歪斜地掛著一行字{山藏萬寶歸眾德},不知道是否取山神的山當作上聯。坑口過溪對面也有一座小祠,神龕上頭畫有龍。在金光路上有個指引,寫著復山金礦武丹坑口。
唐羽學者在著作裡也介紹了復山金礦成立緣由。
民國69年承包人游耀東、朱秀璋企業家等等組成復山金鑛,向礦權人台金公司請負當牡丹坑金礦經營人。開工後,在金瓜石新山山谷,以巨資購得一廢採煤礦的舊坑道,積極取得捷徑想要打通到牡丹鑛床, 再檢修瑞三鑛業時代,由於不敷採算標準而棄置之貧礦體。直到民國74年這本台灣採金七百年發行時, 仍然沒有成效。(詳附錄7:民國74年10月出版台灣 採金 七百年,唐羽,財團法人台北市錦綿助學基金會顏惠霖,307 頁)
今天是2021年8月9日。早上七點,趁著到府收購二手書的空檔,來到了新山社區。根據今年六月,九份福助里蘇里長的指點,六號橋過去的一間親切的雜貨店旁邊的巷弄,新山社區活動中心的下方。也就是金光路308號直走進入318巷弄裡。遇到公園遊樂場,左轉上橋過溪右轉就是復山金礦牡丹坑口,過橋若是左轉往瑞芳鎮新山路129號方向,那塊平地就是儲煤槽降煤轉運場。
早上七點。沒有居民行走。可能昨天是父親節,子女都回來了,忙了一天,晚起吧?
在降煤場,一位中年後先生戴著口罩正在寫生。我不敢打擾他,只是一旁拍攝礦業建築。他招呼我,跟我說,他是另類的礦工之子,爸爸以前是載煤卡車二手,但是他不識字,一輩子都沒當上駕駛。我怕耽擱他,不敢多請教,隨即道聲早安準備告辭。他居然邀我看他的大作。那是漏斗吧?我 完全不懂畫和藝術,可是,畫裡似乎有台車也有卡車的聲響,那煤炭是烏黑亮麗的角炭。淡雅中有交響樂般的奔放。他說:
{沒錯,這裡就是瓜山煤礦的坑口,礦埕和降煤轉運站。復山金礦時代也運過坑內廢土。礦業時代,新山很熱鬧,住滿了人。現在的遊樂場是以前的礦埕。產金與煤年代時雨中學附近有青簿仔寮和福利社。採礦時期,我們都是到福利社或是九份老街採買。雞鴨魚肉都有。福利社門口外也擠了不少攤販。福利社怕頹圮有安全疑慮已經拆除。以前捨不得搭公車到瑞芳,那時公路局在營運,票價到瑞芳要兩元半,長輩們都是用走的到瑞芳。金瓜石礦山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清朝和日本時代的田中組和籐田組。爸爸時代的家本來是在金瓜石五坑坑口下方的四坑。後來興建流籠。日本政府怕流籠斷纜,壓傷他們,要求他們疏開,才會搬到新山來。產金與煤年代他是在煤礦的廢土堆撿拾煤炭長大的,國中畢業後就外出當黑手學徒,後來當老闆,今年一月退休了,開始上課。接續國中畢業時想進入復興商工學畫的夢想,去拜師學藝。人真的要有好日子才能玩藝術。目前都是視訊教學。}
不敢多請教,除了防疫,這是他難得的朝霞日子。雲很厚,遮住熾烈,有立秋的涼爽。最適合在這平台創作了。就告辭了。
周作人曾經有一篇“致溥儀君的信。”
信中說:
....
研究東方文化者或者另有適當的人,至於希臘文化我想最好不如拜託足下( 溥儀 先生)了。 文明本來是人生的必要的奢華,不是「自手至 口」的人們所能造作的,我們必定要有碗够盛酒肉,纔想到在碗上刻畫幾筆花,倘若終日在垃圾堆上揀煤粒, 那有工夫去做那些事。希臘的又似乎是最貴族的文明,在現在的中國更不容易理 解。中國窮人只願撿煤核,闊人只顧搬鈔票往外國銀行裏存放,知識階級(原註:當然不是全體)則奉 了羣衆的牌位,預備作「應制」的詩文;實質上是可吃的便是寶物,名目上是平民的便是聖旨, 此外都不值一看。這也正是難怪的,大家還餓鬼似的在吞嚥糟糠,那裏有工夫想到製造「嘉湖細 點」,更不必說吃了不飽的茶食了。設法叫大家有飯吃誠然是亟應進行的事,一面關于茶究也很要緊,因爲我們的希望是不但有飯而且還有能賞鑑茶食的一日 。想到這裡,我便記起你來了,我想你至少該有了解那些精美的文明的可能—因爲曾做過皇帝。( 頁132, 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周作人,周作人文選,楊牧編,洪範書店)
是不是漏斗降煤場,還是金礦用途? 存在多久?必須多請教耆老才能鞏固這說法。孤證是不夠的。很多的疑問,也等待將來再敦請耆老釋疑。先筆記。而我也該到府收購二手書了,就出發了。多才多藝的蘇里長,這位先生和周作人說得沒錯,先賺到錢養家糊口才是對的。再次建議大家,蒞臨時千萬別光顧著景致,要注意安全,尤其不要放任小孩跑跳。
( 2021 年8 月9 日。非常感謝這位先生和蘇里長。)
有待瞭解的問題:
“以巨資購得一廢採煤礦之舊坑道” 這是甚麼意思? 是哪個煤礦公司?改天再請教 和找文獻了。
會這樣疑問,是因為台灣的煤礦常因礦權人和經營人不同而有各式名稱。經營人的更換更是會產生新的招牌。在九份,金瓜石,牡丹等地的產金區更是複雜,煤礦是跟著金礦來開採的。
今年六月,曾經有這榮幸請教九份大竿林福住里蘇里長。他的尊翁和礦業朋友以及鄰居合夥開採過九份,大竿林,和侯硐的福益煤礦礦權所在的幾個煤礦坑口以及五番坑,大竿林的台陽公司的金礦;雙溪區柑腳泰發煤礦和三叉港的煤礦。他說,在五番坑和大竿林坑,先向金礦礦權人九份台陽礦業公司申請開採金礦,挖掘時,看到煤礦礦脈,先放著,等金礦挖完了,再向福益煤礦公司申請挖煤。換句話說,同樣是在九份,金瓜石的同一塊地同一個坑口,就有金和煤兩種礦權,要分別請負,才能跟這兩家公司分別買炸藥開坑道,當時礦權人擁有炸藥買賣官方核可。
而這座復山金礦武丹坑口,
蘇里長稱為福益煤礦六號橋,他說,後來是前基隆市長陳正雄家族來開採,改稱為這名稱。他說福益煤礦包含金瓜石和九份,是母礦,之下有很多子礦。復山金礦武丹坑口很不幸曾經發生出水櫃的礦災,兩位罹難,一位是大竿林00 號的居民,一位是九份崙頂路的某某先生。當時,這個坑是前基隆市長陳正雄在經營,是向福益煤礦贌的(請負)。這是挖到水櫃而廢坑,那水櫃是舊煤礦坑道,廢棄久了,地下水蓄積有如水壩,新挖坑道時,不小心碰觸,引發淹水。至於福益煤礦是向工礦公司,金銅礦務局,台陽公司或是台金公司贌或是承購的,蘇里長說他就不知道了。
這點有待確認。是否,陳正雄家族除了跟台金公司,也曾向福益煤礦請負?目前先以通說的瓜山煤礦來作為基準。只是,如果是台金所屬的瓜山煤礦新一坑,何不準用承包方式而必須巨資購買?畢竟,台金公司既然轉租給復山金礦,那就是命運共同體了,有挖出黃金,才能比例分成。
在民國五十四年的臺灣鑛業史和歷來文獻,九份金瓜石的瓜山煤礦和福益煤礦兩座是相鄰的。民國三十四年以來,福益和瓜山煤礦也是金瓜石煤田的主體之一。( 詳附錄)改天再探討了。
https://lobo32xl.pixnet.net › post
大竿林四番坑煤礦,福益六坑,金瓜石煤田 - 立立二手書店 - 痞客邦
2021年5月28日 — “九份大竿林贌礦分兩種:煤礦是向福益煤礦申請; 金礦是跟台陽公司。同一個坑口分屬兩種鑛權
附錄1:
木村泰治
秋田縣人,東京英語學校畢業。臺灣水產,高砂啤酒、太平洋炭礦、內外大厦、嘉義電燈、臺灣磚瓦、金瓜石鑛山、東海汽車、臺灣製紙等各公司理監事 南邦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社長。是於日據兩年後的明治三十 年來臺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十年後辭編輯科長,轉入實業 界,臺灣土地建物、臺北魚市、第一土地建物、臺北市中 央市場等各公司均由他創立並任社長。公職曾任臺北市協 議會員、臺北州協議會員、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爲臺灣 實業界鉅子,他關係的事業已進出東京。
附錄2:
後宮信太郎 京都府人,京都同志社中學畢業。日侵 據臺灣的日明治二十八年來臺,即任磚瓦製造販賣業鮫島商 行總經理,行行主死後,即繼承其業,後改爲臺灣磚瓦 公司,爲臺灣最大磚瓦業。關係甚多,歷任;高砂啤酒、 北投窯業、金瓜石鑛山、臺北製罐、臺北中央市場、東海 汽車等各公司的董事長或社長。公職則曾任臺北市協議會 員、臺北州協議會員、臺北商工會長、臺灣總督府評議會 員。他畢生最大事業在磚瓦,並自組織後宮合名公司,以 統格其支配下的各種事業,爲台灣日人最大實業家之一。( 頁90, 日籍紳商人物誌,王一剛著,臺北文物季刊第二卷第二期,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吳三連,民國四十三年一月二十日)
附錄3:
王受寧先生說:
松山農會旁的虎林街以往與松山市場相連,清代時期已大致形成步道,日據後闢建為運煤臺車軌道;臺灣光復後 以合江省虎林縣命名為「虎林街」,後於民國61年全面鋪設成柏油路面,並拓寬成7至11公尺之街道。整體而言,虎林街是 松山地區形成的第2條街道(第1條街道是饒河街)。由於該地 深具發展潛力,遂成爲中南部移民至臺北的落腳處,他們在 此從事成衣加工,初期景況雖與萬華區成衣業規模相去甚 索,但目前已發展爲中外知名的成衣批發市集。
( 頁4, 五分埔今昔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第155 期)
附錄4-1:
1897年十月八日,籐田合名會社,(卽籐田組,社長籐田傳三郎男爵)獲得瑞芳礦山礦權。同 月二十六日田中長兵衛(即田中組)取得金瓜石礦山礦權。按籐田及田中二人,均爲隨侵臺日軍之「御用 商人」,故日本當局在多數申請者中,獨畀予礦權,以酬其勞。瑞芳礦山於翌年(光緒二十二年,西曆一 八九六年。明治二十九年)四月十日,金瓜石礦山於同年十月十五日相繼開工。同年五月八日,臺人取得 日本國籍,以後始准申請 鑛區權。」
附錄4-2:
民國41 年:福益煤礦礦業人高金井; 年度煤產量6536 公噸,
( 頁57, 基隆市志工礦篇,民國46 年,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附錄5:
經濟部聯合礦業研究所編印民國62年元月;民國73 年2 月,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修訂:臺灣煤田及主要煤礦分佈圖:2-31 金瓜石煤礦,臺煤特刊,中華民國鑛業協進會,台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煤礦礦工福利委員會,中華民國87年2月發行)
附錄6:金瓜石煤田:132 益慶煤礦133福益煤礦,134 福九煤礦。
台灣之煤礦資源。經濟部煤礦探勘處,台灣省地質調查所製,民國47年12月
層之走向因侯硐背斜之下似而呈一弧形,由北 56 度西 轉北 45 度車,分向東北及東南傾斜,傾角為25至30度。 此傾沒背斜在九份以東為 約呈南北走向之甲脈斷層縱分爲兩部,煤層在此斷層之東西兩側俱有出現。甲脈斷層以 西之煤層由福益煤礦開採,多利用九份臺陽公司之金礦洞進入採煤。 其東南與屬於瑞三 礦區之煤礦俱已採盡,僅此背斜之軸部煤層尚可開採。此外本煤層之下的 150 公尺處有 一最下煤層,厚 0.2 公尺左右,有頁岩夾層,煤質欠佳。此一煤層在瑞芳至侯硐公路車側苧子潭有福益六坑開採之,因煤層過劣,僅在煤價高漲時始有開採。在甲脈斷層之東 侧,石底層多處受火山岩侵擾,再受數斷層所割切,煤層之地質條件至劣,煤量及產量 均至微。以往有福益煤礦及金銅鑛務局之瓜山煤礦在此開採。
南雅里煤帶由南非層組成,陸上起自水湳洞東之哩咾及南雅里海邊,向內陸延伸至 半屏山西,爲本山火山岩體所掩覆,全長約三公里。地府主要走向為北 15 至 20 度東, 向東南傾斜 25 至 45 度。地面傾角較大,向下漸次減小。南莊層含兩可採煤層,均位其 下部。本煤層厚 0.3 公尺,有時增厚至0.5公尺,但變化頗多。 下煤層之變化更大,僅 局部速 0.3 公尺之可採厚度。此兩焊層之間距隨地不同,最大 50 公尺,最小廳 20 公 尺。本煤帶現有南雅煤礦及大富兩煤礦開採。本煤帶自南雅里海邊延伸入海,可構成海底煤 田。因本煤帶媒層變化頗大,故其海底部分之煤量,僅計算至二公里之長度。 本煤田之可採煤量計石底層爲 208,853 公噸,南莊層爲 1,736,338公噸,均較民國47 年之估計數字爲高。其中南莊層之煤量增加一百四十五萬公噸左右,此因前次估計時間 無任何有關可靠資料也。( 頁21, 臺灣之煤礦資源,1965,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資助計劃,經濟部礦業研究服務組編印)
附錄7:
復次爲牡丹坑礦山:此鑛山雖在六〇年間廢採,但鐮權仍屬臺灣金屬公司所有,因之,六十九年間 ,金價維持六百美元之高峰時,金瓜石礦山復將之下包與游耀東、朱秀璋等組成之復山金鑛。承包鑛方 ,自開工後,即由金瓜石新山山谷,以巨資購得一廢採煤礦之舊坑道,積極取捷徑欲打通至牡丹鑛床 再檢修瑞三鑛業時代由於不敷採算標準而棄置之貧礦體。至今,雖已費去巨額之資金,而仍未找出有利 之鑰體,探尋工作,猶在賡續。(民國74年10月出版台灣 採金 七百年,唐羽,財團法人台北市錦綿助學基金會顏惠霖,30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