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00904_091002.jpg - 基隆中正區大沙灣校官宿舍中正路李宅要塞司令官邸

陶德是北台灣灣封鎖記的作者, 英國人,他在清法戰爭後(1885 年)如此敘述大沙灣,二沙灣和三沙灣以及該地戰紀。對他 而言,基隆印象最深的土產是黑肉雞。

 

他說,基隆揚名國際,應當歸功於法國派兵攻佔。以及盛產煤礦。除此之外乏善可陳。硬要編出個較著名的土產,恐怕只有當地人視為夏天涼補的黑肉雞。 市區的崁子頂市場擁擠不堪,氣味難受。離開市區東行,環境,氣味完全不同。可以聞到玫瑰,紫羅蘭的花香。

 

越過田寮港的木板橋,往北走,不久即有個小村莊。旁邊有曹志忠將軍(原註: 清法戰爭主守基隆,英勇傑出)廢棄的舊軍營。 軍營以北就是港灣的東邊。再北行就是墳場,石灰窯,貧民區。避開遊蕩的豬隻,想咬人的狗,垃圾堆,基隆海關就在望。海關後面的小丘( 中正公園), 港灣,棕櫚島( 和平島), 基隆嶼,太平洋在望。再往北走, 就是三沙灣沙灘邊的三沙灣砲台,是海水清澈,游泳潛水的大沙灣海灘。大沙灣黃色長灘的後方,有座小漁村,穿過村後是農莊稻田。

 

翻譯者陳政三先生註釋說,基隆港灣在清法戰爭中有六座砲臺,在大沙灣東岸這邊分別是二沙灣,三沙灣和社寮砲台。清法戰爭期間,清軍趕建了八座砲台,其中的小基隆山聯營 是在三沙灣上頭。( 原註:主普壇 和觀音像的山頭, 中正區)。

 

陶德先生還說,1884 年8 月6 日,一開戰,劉銘傳立即由臺北府趕赴基隆坐鎮。據說法軍派二百名陸戰隊登陸,攻打曹志忠軍營。大概是法軍攻下兵營,紮下陣腳。但是清軍港口高地由上往下開砲,並派大軍圍攻。像甕中捉鱉,法軍不支,逃回船上,只比鱉快了些。總計兩天戰役。法軍死傷。( 原註: 劉銘傳奏摺: 曹志忠,王三星率二百人出戰,再令章高元,蘇得勝攻法軍東側,鄧長安率勇攻西側。稱為二重橋遭遇戰) ( 北臺灣封鎖記,陶德著,38,155 頁,陳政三翻譯,原民文化)

 

這關鍵的港口高地,林衡道學者說,就是大沙灣海門天險的 (二沙灣)砲台,從山頂往下面直轟,一門門直接命中才剛上岸的法國軍隊。基隆砲台都是落後的火繩砲,是比法國軍隊土到不行的武器。這場戰役是基隆子弟引以為榮的史實。被稱為西仔反。 中國軍隊也傷亡纍纍。陣亡官兵合葬一處。墓園原來在法國公墓斜對面山麓。朝夕接受基隆百姓膜拜。

 

後來遭遇遠不入如法國墓,日本人1895 年佔領臺灣後,拓寬馬路,將中國墓毀了,當時枯骨零散海邊,淒涼無比。而法國人的墓,不但不敢亂動,還把大沙灣海改名為孤拔海濱。說是要紀念當年率軍來犯的法國統帥孤拔提督。 基隆百姓提出請求民間重建,日本人先是拒絕,後來看出民意堅決,加上自己也怕鬼,就有條件同意。不能鐫刻陣亡者姓名,只能立清國人之墓五個大字。日本人向來罵中國人為清國狗。日本投降後,毀掉凌辱人的清國人之墓,改成民族英雄墓。

 

十一年後,日本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統率下,從獅球嶺砲台侵入基隆。就立即在獅球嶺土地廟前大屠殺。一批批的百姓被用繩子綁串成長列雙膝跪地武士刀行行刑。這個山谷就被稱為刣人坑。每奉中元節許多善男信女去拜祭超渡,以迄至今。  ( 鯤島探源,林衡道,冊一,三十頁,稻田出版)

 

再十年,臺灣鹿港的詩人洪棄生先生,來到基隆,並寫下兩回哀傷的詩。其中的漫遊雞籠雜詠九首說:

 

…...

海上樓船去不來 鏟平故壘長蒿萊

山川戰血無人問 猶有前朝舊礮台

三沙灣去二沙堤 舟到沙場說鼓鼙

方塚一堆碑一柱 纍纍戰骨佛郎西

此地登峰又望洋 曠然雲海入詩腸

不圖挾到遊山興 竟向青山弔戰場 .....

(洪棄生先生洪襦,寄鶴齋詩曫,是台灣南投活字版社印刷印文日期,是丁巳年,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 卷五)

 

這首詩描述了基隆市中正區大沙灣,二沙灣和三沙灣的清法戰爭的歷史與戰場遺址。登峰又望洋,這裡曾經有美麗的海岸,有遼遠的沙灘。

 

二沙灣砲台,法國公墓,清朝海關,.….民族英雄墓等等都是在這戰場區域中。

 

陶德所說的清朝基隆海關。基隆市中正區 中正路166 號。興建於同治三年,(1864 年)。1895 年乙未征臺的6 月4 到6 月9 日,北白川宮駐紮於此。6 月6 日樺川資紀也在這裡也成立臨時臺灣總督府。分別使用西和東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歷史建築就在166 號旁。目前是復興館。基隆關稅局單身宿舍。

( 基隆市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基隆市文化局,56 頁)

 

基隆校官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中正路113 號。就在大沙灣之中,隔著中正路的對面就是基隆要塞司令官邸。是在清法戰場上的核心地帶,上頭所說的遺址環列著, 基地方正,面積廣大。 不是片山恭一作家在 “如果, 我在那裡” 這本小說所形容的一般住宅那樣寒磣: 這一帶是沒有特色的住宅區,像是老師和上班族居住,附有狹小院子的中等住宅。聊備一格的兒童公園角落有一棵高大的櫻樹,茂密的綠佈滿上空。...。(2006 年,陳寶蓮翻譯,20 頁,時報)

 

2020 年9 月8 日星期二,剛好是休園日。就只能踮起腳從圍牆外張望。 看不到海了,昔日的沙灘被填成港埠。

 

民國五十一年深秋,身為大清王朝舊王孫的溥儒心畬先生,再次來到了清朝時期的大沙灣庄,登上了海門天險的二沙灣礮臺,也就是日據時期的基隆海軍司令部校官宿舍的上方。之前一次,他寫過海門天險那首詩。望著山下的中法兩國陣亡將士紀念碑與公墓,有感而發,又寫下了這首詩,秋興。他六十七歲了,隔年過世。算起來,基隆人是很給溥心畬先生的先人們面子的,在基隆打勝仗也撐蠻久的,讓他們君臣不會覺得肩膀的擔子那麽沉。

 

秋興:

八方兵氣壓三台

古戌沉煙畫角哀

天塹關山連塞沒

海門風雨挾潮來

寒生碧水無歸雁

秋滿黃花罷舉杯

舊日親朋凋落盡

暮年作賦苦低徊

(南遊集卷二頁三一,溥心畬書畫全集法書冊頁一四八,溥心畬傳,王家誠著,九歌386 頁)

(非常感謝愛書人。 2020 年9 月7 日。基隆市中正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日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