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清晨,黎明的景緻總是列入三百年來的基隆八景之一。
白天,被驚豔的文藝人士也是不少。
不知道世界上,哪個地方,二十四小時都讓人讚歎?
基隆古典文學史說清朝和日本朝代的基隆八景都有社寮島:
清領時期同治年間: 李逢時詩句,社寮漁火; 楊浚詩句,社寮曉日。
日治時期,大正時期,許梓桑詩句, 社寮曉日;
昭和年間,社寮銀瀾。
2020 年8 月22 日 星期六中午,基隆市中正區祥豐街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愛書人六年來第三次讓書給我們。她說她對基隆是愚忠。從出生住到退休。因為基隆太美了。
說到了和平島。鞠躬告辭後,來到了這裏走走。
下午三四點了。
外海有巴威颱風。晴雨交替。晚上應當不會有漁船出海。否則,可以感受李逢時舉人(1829-2876, 字泰階,泰階詩集)的社寮漁火:
無限漁燈風亂搖,雞籠夜夜是元宵。
臨流我欲投竿去,一棹輕舟出社寮。
魏清德古典詩人(1896-1964, 潤庵,雲,雲林生,潤庵生,怡痴子,異史氏等筆名,本身也是書畫金石,藝術涵養高,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編輯主任,潤庵吟草,滿鮮吟草,尺存寸園瓿稿。引自魏清德集,國家文學館,詹雅能,黃美娥選注,2013 年11 月,第11 頁),1932年, 寫下了社寮二首,古字石和海人草等三首詩。應當是日間來的。
社寮二首的第一首是民情。
第二首是風土,生動描述海蝕平台千疊敷,豆腐岩,萬人堆,蕈狀石,風窗岩等等。
那時還沒有基隆橋,也就是國民政府之後的和平橋-臺灣第一座跨海大橋。
陳讚珍先生( 字仲璞,敝帚室集。民國四十七年卒,年七十二。引自基隆市志藝文篇33 頁)的遊社寮島說:
社寮渡口巨橋通,此際更無繫短篷。
散策欲來探險境,古蕃字洞暮煙籠。( 以上引自基隆古典文學史,基隆市文化局出版,99 年12 月)
魏先生的1932 年社寮島之旅還沒有基隆橋。他說:
買渡遊社寮,綠榕村過午。
石徑少行人,隙地鵝鴨聚。
居民矮屋前,老少樂晴煦。
庭隅堆束薪,簷際曝網罟。
紆廻出隘巷,盡處即園圃。
土膏膩蔬菘,其質非鹽鹵。
廿年宅都門,久被塵牆苦。
飽聞蠅營爭,習見狗苟取。
茲來心目清,習俗況淳古。
大都海為田,食力性椎魯。
悠揚水上鳶,搖曳波間櫓。
隔岸友求聲,目送投林羽。
社寮島一角,驚見岩礁奇。
或平如展席,或拱如張幃。
或仰如鴻鵠,或蹲若熊羆。
或昻藏竦峙,或逼仄傾攲。
或窟窿萬狀,或醜怪多姿。
龍伯所劖削,鮫人所雕施。
丹青圖豈易,成就世何時。
扶筇遍登涉,一一窮嶔嵜。
更探番字洞,遺蹟傳紅夷。
下瞰穴罅間,水清錦鱗嘻。
蜑婦來語我,潮漲蟠蛟魑。
異境難久留,蕭條暮風吹。
古字石:
社寮荒草間,嵌壁古字石。
春蚓與秋蛇,剝落餘形跡。
或云類岣嶁,先民之手澤。
摩挲讀不嫻,誰是今束晳。
厳花解笑人,山膏能罵客。
憂患從此生,窮考復何益。
海人草 :
社寮海產海人草,藥用連年聲價加。
能殺三蟲除內疾,奇功不數永州蛇。 ( 潤庵吟草,臺灣日日新報,瀛社擊缽錄,1932 年10 月29 日, 全臺詩三十冊,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