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上,講究的是通力合作,而不是英雄。
八斗高中的學生。正在做評量。很有禮貌地邀我看6月22日與23日划龍舟。
。。。。。。。。。。。。。。。。。。。
飛魚卵草蓆一張張鋪曬在漁港碼頭上,草蓆上有幾位中年朋友跪行地徒手搜索著,好像是一隻隻白鷺鷥用牠的喙正在田中央翻看著。
一位回答我說:景氣走到這兒了,靠海就找靠海的出路,趁著飛魚卵捕撈噸數上限還沒到,還有特許的捕飛魚卵船在這裡寄港與卸漁,趕快在飛魚卵草席裡找殘餘的飛魚卵。
三斤裝的紅色塑膠袋已滿了一半,可是我看他每一張草蓆撿拾得不是很乾淨。他說:外籍漁工朋友故意留一些給我們這些撿拾人,我們也該留一些在旁邊等待的白鷺鷥。
吃水很深,又一艘船滿載返港喔。
另外一艘返港,吃水很深,豐收,經過基隆嶼。
巴朗仔魚
慷慨的船長
老人家拿著紅色三斤裝的塑膠袋,紛紛奔走到這艘正要卸魚的漁船來。船長請外籍漁工朋友撈起一大落的巴朗仔魚,然後平均分給他們。
船長跟我說:
{這是台灣古早漁業界的傳統,現此時有的老船長還保持著;卸魚時總是會分一些給港口邊的老人家與小孩子,也不會給多,通常夠他們煮兩鍋魚湯。}。
{他們也不會貪心,拿了一袋再拿第二袋或者是拿去賣,會住在港口邊的都是好額人,哪會差這點買魚錢,那是【起摩志】而已。}
⋯⋯ {而我呢,南方澳人,有三艘船,每艘船有十幾位辛勞,出門就是吃大海的恩賜。}
{這一趟撈了兩萬多公斤,分個三百公斤哪算甚麼?當風大浪大緊急時,我們又將魚趕回大海的不知道有多少斤?}。
{而且,與其布施給遠方的廟,不曉得用途;不如奉贈身邊的有需要的人,我們彼此貼身感受【謝謝】帶來的喜悅。}
我離去時
他問我:
{你要不要也提一袋?}
哈哈,我不敢。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