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源煤礦金益煤礦坑口
。。。。。,
女士耆老說:
“裕源煤礦的主坑口是在深澳坑僑法冷凍場附近,也就是203,788 公車深澳坑路28 0號站牌再過去。這個站牌過溪往前一百五十公尺到底( 信義六橋),還有一個礦坑口完整,但不是裕源。“
關於裕源煤礦坑口位置。深澳坑路28 0號附近有一位先生有不同的指點。他說:
“金益煤礦也就是裕源煤礦改過幾次名字。 它有兩個坑口。一是280 號往前走五十公尺,右轉是永過的大車路( 台車路), 一百公尺看到一幢一樓水泥建築就是遺址。建築旁有一個崁,就是主坑口;另外一個在對面280 號站牌的山中,靠近建築工地。 礦寮是在280 號後面,當年是木板厝小小間。礦坑結束後礦工住戶搬走,改建成水泥房,這不是礦業建築。以前這裡很熱鬧。半夜都有礦工在入坑。土尾堆,輕便鐵軌有婦女老小在撿拾煤屑。礦工是以福源宮為主神,280 巷沒有。”
礦煤礦名稱常因為換經營者而改名。礦坑坑口也常因新開坑和收坑而變動。按照時髦用語,也就是滾動式修正。2021 年5 月21 日,肺炎確診本土312 例,整理這篇拙記,不宜外出找文獻,且先整理。臺灣鑛業史,基隆煤礦史和臺灣之煤礦都有裕源煤礦的介紹。待查。以下耆老女士所解惑的簡史也是。
耆老女士還說:
“另外一個粗皮仔坑是在五坑站牌過深澳坑溪( 孝岡里活動中心旁) 後左轉一百五十公尺,一座紅鐵皮農舍再十五公尺小溝渠的源頭; 這是淺坑, 不是正經坑。“
“ 我公公是裕源煤礦股東之一。公公是台中人,本來開罐頭工廠。做不好。五,六十年前買了深澳坑這一帶山地。沒想到底下有煤礦。於是礦業者找我公公合股。方式是我公公以田地出資。當年我二十六歲。如今我七十多歲。公公這個礦有賺到錢,再投資基隆七堵友蚋煤礦則大虧。炭孔趁,炭孔了。我擔任這個礦的會計。裕源煤礦著炭時跟著公公,股東,親家,礦長等等一起下去看。這是違反勞保法令。沒有坑內礦工保險是不可以入坑的。可是,著礦是多大的喜訊。三尺高的炭脈,烏黑閃閃的角炭。礦主,職員和礦工大家好開心。在還沒著炭之前,錢是流水的花。著不著礦是天跟地的差別。當年科技不發達。有的礦主就差那麼幾尺礦路而放棄,之前的投資放水流。所有的願望等於泡影。“
如果沒有著鑛猶如漁船錯過漁訊,覃子豪詩人有一首詩”距離” 中的一段大概可以借用吧?
我底夢想最綺麗
而我底現實最寂寞
是你,把它劃開一個距離
失却了永恆的聯繫
( 頁20, 向日葵,藍星詩社,民國44 年9 月初版)
耆老女士說:
“ 裕源煤礦是瑞芳一坑的延續。它在地底,和龍川煤礦,大福煤礦與福美煤礦相連。這個礦礦權是屬於瑞芳一坑。瑞芳一坑李家李建和每天派監督來紀錄出坑大車( 煤礦台車) 有幾車。再根據車數給付抽成,也就是承租礦權金。裕源煤礦分成好幾班工作。第一班是掘進工,我們都稱為“鬼仔”, 是早上兩點入坑。第二班是早上五點, 鬼仔出坑換牛稠仔工,以相思材架設支撐架。第三班是挖煤工,八點多換另外一班挖煤工,下午一兩點出坑。職員包括保安,擋尺仔,水電,鐵工,監督,職員,檯仔腳四人等等共三四十人。煤礦大出時礦工數達到一百人。小頭們組織一二十人跟裕源煤礦承包礦層,而裕源煤礦礦主們跟瑞芳一坑承包,是層層承包制。 裕源榮景很不錯,可是禍福相倚,沒想到另外一座大福煤礦水櫃出水( 似乎與記憶中文獻有異,待查)灌進相通的裕源煤礦,導致裕源煤礦廢坑。 一進水,礦務局就來封坑。礦坑變化多端,礦工生命跟菅芒一樣草賤。四腳亭永安煤礦在二月五日土地公生那天出事,死三十四位。我們莊裡有兩位礦工吃土地公會後去入坑,雙雙往生。”
“ 礦工的生產都有一張卡路仔。記載產量和當天薪金。礦工都可以拿著這張卡路仔向公司,放卡路仔( 收卡路仔放款者),小頭們借錢。每月薪水在月底結算,次月八日付薪水。有需要錢的礦工付利息借,發薪日抵還。通常只會借七成。比如一車所得是七百,則只會出借四百,因為還要交勞保,也避免借足第二天就不來而換坑了,和把錢花光了。炭孔行,炭工空。礦工是冒著生命危險,難免出坑後大手骨。民國5,60 年代,雖然沒想上一沿一生十來個,但是4,5 個也常有。住在礦寮裡,生活普遍困苦,不能全借給礦工,下個月吊鼎。“
“礦坑老板倒閉的也不少,很多放卡路仔被倒的多的是。有一位太太就因為煤礦公司破產而賠了三十幾萬。深澳坑路172 巷福美寮還有兩位是裕源煤礦的檯仔腳。她們人很好,你可以去請教她們。煤礦分等級,大,中,小和塗粉。塗粉是煉焦場買去做焦炭。我兒子現在五十歲。他幼稚園放學回來後,兩位阿姨就會叫我兒子幫忙掃塗粉,老是一身黑黑的,洗都洗不掉,玩得很開心。沒想到,礦工和阿姨們也跟我們更親近。剛來深澳坑時,給我很大震撼,可以說是礦山,是黑色的礦山區,土尾堆,炭堆,甚至是礦寮都是黑的。山頭有大車路由下往上拉。”
好感謝耆老女士和中年先生。學習很多。
黑山,土尾堆,掘進工,挖煤工,擦不乾淨的煤灰。這些也都是梵谷的經歷。余光中翻譯的梵谷傳裡也記載梵谷都曾去黑山(土尾堆)撿拾煤炭,也與這些工人友好,傳道和是作畫的素材。裡頭有一段話說:
“....肥皂對于礦區的居民,簡直是一種不可能享受的奢侈品。男孩子從開始下煤坑那一天起,女孩子從開始上煤山( 土尾堆,坑內推出廢石土堆中撿拾殘留小煤屑)那一天起,直到他們死時爲止,大家始終就不曾洗淨過臉上的煤灰。 費尼太太盛了一淺鍋的涼水,拿到街上來給文生( 梵谷),他便盡量擦洗一番。他也不曉得自己洗得有多乾淨, 可是等到自己在那年輕姑娘的對面坐下,看她臉上仍有一道道煤屑和烟灰的黑條時,他覺得自己的樣子一定也差不多。用飯時,費尼姑娘一直談得很起勁。....。
他將雙手浸入涼水,再用自己布魯塞爾帶來的肥皂搓出許多泡沫,可是當他正要將肥皂水猛擦面孔的 候,他的心裏忽然轉了一個念頭。他將雙手舉在空中。他重新注視鏡子,看到自己額上的皺紋裏,兩頰上和 球形的下巴上,到處都是廢料的黑烟灰。 「對了!」他大聲叫起來。
「他們就是因爲這樣才歡迎我的。我終於和他們打成一片了。」 他將雙手在水中洗淨,也不擦臉,便去安息了。他一天在礦區,就一天把煤灰塗在臉上,使自己的面容和別人一樣。....”( 頁65,册上,史東原著,余光中譯,重光出版社,陳紀瀅, 民國45 年11 月初版愛)
附錄:
1:余光中先生說: “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 1890) 是十九世紀末葉法國後期印象畫派的大師,但是他和同派的其 他畫家有著顯著的區別。第一、他原籍荷蘭,在性格上承受了荷蘭民族那種純樸的鄉土氣息,在畫風上則承 受着本國冉伯 讓(Rembrandt)、 霍爾斯(Frans Hals)和李斯代爾(Ruysdael)等大家的傳統。第二、他 不僅是一個大藝術家,還是一個偉人。他熱愛人類,終生都在努力安慰苦難的人們。他先則獻身宗教,繼又 獻身藝術。試看他在比利時礦區和法國阿爾的所作所爲,簡直是等於耶穌加上米開蘭吉羅。第三、他的創作 時間先後僅十年,比同派其他的畫家都短,但他的成就比他們都要輝煌。他的畫,尤其是巴黎時期以後的作 品,都是他那強烈個性的反映,充溢着生命的活力。 他的一生充滿了失意、矛盾和痛苦,但是自始至終,他一直不斷地奮鬥,終於發狂自殺,所以論者會稱 他做「現代藝術的殉道者」。美國作家史東(Irving Stone)的這本「梵谷傳」(Lust for Life)便是以小說 的體裁記述他的一生。全書約三十萬言,除序幕外,共分八章;「序幕」寫他在倫敦的生活及初繳;第一章 「礦區」寫他在礦區傳教的艱辛和失望。(册上) 史東原著,余光中譯,重光出版社,陳紀瀅, 民國45 年11 月初版, 梵谷傳)(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轉錄自網路)
附錄:
1:
“即使地球和月亮
有着一個不可衡量的距離
而地球能够親覩月亮的光輝
他們有無數定期的約會
兩岸的山峯,終日凝望
他們雖會面對着長河嘆息
而有時也在空間露出會心的微笑
他們似滿足於永恆的遙遙相對
我底夢想最綺麗
而我底現實最寂寞
是你,把它劃開一個距離
失却了永恆的聯繫
假如,我有五千魔指
我將把世界縮成一個地球儀
我尋你,如尋倫敦和巴黎
在一同轉動中,就能尋着你( 頁20, 向日葵,藍星詩社,民國44 年9 月初版) 站牌左側上駁坎階梯的山丘也有一個坑口)。
福源宮
裕源煤礦粗皮仔坑
裕源煤礦主坑口就在這棟建築的左方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