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1950年顏滄波教授【臺灣之煤】說,康熙五十六年的【諸羅縣志】已經有臺灣產煤的最早紀錄-煤出產於【雞籠八戶門】(原註:現在基隆八尺門)附近。
荷蘭人佔領基隆淡水後(1642-1662)已經實行採掘,用於製鍊鐵器。1876年(光緒二年)經由沈葆楨建議,在基隆市八斗子創設大規模官營新式煤坑。現在(1950)基隆市八斗子還留有一部份當時採掘的遺跡。(頁78。1950年出版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八尺門距離八斗子大約3.5公里。
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位於位於八斗子轉運碼頭三華里的地方,之間設有輕便軌道,煤井產煤由煤車運到碼頭卸至駁船,全程需時8分鐘,在當時,以基有西當程度機械化。
八斗子轉運炭碼頭,就是現在調和街口福清宮地方。(台灣的煤礦:35。賴克富,劉英毓,謝嘉榮。遠足文化。
八斗子官礦,是台灣也是中國第一座機械開採的西式煤礦,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蒸氣鍋爐,第一口現代化直井所生產的煤炭。
林朝棨學者說,1875年,英國工程師瞿薩所進行的鑽探工作,比1960年代的台灣煤田探勘工作來相比,一點也不差;採煤情形每月必須驗收一次,都需繪圖測量報告,制度比現在還嚴。
胡光麃學者說:
{ 一百多年以前,國內的工業和輪船,都使用英國運來的煤。為求自給,所以早期國內開採的礦業,以煤礦最多。最早的要算沈葆楨一八六八年首辦的台灣基隆煤礦,規模雖小,卻有示範的作用。規模較大的是河北的開灤煤礦,中英合辦,年產三百多萬噸。}(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傳記文學出版社,胡光麃著)
林朝棨學者說,同治七年(1870)基隆一帶,私挖煤礦很多,無法再實施煤禁。
臺灣道臺黎兆棠接受總督英桂的命令,轉派淡水廳派海關委員劉青黎與專委江蘇候補知府胡斌等等委員,到雞籠(基隆)調查煤田開發情況。根據他們的報告,一定區域內開放民間公開開採。
當時基隆私挖的煤礦,廢坑二十三,休坑二十一,經營坑四十八,合計有九十二坑。
根據陳培修等人修纂的【淡水廳志】,八斗子一帶有:
1,八斗子土地公坪周圍五里,距雞籠街十八里,海口五里,共二十二洞,現開二,暫停十三,歇六。
2,八斗子蒿厝周圍五里。距雞籠街十八里,海口五里,共十七洞,現開九,歇八。
3,八斗子偏坑周圍三里,距雞籠街二十里,海口五里,一洞,現開。
開採方式很簡單。
日本人福留喜之助在【日本領台以前台灣石炭業史】說,{開採法極為幼稚,狸掘法,也就是拖龍坑法,由露頭部位鑿穿僅能容身的小坑,偶而也有大小相若的穿岩坑道,遇到煤層就追隨煤炭,遇到坑道逐漸延長需要支柱,或遇到湧水的瀦溜,或者缺少通風,就放棄,另外轉往其他露頭....(台灣煤田之開發,林朝棨,臺灣鑛業史:574。1965)
任何創業者都會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經營事業,有多少資金與多少能力來決定當下的工法,或許,這是最適合當時的主客觀條件,更何況,北台灣的煤礦資源豐富,露頭多。
曹永和院士說,雞籠煤礦早早受到外國人士的注意。
沈葆楨在福州總理船政時,同治六年六月曾經派員長駐台灣採購煤炭以及木料,並且有設立官煤廠,船政局自行經營採收的議決。
同治七年,派遣船政局煤鐵監工法國人都逢來台灣勘查。
但是牽涉多方,都沒有正式行動。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再度引起清朝內外官員對台灣煤礦的重視,李鴻章,李宗曦,丁日昌等人都上條陳,開發台灣煤礦作為籌辦海防的要務之一。
沈葆楨來到台灣,很清楚全台灣的利益,是以煤礦作為始基,奏請廣開台煤,並且將出口的煤炭稅率,每噸降成稅銀一錢,爭取銷路,鼓勵民間煤礦的開採。
聘請英國人的瞿薩工程師,在北部台灣一帶勘察,決定在老寮坑一帶地方,開辦西式煤礦。沈葆楨剛好被升官擔任兩江總督,繼任的王凱泰病逝,丁日昌繼任福建巡撫,認真經理,沈葆楨與李鴻章從旁協助,於是在荖寮坑開創了第一座西式煤礦。(492: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聯經)
黃嘉謨學者說,光緒元年(1875)的春天,沈葆楨函請總理衙門轉知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請他介紹一位西洋鑛師,勘察台灣的煤礦。
瞿薩(Daviid Tyzack)就是沈葆楨所說的英國人礦師。
瞿薩到了台灣,由臺灣道夏獻綸指派委員何恩綺,李彤恩前往台灣北部一帶。
他們到了滬尾,八里坌 到雞籠,等處沿溪產煤的所在。
其中,以雞籠附近的老寮坑,深澳坑,大小坑,竹蒿坑以及暖暖附近的四腳亭,大坑埔比較堅美。
六月,瞿薩等人的勘察工作完畢。
何恩綺和李彤恩的報告說,老寮坑最適合,山徑低平,車路容易興建,水口比較近,運費也比較低,開採很便利。老寮坑煤山有三層,都在山面,顯而易見。
七月十四日(八月十四日),清廷准許了臺北開煤的寄諭。同意老寮坑開辦西式煤廠。
在【中國之煤,中國自行開採,供中國輪船之用】的原則下,沈葆楨等官員,決定在老寮坑一帶地方作為開辦地點。並且派瞿薩前往英國購辦全套的開創機器,同時延請採礦工匠十多位,前往雞籠從事開窯採煤的工作。
鑿井,採煤,抽水,提車,通風以及截木等等機器相繼到了雞籠。
也隨著瞿薩與十多位工匠,分頭進行。
七月二十日(九.七)起,首先興建海岸到煤井口的路基,中間並且凌溪架設一座橋梁,以便敷設輕便鐵架,不但用來運送開礦的機器,也做為日後煤車由井口運煤到海岸的軌道。
三個月時間,修築了2346碼的輕便軌道,十月二十日(一二。五)完工,龐大的蒸汽機氣,經由海岸運到井口後,外籍工匠們進行裝置,十二月竣工,試運轉很良好。
另一方面,鑽探也有成果,見到一道品質優良的煤層,自八月二十四日(一0,一一)煤井的鑿井工作展開,先行開採所發現的煤層。
煤井的深度預計三百英尺。
這座老寮坑八斗子官礦,比同時奉准試辦的磁州煤鐵,佔先了一步。磁州煤鐵開採遲緩。
(頁117-120,黃嘉謨,甲午戰前之臺灣煤務,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61年)
林朝棨說,光緒二年(1876),八斗仔官礦,開鑿了台灣第一口直井。
該井深八九.九二公尺,直徑三.八一公尺,原形直井,護壁以石塊砌圈,供運輸與入風;直井深至八二.二六公尺,遇到煤層。
煤厚一.0六公尺,坑口設置多管式的蒸氣鍋爐,四0馬力,壓力每平方英寸七0磅;當然也有捲揚機與排水機;同年日產煤量三0到四0噸。
光緒三年(1877)完成一日產煤能力二百噸的設備,同時又完成排風直井一座,直徑二.五九公尺,深二六.八二公尺,裝有吉伯爾(Guibal)式抽風機一座(一種後傾翼離心扇風機,直徑一公尺)以助通風排氣。
該礦直井,採取殘柱式採煤法採煤,然後回採煤柱;鑿岩採煤都應用炸藥爆破,坑內照明使用菜油燈,坑內主要煤巷都鋪設鐵軌,使用煤車運煤,直井部分使用釣籠運輸;坑外,在八斗仔灣與礦場之間,敷設輕便鐵路搬運,到八斗仔灣,卸於近海煤埕,再雇小工由煤埕挑到海口駁船,駁運雞籠碼頭,再卸入煤棧儲存。
採煤情形每月必須驗收一次,都需繪圖測量報告,制度比現在還嚴。
籌設事宜都由臺灣道台夏獻綸負責,就近在台灣的候補官員中遴選委員設立臺北煤局;設廠開坑。安置機器,布置炭路。分配工匠人數。監督洋鑽工人則由瞿薩負責。(林朝棨。台灣煤田之開發-臺灣鑛業史:575-576)
這條輕便鐵軌,應當是礦場處海拔比較高,福清宮一帶的煤埕比較低吧?一公里多的路程,人力推送台車從礦場到煤埕只要八分鐘?若是上坡是很難做的。
抗戰時期,南川是川湘公路的一個大地方。
徐蔭翔旅行家從南川到蒲河,相距五十一公里。中途經過南桐。
南桐一帶有很多煤礦,其中以南桐煤礦最大,東林第二,每天產煤兩百公噸以上。
南桐煤礦還鋪設了一條輕便軌道。一輛輛的煤車,人力推的,規定了某一個時間,重車到廠,空車到礦,因為是單線,不能會車,毓著略有上坡處,三五個人推行;遇著下坡處,兩人就站在車邊上,讓車子自己滾下去。這西都是運到蒲河的。其他煤礦資本較小,就用小木船載運,或者是用橡皮輪高篷車,在公路上用人力推運的,各式的工具運送著算不清數量的煤礦,工作異常緊張與努力。
蒲河是一個山谷城市,鎮容比鄂南的縣城還像樣。人煙很密,房舍緊湊,煤礦公司林立。
(頁164,山川之旅,南桐的煤礦,溫泉和仙女洞。自由談雜誌社,1955年出版)
小木船讓人聯想到了新店碧潭旁的和美煤礦以及附近的煤礦群,除了使用鐵牛車,卡車,輕便鐵軌,也曾運用小木船載煤。
使用手頭所有的來完成工作。
台車的上坡困難,下坡卻很容易翻車。
八斗子官礦的坑口到福清宮,是否是平順,改天趁著到府收購二手書,再去走一回。
相片都是2017年拍攝的。
福清宮以及清國井風坑等相片存放在隨意窩部落格,該部落格去年收攤,相片沒來得及存檔。
(2024年1月22日樂伯筆記)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林再生學者稱為“ 清朝八斗子官礦“,遺址所在位置兩座的紀念碑稱為“清代官礦通風井遺址“,“ 八斗子清代官煤( 風坑)歷史建築。

距離大馬路邊只有五十公尺,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調和街226 巷。 它的週圍有幾間古味的傳統平房。一位耆老女士說其中一棟水泥平房,用來從清國井裡抽出水來,當年有抽水馬達等設施。清國井背後是一座彎月型的池塘,水質清澈,大約半個台鐵敞式貨車大。左側是調和溪。設使沒有上述的兩座紀念碑,會讓我誤以為是美麗田園。走進巷弄前,請教了另一位84 歲的女士。她說,往八斗子以前有煤礦輕便車。這條調和街經過好幾次拓寬。她小時候,往新北市界方向的路窄到只能一人通行。

清國井,林再生說:

 

“是台灣( 原註也可能是中國)第一座機器設備直井,在眾人期待下創成,卻只經十二年即行收廢未免過於短促。所生產煤量亦僅二十萬噸左右而。( 基隆煤炭史,林再生,) 清國井也被認定另一項台灣冠軍。陳政三學者在“北台封鎖記“注釋說, 是台灣第一條輕便鐵道,由礦場直通八斗子煤港。( 北台灣封鎖記,頁18)而伊能嘉矩則說: ”光緒十四年正月十九日獲准,設煤務局於八斗,隸臺灣巡撫,舉張士瑜任總辦,聘英國人瑪禮遜 (H. C. Matheson)為會辦,敷設由八斗煤坑至基隆碼頭間之運煤專用鐵路支線。”(頁568,臺灣文化志 中卷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基隆煤礦向來是讓世界列強有如狼群看到肥羊而垂涎三尺。而煤務的複雜也使得台灣連損兩位能臣。陳政三在同上注釋說:

 

“清法戰爭時,基隆煤礦成了法國艦隊攻打北台的最大誘因。戰後更間接促使两位有功於台灣方面的大員下台:台灣兵備道劉璈被劉銘傳彈劾涉入基隆採煤等弊案,因此被去職流放、病死黑龍江 (原註:事後證實為子盧烏有的指控);另外,台灣設省後,劉銘傳曾試圖將採礦權交給洋商范嘉(Hankerd,1889 年)以及在地富商林維源(1890年),被政敵告狀,清廷處以「革職留任」,導致他心灰意冷,於1981 年去職。”

 

這座科技化官礦在台灣採煤史非常重要。難怪林再生字裡行間充滿惋惜。英國外交官郇和紀錄了基隆地區人工採煤的辛苦。“翱翔福爾摩沙” 一書中說:

 

“1858 年6 月20 日及隔天, 郇和随著輪機長許樂勘察基隆港區附近煤礦,發現當地人仍用原始的方式採煤炭,水平的礦穴點著油碟照明,某處五個幾乎全裸的礦工手持鶴嘴鋤挖煤,將挖出的煤炭裝在可容一擔(pecul)(100 台斤)的長方形竹筐中,置於方 板上,他們5人工作24小時,還挖不到30擔。 一擔銀元兩角。“( 頁49, 翱翔福爾摩沙 英國外交官 郇和晚清臺灣紀行,陳政三譯,台灣書房)

 

為甚麼官礦被選在八斗子這裡?伊能嘉矩引用沈葆楨的〈臺北議購開煤機器片》)的一段話說:

 

“就臺灣各處經審履勘,或煤質輕鬆或煤層淺薄,或水口窵遠、或山路崎嶇,均未合采,惟雞籠附近之一處,煤質尚覺堅美,山徑低平,車路易造 , 水口較近,運費亦輕。既設廠興工,應擇煤層深厚之處,以期經久不竭,免再挪移, 致多動費。」之理由,越光緒二年分巡臺灣兵備道之管下,設煤廠於基隆東鄰八斗(老藔坑煤礦) 之地,自美國聘僱三名工程師,裝置洋式機器,每年支出十萬兩從事採掘。”

 

窵遠,這兩字也是河洛話常聽得到的,很親切。從226 巷走進去,不用一分鐘。的確地理位置跟節文一致。 至於八斗子官礦的煤質,“尚覺堅美“,沈葆楨的報告與法國侵略軍的實際使用似乎有差距。可能就像是畫吧?同一風景的畫一比較之下總是殘酷地有高有低。 英國茶商陶德說:

 

“暖暖是個熱鬧的聚落,位於基隆河南岸,該地產的煤質堅硬,不易燃燒,所以品質優於八斗子附近易燃性高、帶瀝青的煤炭。假如允許開發暖暖附近的煤礦,那麼只要清除淡水河出海口的阻絕石頭, 船舶可順河而上,直達暖暖,運出品質絕佳、適合輪船的良煤。” 這段話,陳政三注釋說:法軍使用八斗子煤炭,發現過於細碎,易冒濃煙,迅速弄髒鍋爐。維伯砲艦使用後,煙囪通紅,差點燒燉桅檣、帆具。孤拔( 清法戰爭法軍將領) 曾向國內要求提供焦炭提煉機器,但沒有結果。”

 

八斗子官礦代表的是背後基隆煤礦眾多的礦坑。會讓法國和外國覬覦是很合邏輯的。 一位清法戰爭時的水手說:

 

“1884 年9 月24 日,煤炭,我們不缺:在社寮島上我們蓋了一個存放的地方,就在停泊場的入口處。 聽說那裡儲藏了很多很多來自香港的煤炭,那是我們船隻要吃的麵包,我們首先得 為它們著想。( 頁65,)聽說中國人的煤礦和煤炭場都在基隆,我們得手之後(不用很長時間),中國人的臉色就不會好看啦。( 頁31,孤拔元帥的小水手,鄭順德譯,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Jean L.的小水手)

 

香港是甚麼意思,那需要學者去研究。水手說得真好,煤在當時是戰艦的麵包。法國佔領基隆了,不只擁有八斗子官礦還有大基隆地區的其它礦區。當然不缺煤炭了,也能讓戰艦餵飽去騷擾中國與越南。 伊能嘉矩也說,煤礦是也是法軍攻打基隆的主因。

 

法軍佔領八斗子官礦和大基隆地區後法軍自然是如虎添翼。陳學者說:

 

“擢勝營營官楊洪彪奉命拆除八斗子煤礦機器,移至山後,並燒燬礦場設備 以杜法人窺伺煤礦之心。一萬五千餘 噸純煤,亦灌注煤油焚棄。但十月二日法軍攻佔基隆後,用機器開挖煤礦,每日得煤二百八十噸,足敷其遠東艦隊所需;法軍有了動力,就此得以封鎖台灣及中國東南沿海、攻佔澎湖,這是劉銘傳錯誤的決策 -放棄基隆的惡果。”(台灣歷史譯叢 03)

 

是不是錯誤決策還是實力不足不得不如此,這該說由學者們去討論然後開示。

 

一棵杜鵑盛開在水濱,大約是平常礦坑口的高的兩公尺,落花一半落在半坪大的綠草上, 鋪陳半月形的白。兩畦菜埔種了翠綠青菜。木瓜,宜蘭芭樂,香蕉,芭蕉,楊桃等等一根扁擔長的等距羅列在一個籃球場寬的遺址裡。有一座加蓋的圓井和一座紀念碑就在這座花草果樹之間。沒見到土地公祠,但是往八斗子方向兩百公尺有一座草山福德祠和草山萬應祠。而再遠處北寧路上有福清宮土地祠。這中間也有海國容才的題壁。反方向往瑞芳新北市市界有一座調和大眾爺廟。這些與清國井關係,先擱著,今天我先專注清國井。

 

當我退出,恰好有一位頭髮已經銀白,服飾整潔,精神很好,親切可親的女士。她說:

 

“我是三貂 人( 新北市雙溪區),在牡丹瑞三( 牡丹的瑞三煤礦)當檯仔邊。先生也是牡丹人。 坑主是李仔川( 瑞三礦業李建川先生,牡丹慶雲宮有他的題字與捐獻)。家裡兄弟姐妹多,沒有上學。跟同是牡丹人的先生搬到這裡。先生在北電上班。我在牡丹當過檯仔邊的坑外工作。這個清國井,我們搬來時是當水井用的,是北電在使用。當年沒有加蓋。水量很大。我大官( 公公)是顧打水的。旁邊那棟水泥平房是馬達等機器。我大官的工作就是維持正常運作。後來頂頭“硬仔坑”的礦坑越挖越深,這個清國井就沒水源。於是抽水房就撤走。硬仔坑( 疑似:碇坑,台語豎井:ㄉ 一 n ㄥ  ㄎ。待查。)的礦坑有很多礦工,很熱鬧。礦工上山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就是經過我們這裡再爬上山。我們繼續住這裡。地上的木瓜,芭樂,等等我們種了幾十年。土地貧瘠長不好。那個埤以前是河,後來變成池塘。夏天水會下降。裡頭有吳郭魚等。是別人放生。我們從來不抓,都讓暗光鳥來吃。也不餵食,因此大魚吃小魚。“

 

廢棄礦坑坑口出水很常見。已經中午十二點,不敢妨礙她的回家,就沒能多請教。很大收穫的是台電水井和硬仔坑這兩個訊息。通常,礦坑一更換礦主,正式煤礦名稱也跟著變,而礦工和耆老並不在意,而是繼續使用約定成俗的名稱。記得2011年請教九份大竿林北管大師許先生。他跟我提起台灣金礦收坑後在八斗子調和煤礦入坑好幾年。敘述了在調和礦的種種,其中包含外省人礦友。硬仔坑似乎就是調和煤礦。但這改天再請教耆老。

 

今天好感謝兩位當地耆老女士。 清國井似乎很悲情。好不容易設立與量產,卻淪為敵人生產工具。不是自己被挖到水櫃,而是自毀式的被灌水。燒掉了自己地心所拉出到陽光下的一萬五千噸煤,然而法軍水手很自得地不缺煤。很戲劇性的是,隔了好久復活了,居然是變身成水供應者,為另一種動力- 電而效勞。最終附近礦坑大出產,它的水源就枯竭。開與收坑只有十二年,在台灣煤礦史上簡直是有數的短。然而總算是踏出機械化的第一步,在未來百年裡,礦工艱辛地頂著生命危險,在台灣各礦區繼續開出黑色花朵,讓許多底層家庭有了麵包,即便是苦澀。

 

( 若是蒞臨,建議輕聲細語,這裡是民宅區。)

( 敬請注意安全)

(2021 年3 月9 日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到府收購二手書收購集書收購長輩書。非常感謝愛書人。收書札記。)

金額安

(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451594769八斗子風景點。王拓與洛夫兩位作家和八斗子。離海離礦的包果子老大哥)

 

(https://lobo32xl.pixnet.net/blog/post/233226005大竿林吳如玉先生私塾:大出金 - 立立二手書店 - 痞客邦 2011年5月5日 — Sep 11. 2013 14:40. 九份大竿 林聚福社北管子弟戲許大師兄開講金煤礦坑, 子弟戲與九份私塾的過往:湖廣官話:磺火,調和煤礦)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砂子里調和街萬安堂的公廁旁有一塊“ 海國容才- 撫州許庭瑞” 的鏤刻朱字。廟前拜亭裡有一位女士剛講完手機。十二點。擔心她準備用餐。只是簡單請教她調和煤礦與華南煤礦的位置。 她說:

 

 

“八斗子的坑口,礦場全部毀去改建大樓。調和煤礦是清國井一帶,華南在對面山。永過的礦埕就在我們面前的砂子里社區公園。清國井遺址那四個井應當都還在,畢竟是國有地。那個地方叫草山,以前有調和隧道,幾次路拓寬後隧道就拆除。草山,聽大人說古早有個土地公坑。草山有座土地公廟,跟福清宮一樣,搬了幾次。這兩座廟跟清國井和調和煤礦有淵源。這裡往裡走到清國井,曾經有礦寮,分別是頂寮,中寮和尾寮,都搬走或是拆除,只剩尾寮還幾戶,就在對面左前方。” 好感謝這位女士。

 

清國井是台灣首座機械化煤礦。拙文報告過就不贅述(https://m.xuite.net/blog/lobo32xl/twblog/589650271)。海國容才與華南煤礦另日再筆記。其它地理名詞查證的資料,放在附錄,敬請卓參。調和煤礦出現在草山福德廟沿革碑,說該廟原本是調和隧道前的土地祠,是由調和煤礦礦工所供奉設立。而福清宮沿革則說該廟是奉清朝皇帝聖旨,準宰相職戴官帽,庇佑清國井大小平安順利。而清國井四口井也在福清宮沿革裡被敘及。“臺灣鑛業史“,“基隆煤礦史“和“台灣北部海底煤田開拓史要” 都說調和煤礦覆蓋清朝清國井的昔日礦區。甚至在坑道裡可以看到當年留下十五尺豎炭和英國製造的機具。臺灣鑛業史將調和煤礦列為台灣主要煤礦加以專章介紹。這部份還請參閱附錄。調和煤礦開採日是民國35 年,收坑日59 年,總年數25 年,689900 公噸( 基隆煤礦史,林再生, 頁158)調和煤礦本來是被寄予厚望的,只是遇到地下水的問題而收坑。文獻幾乎如同下列的敘述:

“調和煤礦在戰後外銷時期曾興盛一時並開鑿坑內斜坑。後在直井舊跡西方開鑿本層斜坑後因下磐大量湧水。本煤系本層與下層間有一含水層,使得坑內淹水,雖採取許多措施終未見效,最後被迫提前收坑。”(臺灣鑛業史續2)

 

是這個礦埕嗎?也就是我眼前的砂子里社區公園? 王拓作家在“一個年輕的鄉下醫生“ 小說中說到的煤場會是這裡嗎?小說背景中的南仔寮,根據向陽詩人2019 年12 月在“文學與政治之間跌宕-讀王拓小說《阿宏的童年》、《吶喊》和《呼喚》” 一文中說,“南仔寮電廠指的就是八斗子電廠。” 南仔寮指的就是八斗子吧。 雖然文獻是說遇到地下水才收坑,與小說裡的礦脈枯竭不同。

附錄:

 

王拓在”一個年輕的鄉下醫生”說:

“.....兩個月前,為了替我所任職的報社寫一篇有關礦災和海難的報導,我回到離開已經十年之久的故鄉—南仔寮 當我從那輛專門用來輸送煤炭,偶爾才接一節載客的車廂的小火車走下來,一種記憶中已 淡忘的陌生景象,立刻呈現在我底眼前;灰黯的土牆、灰褐的泥土路,以及煤場上一堆堆鼠灰 色的土墩,在在都散發出一種了無生氣的懨頹敗的氣息,瀰漫在故鄉的空氣裡。小火車已經緩緩馳進煤場,噴出一朶朶斗大的黑色煤煙,沉滯地糾繞在空中。 海風挾著強烈的濕氣和腥鹹,吹過鐵路沿岸和墳場,使得滿山遍野枯黃的野草遂索索地愴惶抖顫了起來。 ...….全南仔寮幾十年來就只有我們兩個人讀中學。交通頂不 方便的,小火車只在運煤到基隆的八尺門時才偶爾順便載客,到瑞芳去就得走一段漫長的山路 還要爬過一座山頭才能到。我們每天早晨五點就起床,徒步一個半小時才到瑞芳搭宜蘭線的火車到八堵。等我考上高一那年,義雄也考上了臺大醫科。土炭伯公高興得就像自己的孫子中了 狀元,熱情地把他積存一輩子的兩個大龍銀用紅紙包著塞進我們的口袋裡。......。南仔寮的情形你也是知道的,不但一點都沒有進步,反而因爲煤礦已經漸漸挖光了,而顯得比以前更爲冷落了。」他說:「討海也是一樣的,沒有錢造大船,結果總是艱苦異常……““( 中外文學24 期,1974年5 月,金水嬸,, 九歌,王拓)

調和,華南和之前的煤礦坑口都沒殘存; 清國井幸運地遺址還在而調和煤礦似乎只剩草山福德廟牆壁沿革上的敘述。這座砂子里社區公園若真的是礦埕,那也是調和與華南煤礦的遺跡,也有可能是王拓著作中的場景。(2021 年3 月13 日 樂伯)

 

以下是2011 年調和礦工訪談紀錄。歡迎點閱。

 

3:竹篙厝、茶寮:八斗山莊北面坑谷,清代也是媒礦產地,可能是礦主建築長條狀的炭寮 讓礦工住,故名竹篙厝。日治時代續有人開採煤礦;此外,亦有人在此栽、種田,故此地亦稱茶寮。現在已無人煙,只見建商正在大興土木而已。( 臺灣地名辭書)

 

4: 砂子園區;本地域主要礦場調和煤礦當時僅採下層煤,且這一區域早期已有清朝官井的舊跡故頗有潛力,經實施探勘後在緊要關頭均因地下水之大量出水致淹沒計畫坑道而收廢。( 頁872, 台灣北部海底煤田開拓史要。臺灣鑛業史)

 

5:調和煤礦開採民國35 年,收坑59 年,總年數25 年,689900 公噸( 基隆煤礦史,林再生) 頁158 6:調和煤礦:礦區字號:從缺,“礦區面積:約40公頃,礦業權人:社伯英組織;合夥, 礦址交通:礦場位於基隆市中正區砂子里嶺林巷,距基隆火車站煤場約17km,礦場與煤場間經過輕鐵後有公路運輸與河運可通,交通極為便利。 沿革:本地域原在清朝後期開過一直井機械坑。於日據後期向基隆炭礦會 社租包開採疏水準上之下煤層,戰後繼續開採並開鑿斜坑開採疏水準下煤層。後並探採本層煤成功卻為本下層間之地下水層所困擾。 地質煤層:本地城屬於田寮港媒煤帶之東側延長。由於露頭顯現自早期即有民窯私採。煤層屬石底層含有煤層六層,先開採下層及中層,煤厚平均 在30cm以上,傾斜平缓僅7~15度間傾向南,煤層走向為北 15 度東。可採煤層儲量約200,000噸。煤質屬燃料煤,發熱量約6.900 卡 *近年產量如下。民國40年24,357 噸 民國42年 41,361 噸 水 泵;一斜坑 10HPx1台 二斜坑 10HPx2 台 其 他:通風利用坑溫與高低差氣壓差之自然通風,煤面利用拖籠拖運。月 用電量約16,000KWH。礦工坑內 250 名坑外80名合計 230名。 特記事項:調和煤礦開採地域正為清朝時期聘請英國礦師調查設計,購置礦用 機器材料開鑿台灣第一座機械直井所在地。直井副井距調和下層本坑不過百餘公尺而已。现在兩直井均成為水井尚可供人憑弔。調和煤礦在戰後外銷時期曾興盛一時並開鑿坑內斜坑。後在直井舊跡西方開鑿本層斜坑後因下磐大量湧水(本煤系本層與下層間有一含水層,使得坑內淹水,雖採取許多措施終未見效,最後被迫提前收坑。在本層開採期中曾遇清朝時採掘跡之殘留煤柱,據說煤柱 十五尺大小,看似都末曾回採留下。而平巷敷有早期英國製之門字型钢轨用容量约300kg之煤車運搬般,煤面則使用拖籠拖運。( 臺灣鑛業史續二上)

 

8:總產量:調和煤礦杜伯英八斗子 689900 公噸華南公司239737( 基隆煤礦史) 頁172

9:向陽詩人說: 《吶喊》寫的是一九七○年代黨外運動的故事,主人翁改了另一個名字「陳宏」,同樣是王拓 的代稱。小說從阿宏長大後回鄉,參與反八斗子電廠(小說中為「南仔寮電廠)帶來的汙染和基隆 市的垃圾處理問題寫起,整部小說的時代背景大約置放在黨外運動初起的一九七〇年代,寫「陳 宏」的憤怒青年時期,小說以陳宏和女主角「鄭黎明」之間的似有若無的深厚情誼為經,帶出陳宏 |與《夏潮》雜誌及左派知識分子的往來,保釣運勤之後黨外運動陣營的統獨矛盾結構,陳宏與《台 灣政論》、《美麗島》領導人物的接觸,擔任《健康世界》雜誌總經理遭到)( 吶喊,印刻文學,2019 年12 月在文學與政治之間跌宕 一讀王拓小說《阿宏的童年》、《吶喊》和《呼喚》

2011年5月5日 — 九份大竿林聚福社北管子弟戲 許大師兄開講金煤礦坑,子弟戲與九份私塾的過往:湖廣官話:磺火燈:大竿林吳如玉先生私塾:大出 ...
 
 
 

 

 

 

附錄:

1:頂寮、中寮、下寮 調和煤礦在炭埕南面建一系列工寮,因依山建造,有高有低,故自上而 下稱頂寮、中寮、下寮。現在頂寮、中寮已經廢棄拆除,只有路邊的下寮仍人居住。

 

2:土地公坑:清代時已是個煤礦採挖之地,確實地點無法問出,可能是調和街隧道旁 的「草山土地公」一帶,這裡是後來所謂「調和煤礦」礦坑所在地。

 

1:林再生學者: 延至光緒二年(1876 )翟薩在英延請的 首批開議工匠四人,帶同採礦鋼鑽先行到台,隨即於老寮坑附近八斗子地方施用人力 進行鑽探煤層。 光緒二年七月翟薩和他延請的另外一批開礦工匠等人帶同開礦需用( 基隆煤礦史,頁七十九,“清朝八斗子官礦之有關資料”,“ 八斗子官炭礦失敗原因之探討”( 基隆煤炭史,林再生)

 

2: 陳政三學者: “基隆附近的平埔族早知道煤礦可以生火。十七世紀時,西班牙、荷蘭就曾在 此開採出少量煤礦。一八四七年七月英國海軍戈登少校(D. M.Gordon)勘察雞籠煤碳,發現品質優於利物浦煤炭。他撰寫的報告於次年夏,由英國皇家地理會宣 讀,並刊於該會刊物。基隆煤礦遂廣為人知。一八四九年六月美艦鯕鰍號探勘北台媒礦。一八五0年,清朝拒絕英國 協助開採台煤的要求。一八五四年八 月,美艦Macedonian 和Supply號,由 Abhat 船長率領,抵台探勘基煤。一八五八年六月英外交官 郇和(Robert Swinhoe)勘察基煤。一八六四年,英 國再度要求開採基煤遭清廷拒絕。ー八 六六年,容閎代表美國 Field & Hastie公司至基隆探勘煤礦。一八七五年, 沈葆楨奏准開採台煤;次年,在八斗子開鑿台灣第一口機械豎坑「清國井」; 一八七七年聘英籍台札(David Tyzack)為礦師,同年十一月設八斗子 官煤廠,用西方的方法開採煤礦,建有 台灣第一條輕便鐵道,由礦場直通八牛 子煤港。( 頁18北合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

 

3:伊能嘉矩: 光緒元年新添設臺北分防通判原因之一,亦為出乎對此( 煤務)管束之必要。於是舉何恩綺、李彤恩為辦理煤務委員, 招聘英 國人(David Tyack c,k漢名翟薩),會同。企圖擴大事業,基於「就臺灣各處經審履勘,或煤質輕鬆 .....致多動費。」(節沈葆楨之〈臺北議購開煤機器片》)之理由,越光緒二年分巡臺灣兵備道之管下,設煤廠於基隆東鄰八斗(老藔坑煤礦) 之地,自美國聘僱三名工程師,裝置洋式機器,每年支出十萬兩從事採掘。 禮密臣著《臺灣島之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之煤炭條下第二十七章云:「鑿直徑十二呎半之豎坑,設備一日處理數百噸之一切機械,為坑內之通風,裝置蓋博式 ( Guibal Fan )電風扇,同年(光緒二年) 中已日出三 、四十噸,翌年擴充到一日二百噸 之生產能力, 惟因勞力之缺乏及風土病之發作, 顯著影響運轉。爾後數年間, 生產量益為減少,其經營陷於困難,於是當初為該官營炭坑,雖然聲明不敢妨民業之採煤,未幾以種種限制課之, 欲取壓迫之態度, 致使煤炭連應地方之需要亦不敷之衰頹。既而企圖改善官營煤坑, 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使用一千人,雖以煤量增加之目的亦開整四百六十呎之隧道,但當年由基隆輸出煤 炭達四萬六千噸外,次年其產量難免減退。」 惟光緒十年中法戰爭既起, 法軍企圖先攻占基隆,亦端在注目此地之煤炭乃為不容置疑之事實。當其地陷落之際 ,清軍自行毀壞,以水浸坑口,燒棄貯積煤炭約一萬五千餘噸而退,不得已一時中止之也。爾後煤炭為之缺乏。治和平恢復後, 接受商人張學熙之稟請,由其承辦。 越光緒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獲准,設煤務局於八斗,隸臺灣巡撫,舉張士瑜任總辦, 聘英國人瑪禮遜 (H. C. Matheson) 為會辦,敷設由八斗煤坑至基隆碼頭間之運煤專用鐵 路支線。然每月尚難免損耗三、四千兩,致合股之商人等乞請退股。會依英國領事之推 |舉,有英商旂昌洋行(Hankered 漢名范嘉士)擬併( 頁568,臺灣文化志 中卷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4:林再生基隆煤炭史以“ 八斗子官礦的興起與廢棄大事年表“,“清朝八斗子官礦之有關資料”,“ 八斗子官炭礦失敗原因之探討” 等等大篇幅剖析。

 

5:清代官礦通風井遺址 紀念碑碑文: 清光緒元年(1875)為加強海防在福建建設船廠並練軍。 船廠用煤決定由維籠供應。時官礦由英国礦師代雇工匠並採購機器,開鑿直井 。其主井於光緒二年八月開坑;翌年三月著炭,經過砌壁裝上捲揚機 年底完成。本井係其通風副井,於四年初完成;並在坑底裝蒸汽動排風機, 以供坑內空氣流動,井徑2.5 6公尺、深26.82公尺。 指導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 土地所有單位:台灣電力公司深澳發電廠 承辦單位: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難能文史工作室 台煤史料研究工作室

6:第四章 中正區 (87 頁,臺灣地名辭書) 日治時代和民國時代,八斗仔煤礦仍續有採挖,有時採挖到一定程度, 一些礦坑會相互 貫通。戰後,據云擁有調和煤 的杜伯英,曾進入清國 井流取走頂磐的煤柱。民國48年時,榮隆煤礦亦與清國井,貫通,並 流出大量的坑水。(李亦同,舊難龍八斗子煤礦勘查報告)其後,更有臺電 公司長久取用「清國井」地下水的傳聞。臺電不再取水之後,「清國井」才 真正地走入歷史了。 

7:特記事項:調和煤礦開採地域正為清朝時期聘請英國礦師調查設計,購置礦用 機器材料開鑿台灣第一座機械直井所在地。直井副井距調和下層本 坑不過百餘公尺而已。现在兩直井均成為水井尚可供人憑弔。 調和煤礦在戰後外銷時期曾興盛一時並開鑿坑內斜坑。後在直井舊 跡西方開鑿本層斜坑後因下磐大量湧水(本煤系本層與下層間有一 含水層,使得坑內淹水,雖採取許多措施終未見效,最後被迫提 前收坑。在本層開採期中曾遇清朝時採掘跡之殘留煤柱,據說煤柱 十五尺大小,看似都末曾回採留下。而平巷敷有早期英國製之門字 型钢轨用容量约300kg之煤車運搬般,煤面則使用抱籠拖運。( 臺灣鑛業史續二上)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清國井,清朝八斗子官礦(基隆官礦,雞籠官礦,八斗仔官礦),清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