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麗的內溝溪,高山,丘陵,平野水田和梯田的生痕,竹林,茶園,雨,霧,荷花,鳥蛙鳴叫,小土地公祠,煤礦遺址,沙渚,古厝.....土尾堆等等還存在著。
林衡道先生說,淡水廳志收錄有清朝內湖莊的詩歌。( 鯤島探源,七,稻田)
清朝晚期林占梅先生的內湖詩更是高達數十首。
日據時期的賴和醫師也是有疑似內湖泛舟的詩,歡喜雀躍在文字裡。
即便是周夢蝶詩人民國70年(1981 )的叩別內湖- 擬胡梅子,沉重中也是不忘記提起荷花與沒來由,沒次地的秋雨。
1908年到1914年之間,賴和在寫成{永春坡(松山錫口大湖山)}和{劍潭寺}之間,吟詠了{基隆河泛舟}:
丹楓幾葉綴江堤,秋色輕描愈覺佳。
短艇漸移沙嘴外,碧波深處衆山低。
白瓠岩上餘朝露,石壁潭前聽午雞。
忽憶座無吟詠侶, 溪山如此不留題
(34頁,1908-1914賴和全集漢詩卷,賴和文教基金會 ,前衛出版)
白瓠岩還有待學者釋疑。石壁潭應當是羊稠石壁潭,離內溝不遠。石壁潭真實存在於文獻上,只是基隆河截彎取直而毀滅了。
台北市志說,閩南語{湖}代表是盆地,內湖就是內方的盆地。
內湖,內溝,五分都是清朝時代已然誕生的地名。
內溝,就是今天的內溝里,因內溝莊而得名,內溝莊有水圳,可以通往五分,這就是內溝地名的由來。
五分在今天五分里南半部,也就是東湖國小周圍一帶,因為五分莊開闢的初期有林成祖的業佃某姓者分派他的佃地給五個兒子,因此稱為五分。
林秀俊先生(1699-1771)漳州人號林成祖,墾號也是以林成祖為名,與何士蘭先生都是內湖區漢人的代表人物。(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291850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羊稠:在石潭里內,開闢的開始,建有羊舍,所以叫做羊稠。1945年之後, 以村內有石壁潭而得名,也就是今天的石潭里。(台北市志,五章直轄市時期第三項各區區里封域、地名由來155 頁)
洪英聖先生說,內湖的先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群里族社,原本不是在內湖,而是基隆河南岸,屬於今天松山區轄區內。里族社屬於較大的部落,荷蘭人甚至把「基隆河」稱爲「里族河」。
基隆河一帶,在一六五六年曾發生區域戰爭,康熙三十三年(一 六九四)間,發生持續性的大地震,原來住在基隆河南岸毛(麻)少翁社一帶地層陷落到基隆河中。原來住在毛少翁社旁邊的里族社人可能也被迫遷移到「舊里族」(今松山區)。舊里族社人,也有一部分人選擇遷居到基隆河北岸,就是今天的內湖區域,新建立的部落,被稱為「新」里族社,也就是「新社」的意思。昔日所佳原居地(今松山區)被稱為{舊里族}, 「舊社」的意思。
里族莊是漢人在平埔族{里族社} 附近墾耕,逐漸形成的墾民農莊。這個詞出現在{續修臺灣府志}。位置大約是在今天大湖、葫州、五分、石潭、內溝等幾個里區的田圍一帶。
(台北市地名探索|情歸故鄉2,洪英聖,時報文化)
換句話說內溝至少在1760 年就已經是里族莊村莊之一了。
再經過將近一百年,內湖莊在林占梅筆下十足的田園景象,這景象軌跡延續至今。以下列舉咸豐二年(1852) 到五年,林占梅的幾首詩。
過內湖莊詩:
平隴多栽稻,高園半種茶;
繞林沙岸遠,傍水竹籬斜。
啼鳥巢深澗,垂門藤挽花;
一村幽僻處,耕讀足生涯。
這簡直是內溝溪深處的素描。
內湖僧舍小憩
古寺隱蠶叢,逶迤曲徑通;
風微鐘懶送,水碓急勤春。
老柏春華吐,重巒晚翠籠。
泉渚懸絕澗,百尺似飛虹。
這古寺會在哪裡呢?
林占眉還說:
過內湖小邨憩望
客行常喜此停車,邨嗚中藏四、五家;
挂壁綠蘿牽補屋,環階紅槿織成笆。
溪雲漠 漠随流水,岸柳條條綰落花。
無限好山排萬疊,當門似有畫屏遮
(34 頁,咸豐二年, 林占梅,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52。)
四季;內溝溪旁,櫻花,油桐花,香花等等的落花,落在野薑花,芒花,荊棘,車前草,蒲公英......楊柳的枝葉上,跟著草樹在風中搖曳,還真像是被枝葉綁住了。
內湖莊偶成
郊原春暖草勾萌,叱犢聲高遍耦耕;
烟景不分三月暮,子規啼歇亂蛙鳴。
曉晴復幻密陰天,漠漠平疇盡水田;
野屋萬家春樹裏,午風吹得雨如烟。 ( 咸豐五年)。
內湖夜泊
修竹環村柳繞扉,小舟移向綠陰依。疎林霜冷鴉聲咽,遠浦星疏蟹火微;
亂草搖風喧斷岸,孤篷引月近寒磯。忽聽笛韻滄浪起,知有漁翁釣罷歸。
宿內湖祖師巖
道人栖隱處,高在白雲端;
竹露滴清籟,松濤生暮寒o
靈猿眠石洞,老鶴守香壇:
夜靜來明月,瑤琴獨自彈。
內湖田家
修篁夾岸水環邨,屋後高峰護短垣;
度過板橋三五武,稻花香裏是柴門o( 同上註)
花松村先生說,內溝的前半段是新建的社區,而後半段是世居好幾代的散居民宅,就在山間或是盆地上的田園之間。(台灣鄉土全誌 第二,中一出版社發行)
這也是能維持漁,農和礦業景象的原因之一吧?內溝溪自然生態步道很值得建議去走走。
愛爾蘭詩人葉慈的水中自我欣賞的老人的詩:
我聽很老的老人說:
「萬物 都變易 ,
我們也一個個凋落。」
他們手如雀爪,雙膝
似水邊的老荆棘樹枝,
疤節生累累。
我聽很老的老人語:
「美好的一切終逝去,
就像這流水。」
(傅浩編譯,書林,葉慈詩選,頁123)
希望內溝和內溝溪,能像四百年來文學家所告訴我們的美而被維護著。而不是消失。
(2020 年10 月13 日,非常感謝愛書人)
附錄:
(1):叩別內湖
擬胡梅子( 夐虹詩人本名)
即使早知道又如何?
那心情,是哪吒的心情
花雨滿天,香寒而稠且溼
拂不去又載不動的
那心情,是哪吒的心情
向佛影的北北北處潛行
幾度由冥入冥
何不都還給父 ,將骨,
而肉都還給母?
那時 - 再回頭時
將只砰這襲荷衣,只䞉一
手之胼與足之胝一
乾坤圈和風火輪了
難就難在「我」最丟難掉
一藕有藕絲,蓮盛著蓮子
更無論打在葉上,梗上
那一記 整似一記
沒來由,也沒次第的秋雨
(七十年九月三十日,十三朵白菊花
,周夢蝶洪範)
2:/歷史沿革:
內湖區以清代內湖莊得名,因其境內多小盆地地形,閩南語 「湖」爲盆地之意,故以「湖」稱, 內湖即內方盆地之意。說內湖三面環山,南臨基隆河,境內多丘陵,丘陵內低窪地形成不少內陸池 沿,內湖意指山內之大池,聚水而不必通河之地方。由於土質佳,無砂粒,是製造磚瓦之上等材料:
日治時期內湖磚瓦窯廠林立,所產之黑瓦馳名全臺,如今已停工。日治時與南港合併為「內湖庄」 臺灣光復初期原屬臺北縣七星區內湖鄉,民國三十五年將南港劃出另成一鎮。三十六年將七星區併入 淡水區,三十九年廢區制,改稱臺北縣內湖娜。至五十七年劃歸臺北市改爲「內湖區」,但仍劃入禁
建區,直至六十六年才公布都市計畫,進行開發。
(花松村編纂
台灣鄉土全誌 第二
中一出版社發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