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
江文也兩首新詩,葉笛詩人譯:
1,冬至黃昏東便門所見:
拖著土車
要出門的驢子
它 為什麼
會變成這麼難受的感傷?(頁172)
2,洋車夫:
那彎曲的背部
那默默的眼底
這大陸柔弱的堅強 在你身上
但 誰想過 你也有生活(頁176)
(北京銘-江文也詩集。葉笛詩人譯,江文也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
江文也的叔叔是基隆舉人江呈輝詩人。
林衡哲本身是醫師也是樂迷。
B,
【臺灣音樂之光-林衡哲音樂札記】,介紹了許多作曲家,演奏家。
懂音樂的人,就像地質師,或是熟悉地質的金礦工,煤礦工,一接觸礦山就曉得是否是含金量高的岩層。
書中說,1960年以前,華人中,只有兩位作曲家揚名於國際樂壇。
一位是中國出身的江文也,一位是周文中。
林衡哲有幸認識與見了幾次周文中,也曾與楊牧詩人主編【新潮叢書】時,就想要出版【周文中音樂論文集】,可惜沒有實現。
林衡哲很熱情地,尊敬地,數千字,介紹江文也,認為來自台灣的江文也才是日本現代音樂史上最傑出的作曲家,而不是山田耕作,伊福部昭,早坂文雄,武滿徹或是黛敏郎。
江文也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巨人,新北市三芝區人,生於1910年6月11日,在獲悉得到台灣人的獎-台美基金會人文獎後第二週,於1983年10月24日逝世於長久移居的北京,享年七十三歲。
江文也的養分很多,就如同每次到府收購二手書,幾乎都遇見,許多愛書人珍藏本行外的文學,哲學,繪畫,歷史等等書籍。
林衡哲說,江文哲對文哲藝術也都很有深刻的認識與才華。
1936年,江文也以管弦樂處女作【台灣舞曲】獲得柏林奧運文藝賽中的管弦樂曲特別獎。
1938年鋼琴曲【斷章小品】(作品八)獲得威尼斯第四屆國際音樂節作曲獎。當年,江文也不到三十歲。
江文也是跟周文中一樣,不是音樂世家,也都是半路出家的作曲家。
江文也22歲東京武藏野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系畢業。
江文也是浪漫派,充滿獨特性格的藝術家;周文中則是誠懇篤實,好學深思的作曲家。
江文也,六歲與父母親搬到廈門,1923年(十三歲)到日本求學,1938年(28歲)由日本到北京任教。
1932-1937年,江文也屢屢獲得日本音樂大獎的第二名。郭芝苑音樂家披露,這是日本人對台灣人的差別待遇,第一名怎能由殖民地台灣人取得。
江文也在郭芝苑親自請教江文也,江文也回答,一點都不介意,不是在爭取第一名,而是為整個世界音樂史創作具國際水準的音樂,才是夢想。
1936年的德國柏林奧運文藝賽,那些曾經獲得日本本土競賽頭獎等等的作曲家全部落選,就連同江文也的老師山田耕作也是。只有永遠日本第二的江文也入選,還獲得特別獎,是東方人的唯一。
1947-1949年,是江文也的豐收期;1949年之後,中共取得政權,政治因素的陰影不斷擴大。
江文也開始進入後期的【鄉土作曲時期】,不再唱西方歌劇,不走前衛作曲家路線,結束研究中國古樂的工作,開始潛心研究台灣的民間音樂,並且創作感情濃厚的思鄉曲。
江文也還擁有很多台灣音樂史上的第一。
第一位採用台灣民族音樂素材【高山族音樂】而成名於國際樂壇,【台灣舞曲】,【台灣山地同胞之歌】便是代表作。
台灣第一位作品被灌製成唱片的作曲家。
臺灣第一位演唱西洋歌劇的臺灣聲樂家。
台灣第一部交響曲,芭蕾舞曲,彌灑曲,交響詩。
1934年與江文也一起參加【鄉土訪問音樂團】的成員:高慈美(鋼琴),林秋錦(女中音),柯明珠(女高音),陳泗治(鋼琴),林澄木(男高音),林進生(鋼琴),翁榮茂(小提琴),李金土(小提琴),各個都是極優秀的音樂家,也都是台灣音樂史上十足金的重要人物。
以下是該書對林衡哲作者的介紹:
林𧗾哲,本名林哲雄,1939 年出生於台灣宜蘭,就讀
台大醫學院時催生「新潮文庫」,引進無數
世界名著,並翻譯 《羅素傳》等八本名萻。
在建中時代,深受羅曼羅蘭的 《約翰 •克利
斯多夫》 影響而變成「貝多芬迷」。
1968 年出國之後,在紐約十年間,曾聆賞過
卡薩爾斯等二十世紀音樂大師的演出約五百
場,建立對西方音樂傳統的認知。
1978年搬到南加州後,欣賞蕭泰然和許丕龍主持的
「三千人感恩節音樂會」
,才認識多采多姿
的台灣音樂傳統,並致力於台灣文化國際化、
人文化、與本土化的工作。曾創辦「台灣文
庫」,成立「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
並催生三首蕭泰然協奏曲,同時舉辦「台灣
名家演奏系列」,把台灣音樂家的作品推上
國際舞台。
1997年落葉歸
根後,先後擔任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台南
市文化局長、衛生署顧問、台北醫大駐校藝
術家,並擔任各大學醫學院的「醫學人文講
座」,以及催生「望春風文庫」,繼續他一
貫的人文主義者的追夢人生。
著有《雕出臺灣文化之夢》
、《開創台灣文
化的新時代》、《西方音樂巨人馬勒》、《菲
律賓國父
黎剎傳》;主編《江文也的生
平與作品》、《蕭泰然的音樂世界選輯》、《廿
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等書。(臺灣音樂之光-林衡哲音樂札記,遠景,林衡哲著,2016年)
(2024年 1月30日。2月8日除夕樂伯筆記。非常感謝愛書人)
江文也新詩北京銘。江文也叔叔基隆舉人江呈輝。1936年柏林奧
A:
好厲害,一座廟至少有兩位是江呈輝先生的學生。他是基隆市區清朝時期唯一的舉人,也是清朝最晚成立的崇基書院的創辦人與院長; 同時也是音樂家詩人江文也先生的親伯父。
明天就是109年中秋節。基隆愛三路和廟口,人潮像是巨星演唱會的多。
早上十一點,距離愛書人指定的到府時間還有半個小時。
大家都戴著口罩,肺炎疫情還是警戒著。
冷風細雨,幾家老字號的餅店,一排就二十來位。除了送禮,很多人是買回家過節的吧? 基隆與台北不少人來自桃園以南和宜蘭花東及外島。
這樣的節日又放四天連假,回故鄉真好。 彎進廟口裡的奠濟宮。
大門門眉和兩側,有許梓桑和李碩卿等兩位先生的題字與題詩。就沒仔細分辨還有哪些題字者是江呈輝的入門弟子。
趕緊入內看有沒有江呈輝與江文也兩位的題字。沒有。
聽或學習老師的話和言行準沒錯的。
一百多年前,江呈輝他在舊體詩裡說過,中秋節吃大餐,他真的是貼近凡間的可愛老師 ; 江文也則是愛書人們與二手書店界書神一般的偶像。
江呈輝 (蘊玉)是江文也的伯父,應當正確的,只是大還是三伯父,江文也的家族有不同的說法。(江文也及其相關文獻之研究:陳姵璇 ,指導教授:徐麗紗教授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班音樂學組 碩士論文)(江蘊玉之曾孫江毅所著《樂海才子:江文也》)。
江文也的夫人吳韻真女士說,在北平時,江文也最感興趣的是舊書店。他在那裏站着挑選書 ,兩三個小時。也不覺疲勞。一次他竟發現了殘缺不齊的 《樂律全書》,雖只是其全套中的幾本,他也用高價買來,有些 古譜他看不懂,就請教於古琴專家管平湖及古箏專家婁樹華。
江文也跟她說,他小時候在台灣,家中來的客人和先輩們在一起時時讀詩誦詞,自己在旁隨着也能背誦不少古詩,但都是用台灣話朗讀 的。他的國語發音很不正確。
(頁9,民族音樂研 究第三,江文也 研討會論文集,劉靖之 主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樂學會 出版)
二十年來,我們都是親自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文史哲藝術老畫冊為主;泛黃,髒舊,破損,不全, 也收。
余玉滋學者說,清宣统二年6月11日(1910年農曆五月初五)江文也出生於台灣台北縣淡水鎮。祖籍福建省永定縣,客家人。父江長生,秀才, 後從商。母鄭氏名閨,聰敏賢慧,生有三男。文也為次子,初名文彬。兄名文鍾,弟名文光。
1916 民國五年 6歲 随父母遷居廈門。 1917年, 7歲 ,與兄文鍾、弟文光就讀於廈門旭瀛書院。這是台灣總督府直接設置專供台籍子弟就讀的日文學校。由此奠定了 日文基礎。同時,開始接觸音樂,愛好唱歌。每逢節日,喜隨母 親進廟會,欣賞各種民俗活動。家中往來大多是文人墨客,受到 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因此喜愛詩詞。
1934( 24歲) 開始投入音樂創作實踐。在日本創作或出版的作品,署名用“Bunya Koh"。這是以 “江文也“的漢文姓名的日語語音,用拉丁字母拼寫出,按西方習慣書寫而成的。 4月 創作銷琴曲《台灣舞曲》(作品一)。 6月完成管弦樂曲《台灣舞曲》(同為作品一)。
日後以此成名之作進入國際樂壇。 8月參加東京“台灣同鄉會”主辦的“鄉土訪問音樂團,返回故鄉台灣,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等地巡迴演 出,擔任獨唱節目,並收集了民歌。這次活動對以後的創作有着深遠的影響。
同月完成詩作,用日文寫在管弦樂曲《台灣舞曲》總譜扉頁上:
我在此看見極其莊嚴的樓閣,
我在此看見極華麗的殿堂,
我也看到被深山密林環繞着的祖廟
和古代的演技場。
但這些都已消失淨盡,
它已化作精靈,
融於冥冥的太空。
神與人之子的寵愛集於一身的精華
也 如海市蜃樓,
隱隱浮現幽暗之中。
啊!我在這退潮的海邊上,
只看見殘留下來的兩三片水沫泡影…。
(金繼文譯) (頁33,民族音樂研 究第三,江文也 研討會論文集,劉靖之 主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樂學會)
故鄉總是最美的。
覃子豪先生翻譯的法國詩人的詩。 流浪漢:
回憶是多麼甜蜜,
我回憶誕生我的快樂的地方!
姊姊啊,法蘭西的日子
是美的
啊!常使我愛戀的,
是我的 故鄉!
它使你回憶我們的母親
坐在使我們溫暖的爐邊
我們擁擠的投入父親快樂的胸前,
我親愛的, 吻着他蒼蒼的白髮
感覺甜蜜!
姊姊啊,你要再回憶
古堡是浴着金色的陽光,
拳芮,那是多麼 古老的塔,
那兒,那一天有
大礮鳴放?
你回憶靜靜的湖面
湖上掠過燕子的翅膀,
風吹動了靜靜的
蘆葦
最美的是水波上的
斜陽。
!它能還給我的海倫
還給我的山巒,大的橡樹?
它們使我回憶那些時光
我很痛苦!
啊!常使我愛戀的,是我的 故鄉!
(沙多蒲里昂(Francois René, Vicomte 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 法國人。覃子豪全集3, 27 頁)
江文也的父執輩真是強,爸爸秀才,伯父舉人,另外兩位伯父也望重士林。
以下引用自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是江蘊玉舉人的詩:
(1),江蘊玉的讀遊歷圖記(其四), 七言律詩 , 江蘊玉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 24頁
和戎往事己成非, 復比和戎事更違。
?首故園人似夢, 傷心舊壘燕何歸。
籌邊孰許箸前借, 鑄錯難教戈再揮。
騷客哀時天久醉, 讀公感詠倍歔欷。
(2),涉園 七言絕句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25頁
中年歲月悔蹉跎, 事業無成喚奈何。
記得兒童舊栽種, 梅花一樹態婆娑。
(3),旅中春詠 五言律詩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29頁
慣作登樓客。芳辰更憶家。
有風宜對竹。多雨可憐花。
社燕棲巢舊。春鸚警夢賒。
年年柑酒興。領略付?霞。
今天是民國109年9 月30 日,農曆八月十四。
明天就是中秋佳節。
借用詩人的詩應景一下吧。
中秋即詠 七言絕句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29頁
招集鄉人敘舊歡,幔亭峰頂列杯盤。
武彝仙子如重降,筵式於今吃大餐。
( 檢索自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2020 年9 月29 日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應用創意研究所)
未完待續,改天再報告江呈輝先生的生平,著作,與在基隆廟宇裡的題詩。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 月 30 日基隆不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
附錄:
(1) 陳姵璇學者說:(。江江文也於一九一○年(日本紀元明治四十三年)六月十一日,亦即農曆五月 五日端午節那天出生於臺北市大稻埕。35他的祖籍是福建省永定縣高頭鄉高南 村,屬於客家村莊。江文也的祖父江國英(俊民)育有四子,長子名為「蘊玉」(呈輝);次子為「蘊章」(永生)、三子為「蘊和」(保生);幼子名為「蘊均」 (蘊筠),別名「長生」,即是江文也的父親。36江國英於十九世紀末移居臺灣後, 即落籍於臺北縣淡水郡三芝庄埔頭坑,從事開墾的工作。
因此,江文也雖在臺北 市大稻埕出生,卻因跟隨祖父設籍於三芝鄉祖居,乃被視為三芝人。但在江蘊玉之曾孫江毅所著《樂海才子:江文也》一書中所列之江文也世系表,蘊和排行老 大、蘊章排行老二、蘊玉排行老三、蘊均排行老四,與江文也戶籍謄本所見稍有落差。根據江家 在臺之戶籍謄本所見,江保生(蘊和)排行三男。見江毅,前引書,頁 213-216。 37 根據江長生的戶籍謄本登記係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新小基隆字埔頭坑五番地,此住址原名稱 為臺北廳芝蘭三堡小基隆新庄土名埔頭坑五番地 (檢索並複製自江文也及其相關文獻之研究,研究生:陳姵璇 ,指導教授:徐麗紗教授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班音樂學組 碩士論文 )
(2),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續上篇崇基書院與江呈輝舉人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0234
 
B,
崇基書院與江呈輝舉人到府收購二手書完成後,依照愛書人指點,走進和出龍安街96巷8 號的百年防空洞隧道,立即銜接上獅球路,成功國小。 再來是果菜市場辦公室。
右轉穿過平交道,是東和大樓、仁愛區公所及市警局第一分局等。這幾棟建築,都是民國四十年後,填埋大池和海澳後所興建的。
基隆市志說,起初是陳家祖厝面前的陂仔,民國六十一年,本地蓋起果菜市場,徵收這個池塘,填平建為果菜市場的辦公室。而原本是日據時代旭川運河的船澳,作爲煤炭、木材裝卸處,以及小船的避風港。民國四十八年,政府將石硬港(又名南榮河)下游和本船澳加蓋,在上面建成東和大樓、仁愛區公所及市警局第一分局等。
林衡道和學者們說,基隆灣市區,四百年來不斷擴大填海而增加海埔新生地。
我此刻所在的位置屬於文安里,里名的由來與崇基書院有關。仁愛區獅球嶺面海這一側,四百年來被稱為嶺腳。
而嶺腳這一帶有好幾個里,其中,至少有文安,崇文和書院里是因崇基書院而命名。 不過,奇妙的是,文獻資料上,崇基書院確實位置在哪,以及創辦人江呈輝舉人的生卒,生平與著作卻是資料欠缺。
石坂莊作,大正六年(1917 )的{基隆港}說,崇基書院是光緒十九年成立,基隆同知的管理下由舉人江呈輝監督領導。(基隆港,石坂莊作,臺灣日日新報社, 成文)。 簡萬火先生的基隆誌,(簡萬火著,日本昭和六年,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連橫先生臺灣通史,書院教育與建築等等書籍都如是說。( 王鎮華,故鄉)但就是沒有地址與江呈輝院長的詳細資料與詩集等著作。
基隆市志藝文篇,很感慨地說,基隆歷經三百多年來的改朝換代, 清法,乙未年等戰爭,史料四散;二次大戰時美軍猛烈轟炸重要建築物,文獻更是燬失殆盡。如今蒐集無門,至為可惜,崇基書院與創辦人江呈輝的詩集更是難尋。
崇基書院究竟創設地點在哪裡?通說目前還是認為是個謎。
當然可以用刪除法,那就是日據時代以來填港澳池塘的就不是,比如果菜市場辦公室等等就應當不是。
然而,1990 年版的基隆市志藝文篇卻肯定地說,崇基書院,於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由舉人江呈輝創設,為基隆惟一之書院 院址在嶺腳莊,即現在獅球嶺山麓,蚵殼港河畔,俗稱水輕硿,今之仁愛區書院里。院舍之興建,經基隆通判撥給公帑九千兩, 一年落成,推因甲午之役,清廷敗績,臺灣變色,以致僅及一年就改由日本人來殖民。
這篇文章裡,很詳細說明基金籌措的對象,性質與數額。童生的待遇,考核獎賞與懲罰等等。同時也附設義塾,提供本地子弟就讀。( 基隆市志藝文篇)
這篇應當是引用1956年版的基隆市志。不同的是1956 是這樣說的:
院址在領脚莊,其地現已歸劃臺北縣,惟當時屬基隆廳範圍。
這就期待學者們去研究了。
很可惜,這些文獻都沒註明資料來源。
而同樣是1990 年基隆市志地理篇則說,水輕硿屬於文安里,崇基書院究竟位在何處?尙無法得知。而水輕硿:指今龍安街和縱貫鐵路之間地帶。地名來源 「有兩種說法: 日據時代,這附近有水廠的制水閘,每當 啟動時,水流聲音很響,故名。2、這附近為河流流經之 處,因河水落差所發出的水流聲,故名。 書院若真是設在此處也不錯。
有輕硿的水流聲。
只是四百年來,台灣各地地名的寬窄是跟著時間而變動的。
比如說林衡道先生講過,以前三貂嶺泛指台灣東北部,而不是今天的三貂嶺車站一帶而已。
這水輕硿是狹義的龍安街到鐵路之間,還是泛指整個嶺腳?
基隆市志並沒說明引述來源,這真的是有待學者釋疑了。
奇怪的是,基隆市鄉土史料,訪問數十位耆老,也都沒有人曉得崇基書院在哪裡,更別說江呈輝舉人的生平了。(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基隆古典文學史則是引用唐羽先生(《雙溪鄉志》下冊,雙溪鄉公所,民國90年9月) 說,日軍佔領基隆後,將書院改成衞戍醫院。
清朝末年,基隆地區是包括平溪,貢寮,雙溪,瑞芳,金山等區。基隆地區只有兩位舉人。一位就是江呈輝。
日據時代簡萬火先生說,江呈輝字蘊玉。籍永定。世居基隆福德街。人品純正。學問淵博。孝友之風。閭里稱最。既領鄉薦。益以文章自惕。會遭割讓。遂挈眷內渡。歷任各縣敎諭 之職。廿餘年前(宣統年間)。曾一次來臺省墓。寓於學生許梓桑家。返掉後不數年。旋歸道山云。 (31,簡萬火著影印 日本昭和六年排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之後的基隆市志和許多著作幾乎都是引用簡萬火先生的記載。
基隆市志說,福德街,指今愛三路四十九巷內,巷口有大基隆一帶最早的土地公廟 「福德宮」,故名福德街。福德街在清代為重要的街道,今只屬小巷而已。 繞過水輕硿,再走到福德街,只花了七分鐘。很難想像,這裡四處曾經是港澳的水面。 福德宮很小巧,精緻。牆壁和梁柱上的重建日期是民國三十七年。土地公在左側,土地婆在右側,有土地婆倒是很少見。有一點特殊的是,兩側的匾額;右側牆壁是得意堂,左側是聚樂軒。這兩大北管樂團,在基隆,清末到日據可以說拼鬥激烈。(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裡報告過了,就不贅言了。)在這裡卻是很和諧。
這條巷弄,當年可是 非常重要而繁華官道。改天再報告。 從外國人的遊記,比如北台封鎖記的英商陶德等等外國人,恐怕都走過。
鯤島逐華波這本書記載,光緒15年(1889)江呈輝(?-?):基隆人,光緒15年舉人,著 有《春暉堂集》。(鯤島逐華波 清領時期的本土文人與作品,作者,徐慧鈺,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
相信,從1895 年日軍的地圖集或是內部文件應當找得到崇基書院的確實地點; 1895 年後台灣或是大陸的古典詩人的唱和,教育志.... 和民國後的永定縣志應當可以找到江呈輝舉人的事蹟和著作。很盼望學者們可以幫大家找出來。
而我們身為二手書店到府收購舊書的走卒,則希望可以收購到春暉堂集。
只要著作一產生,世界上就沒有絕對的孤本或是失傳。
春暉堂集,(春暉樓 集,春暉園集)還活在人間。隨著時代的推移,許多早期學者未得一見的史料陸續出先現。
引用並複製自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其中的三首: 春暉園 七言律詩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16頁
十畝膏腴竹木?,果蔬秀美闢畦町。
榴花紅比桃花?,橙樹芳聯梅樹馨。
拾芥術乖違宿願,拔葵事矯陋前型。
林泉別有蓴鱸味,不向秋風羨季鷹。
菽莊消夏和健人?此代柬 七言律詩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17頁
浣花溪宅棨遙臨,草閣江流五月深。
霖雨蒼生雲觸石,煙霞白晝鳥還林。
撫琴動操追宗炳,覽易傳經慕蔡沈。
陋彼東山忙賭墅,天然壺嶠不知尋。
林景商先生招赴菽莊詩社賦此寄呈即壽菽莊主人四十 七言律詩 江呈輝(蘊玉) 《菽莊主人四十壽言[1916]》 49頁
歲星降誕邁東方,紀算籌添歷海桑。
世易衣冠空獬豸,天綿福祿頌鴛鴦。
花稱並蒂兼仁壽,草是宜男最吉祥。
強仕年華招隱日,梅仙耦侶鶴齡長。 )。(2020 年9 月28 日下午一點檢索)
未完待續。以後再繼續報告崇基書院與江呈輝先生以及他的家族晚輩們對台灣音樂藝文的貢獻。
(基隆市(光緒元年後的基隆通判廳) _ 崇基書院:基隆嶺腳,基隆舉人江呈輝募金於光緒十九年建,二十一年竣工,未及推展學務而割臺。日 排時充為醫院(「臺灣私法」頁三O七)。 (續臺灣省通志)
(2020 年9 月28 日。台北市北投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非常感謝愛書人。 也很感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 。。。。。。。。。。。。。。
附錄,關於崇基書院,民國45年基隆市志說: 臺灣於康熙年間,僅設崇文海東兩書院, 正以後,各地書院,漸大設立,基隆士子,初則肄業於淡 水廳屬之明志學海兩書院,迨光緒十九年(西曆一八九三年),舉人江呈輝呈進創立崇基書院,是爲基隆唯一之書院。
院址在領脚莊,其地現已歸劃臺北縣,惟當時屬基隆廳範圍,院舍興建,經基隆通判撥給公帑九干五 百兩,充建築及開辦費。院舍;工程始於十九年,及二十一年落成,惜以甲午之役,清廷敗績,臺省變色, 以救僅及舉行首次月課,即猝遭改隸之痛矣。 該院基金大部均由江呈輝向當地紳董籌集而來,計有左開各款:
一、十分寮田,租谷五十三石,換租銀五十三元。按該項田畝,最初由一胡姓者約集佃戶,開墾而成, 並給新竹縣大租二十石,其後胡姓與佃戶間,發生租谷糾紛,訴於基隆廳:經判決筋將每年租銀另加 三十三石,繳納基隆廳,廳通判探納江呈輝建議,將該項租銀,撥充崇基書院經費。 二、球仔山宅地,税銀十七元,由基隆媽祖宮捐助。 三、没收款五百九十六元。光緒十五年,有劉維周者,將球仔山一帶之地,以價銀千元,售與德人門羅德商行 ,事爲基隆廳獲基,飭劉收回土地,劉不理,沒收其地價銀千元,從中撥五百九十六元,充作書 基金。 四、基隆育英社捐款千元,充作基金。 五、衆義船行捐款一百二十元,充作基金。蓋此款實則由船行向入港船隻,按其載重量征集而成,旋即廢除。 六、公魚量稅捐款一百八十元。將公魚量稅捐,撥充書院基金,係由衆紳董建議,廳通判探納照辦。 書院主講習者,原稱山長,惟自乾隆二十年後,全國書院,一律改稱院長,院長爲江呈輝。主掌經濟 者,稱監院,監院何人不詳。其生童分三種。( 基隆市志,教育篇, 頁七,3515, 基隆市文獻委員會,1956 年)
關於江呈輝的學生許梓桑: 許梓桑(1874-1945) 字迺蘭。淡水縣庠生。本姓胡 ,山莊農家子,幼年出養於基隆商人許某為嗣。為人敦厚寫實,受業江呈輝之門。1901年授紳章,1903年任基隆區街庄長,不久推开基 1921年調升為基隆街助役,並任台北州協議會會員及基 隆同風會會長。性格溫文儒雅,能詩,為赢社中堅,後組基隆大同吟社, 名譽社長。復為《詩報》社長。 (台灣文學史長編8 一線斯文 台灣日治時期古典文學作者 顧敏耀、薛建蓉、許惠玟,國立臺灣文學館)
清朝在台灣最晚設立的書院是基隆崇基書院。院長是基隆舉人江呈輝先生。江呈輝兄弟都很優秀。而江文也音樂家也是他的親姪子。很可惜的是,基隆市志等等書籍,都因缺少資料文無法詳細介紹崇基書院與江呈輝,作者們因而深感遺憾。
(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0234以及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4406)
 
C,
日本時代,1923年臺灣總督府編修課長古山榮三郎, 在”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的序文說:
“然學博而不祀,德高而湮滅無聞者,世多其人。”
的確。不是只有讀書人,各行各業,很多學博德高者名氣不響亮。
基隆市區唯一舉人江呈暉被台灣徐慧鈺學者特別記載,雖然短短幾個字:
”光緒15年(1889)江呈輝(?-?):基隆人,光緒15年舉人,著 有《春暉堂集》。 ”
(鯤島逐華波 清領時期的本土文人與作品,作者,徐慧鈺,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3)。
讓人對江呈輝的著作還在人間角落,充滿了信心。
檢索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已有報告,就不再贅述。
這本記念冊是1923年,廈門旭瀛書院編輯 出版,( 旭瀛書院的介紹 同前註,樂伯二手書店)。
內容有江呈輝的舊體詩詩集,古山榮三郎序文和同是老師的劉阿旺先生追悼會紀錄與黃靜文先生的江蘊玉孝廉履歷。
冊子裡沒有江呈輝針對1895 年乙未日本接收攻佔基隆與台灣的記敍或是感懷詩,崇基書院與基隆故居也沒有。
但 , 這畢竟是日本廈門旭瀛書院編採的。只能期待詩人自己的春輝堂 詩集,和學者的研究。
今天是中華民國109 年10 月1 日中秋節。是菊花,野薑花,台灣欒樹盛開的季節。
江呈輝在詠菊這首七言律詩,說:
獵獵西風透碧紗,捲簾人坐對黃花。
籬邊瘦影來寒蝶,徑外斜陽隔亂鴉。
楚客加餐惟愛國,杜陵有淚豈思家。
乾坤點綴秋菲淡,迴勝靈芝采九葩。
但至少能得到江呈輝的部份生平和詩作,很開心。孝廉是舉人的美稱。
以下以劉阿旺和黃的兩篇文章部分敘述,擷取出成簡單年表。
劉阿旺先生說:
江呈輝先生,字蘊玉,號璞巖,福建省汀洲永定縣人也。
先生前清己丑(1889)科恩科舉人,曾歷任連江縣學訓導、將樂縣學教諭、永定縣師範學堂監學、官立小學校校長。
乙卯(1915)春就任廈門旭瀛書院教職。 壬子(1912)以來,多在全閩報館( 全閩新日報)主操筆政(重要評論)。
1917 年七月下旬,為了避暑返回永定縣家鄉。抵宅十餘天,染感冒微恙。初以小疾不服藥,經二日未愈,始延醫診視。派服涼劑,病益加劇。
同年八月四日(1917),去世。 旭瀛書院僚友、門徒及臺灣公會員( 廈門臺灣同鄉會)等,欲表哀痛之忱,於是會集廈門中的紳學商諸同人,在永春會館為開追悼大會。 而會場布置得宜,正面懸掛先生肖像,安置香案,設醴陳牲正。廳外庭及前廳外,垣俱懸列各界輓軸。大門結綠,懸旗又掛大書追悼會三大字橫匾。
發起諸君,均在會場辨理諸務,設備招待所。弔唁者,依照所定時刻群集參會。 及下午三勾半鐘,鳴鈴開會。由招待員肅請弔唁者入席,公請施君雲舫先生為主祭,周君墨史先生為主席。
趙璧如先生先讀公共祭文,次讀臺灣公會祭文,又其次朗誦閩報社諸同人祭文。 繼則岡本旭瀛書院長為書院代表,宣讀追悼詞。讀畢,然後全體起立行鞠躬禮。
書院閤校生徒男女三百餘人,和以風琴合唱追悼禮畢,則主喪者江蘊和君向諸弔唁者?禮致謝。
當天與會者:日本領事官矢田部代表沼本君、新任汪道尹代表王臨豐君、公賣局長張敬蒼君、史汝臣君、黃藹士君、旅團長唐國謨君、警處長辛桂芳君、共?代表于鳳翔君、警察廳長代表楊新田君、水警署長劉振邦君。
其他紳商學界林爾嘉君、黃培松先生代表黃孟圭君、汪春源君、葉昭遒君、周麟書君、高選鋒君、吳樂夫君、余超君、邱光華君、鄭俊卿君、袁鍾嶽君、雷一鳴君、陳金芳君、馬皎如君、呂輝宏君暨列位諸君計?百餘人。 合各校男女學生,總五百三十餘人,秩序整肅。大正六年九月十六日。
黃靜堂說:
蘊玉江廣文,諱呈輝,號璞巖。由臺北府學廩生,應光緒已丑(1889)恩科, 舉孝廉。 設帳家居,全臺人士慕學從遊者,歲益增加。遐邇咸聞先生品學。
壬辰(1892)會試,挑取謄錄籤,分會典?。
乙未(1895)讓臺議成,地方紛擾。先生奉命歸籍永定縣( 福建省),居於鄉。一時汀漳龍所屬各地,負笈求學者,趿涉不辭勞。先生不得己,復就鄉居而設帳焉。
戊戍(1898)入京應試大挑,二等以?職用。歷任連江縣、將樂等縣學篆。所至培植學風,為士林山斗。
乙己(1905)朝議廢科?,先生卸篆。適邑紳請辦師範學堂,朱大令以先生品學,呈省請任為監學。 在職二年,改任官立高等學校校長。汀州學子,出於先生之門者,比比皆是。
宣統辛亥秋(1911),武昌民軍起義,改建共和政體。先生認為國民之程度未至,非賴文化宣傳,救弊補偏。無以締造維新基礎,遂毅然由永定來到廈門廁身報界。 藉新聞發行其論議,以促進共和心理。時介弟江蘊和君主辦全閩新日報,經營慘淡,數載於斯。獲先生著作為之助,尤得海內觀。然則先生之貢?於社會者,功亦偉哉。
旭瀛書院岡本院長慕先生文學,癸丑(1913)春聘先生兼任旭瀛漢文?習。 先生於著作之餘,兼以漢學課諸生。終年服務,不辭勞苦。
民國丁己(1917)五月。暑假期屆,先生由廈歸鄉,偶感風寒,藥石罔效。約一週間,遽爾作古。噩耗傳來,閤廈親友罔不婉惜。 於夏歷八月一日,官紳商學各界為先生特開追悼會,到會參弔者約千人。旭瀛諸生尤深哀悼,蓋師弟感情於焉可見。
先生哲嗣文祉、文玖、文明、文經、文琛皆聰慧,能繼父業。無身後憂,亦可謂善人有後矣。靜堂弱冠,親承教澤於先生,行述知之最詳。 欣逢岡本院長崇德報功,徵集先生歷史及其遺著,編輯成書,垂諸紀念其?歷如斯云爾。受業生靜堂。
(檢索自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
 
D,
基隆地區江呈輝故居的福德里,愛三路49 巷內,清朝時期就有的福德宮,以及,方圓一公里內的廟口奠濟宮,慶安宮,城隍廟,...哨船頭福德宮等等 都沒見到他的題詩與題字。倒是他的學生不少,比如說許梓桑, 李碩卿等等先生。
網路時代, 文獻資料比以往更容易尋覓。同時,除了期待江呈輝的春暉堂集出土,其它詩人的著作或是名勝廟宇,也許也能找到他的詩集與崇基書院的線索。
比如江呈輝孝廉七律句 , 李學樵先生披露在《南方》176期,1943 年6 月1日。
詩人李學樵率領公子鼎隆,偕諸友林紅嬰,許寶亭,蘇寅,周進爵,邱存德,邱水生,曾開瑞,等一行九人遊歷基隆月眉山。
他說,前後兩殿大殿壁間。基隆江呈輝孝廉有詩一首。旡我居士聯一對。江善慧方文筆跡石聯一對。頗有可觀。三者均皆錄於後。
其中,江呈輝的詩:
山川鍾毓羽流傳。塵世飛紅花散天。
諸相空時風不動。三生修到月常圓。
皈依便覺非凡性。解脫尤難在妙年。
我是未僧先入定。蒲團趺坐愛參禪。
(檢索自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江呈輝孝廉七律句 ,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覽勝詩瓢日記,李學樵先生 《南方》176期,1943-06-01。)
不知道,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大殿裡的這首詩還在嗎?
未完待續,以後再報告江呈輝先生其它的詩,和,崇基社書院地址的資料。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10月1日星期五中秋節。台北市南港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E,
2021 年11 月6 日星期六。坑口已經被土石囤填大半,留有一公尺平方的拱形上半段;坑口前卻是一道地峽,深約兩公尺,直削而下,寬約四十五公分,長約五公尺。地峽的底部是平面。沒見到地下水湧出。這座坑口會是清朝就有的嗎?這片竹林地土質鬆軟,擔心將地峽踩崩了,破壞現場,於是我不敢靠近地峽,趕緊後退,所致,沒看是土質還是磚石? 坑口是平水坑還是斜坑?拖籠坑還是蒸氣斜坑? 為甚麼地峽這麽窄,根本無法使用臺車? 坑口與地峽是同時期打造的嗎?地峽很精緻,彷彿是刀切豆腐的平整。我想,一切該保持原狀,讓專家來探勘與研究,我只敢遠遠拍照觀察。附近有兩個地界址碑木0042。
地主先生同意我走進竹林園區,並且指點這坑口。他說,今年68 歲,十二歲全家搬到這裡。當時,民國54 年左右,培德路2 巷房子少,也完全沒有採礦了。這座礦坑口的草樹有整理過。這裡沒有路徑,但是草樹間可以通往月眉路,月眉山,靈泉禪寺,大水窟,深澳坑,四腳亭。但是他對二巷下方的坑口沒印象。
另一座坑口是在錫安山基隆教會的下方溪邊。本地一位65 歲女士領我去看的。她說,她們府上搬來二十年。起初,很多婦女在坑口前洗衣服。坑口被水泥封閉了,湧出的水很大,黃褐鐵銹,是礦坑常見的地下水顏色。是否是主坑口,這待考。
兩位女士先生好年輕,怎麼看都像五十歲人。猶豫該不該說他們是耆老。他們說,每天勞動啊。培德路2 巷是沿著小溪而上溯的。小溪在基隆教會下方坑口那一段開始,才有流水,那是這座坑口的所賜,而上半段完全沒有。2 巷的住戶外都植有美麗的盆栽。到了末端就是泥土路了。野薑花像是吹號手在沼地搖曳,白野菇有如勳章別在枯木上,大黑蝴蝶群聚紅扶桑花。鳥鳴不斷。
附近的培德路12 巷的二坑,東信路35 巷吉隆煤礦和麗旭宮旭坑煤礦的耆老女士先生都建議我來2 巷。果然有兩座坑口遺跡。
基隆教會往上走,五分鐘到了幾座殘存的古厝。其中一棟無人居住的64 號。它的右側是一條泥土路。榕樹,松樹,九芎木高大到懷疑它們是幾百歲了。地上滿是煤炭粒屑。範圍有三個籃球場寬,靠著山往上延伸,厚度無法測量。煤很多,猶如剖開台灣大紅西瓜黑瓜仔的密。那是挖了多少煤炭,才會粒積這樣多的坑內廢土?這讓我很留意煤粒屑往哪裡延伸。是有主人照顧的竹園,我大聲喊有沒有人在? 四隻毛小孩熱烈而坦誠地招呼我。地主先生聞聲出來,並且領我走到前述有地峽的坑口。而煤的痕跡就到峽口就停止了。這位耆老先生說,山上沒有再發現坑口了。
靈泉禪寺,在月眉山,小溪與月眉湖的谷地裡。溥心畬至少蒞臨兩次。第一次停留了四天三夜。分別是民國50 和51 年。留下了至少三首詩。
其中之一:
密林松影覆寒塘,石院花殘滿地霜。
昔日題詩僧去盡,半山斜月照空廊。
(遊月眉山靈泉寺(二首之二))
(重遊靈泉寺。王家誠著,溥心畬傳,九歌)
清朝基隆市區唯一舉人,光緒年間崇基書院院長江呈輝先生(?-1917)也是有一首詩在大殿牆璧上。他比溥心畬更早五十年左右題詩。清朝在台灣最晚設立的書院是基隆崇基書院。院長是江先生。江呈輝兄弟都很優秀。而江文也音樂家也是他的親姪子。他的詩:
山川鍾毓羽流傳。塵世飛紅花散天。
諸相空時風不動。三生修到月常圓。
皈依便覺非凡性。解脫尤難在妙年。
我是未僧先入定。蒲團趺坐愛參禪。
(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6208)
靈泉禪寺是很值得去的。可是,待會,基隆市信義區有到府收購舊書的行程,我就放棄了。也立即鞠躬告辭耆老女士與先生。這座寺廟也很不同,剛好是汐止煤田,田寮港煤田,四腳亭煤田的交會點。祂的四方被各個煤礦所簇擁。百年來,國內外的禪師,學者藝術家來參訪。山川依舊鍾毓,礦工,文人與昔日題詩僧去盡。
基隆市志關於2 巷煤礦是這樣介紹的:
“朝日坑:指培德路二巷底的礦坑,日據時代屬基隆炭礦株式會社開採的礦坑。培德路二巷是一個頗深的坑谷,坑谷內有溪流流出,現在溪畔已建滿房屋。”(頁26)
臺灣鑛業史說: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的常務取締役是井本定佑,池部龍生-後者是建議三合煤礦貫通者。而三井礦山株式會社的取締役是牧田環。三井礦山株式會社是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之前身。礦業所次長是宮崎猛。”( 頁1934, 臺灣鑛業史)
這座朝日坑,位於田寮港地區。根據民國55 年臺灣之煤礦資源的分類,應當屬於汐止煤田。以上都待考,先當做是。田寮港地區的煤礦開挖歷史悠久,至少可以上溯到1847年。( 樂伯二手書店https://lobo32xl.pixnet.net/blog/post/560644649)
另外,臺灣鑛業史說:
“成豐四年(一八五四)美國遠東艦隊司令官伯理提督(Matthew C. Perry)派馬歇德尼亞號(The Maccedonian)與 沙布來號 (The Supply)兩艦 (前者艦長阿波特上校, 後者艦長辛苦力上尉)由日本下田港轉航臺灣, 調查在臺灣海面遇難美人之下落與臺灣煤田實情,於六月二十九日啓碇來臺,翌日沙布萊號突然失踪,馬歇德尼亞號於七月二十一日進入基隆港。負責勘查煤田者為約翰牧師(George Jones),約翰牧師奉命帶領航海士威廉與准尉布立斯等爲助手, 登陸鷄籠附近,勘查雞籠一帶之煤田地質。該艦完成任務後,於七月二十三日離開基陸港,前往呂宋島之馬尼拉;後到之沙布萊號奉命 留此,俟裝煤完畢後卽馳往香港。“
“約翰牧師之日記敍述當時基隆煤田之情形甚詳。據其記載,當時渠所勘查之田寮港煤礦坑道,寬三十英寸,高四英尺, 進入十至二十英尺卽達到煤層, 沿煤掘過一百二十英尺, 煤層厚三英尺, 走向北西——南東, 向西南傾斜十五度, 煤層 之上下磐甚佳,以鶴嘴鋤挖煤,大塊煤甚多,一百二十英尺間煤厚不變,煤質愈進愈好,自然排水,通風甚佳,採用自然通 風,一噸售價二元二角一分。
......。“( 頁572, 臺灣鑛業史)
田寮港地區的煤礦在台灣有它的特殊歷史指標。基隆煤礦史林再生學者說:
1: 斜坑設計:
“明治28年(光緒廿一年,1895)
12 月 25 月依據台灣暫行礦業規則規定,林榮欽,賴火輪(原註:山下律太氏提的是林莪士)分別獲准在深澳山腳與田寮港取得礦業權繼續開採。林榮欽時在深澳山開闢之礦區仍自清朝後期穫得官府貸款即在此開坑採煤,後開小直井一處深約八十 尺,設有小型鍋爐排水但效果不佳。賴火輪則一直在田寮港開他的拖籠坑。當年生產不多。輸出量僅 10,004 噸。“
“明治36年(光緒廿九年,1903) 田寮港有向山炭坑以小型鍋爐之機器碼出現,但未成功而將礦區移轉秋山氏。“
“台灣煤礦業機器力(蒸汽)利用當以八斗子官礦爲始。雖領台後深澳山腳與田寮港有小規模機器設備礦出現,但都未成功。待至田寮港秋山義一先用馬匹改善大平巷的運搬外,在斜坑內將蒸汽管排設在通風斜坑,再設水泵於其坑底成功的排出坑內湧水,並利用蒸汽排氣使坑內通風成功,並增加生產。秋山坑盛名遠播並成爲後來斜坑設計之範本。也使後來通風斜坑通稱爲管卸之緣由。(或名鐵管卸,卸爲斜坑之俗名)。台灣煤礦自此脫離了草創拖籠坑及改進的水平坑(路 車坑)進入動力斜坑時代。“( 頁93, 基隆煤礦史)
2:林榮欽與賴火輪:
“在清朝治台後期因官礦的失敗,官府爲集煤供應船政局仍出資貸款五煤行籌煤供福州船政局。而林榮欽到深澳山腳開一小直井,採原官井東北方的煤層。賴火輪則在田寮港開拖籠坑。兩人成績平平。但日本領台後因緣際會,得因督府暫行礦業規則公布得於在己開採區域繼續開採,成為台灣領得煤礦區的第一人。林榮欽因人厚道卻資 本有限,因向黃東茂融資,到後年限一到深澳炭坑礦區終被黃東茂所得。黃東茂折資 大事投資採購機器改善設備與運搬而成功。林榮欽後開獅球嶺一處斜坑得有機會成功。 後又與友人數人集資往八堵田子內(後之中台煤礦)開坑,卻最後仍被黃東茂所接收。 可見開煤礦除了拖籠坑,大都要有較多財力及多方面的智識。賴火輪多方面查不到他 的資料。因他開田寮港一直似都不怎麼好。此地疏水準以上舊坑太多。後他的礦區移轉他的族人後又移轉給顏雲年。而賴火輪另在四腳亭地方也有一個礦區。但未見有活動。可想見的他是一個較保守的人,不想與日本人有所接觸未能發揮其力量,由此可 了解先民大都出自農耕而有此保守的性格。“( 頁124, 基隆煤礦史)
3:屬於一等礦:
“礦區號碼154, 許可明治31,04,礦區面積1193075,田寮港一二坑,蒸氣斜坑,民國二年產量13630/40751 公噸。 收回秋山坑開斜坑1200 尺。“( 頁98)
一等炭礦:
“大正十一年 44000 公頓,十二,83000, 十三,12000, 十四66000( 半年份)“( 同上註頁103一等炭礦與沿道炭生產情形表,抄自三井台煤炭礦誌。)
關於田寮港炭礦,林再生學者考據是民國8 年移轉給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民國14 年田寮港炭礦的田寮港一坑,位於台北州基隆郡田寮港,距基隆港東北。礦區號碼88,1,393,800 坪,係木村組開坑,8年移基隆炭礦株式社, 原爲秋山所開,2年開新坑,排 除許多障礙,經1,200尺,4年7月著炭。“
“田寮港二坑台北州基隆郡田寮,1,393,800 坪,礦區號碼88,明治44年木村開坑,8年移基隆炭礦株式社。“
( 頁112,基隆煤礦史,課自三井物產會社台北石炭支部臺灣炭礦誌。)
好感謝愛書人,兩位耆老女士先生,分別讓那麼好的書給我們,指點我關於二巷坑口的位置與歷史。2021 年11 月6 日星期六。樂伯敬於樂伯二手書店。二巷的兩座坑口與朝日坑的歷史沿革,產量,經營人,工安等等,另日再筆記報告。敬請有意瞻仰探尋的朋友們,務必取得地主同意才可進入。並請注意安全,不是登山路線,凡事小心。平安喜樂
附錄1: 樂伯二手書店,江呈輝:https://m.xuite.net/blog/lobo32xl/twblog/589386208
附錄2: 樂伯二手書店,溥心畬
 
F,今天基隆市區愛三路福德街到府收購舊書,是基隆舉人江呈輝先生的故里; 他曾經是基隆崇基書院院長,那是清朝最晚設立也是壽命最短,只有一個月的書院,他也是江文也音樂家的親伯父。( 樂伯二手書店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6208)
昨天是到台南,愛書人說,他府上原本住在古地號名叫米街的地方。他小時候台南建地 沒那麼多,安平區很多是魚塭,現在的永華路等等都是屯土的地 ; 聽阿公講,清朝和日本時代,可以在二鯤身大砲台億載金城與港口望到赤坎樓。舅舅常帶他們到大砲台前的小河划船,這裡公園有鳳頭蒼鷹,只怕小孩吵鬧和狗兒追逐,否則,牠們不畏懼人類。人類也尊重牠們,即便大砲相機拍攝牠們,也會保持距離不干擾。
台南應當與基隆一樣吧? 四百年來造出出不少海埔新生地。
米街,是施士洁的故鄉,他是清朝進士。 賴子清先生說,施士洁,字應嘉,號澐舫,晚號耐公,世居台南米街 進士施瓊芳之子,同治十三年,中進士,官內閣 中書,曾經輔佐唐景崧。擔任海東書院院長,後任厦門 馬巷廳長。
( 台南詩文社,賴子清,台臺南文化第八期)
基隆市志等等著作普遍為江呈輝的資料很少,著作有待蒐集。
在1923 年出版的故江呈輝孝廉記念冊中,除了江呈輝的詩作,也刊登有各界的序文,悼念文和出席名單。
各篇序文中,陳耀西先生提到江呈輝曾經擔任崇基書院院長並且續娶沈都閫藍田女公子,館甥其室。沈藍田將軍似乎就是基隆詩人與乙未年1895 年的抗日將軍。
記念冊中,另外至少有兩位是台南人。一位是署名赤崁曾文啟的江璞巖先生紀念帖,一位是主祭者施士洁。(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6208
在施士洁的後蘇龕合集中,有兩篇是有關於江呈輝。 一是402 頁江璞巖孝廉祭文,第二是247 頁的健人歸自南洋以江璞嚴贈詩示我, 如韻和之。
健人歸自南洋以江璞嚴贈詩示我, 如韻和之:
跨海還山蟄澗阿,不知門外有風波。
精舍尺木龍猶臥,夢入鈞簫鳳自哦。
好句探珠隨意得;分陰運甓等閒過。
笑看京雒諸年少,舞罷雞聲又枕戈!
才子高陽說大臨,鬮詩刻燭小窗深。
清貧元亮依蓮社,神雋阿戎冠竹林。
嶺表槖裝 歸陸、賈;江東文苑數王,沈。
菽莊佳處吾能記,舊爪新泥一再尋。
(247 頁,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 第一輯 5 後蘇龕合集(上) 施士洁撰,高志彬主編)
秀才盧文啟是廈門旭瀛書院的漢學老師,是江呈輝過世後的接任者。寫序很能第一手觀察。
進士海東院長主祭舉人崇基院長是再適合不過了。
蘊玉,璞巖等等都是江呈輝的字或號。(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6208
告別愛書人後,特地從赤崁樓往海邊走。 施士洁有許多台南地景詩,而且應當是1895乙未年前的少年時所寫的。這是與旭瀛書院日本人宮本院長編的故孝廉江蘊玉記念冊不同的。紀念冊裡沒看到1895年前的基隆,崇基書院與日軍侵占基隆的回憶或感懷。 只能期待江呈輝自己的春輝堂集的出現。
施士洁的安平晚渡 :
望中隱約赤嵌城,幾處遙聞喚渡聲。
涼月在天風在水,艫枝搖夢出安平。
七鯤沙際數星火,四草湖邊一色秋。
儂願將身化輕楫,隨他桃葉亦風流。
登赤嵌樓望安平口:
一度登臨一惘然,紅毛遺跡渺蒼烟。
兩三點鳥層霄外;十萬人家落照邊。
隱約市聲 當暮沸,微茫山影抱城圓。
我來正值涼風起,鼓角防秋又幾年!
蓬飄不到此間樓,難得鄉關共勝遊。
繞郭嵐光初過雨,隔簾海氣欲生秋。
數聲鐘罄前朝寺;一片帆檣估客舟。
極目城西紛蜃市,腥塵無地可埋愁!
鹿耳鯤鯓水一方,草雞仙去霸圖荒!
茫茫天地此烟景,寂寂江山空陽!
不覺目隨 高鳥遠,悠然心引片雲長。
園林到處供詩料,誰弔瀛南古戰場?
(51 頁,) (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 第一輯 5 後蘇龕合集(上) 施士洁撰,高志彬主編,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未完待續,江呈輝春輝堂集,崇基書院,盧文啟,陳耀西,施士洁與江呈輝生平,改天再報告。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年10月3日基隆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