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磺坑鑽油日記】讀後筆記。美國國旗1878年插在苗栗縣公館

 

除夕的早上,收到陳政三學者譯著的【出磺坑鑽油日記】。
自序一開頭說,國片【源】(1980)描寫的是客家移民在苗栗山區出磺坑開鑿石油的故事。有兩位跑龍套的美國油匠,影片稱其中一位叫做簡時,居然跟官方文獻相同,顯然編劇下過功夫。
自序結尾說,來到出
磺坑,目前的開礦村與絡克描述的地點顯然略有差異,原來的出
磺坑應是在目前村址的西南方山區內、比較靠近石圍牆(石牆村)
方向、後龍溪上游大湖溪的南邊;而目前的開礦村應該是日治時代
開鑿不少油井之處,開礦村隔著大湖溪的北岸,就是清領時期的
出磺坑古井地所在,可惜確切地點已經埋跡深山。出磺坑目前仍生產天然氣,不但是台灣第一口,也是中國五千年來第一口以機器採挖的油井,它還是全世界尚在運作的最古老油井。
出磺坑鑽油日記的書裡可以看得出美國技師簡時 (A. PortKarns,1840~1920年代),以及助手絡克 (Robert D. Locke , 1850~1943)非常的辛苦,若是另一部電影是以開採石油當作主題,那麼,這兩位應當是出磺坑採油事業的主角。
江新春先生是中油台探總處經策會主委,回憶說,早期的地質師非常的艱難。
江新春所說的早期,那是1945年的前後了,距離美國技師的探油,已經六七十年了。
江新春說,早期的地質師經常要到山裡頭找【露頭】,例如苗栗縣公館鄉福基到出礦坑間的後龍溪河谷,旁邊的岩層都是個完整的剖面;當年地質師一大早就帶著兩三個助理和挑夫到野外尋寶,經常搞到晚上七八點,甚至露營。森林裡暗無天日,到處蜘蛛網,中午就地休息以及午餐。(鄉賢談歷史,苗栗縣文化中心,1996年出版)
出磺坑鑽油日記除了環境更惡劣,瘧疾常發生,交通不便,也要面臨平埔族,漢族與原住民族為保衛自家領域的種種爭鬥,那可是非死即傷的慘烈。
1949年【中國石油台灣區事業】,報告中說,台灣油礦的探勘,光緒三年沈葆楨來台灣巡視後正式開始,當時鑿了油井五個,由美國兩位技師參加工作,每日產原油一噸左右。
日本人接收台灣之後,發現台灣到處幾乎都有油田,總共開鑿了二百二十多個油井。
然而所得產品不多,得不如失,全年生產品不夠台灣一個月的使用。(頁232,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台灣經濟建設{中},國史館)
程文熙學者說,台灣石油露頭的發現原油。可以上溯到明朝末年荷蘭時期以及鄭成功的年代,四百多年了。
苗栗出礦坑原油可以推到嘉慶二十二年(1817),初次發現露頭。
咸豐十一年,後龍溪上游的貓裡溪還發生【邱苟初採苗栗石油事件】。(苗栗縣志)
邱苟事件之後,私人採油還是禁止不了。
程文熙說,後壠溪,就是所稱的牛琢山或是牛頭山這地方的石油,光緒三年在葉文瀾主持之下,聘請兩位美國技師,使用機器開辦。
光緒四年因為鑽探機損壞,鑽探隊全部染病,後壠溪不能停泊船隻,運油出路困難.....美國技師離開等等因素,這座石油官礦就停止了。
劉銘傳在光緒十三年在苗栗設立礦油局,由統軍林朝棟主持,產油過少,又停頓。
邵友濂繼任台灣巡撫之後,光緒十七年廢止礦油局。
後壠溪的石油,交由邱玉,按月繳納稅金三十元,在舊井中採取和自己銷售。
這座石油礦是全中國第一座新式石油礦,一如基隆八斗子官礦,是中國第一座新式煤礦。
這比光緒二十九年的開辦,三十三年出油的延長石油礦還要更早了很多年。
程文熙很不平地說,只是【中國實業志】,張麗門何葆善著作的【十年來之石油事業】對於延長石油礦的光緒三十二年出油等等。都認為中國第一低新式油田出產的石油事延長石油礦,一個字也沒提到後壠石油礦。
(頁138,臺灣鑛業志,1966年)
金應麟學者監修【鑛業機關團體及人名錄】說,葉文瀾光緒二年(1876)被任命為【督辦臺灣鑛務局道員】不久改任【鑛務督辦】,是台灣省有史以來第一位礦業專任官員,光緒四年,在臺灣後壠溪地方創辦中國第一座西式油井。(同前註:1892)
1950年,張麗旭學者【臺灣之石油】中說,1861年原住民通事邱苟,在苗栗後壠溪畔出磺坑附近,發現油苗以及氣霧頭,以手掘的方式,挖了一油井一口,深約三公尺,每日得油二.七加崙,用來做點燈以及醫藥的用途,這是臺灣油礦業的開端。1878年美國技師再出礦坑的井深則是一三一多公尺,日產十五擔,1891年邱玉在舊井採油,每天大約六十斤。(張麗旭,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卷第二期,1950)
以下是出磺坑鑽油日記讀後的摘記。
光緒元年(1875)十一月,接掌福建巡撫的丁日昌,執意在台
灣,以西式方法興建鐵路、架構電報線、開挖煤礦、鑽取石油,台灣在他的現代化觀念帶動下,有了一番新貌。
美國技師簡時 (A. PortKarns,1840~1920年代),以及助手絡克 (Robert D. Locke , 1850~1943) 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1877(光緒三) 年11月底來台。可
可惜丁日昌因推動新政受到各方阻撓,已經在同年8月託病、請假返
鄉,從此未再返回崗位主持閩台政務。
政局動盪之際,美國技師簡時與絡克,
發現他們花在旅行、等待的時間比實際工作時數長大多了,從美
國故鄉出發,到台灣實際開始工作,足足拖了四個月,讓他們見
識到五千年官場文化所孕育出的工作效率。
合約滿一年後,不再續約,而於1878年11月初離台。他
們的離去,宣告位於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清國第一座人工
鑽油井的廢棄。
絡克留下長達一年三個多月的台灣《鑽油日記》。
日記裏記載了與唐景星道台等等的互動,公館鄉的風土民情,原住民族,….開礦的艱辛。
1878年5月6日在油泉地升起美國國旗。
唐景星該年度兩次到公館油泉地視察,1月29日前後13天,以及7月18日再次蒞臨可能是待到8月1日。
7月24日唐景星還陪同兩位技師上工。
1878年8月3日星期六。打到油層,但是流出的鹽水比石油多,是絡克在台灣以鑽鑿的方式,取得「第一滴油」的日子。
其中幾次提到了在公館鄉尋找煤礦,做為油井噴氣堝爐運轉的動力來源。
A,1878年(光緒4)1月11日,在糖廠看漢人製糖。四處尋找煤炭,但是沒找到。
(陳政三註釋:可能是溪北石圍牆庄,現在石牆村。就在油泉與出磺坑油村半途。)
B,1月12日星期六。
據說下游有煤炭,早上順河走了七里,只有發現不多的木柴。
C,2月26日,小村與油泉的半路上,似乎蘊藏煤炭。
6月七日,油井上工,缺煤,無法發動引擎。(陳政三◎出磺坑鑽油日記-台灣第一座油礦:1877~1878年美國技師開採石油的故事,歷史智庫出版)
兔年,苗栗縣公館鄉到府收購二手書三趟,也有去探找昔日的煤礦,有的還很完整。
那幾座煤礦,不曉得是否是洛克索朝思暮想的產煤地?
【美國油匠在台灣】序文裡說:
{之前,台灣歷史相關中英文書籍,對於光籍三年~四年 (187.
1878)那段開鑿「大清」中國,也是台灣有史以來首座油井的記載,不
是完全未提,就是一筆帶過,更未提到兩位老美技師的中英文姓名。}
不過,1955年楊舒學者說,光緒三年(1877)開辦出磺坑油苗,1878年委託旗昌洋行朝聘美國技師兩人,簡遲以及勒克。
同治三年(1864)邱苟將採油權秘密租給一位吳姓業者,年收租金一百多元。
隔年,卻又租給英商寶順洋行,經理人正是陶德(. John Dodd),年收租金一千多銀兩。
於是吳先生與陶德兩派人馬大爭奪,聚眾械鬥,好幾年都不能平息。
同治九年(1870)淡水同知逮捕邱苟治罪,同時,也擔心在高山族原住民領域,採油導致產生民族間紛爭,又因為外商在中國沒有開採油礦的權力,於是將油礦封閉。(臺灣鑛業史;910)
2024年2月9日除夕夜。非常感謝苗栗愛書人讓書。出磺坑鑽油日記-樂伯讀後筆記。
大家新年快樂平安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伯二手書店 的頭像
    樂伯二手書店

    負責人親自每天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0958571502樂伯二手書店(立立二手書店)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