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新城的86歲愛書人再次讓我們到府收書。
很高興,上禮拜三聽他的推薦到了砂卡礑。
建議務必新城火車站前搭台灣好行1133a太魯閣線或是302公車到天祥的白楊步道。
很納悶,但也沒多請教,就讓所見來解惑吧.
搭上一點整的302。
車上一半是西洋人,各種膚和髮色都有。
公車進入大魯閣峽谷後,有如沈雷漁詩人,民國五十年一月七日{橫貫公路詩十五首之長春祠}所說的:{中央山脈險而高。橫貫路通蓋世豪。....。長春橋下水滔滔。長春祠畔風蕭蕭。太魯峽谷若函崤。....。}。
河南省的崤山與函谷關沒去過,不知道是如何駭人,讓詩人比喻起。
進入太魯閣峽谷後,幾乎連綿十五公里,被一刀砍下般的峭壁夾束,那簡直是個中間突然凹陷的裂口,是被逼仄的深u型;立霧溪在中間奔流,抬頭仰望,感覺上一隻勇壯點的老虎就可以從公路兩側的山尖上一躍而橫過地那樣狹窄。外國朋友們很熱情,這三十分鐘,直到天祥目的地前,以各種語言驚呼,忘卻了公眾場所不能喧嘩。
然而,這才是對美與險的禮讚啊。
走過中國大江南北的詩人,想必也是如此,才會留下十五首橫貫公路舊體詩。
很難開闢也很難維持吧?沿途,許多維修男女英雄在容易崩落的山根下或是峭壁上懸著一根鋼索作業著。
白楊古道上簡直是聯合國,外國人占了大部分。
來回都是坐在司機那一邊的最後一排,深深體會愛書人的用心,原來,坐得比轎車高,看得更真切;又有眾多同好,更能感染。
當我以兩小時來回走完白楊步道後,打電話給愛書人說聲謝謝。
並向他說:白楊步道與砂卡礑步道都好美,不同的是前者是越走越訝異,而砂卡礑則是一開始就很驚豔。
(非常感謝愛書人,那麼關照我。平安喜樂啊~大家也是。)
(立立二手書店到府收購舊書二手書長輩書老書中古書街景風景隨手拍。民國107年8月10日星期五。)
(沈雷漁著。稀齡心影錄。于右任,蔣宋美齡,賈景德....序。民國五十年三月印行。線裝。)
(今天水濂洞沒開放。)
請注意官方網站的叮嚀事項:
白楊步道-太魯閣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