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說,新源煤礦位於基隆市信義區孝深里深澳坑路一七二巷山坡上,舊名福美煤礦,當地因而稱為福美寮。日據時代已經開採,稱為福美分坑,產量大。光復後,礦權歷經多次變動,最後由一位張姓業者取得。每日產量六噸左右,礦工達到一百人。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六日晚上九點,第二番礦工七人,裝好最後一車煤塊,坑道突然湧進水來了。最後的兩位礦工不幸困在水中,沒有天井可逃,分別是五十二歲的黃鶴立和五十三歲的江登欽兩位先生。幾天過去了,水也抽乾了,遺體並沒有被尋獲和送出。一個月後,礦坑宣布廢坑,幾根粗大的住子堵死坑口。罹難的家屬依規定領到二十萬賠償金,十七萬保險金。古蒙仁悲憫的文字貫通該篇報導文學。(原載於六十九年四月十九日時報周刊一一四期。頁三一,台灣社會檔案,古蒙仁,九歌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古蒙仁原名林曰楊,民國四十年生,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

(可疑的井)
距離下一個到府收購二手書的行程,還有一個半鐘頭。
基隆市信義區深澳坑路172 巷往前走。
巷弄底端是一座高兩層樓的井字形樑柱,每根樑柱大約六十公分寬,四角形式,上面有橫樑,柱柱相連,成一個口字,藤和青苔爬滿。
礦坑遺跡偶爾隱現。
似乎是煤礦辦公室在前段房屋中。
過了井字形就是農村景象。
入口不再是柏油路,只容一人行走的泥土路。
登山步布條寫著基隆天際線大縱走東段;上方是:深澳坑山,五坑山,五坑湖,八斗子車站。下方是:四腳亭砲台,月眉山,紅淡山,三坑車站。
小俓長滿小草,兩側的木瓜,火龍果,竹筍,空心菜 塔,九層塔,絲瓜,苦瓜,紅菜等等,一畦畦,除此之外是盛開的野生的野薑花。
再過去就是陡升的山坡。
早上十點,陽光穿不透山坡上的樹冠,還真是華蓋,濃密而寬廣,勉強從樹葉中射下。 穿布鞋與及膝外出褲。
小腿,腳踝和布鞋都被露珠沾溼。
很小心的走,怕驚擾了毒蛇。
五分鐘後有岔路,選擇坡坎有疊石的左側。 再五分鐘,左側有一個豎坑,寬約兩公尺直俓,沒有任何防護。
它的上方有竹筍般的接管,一節一節,每節長一公寬零點五公尺。不知道用途。大約十公尺,然後隱沒在泥土裡。這段應該是小溪吧? 管路截彎取直。
樹稍越來越低,基於敬畏山,撤退。
穿著,水,食物都不適合,雖然還有一個鐘頭。
返抵入口。恰好一位後中年先在生正準備騎車離開。
請教他,
他說: 大圓管是礦坑裡的通風管, 是山的源頭,飯匙銃很多,建議要有伴。
前方分枝點,左彎是三坑的廢墟,三十年前挖到水櫃後就荒廢凹陷了。
遺跡不多。
正彎是往四腳亭砲台, 井字形下方被屯高了,以前有三,四樓高,卡車開到井子字型下載煤炭走。
鐵軌是五分車。 事務所就在172 巷的民房中。
右側民房許多以前是寮仔,礦工家庭住的, 入口二十米處是蹦子間。也沒了。
你看到的花果樹地,都是土尾仔堆。那是礦坑裡挖出來的沒用廢土。
怕耽誤他的行程。就沒多請教了。
他有又說:早期的礦主是高堂燕..... 等等。
聽了,好驚訝,高堂燕先生?
基隆市志卷二土地志說:
福美寮: 指深澳坑路172 巷底的地方。日據時代,近江產業株式會社開坑。可能當時即取名福美坑。這一帶為炭寮分布地,故名為福美寮。戰後,民國四十年後才轉為私人經營。( 民國90 年,52 頁)
七十二年版的基隆市志卷七( 編於民國四十二年)則說:1924年,臺灣煤產一百五十噸,基隆區佔百分之八十。 福美一三坑的礦業人是永基煤礦,福美一,二坑是魏維恭。(35 頁)
民國88 年出版的基隆市志,福美煤礦的經營者是施正雄,總產量是774,885。
好不敢相信,是高堂燕先生。
改天趁著基隆深澳坑到府收購舊書二手書,再來走一趟福美寮,四腳亭砲台或紅淡山。 再報告福美煤礦和經營者變動沿革。
這裡的站牌是華研閣社區。舊深奧國小對面,788,,203 都可以到。很方便。
(2020 年8 月28 日基隆市信義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日記)
(通往二坑?待查)
高堂燕先生是林永生先生和高儷珊女士伉儷的岳父和父親。 以下是2013 年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的日記。 。。。。。
眉批,那是自由社會的象徵之一吧?這要經歷多少個刺寒冬天才能隨意呢?
搬家公司老闆早上10點打手機來,希望12點到府收購二手書,說,有一些書似乎有價值。
5樓公寓,沒電梯。
牆壁上掛畫的痕跡在,但是空了。
地板上有4個外表老舊的瓦楞紙箱。
老闆說,被授權,將屋內所有剩餘的書和雜物全部以資源回收方式處理。今天下午五點要完全清空,才會要您馬上到,您準時倒了,三點以前都可以慢慢看。
一位脫了上衣的中年工人朋友,費力地將外殼已然剝蝕的200公分高的笨重電冰箱扛在背後,室內可能35度吧?正中午12點,汗珠有如清晨荷葉上的露珠一般,點點從咖啡黑的皮膚上四處滾落,正經過我們面前。
老闆說,找不到窗型冷氣遙控器,屋主成員都已過世,是房屋仲介公司介紹來的,沒人可以讓我問遙控器在哪兒?而電風扇跟著值錢的東西都已搬光了,您就請忍耐一下。今天是中秋節連假的前夕,還有別個業主要我去估價,您盡量將書挑走,垃圾堆也可以翻看看。
留下我與三位工人朋友工作著,就咚咚咚下樓。
隨著老書從水果箱的出土,越清越不敢與三位工人朋友嬉鬧。
幾乎都是民國40年到57年間,有關於中國近,現代史,史記,漢書,明史方面的史料,哲學等社會科學,抗戰歷史和胡適全集,幾十本的文星書店叢刊以及由婁子匡先生翻印日據時期的台灣文獻期刊雜誌。
有些除了眉批還以紅筆圈點。
看眉批是二手書業者與逛二手書店的書友的樂趣之一,只是看了幾本,就替原書主擔心。
比如說:書的主人在書前寫著{1966年8月13日購,某某私立大學某某系二年級};書末寫{1966年8月15日研讀完}的黎東方著作的{細說民國第一冊}(文星叢刊)的原文:
{…..官可以隨時隨地,叫當差的把任何百姓拖倒,脫了褲子,用板子或竹棍打屁股或背脊;也可以把老百姓抓進監牢,隨意關若干天,若干年,或是套上枷,扣起手銬,掛了腳鐐......,用棍子夾腿,夾手。----清朝的官威,不是你我民國人所可以完全想像出來的。}。這段落之下,書的主人寫著:
{現在的三作牌也是如此。}
三作牌?是指柏楊先生因為當年的警局都掛了一個標語{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而將警察部門稱做三作牌?
政治受難者,邱新德先生,1968年(民國57年)25歲因為與林永生等諸位籌組(筆劍會),而被判刑6年。根據他綠島服刑期間的所思而所寫成{經驗感受與經驗思考}(台灣文藝,民國69年初版),鍾肇政先生在序中說,{筆者從新德幼小時便知其稔,還有過一段師生之誼。記憶裡,他好像頗為桀鶩不馴,還帶有若干反叛性。凡事希望有自己的看法與主張,這在當今教育制度下長大的年輕人之間殊為少見。}
書的主人恐怕也是如此吧?
而,那1968年,書的主人不過是23,4歲的大三學生,在同樣這本書的{國父在台北積極籌畫庚子惠州之役}的段落上寫著:
{槍桿子由別人拿,前鋒由別人衝,國父在台北”積極籌畫”}
這還不夠,還在十次革命的條項下,分別寫著國父人在何方?都不是在革命戰鬥地。
在{馮自由}條項下,對{馮先生14歲,就加入興中會,天真純潔,因此無條件地崇拜國父,無保留服膺國父的思想,終生不移}的段落下,眉批說:
{未帶主見思想的少年,加之熱血必可靠乎?}
1966年,那是很大膽的言論了吧?
生於1949年3月,1969年(民國58年)7月畢業於台南師專分發到台北縣萬里鄉大坪國小的陳武鎮老師,在同年的9月,入伍左營海軍新兵訓練中心。這位愛逛台南開山路一家舊書店,喜歡買文星叢書,劇場,筆......等等被打壓與列入禁書的藝術家老師,很喜歡看柏楊,李敖諸位先生的文章。20歲,入營沒幾天,在一次的性向測驗,太早答完,信手在卷後塗鴉{反中央反對國民黨}的字,沒想到監考者突然提早收卷,陳老師來不及塗掉。1970年,以{懲治叛亂條例}第七條判刑2年。獄友同聲恭喜【才兩年】,恐懼上訴會判得更重,而放棄上訴,發監台東泰源監獄。(風中的名字。通藝國際出版。民國99年4月30日)
言論自由?那年代在【自由中國台灣】是很難成立的吧?
這位書的主人寫{三作牌}還不適意,在民國54年9月25日文星書店出版殷海光先生翻譯的{到奴役之路}裡的{在極權國家興起後,寬容原則便完全消失了。}的字句下寫著:
{在人類生存競爭的地帶下是永遠找不到寬容的,可是多少要求寬容的懦弱者卻愚蠢地爭取到它,這給偉大的野心家,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同時,這本書的譯者殷先生在結尾的附誌上添了一句話說:{本章有所刪節。}下,書的主人眉批說:
{象徵著出版言論之不自由。}
類似看法處處可見。
但是所有眉批僅止於1968年。
1968年?發生了甚麼事呢?
看見了一本以毛筆寫的作文簿,某某私立學校夜間部高商二年級,那是民國五十一年第一學期:
在{五十一年的十月慶典}作文說:
{…..像孤兒,像童養媳婦,像被遺棄於路旁的嬰兒-臺灣。終於在帝國必滅,暴政必亡的事實下,得到了溫暖,露出了笑容,因為在十七年的今天(十月二十五日),他就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並得到了自由,民主。日本臭狗終於滾出去了,也因此,台灣得到了朝氣了,人民安居樂業了,…..。
……
蔣總統在歡慶其七六壽辰時,當必遙念大陸河山,遙念中原父老,而以反攻復國拯救大陸苦難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發為耿耿於懷之宏願。【革新,動員,戰鬥】這是國慶典禮中, 蔣總統諄諄之口號,並勗勉全國軍民,以期達成反攻復國之中興大業,這個神聖的使命是要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去擔當的,此乃我輩慶祝五十一年十月諸大典最起碼的感慨也。}
老師給了甲,評語是{言論正確}。
初步清了這四箱書,打個手機給搬家公司老闆,問說,看見了書的主人的作文簿,請問該如何呈還給他們的親友?還有,我真的方便翻看垃圾堆嗎?在天上的書的主人會同意嗎?這樣會不會侵犯主人的隱私?
老闆說,雖然我是粗作人,但是知道不方便向您透漏主人的背景與親友狀況?但是;相信已經過世的主人和他的家人很樂意讓帶走他的書的您知道他是誰?至於,作文簿,您就先保留下來,我再來問問仲介公司。
開始翻看垃圾堆。
發現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的感謝狀,是民國99年發出,受文者不是這張影印本的書的主人。內容寫:
{茲感謝某某某君捐贈相關文物與史料,協助本會推動人權教育及研究典藏,共同保存臺灣人權的歷史記憶與省思著有貢獻。特頒此狀,以誌謝忱。此狀,主任委員盛治仁。}
有一張影印紙,抬頭寫著是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開釋證明書},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七月七日,監獄長黃守中出具:
罪名:非法顛覆政府
裁判或送執行機關:台灣警備總部。
籍貫:台灣台北
年齡:29歲
刑名刑期:有期五年
執行起迄日期:自五七年七月八日起至六二年七月七日。
……
這可是一位勇者的民國58年前的書與文獻啊。
政治受難者,林永生先生,民國57年,大三暑假因為主張台灣該如何更好的幾句話被判五年叛亂罪。而他,又是新店區屈尺的窮人家子弟。黃華先生說,這位林永生先生考上淡江大學德文系時,那個村放了三天的鞭炮。林先生的夫人是我們基隆某煤礦礦主的千金。陳婉真女士曾說林永生先生是當年讀者文摘的漫畫笑話主角,因為,被判5年,宣布的當下,問說,甚麼事也沒做為什麼被判5年?庭上說,就是沒做甚麼事才判5年,若是有做甚麼事,就拉出去槍斃了。(飄/台灣男兒。台獨鬥士林永生悼念文集。1994年9月14日陳婉真編輯。)
不管主張統一,不統不獨還是獨立,肯站出來的都是讓人尊敬的。
當下,不知道,書的主人是說了甚麼話被判了五年叛亂罪嫌?那年代,不是只有被告不好當,法官,警察,警總.....與檢調也是;蔣中正總統在諸多的擬判決書上批示,比如說將【陳心菉】一案中,被認定是接受匪方使命,但是來台後未敢進行之匪諜之被告,法官劉士毅擬辦有期徒刑十年,而蔣總統批示:{陳犯擔任匪探判處死刑可也}。再如曾任海南防衛軍第一司令官的抗日名將李玉堂中將由審核的有期徒刑十五年,被蔣總統批示{李玉堂應判死刑}.....可以說不勝枚舉。
而蔣統統也屢屢批下:{原判主審法官至少應有相當處分}(陳正宸林聲發案),{于曲二犯應處死刑 為何此等重案判處如此輕便該審判有無 內容應注意}(于成至曲德修案,原法官劉士毅各擬12年與2年)(判決書:陳武鎮油畫集。藝通國際。民國99年10月30日)
書的主人當年有無上訴?出獄後看書,還敢做眉批嗎?
林永生先生出獄時,管理員說:{以後要乖,不要做壞事了。}出了監獄大門,他就對接他出獄的堂兄林明善先生說:{我哪有做甚麼壞事,我只有強調台灣人的尊嚴…..只這樣就被關五年,這要怎麼說?}。
快四點了,這一下午彷彿在聽書的主人的敘述。
每本書都是愛書人的生命一頁,那是遇見書本時摯愛的選擇;到府收書,常聽愛書人講故事,以口述,或是透過書籍本身.....和靜靜閱讀眉批的寧靜方式。
打電話給搬家公司老闆,報告了預備呈上的酬謝金的數額,也向他說明找到了哪些文獻或旗幟,他還是要我先保管。我再三地道謝,那位搬冰箱的工人朋友,對著話筒這一方,喊著說:頭家~收舊冊的老闆一直在鞠躬喔。
大家都笑了。老闆說非常謝謝您來,以後還是要麻煩您。
書的主人在那本作文簿裡的{台灣的冬天}以新詩形式表達,那時,是個17歲少年吧?老師沒再給評語,但是給了甲:
冬天?你的雌威恐嚇不了台灣;
寒風是涼爽,樹葉尽管枯黃
美麗的寶島依然靜坐於海岸旁;
啊,冬天?寒流?
對台灣豈非枉然?
冬天:也許你不知道
東風又將急速掘好你的墓宮
雖然-
落葉在庭前舞,一小陣,又一陣,
但是_
一聲輕微的呼喚;台灣依舊
回到鳥啼的春天
。。。。。。。
待續:立立二手書店敬於民國103年9月4日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