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B_IMG_1659429303148.jpg

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四月一日第三版發行南日本臺灣懷古錄,枠本乙吉編著。
收錄有攻台紀錄,台灣各地抗日軍行動(日本人稱反抗義軍為土匪),......水返腳蘇樹森の歸順書捧呈等等。

水返腳,即是新北市汐止的舊稱。汐止也是重要的茶山與煤礦山。作為大清朝的棄民與割讓地,這篇呈文,無奈兩字隱約其中。

{敬稟者,水返腳蘇樹森,嘗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臺灣一島既屬日本管轄,森等自是日本民人大軍到此盡竭力周旋以效國報伏念我
大日本皇帝威勝五霸明繼三王保赤於誠求養兵士於心服施仁載義扶弱挫強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效何功不克自大軍到基隆以來森等百姓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及到水返腳森又派人引導大軍於先路臺北一帶地方可作大平之賀矣, 惟聞臺南林朝棟卯(丘?)逢甲劉永福等駐紮兵勇五六十管開鑿地道以阻天兵未知果否森亦派人到新竹縣窺其勢後日再稟報但願我軍預先設法提防庶為萬全之計伏乞
親王殿下兵馬大元帥 施行切叩}(頁七十二)

另外,一篇佔領臺灣當時的重要渡臺者(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佔領接收台灣)-不是軍人身分,大正九年左右還存在的名單。這些是明治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侵略澎湖,同年五月二十七日進佔新北市貢寮區澳底的隨軍日本人,或是隨後兩年,基隆,台北等台灣各地上岸的所謂【臺灣開發の先驅者】。

其中,鑛山業,鑛山業及請負業有以下幾人:
渡台日期 上陸地 現住所 氏名 府縣別 職業
明治二十八年八月三十日 基隆 基隆 辰己宗太郎 奈良 鑛山業
明治二十九年九月七日 台北 台北 小研井宇太郎 長野 鑛山業及請負業
明治二十九年九月九日 基隆 基隆 木村久太郎 鳥取 鑛山業(頁二二四)

木村久太郎,民國初年與基隆顏家(九份顏家)顏雲年在瑞芳區合資經營久年炭礦(久年煤礦),也就是後來的瑞芳一坑煤礦,也曾經在武丹山(牡丹山)經營武丹金礦,與瑞芳金礦(九份金礦),金瓜石礦山三雄鼎立,號稱臺灣三金山。也與顏雲年合資基隆田寮港一坑二三坑煤礦,後來由基隆炭礦會社收買經營。(台灣鑛業史,頁2018)

民國七年(西曆一九一八年大正七年 )藤田組因事業關係,退出臺灣經濟界,將瑞芳鑛山全部鑛權及設備,以三萬元讓予顏雲年。顏氏接辦瑞芳山後,於民國九年(西曆一九二〇年大正九年)又收買籐田組臺北炭礦株式會社全部股權,並與林熊徵,賀田金三郎及木村久太郎等組織資金五百萬日圓之臺陽鐵業株式會社。( 基隆市志工礦篇頁62)


武丹山鑛業所紀要(牡丹山礦業):一八九八年(民前十四年)初為P.Y劉,及P.S趙二人設權,不久即放棄。一九0一年(光緒二十七年),日人K木村繼續在此工作,並且發現數個富鑛帶,正式開採,並成為台灣三個重要金礦山之一,與瑞芳礦山(九份礦山),金瓜石礦山並立。(頁一一三五,臺灣鑛業史)

基隆輕鐵株式會社,戴震宇學者說:

{顏雲年與日人木村久太郎、近江五郎( 近江時五郎?)等人共同投資了「基隆輕鐵株式會社」,由基隆鋪鐵道至三爪子(原註:今瑞芳一帶),主要也是為了載運龍潭渚的煤礦, 後來則因其地位重要,而被併入宜蘭線鐵道的 一小段,這條鐵路與 1923年「瑞芳輕鐵株式會 社」舖設瑞芳與金瓜石間的鐵路,共同奠定了 瑞芳交通樞鈕的地位。( 台灣的鐵道,戴震宇,遠足)

宏 裕 煤 礦 【礦 址】基隆市仁愛區德厚里地方。 【礦區號碼】礦業字第二一五三之甲區號,臺濟探字第二一二八號。 【礦區面積】一九七公頃二〇公畝四一公厘。 【礦權人】陳金源。 【經營人】陳金源。 【簡史】民國七年由前木村組開坑,民國八年前基隆煤礦株式會社繼續開採,民國三十四年十月本省光復由工礦公司接收, 民國四十六年八月由龔有仁向工礦公司承購改稱基隆煤礦, 民國五十一年六月龔有仁被法院宣佈破產由陳金源向法院標購成立宏裕煤礦。 【煤 層】煤層中部系統,稍有變化,最上層厚度○,三三公尺,上 層厚度O·三三公尺,本層厚度○,九○公尺,中層厚度 O·三0公尺,下層厚度○. 三○公尺。 【煤 種】普通燃料煤。 【成分】經營組織別】獨資經營。 開坑別】現有主斜坑一坑,又斜坑二坑。 降煤情形:自礦場以卡車二公里,臺車○,七公里至基隆煤場。 最近三年生產實績】民國五十一年七、九八六公噸,民國五十二年 二二、一四八公噸,民國五十三年一六丶九四七公噸。(臺灣鑛業史)

基隆市三坑地藏王菩薩寺的民國壬子年(1971)捐獻碑看得到宏裕煤礦,英和煤礦的名字。臺灣鑛業史說這兩座煤礦位置就是基隆市仁愛區厚德里三坑地方。而且可以上溯民國七年木村組開坑,民國八年的前基隆煤礦株式會社繼續經營,民國三十四年工礦公司接收,民國四十六年龔有仁承購改稱為基隆煤礦。之後龔有仁破產又再由陳金源法院標購,再分為宏裕以及英和煤礦。( 頁740, 詳附錄)

2023年4月4日新北市林口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的途中,筆記整理。

339585162_546714697547473_3649884670986626063_n.jpg

339900212_1242088483087193_8709966759843634455_n.jpg

339976025_736676511518065_4527931386653814657_n.jpg

 

九份102 號道路樹梅坪往東是貂山古道,大約三百公尺抵達台電電塔入口;樹梅坪往南走一公里則會抵達山神廟與金母鑛坑口。兩條道路都是沿著牡丹山(武丹山)前進。前者面向大海分成兩鑛區:西北是九份瑞芳鑛山,東北是金瓜石鑛山,沿途有七座坑口。後者俯瞰大粗坑,小粗坑,侯硐,平溪和五分山,有六座坑口。深邃,應當不是防空洞。

貂山古道入口處一座坑口前草莽中的路旁居然有一副疑似礦車的鐵殘骸,那是大寫英文A字形, 底下橫桿兩側突出,斑駁鏽蝕中仍然不屈不撓的剛硬,我放回坑口內,以防被當成廢棄物。期待學者和文史家去考證年代。
1926 年金瓜石鑛山地質及鑛床圖中,這一地帶是瑞芳金山,牡丹坑鑛山和金瓜石鑛山的交會地點。( 臺灣地質鑛產地圖說明書,大正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臺灣殖產局)
1926 年“瑞芳及金瓜石鑛山視察報文“說武丹山武丹鑛床的武丹坑本𨫤,一名久盛坑,是武丹鑛床的主要礦床。榮盛𨫤在武丹坑本𨫤西方。寶𨫤在這兩者的北邊,龜𨫤則是位於寶通的西方,而接觸𨫤則是在前述各通的北邊邊上。還有一座叫山神𨫤並沒有敘明地點,這讓我有所聯想,前述牡丹山那座山神廟就在大粗坑的上方,是否有關連?
山神廟是在102 號道路往上二十公尺。祂的下方二十公尺北端也有一座坑口,廟宇正後方有兩座坑口,垂直開鑿,海拔落差約五公尺。都可以容許一台礦車行走。最大坑口恰好是小金瓜露頭入口處的對面,土石掩埋後露出一個小開口,那坑口不輸給九份大竿林五番坑的廣大,可以遙想當年的規模了。
山神廟拜亭的兩塊捐獻碑與十五年前我來時更模糊了。但是依然看得出歲次戊子年十一股源金興公司和吳金土等十一位信眾的部分字體。源金興公司這待考。應當是1945年之後三級承包制下的再承租團體。戊子年不代表這是這座山神廟的起建日期,可能山神廟主體更早之前就存在了。
前揭1926 年瑞芳及金瓜石鑛山視察報文中說在這區域還有鶴𨫤,松𨫤,竹𨫤,福己𨫤,接觸𨫤等等鑛床,1926 年之前就廢坑了。本地區,文獻上包括上述著作都是列在瑞芳鑛山而不是金瓜石礦山或是牡丹山鑛山等鑛區。那座A型礦車鐵殘骸的坑口,究竟屬於哪座鑛山與鑛床,以後再請教耆老與學者或是找文獻了。
(瑞芳及金瓜石鑛山視察報文,明治三拾三年三月廿九日,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臺灣總督府技師齋讓)
方建能和余炳盛兩位學者說:
{早在清朝的時期,就有人知道金瓜石附近有金鑛,根據清朝來台首任諸羅知縣季麒光於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所著「臺灣雜記』記載:「金山,在雞籠三朝溪後山,土產金 ,有大如拳者,有長如尺者,蕃人拾金在手,則雷鳴於上,棄之即止。小者亦間有取出。山下水中沙金碎如…………」「雞籠」也就是現在 的基隆而三朝溪是指現在三貂嶺附近,也就是大約在九份南方的武丹山(牡丹山)一帶。}
{而在武丹山附近則有接觸脈、龜脈、鶴脈、福已脈、寶脈、夷脈、武丹脈、黃鐵礦脈等 礦脈,其中除接觸脈位於武丹山石英安山岩體北緣與沈積岩接觸帶附近,呈大約東西走向以 外,其餘礦脈則主要仍是呈大約北北西——南南東走向,這些金礦脈大部份沒有出露地表,少數有出露地表的,也由於礦脈不大,在風化後和附 近地面的表土混在一起,加上芒草等植被覆蓋,通常不易查覺。根據多位資深礦工告訴筆者 ,他們在武丹山及九份附近山坡小溝淘金,仍可發現砂金,顯示確實有礦脈延伸至地表。} (頁8,金瓜石-九份金銅礦床導覽,著者 :方建能·余炳盛)
唐羽學者說:
{牡丹鑛山之礦床,分爲大粗坑系與牡丹坑系二羣系列。大粗坑系下列接觸脈、龜脈、鶴脈、福已脈、寶夷 脈等主要礦脈;牡丹坑系有寶萊脈、山神脈、久盛脈與金西坑鑛床羣等。金脈之厚者,一公尺左右,薄 者袛二○公分以下。副鑛物除黃鐵礦及重晶石外,種類不多;金粒亦甚細,分布均匀,含金品位約爲百 萬分之六至十上下。至於鑛藏,大粗坑系之在海面以上者,爲十六萬五千公噸,牡丹坑系約前者之一倍 半,故應有四十萬二千公噸以上。但大粗坑系部分,卻屬於瑞芳鑛山所有。}
{此礦山初由臺人連培雲、周步蟾與另一尤枝者,以原鑛一四一八號獲准,分爲二鑛主。之后,經雙 方合作開採,試行探勘,但不久卽因資金之短缺,陷於困境,至轉移於出資者山下秀實之名義,臺人喪失鑛權。於光緒二十九年土木業者木村久太郎出資一萬日元,由山下頂得鑛權,繼續開採並進行探鑛。但前期留下之坑內支柱,已腐朽不堪,鑛巷亦崩塌,鑛況轉劣而幾陷停頓時,木村本人在進行探鑛工作中於牡丹坑山東北坡之山間,及山坡之鄰接金瓜石鑛區部分,發見新鑛脈,向金瓜石租借一部分立予開採, 果然發見富而宏大富鑛脈,木村乃傾注全力,進行採礦,並開設搗鑛場與青化廠而盛極一時,如此, 瑞芳、金瓜石、牡丹三鑛山竝立於基隆火山羣之間,成爲巨大之金山,}
( 頁106 臺灣採金七百年史)
2022 年7 月25 日台北市南港區中央研究院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敬請千萬不要進入礦坑內,坑內危險因子很多。

FB_IMG_1659428850187.jpg

FB_IMG_1659428806826.jpg

坑口

2007/08/03 16:00筆記
。。。。。。。。。。。。。
九份走訪古道可以很努力也可以很愜意
今天途經102號往雙溪的公路上
見到了一面告示牌
金字碑370公尺
心想不會吧
從侯硐國小走那可是需要五公里
370公尺就可以走回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
解說牌還大喇喇地標示著土匪洞
什麼地形可以藏著土匪呢
沿著狹窄的古道入口
不到兩分鐘便來到了三貂嶺嶺頭
有一座涼亭
一座奉憲禁示碑
一座簷翅微微翹起的古廟
視野非常好
可以遠觀外木山,野柳半島,和平島,基隆嶼
景闊讓人心曠
更不自覺地神怡了起來
這座小小的古廟
金紙一疊疊
香燭正燃燒
可見信徒依然虔誠
對聯是
千秋福澤承天厚
萬古德恩配地貞
橫額是
古貌昭赫濯
看來這是
先民對天地的感戴
與九份的祈求黃金似乎大不相同
日據時期<詩報>主編蔡青榕先生
在一首瑞芳礦山竹枝詞裡說到
均望須臾作富翁
採金人不認貧窮
已超三萬餘人口
福運爭求土地公
而瑞芳礦山指的便是九份地區
心裡想這座小古廟
或許是比九份金礦的開發更久遠的道路神
而風化相當嚴重的石碑
寫著
署台灣北路淡水總辦分府加三級紀錄十次朱
內容大約是因為生員連日春等請求,因此核批示禁砍伐樹木,
避免往來行旅遭受日曬之苦,違犯者定不饒赦....等等
最後一行說
右給荘恆茂,林士彥,連同榮,連初敬,謝文根....等領照
更讓我震撼的是
咸豐六年五月給的字樣
這是1851年
台灣鄉土志一書中提起
金字碑古道也就是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
淡蘭古道全長80餘公里
從艋舺(萬華)---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暖暖--
獅球嶺---大基隆街(基隆).柑子賴(瑞芳)---三貂嶺---
頂雙溪--槓子寮(貢寮)---草嶺---大里簡(大里)--烏石港(頭城)---
礁溪----噶瑪蘭(宜蘭)
乾隆中葉以前已是入噶瑪蘭的通道
一般推測這是先民凱達格蘭人的狩獵小徑逐漸修築而成
而102號公路入口處
有一個解說牌
提起台灣知府楊延理<按:應為楊廷理的筆誤>
開闢從四腳亭經蛇子形越過三貂嶺至頂雙溪的事略
而瑞芳鎮志
引用了噶瑪蘭志略,台北名勝舊蹟誌,東槎紀略,台灣兵備手抄等古籍
說明淡蘭古道的年代與路線及原住民白蘭氏,楊廷理,
板橋林家先祖的林平侯林國華,以及本文主角台灣總兵劉明燈的官民修路史
滄海桑田如今古道只剩下三貂嶺段草嶺段隆嶺段尚可通行
那石碑百年前就擔心行人受曝曬之苦
我心裡想也不過三百公尺
值得
沒料到
古道兩側滿是樹木與綠竹
彷彿是林蔭幽徑
更神奇的是
樹葉篩減了熾熱艷陽
竹林送來颯爽清風
聽不到蟲鳴
卻有各式各樣的鳥叫
此起彼落
似乎在比著誰的唱鳴聲更為悠揚
不禁納悶
誰是這場音樂會的指揮
恍然大悟
在金字碑古道我與兒子與老鷹的遭遇往事
前幾年我們從侯硐國小出發
約兩小時的登走路途
陡峭石階中只有我們的腳步聲
彷彿每一次的呼吸便在整個山谷裡回響著
那時兒子國小四年級非常緊張
真有說不出的肅殺
接近一座廢棄古宅旁的樹叢地底
突然飛出一團巨大的黑影
迎面拍翅而來
我們本能地低下身子
也本能能地抬頭望著牠飛去
摟著兒子久久說不出話來
緊接著一聲嘶厲的<拉...一.....拉....一.....>
更讓整個山谷為之窒息般的寧靜
是老鷹
今天原來沒有老鷹
鳥兒們才會毫無天敵的狂歡
以前與兒子怎麼就不懂這道理呢
雖然沒有老鷹可以重逢
幸好
一路上
也沒有眼鏡蛇等等毒蛇
這些美麗動物
總是會懶洋洋地躺在石階路上
要等牠起身我才能通過
總是要耗掉許多時間
沒有二十分鐘時間便來到了金字碑
碑的前方路徑
還維持著古老石階
而碑本身
高約兩公尺四十寬約一公尺四十三
碑框上有如意與捲草刻紋
碑坐上有雙龍刻紋
碑文刻著篆書
雙旌遙向淡蘭來
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
高低堞雉挾奔雷
穿雲十里連稠隴
夾道千章蔭古槐
海上鯨鯢今息浪
勤修武備拔良材
署名是
同治六年冬
臺鎮使者劉明燈北巡過此題並書
同治六年
應該是對身為台灣總兵的劉明燈有深刻的感懷
那一年四月
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藉口
美國船隻羅發號在台灣南端七星岩觸礁沉沒,
生還人員為原住民所殺
照會台灣鎮道嚴加查辦該事件
同治六年冬
那可是九份地區煙雨迷濛的冬季
整個基隆山與基隆嶼的確彷彿是積雪般的雲物嬝繞
在此情境與心境
海上鯨鯢今息浪
勤修武備拔良材
不得不令人崇敬劉先生的遠矚
內政部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一書中說:
許多條淡蘭古道
都必須打從三貂嶺頭經過
所以古來官紳
對這個必經而又形勝之地
自然感觸良深吟詠特多
同時又提到
清同治五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奏調福建福寧總兵劉明燈
統帶楚軍新左營
往任台灣鎮總兵
同年十二月初八日
劉明燈成為有清以來第一位帶鄉勇來台的總兵.
可能
那一年在台灣內部
除了羅發號所引發的原住民政策問題
還有戴潮春反抗事件必須善後
這位總兵有此金字碑的摩崖詩
或許可以想見他的無奈
我折而回返
看著蜿蜒的古道
這裡是五百二十公尺的高度
還是想像不出
這三貂嶺段
曾經是許多文人筆下難行可畏的艱險之路
心中有些許的疑惑
一時忘了尋找告示牌所說的土匪洞
清領時期兩署噶瑪蘭廳的葉之筠
曾經寫道:
淡水綿延噶瑪蘭
三貂嶺聳海天寬
萑符徧地人煙少
嵐氣山山自瀰漫
而這萑符徧地也許說的是此地草莽因而盜匪隱匿
只是這土匪洞指的是盜匪
還是日本人佔領台灣後通稱為土匪的抗日先民
就有待考證了
只要反抗日本殖民政府的向來是被汙衊為土匪的
回到奉憲示禁碑
再一次看這遼遠的天與地
基隆嶼的白色海濤與雲一般的潔靜
現在是下午三點
黃昏時刻
那夕陽恐怕不亞於九份樂伯二手書店的窗外吧
我必須回店裡接班了
今天我是以愜意的方式來到金字碑
沒有見到老鷹,眼鏡蛇,土匪洞
更沒有見識到古道的艱危
然而卻有一種與台灣更親近的感覺
這是一種說不清的感覺
李望洋有一首詩
五嶽歸來又看山
三貂一路透重關
誰知海角成源洞
別有桃花不改顏
這位台灣宜蘭牧童出身的詩人
考取功名
獲得左宗棠的拔擢
同治年間遠赴彼岸的甘肅擔任州縣官
遊歷過名山大澤
回鄉後
依然認為自己家鄉的三貂山是山
台灣海角一隅的噶瑪蘭是世外桃源
是不是也是這種感覺呢
>>>>>>>>>>>>>>>>>>>>
lobo於九份樂伯二手書店20070802
竹枝詞係引用陳香著台灣竹枝詞選集
台灣商務出版

 

 

FB_IMG_1659428841280.jpg

 

 

FB_IMG_1659428861088.jpg

 

FB_IMG_1659428866953.jpg

 

FB_IMG_1659428874171.jpg

FB_IMG_1659428794036.jpg

FB_IMG_1659428884392.jpg

FB_IMG_1659428800575.jpg

FB_IMG_1659428889635.jpg

 

FB_IMG_1659428900909.jpg

FB_IMG_1659428813660.jpg

FB_IMG_1659428906917.jpg

FB_IMG_1659428819310.jpg

FB_IMG_1659428826291.jpg

FB_IMG_1659428835936.jpg

 

FB_IMG_1659429297489.jpg

金母鑛

FB_IMG_1659429236527.jpg

FB_IMG_1659429303148.jpg

FB_IMG_1659429242213.jpg

FB_IMG_1659429307773.jpg

FB_IMG_1659429248525.jpg

FB_IMG_1659429312603.jpg

FB_IMG_1659429254215.jpg

FB_IMG_1659429317220.jpg

FB_IMG_1659429259538.jpg

FB_IMG_1659429322192.jpg

FB_IMG_1659429264853.jpg

山神廟

FB_IMG_1659429329115.jpg

FB_IMG_1659429269895.jpg

 

FB_IMG_1659429275363.jpg

FB_IMG_1659429203443.jpg

FB_IMG_1659429286602.jpg

FB_IMG_1659429207771.jpg

FB_IMG_1659429292572.jpg

FB_IMG_1659429213718.jpg

FB_IMG_1659429231925.jpg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