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鑛業史上冊說,中央山脈在新世地層中,經常發現石英脈發達,例如新北,宜蘭的界山之一的金面山,在新世紀砂岩中的石英脈含有金和黃鐵礦。
礁溪和頭城是山金鑛和砂金鑛的產地。除了之前筆記過的大礁溪金礦,根據臺灣採金七百年史與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逐年出版的臺灣鑛區一覽,至少還有五座,而礁溪鄉白石腳地區是要角。
2022 年8 月27 日星期六宜蘭縣礁溪鄉白石腳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老書學術書。鞠躬告辭愛書人後就近來到白石山下。金面山山區的東側礁溪路六段133 巷21 弄,一位士紳指點:
{在這裡好幾代,這座山稱為白石山,山壁陡峭是天然的,金礦坑口在白石山南側紅色鐵皮屋的一點鐘方向,已經被屯埋,我們稱為猴洞。}
非常感謝士紳。沿著白石山前的圍牆外行進三百公尺,沿途是蓮霧園區之後來到紅色鐵皮屋-體健小廣場。面向鐵皮屋一點鐘方向十公尺,很開心,斷崖下果然有一座即將被泥土遮掩的坑口,只剩不到十公分高的縫隙,頂多再一兩年就被消失。穹頂寬約兩公尺,當年規模應當不小。鐵皮屋南南西方五公尺是一座溪和五公尺長小橋,橋上貼有跑馬古道的路標。溪築有攔砂壩和堤防。坑口前卻又有一道高和底座各約一公尺高,長約十公尺的石塊牆。很怪異,是採金時為了保護坑口避免溪水嗎?還是廢坑後興建? 待考。
待會還要到新北市蘆洲區到府收書,不敢徒步白石腳,二圍,大小金面山尋找其它坑口。在溪堤與白石山之間往西行探尋上游山壁。依然是高聳石壁,路面有各類經濟樹木。有兩處壁腳疑是被泥土堆得與堤防等高而滅失的坑口遺跡。待考。前進了三百公尺,來到一處75 度陡的巨岩峭壁區,高約五公尺。現在是乾季吧? 水量小,峭壁前有五十根左右的接水水管。滿地的落葉,猴群好奇地在林木看著我的手提包。折返。想多請教幾位耆老,多幾位口碑確認是金礦坑口。
鐵皮屋一位士紳 指點說:
本來住在礁溪鄉市區,四十年前搬來白石腳。不知道這裡有金礦和有這座坑口。本來溪水是沿著白石山山腳下往左流,穿越植有芭樂的埔地。是被遠東紡織截彎取直的直通礁溪路六段,地貌改變很劇烈。很感謝這位士紳。
無法再守候行人,暫且筆記下來和推定是白石腳金礦坑口之一,改天礁溪到府收書,根據文獻和地圖再來尋找其它坑口和多請教耆老們。
唐羽學者說:
1:1902 年開坑的礁溪金鑛, 地點在礁溪溫泉附近,1902,1903年,日本人渡邊國重在此進行探掘,後休業。
2:金面山金鑛:位處於宜蘭縣頭城鎮金面山東麓。1904年,由日本人濱田熊助以大斷崖爲中心, 獲准進行試掘。至1926 年九月,坑道深入二六〇尺,並鑿二橫坑,鑛質爲白色之石英,成網狀細線 伴同多量硅石脈與硫化鐵,含有肉眼可看出之金粒。其硫化鐵經用硝酸處理,亦可檢出金粒。一時似成 功在望,惟後因礦脈之不穩定,至不知所終。
3:湖底嶺金鑛:位處文山郡與宜蘭郡(今宜蘭縣四堵山與坪林鄉交界處)湖底嶺交界附近,由嶺上進 入坪林部分,稍轉下坡處,有一大洞窟。1904年八月進行踏查,經將其中之砂岩分解而呈鑲染狀態部 分,進行試掘,含有多少金分。另在同嶺靠宜蘭部分稍下降之道路東側山腰,亦有十數間(一間六尺) 長之坑道。內有二寸乃至五寸之硅石脈,初步認爲含金百萬分單位,此鑛曾於1905年試掘,後廢業。
( 頁124,臺灣產金七百年史)
昭和17 年出版的臺灣鑛區一覽說,昭和12年(1937 )臺灣總督府發出鑛區番號2922和23 兩張許可執照。金銀礦。鑛區所在是臺北州文山郡,頭圍庄,礁溪庄:九芎林,金面,二圍,白石腳,鑛區坪數分別是440815 和523450。鑛業人劉再生,菅野勝吉與矢野壽市。住所嘉義市西門外四四。
1937 年頒發2922 和2923 兩張鑛區番號。鑛區所在依序是文山郡坪林庄,頭圍庄,礁溪庄九芎林,二圍,金面,白石腳,鑛區面積626525和鑛區所在文山郡坪林庄,頭圍庄,礁溪庄九芎林,二圍,白石腳,鑛區坪數647873。鑛業人都是劉再生,菅野勝吉,矢野壽市。屬於金銀鑛。
非常感謝愛書人與兩位士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