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天正先生,民國前二年生,河北省武清縣人,那是平原地區。年少時學習山水畫,以不懂得山川真面貌而感到遺憾。民國五十五年,臺灣省高山簡記出版的時候,台灣百岳快爬完了。書中,邢天正的攀登台灣高山簡記,有一篇,提到了合歡山區域的屏風山與遠東金鑛和鑛主趙朝讚先生。
民國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至三十日,屏風山,奇萊主山,能高山,安東軍山大縱走。其他參加人員是花蓮縣秀林村陶樸閣原住民鍾古昌先生。費用新台幣一五九元。攀登的山:
1,屏風山 三二四八公尺 三等六六七八號三角點(原註:光復後登山團體首次登臨)
2,奇萊山北峰 三六0五公尺,一等三角點
3,奇萊主峰 三五五九公尺 三等五九四八號三角點
4,卡羅樓山 三四0三公尺
5,包梯瓦拉山 三三八0公尺
6,奇萊裡山 三三二0公尺
7,奇萊主山南峰 三五五七公尺 二等一四九六號三角點
8,能高山 三二六一公尺 三等五九五七號三角點
9,能高山南峰 三三四九公尺 二等一四五三號三角點
10,南高山-光頭山 三0五九公尺 三等五九五六號三角點
11,白石山 三一0八公尺 三等五九五五號三角點
12 ,安東軍山 三0六七公尺 一等三角點
五月十九日,邢天正早上七點台中出發,下午兩點大禹嶺青年自住旅社,經由陳濟民先生介紹鍾古昌隨同登山。二十日,由合歡山公路到石門,繞合歡山東峰小路,下塔次基里溪到遠東金鑛,承蒙遠東金鑛鑛主趙朝讚留宿。二十一日,由遠東金鑛鑛場北側登上稜線,......。(刑天正...等等著,陳瑞幸,林正雄主編中國青年登山協會編印,臺灣省林務局協印,巨人出版社出版,售價每本十元,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七月一日出版)
刑天正與鍾古昌這十二天,遭遇雲霧淒迷,雷雨冰雹,奇萊主山主峰以北小峰的水池有紅蟲,照樣拿來煮稀飯吃,也經常面臨沒有水源,而險岩深溝,危崖峭稜等等那是基本盤。遠東金鑛鑛主,礦工們與地質學家們,就是在這高山群裡辛苦。民國五十二年到現在的111年,路徑情況應當改善很多了吧?
二十九日那天,八點攻頂白石山,散石上有白點,直接下白石山與安東軍山之間最大的天池,面積一甲多。池旁的林中有炊煙,循著炊煙,找到了獵寮,原來是花蓮縣萬榮鄉六十八歲的老獵人張金生先生及他的表弟張進來先生。都是泰雅族。可能是很開心見到同胞吧?更何況十九日以來,一路上只有邢與鍾先生走在大山之中,於是,鍾先生和兩位張先生談了很久。或許,遠東金鑛鑛主趙朝讚看到他們兩人蒞臨,也是這般心情吧?
九份基隆顏家顏國年先生的公子-臺灣地質學者顏滄波專家,民國四十七年,發表了{臺灣之礦物},結合了日據時代小笠原美津技師統計的八十四種,再新增二十三種,他總計臺灣有一0七種礦物。其中金gold:
1:金銀銅裂罅充填及交代鑛床中:金瓜石,奇美(花蓮),樟原(台東長濱),大屯山火山群。
2:金銀裂罅充填中:瑞芳(九份),武丹坑(雙溪區牡丹),中央山脈西側。
3:砂鑛床中:基隆河,花蓮海岸(原註:高位段丘砂鑛床中:中央山脈東西兩側。)(台灣鑛業第十一卷第一期。臺灣鑛業史343頁。)
高位段丘即河階。
顏滄波還說,中央山脈金礦床主要分布在西斜面與南斜面。含金石英脈發達地區有:
臺北縣 金面山 大南澳北溪上游(現:宜蘭礁溪頭城,南澳,大同)
宜蘭縣 南湖大山
苗栗縣 大霸尖山西北
花蓮縣 合歡山,屏風山
南投縣 卓社大山,玉山
台東縣 關山
特性之一是,一般含金量低,百萬分或千萬分的程度,肉眼可認的金粒較少。中央山脈中河川及高位段丘的砂金,大部分來自此種含金石英脈。(頁998)
即便如此,地質學者和冒險家仍然持續關注與探鑛中央山脈,屏風山金鑛與大濁水溪金鑛更是心中永遠不熄滅的明日之星。民國七十四年出版的臺灣採金七百年史,唐羽學者說,屏風山的合歡金鑛,現在由合歡金鑛公司經營,鑛權設定於民國四十一年,原名是遠東金鑛。換了好幾次鑛主,六十四年成為合歡金鑛公司所有,目前(出版年),仍在規劃採金中。
2023年4月23日。台北市中山區到府收購二手書長輩書舊書藝術書學術書的途中,筆記整理,非常感謝愛書人。

古蒙仁作家說,屏風山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立霧溪上游的南岸,海拔兩千到三千二百之間。東西公路本線與霧社支線銜接點的東南方。與大禹嶺的直線距離六公里。日據時代日本人開採,不過很快終止。民國41 年屏風山西側發現含金石英脈,由遠東金礦開採。民國63年賣給合歡金礦。該金礦老闆胡政之先生說,初步估計黃金至少有一千一百三十萬兩,可開採一百年。只是主礦脈難尋,運輸困難,連連受挫。(頁286,失去的地平線,民國69,時報)
這鉅額黃金儲量並不誇大,是有所本的。
1998年,方建能,余秉盛學者說,屏風山金礦到底有多少黃金礦量呢 ?綜合前臺金公司報告和臺灣大學地質系譚立平教授研究,包括圍岩和含金石英脈估計平均品位2.0克/噸計算地表金礦礦化作用的範圍約500×400公尺。如果礦化深度以最保守推測200公尺,全部的礦量可達10,000萬噸(岩石比重2.5)全部含金量將達200噸,可能的礦量可能遠多於200噸。價值新臺幣一千億元以上。
屏風山金礦區位在花蓮縣的秀林鄉行政區内,中央山脈主要南北分水嶺東側,立霧溪的上游,中部横貫公路最高點大禹嶺合歡隧道的東南方。
屏風山金礦早期由榮礦處開發,稱爲「遠東金礦」或「合歡金礦」,後來承租金礦的公司將之改爲「光笙金礦」,我們在此依其所在地理位置稱之爲屏風山金礦區。通往屏風山金礦有兩條路徑,一由中部橫貫公路霧社支線32公里處的石門經小徑8公里,步行約2小時可到達,另一由大禹嶺沿登山小路徒步約4小時抵達金礦工寮。標高3248公尺的屏風山是台灣有名的百岳之一,是山友必攀的山頭。屏風山金礦就位於屏風山的西側,合歡山(3416公尺)及北合歡山 (3422公尺)的東面,奇萊主山北峰位於金礦的南方(3605公尺)。屏風山金礦礦區位於標高2430公尺,附近地勢險峻。(臺灣中央山脈金礦床)
民國47年(1958)臺灣省礦區一覽記載花蓮縣秀林鄉屏風山有兩張礦業字號,分別是:
1:1058,臺濟採字245,屏風山西麓,光興金礦:魏火屘,李峯遙。290公頃。
2:1187。臺濟採字1200。屏風山。遠東金礦。遠東金礦股份有限公司。438公頃。(頁3)
直到民國55年臺灣省礦區暨開工礦場一覽都沒有改變。(頁171)
1983年,王源學者說,中央山脈含金石英脈以及砂金礦,常常有報章渲染,但是應屬於散而不集的石英細脈以及零星砂金,還不能稱為礦。(頁19,臺灣鑛業史續冊一)
1984年再版的臺灣地質的作者林朝棨,周瑞燉學者論述說,中央山脈地區的石英脈受到褶曲作用影響呈現不規則的形狀,膨脹無常,缺乏連續性,品位一般很低,迄今未發現可採的礦床。(頁119)
缺乏連續性似乎是中央山脈的特性。市村毅的{關於新高山之含金石英脈},呂海星,曾繁榮學者翻譯,刊載在民國39年臺灣礦業第二卷第二號。也說新高山(玉山)缺乏連續性,除非他日有不受變動而較整齊的石英脈被發現,是很難被期望的。(臺灣礦業第二卷第二號,頁57)
市村毅這篇文章發表於1940年臺灣鑛業會報第十七卷第四期。(屏風山之含金石英脈。陳尚文,林朝棨,周瑞燉。臺灣礦業第十卷第四期。1958年12月。)
前述屏風山之含金石英脈一文,三位作者署名執筆說,本人等於民國46年9 月及11月間獲得機會前在屏風山勘查遠東金鑛之含金石英脈。陳尚文,林朝棨,林麗焜等作第一次調查,自民國46年 9 月18日起至26日止,為期9 天,周瑞燉作第二次調查,自同年11月15日起至20日止,計6天,兩次調查合計15天,雖調查時間短促而天氣又欠良好,但尚能獲得初步勘查結果。茲將調查屏風山附近之地質及所產之金,水晶之結果臚陳於下,以為研究地質關心工業資源者,聊供一得:
立霧溪之金早已聞名,其歷史可溯至和寇時代(十六世紀)與和蘭人及葡萄牙八據臺時期,因事後在該溪下游海岸一帶屢有發現該等探金之遺跡可資證明。立霧溪尤以砂金曾著稱於世。
日據時代,横掘治三郎會就東臺灣縱谷平原及花蓮平原南北165公里間之砂金蘊藏量 估計約值當時之日幣40億!(原註:當時黄金一台兩50圓),而一時驚動世人。
構成中央山脈之粘板岩及結晶片岩中,常見大小不同之不規則石英脈賈穿其中,其厚度大者1~1.5公尺,,小者約有 0.01~0.5公尺。
屏風山一帶之含金石英脈之含金量甚高,時常產比較粗粒的自然金,叉與少量的隨件鑛物之黄鐵鐵,方鉛礦,閃鋅礦,長石類及方解石等共生在一起。屏風山金鑛床成因上屬於中熱水性中温金鑛脈。母岩之炭質千枚岩受顯著之砂化作用與炭酸化作用及輕微之絹雲母與高嶺士化作用。在遠東金鑛所發現者有含金銀量高達46,591公分/公噸之富鑛體,上鑛(含自然金粒部分)之含金銀量下均2,126.4公分/公噸,中鑛(富鑛體中選出上鑛後之殘餘部分)含金銀量93~383.6公分/公噸,並鑛(鑛脈中無自然金粒部分)及尾鑛含金量有20~23.1公分/公噸。
因此屏風山遠東金礦之含金石英脈中確有開探價值之富鐵體部分。本含金石英脈中自然金粒之純度為996.83/1,000公斤 而與立霧溪砂金之純度甚相近,所以中央山脈之此種含金石英脈中之自然金粒爲立霧溪砂金來源之一部分無疑。嗣後尚需要延長各坑道繼績探查其富鑛體之形狀,規模,運鑛岩 (Ore bringer, 尚未被發現)之火成岩之種類,形態,位置或新富鑛體之存否;並且在屏風山東西兩方山腹,奇萊主山北峰西山腹附近之幾個崩山亦必須打硐探鑛。
東西横貫公路之開鑿將給與屏風山遠東金鑛等之開發有甚大幫助。此種屏風山中熱水性中温金鑛床與澳州之班底哥及巴拉拉得金鑛床,美國之加利福尼亞金鑛床最相似;此型鑌床之於臺海中央粘板岩山地之發現,對於該山地之鑛產探斯上提供良好的目標。(頁47,同前註)
唐羽學者說,得其黎溪上游右岸屏風山含金石英脈是1949年11月下旬由蘇澳的鑛山業者李萬來發現金脈露頭。1952年11月大溪人張阿結,傅達等數人申請設定礦權。1956年遠東金鑛股份有限公司受讓。1962-1963年間經濟部鑛產探勘團也完成橫貫公路屏風山金礦探勘報告,披露在年報裡。遠東金礦在標高2480公尺處開鑿東一坑,一坑下2-3公尺開東二坑,並分為本坑,下一中段,下二中段三條礦巷。本坑北方五十公尺20470海拔再開東三坑等等。(頁317)(頁216,臺灣採金七百年史)
1987年,譚立平,魏稽生學者表示,光笙金礦員工以爲西三坑的礦脈最富,他們發現一些遠東金礦留下的富金脈,大約在5公分大小的石英塊面上,可看見約 10粒3至7公厘左右大的自然金粒。譚立平在 1980 年時,曾雇四個工人在西三坑下方的瀑布挖掘被石灰華膠結的,可能是三十年前遠東金礦開礦時殘留的石 英塊,在一天之內挖出大約 15 塊大約5 公分大小的石英塊,其中一塊有 15 粒3至7公厘的自然金粒,相信是西三坑開礦時沖下瀑布的。西三坑之上有倒下的直徑 1公尺的老梅樹,樹根的石英砂,譚立平曾淘洗十次以上,每1公斤石英砂含自然金 40 至160毫克(mg),本均品位爲 100克/噸。光笙金礦的董事長在 1979 年左右曾在西三坑下方約 6 公尺處以本坑掘入西三坑之下,得到一塊約三公斤大的石英塊,面上有不少了3~7 厘米的金粒。據云這條約略水平的金脈長可達 2公尺,直徑約 10 公分。可惜次日坑道倒塌,沒有全部取出(與廖連本口頭討論,1980)。東三坑及東二坑也曾遇富金包。譚立平曾在東二坑看見盗金者留下的洗金設備。屏風山地區的河川重礦物探礦顯示屏風山地區有顯著的地球化學帶狀分佈。中心爲銅,往外依次爲鋅、金、銀及鋇,最外爲鉛(圖 3-2-3)。構成這此帶狀分佈的礦物為閃鋅礦、自然金、重晶石及方鉛礦;然而構成銀異常的礦物尚未明瞭(譚立平等,1987)。事實上,屏風山地區以台灣而論,含鉛非常多,在大禹嶺正南 1公里的溪谷中,也可以找到含方鉛礦的石英脈。
遠東金礦一共開鑿了約21 個坑道,用直徑約3公尺的水車轉動搗礦機先行搗碎,再以水力洗選礦砂。礦石之上礦含金量約2,126 g/ton、中礦93~283g/ton、貧礦則約 2~23 g/ton。經濟部鑛產测勘團,1962年則在遠東金礦重新採樣勘測結果,發現金礦石品位僅約 7~15g/ton。
中央山脈最值得探勘的地區依次為屏風山區,大濁水北溪區,卓社大山區和玉山區。屏風山區下游有很多砂金,日前的光笙 金礦和它的東方及北方都值得許細探勘。北方自然金的成色變化甚大,指示有多種型式的金礦床,有如金瓜石金礦一樣,非常有希望。屏風山北面的黑岩山附近由日人、輔導會及筆者等私人所獲的資料,都可能是一個含金極富的地區,值得前往探勘。(頁109 臺灣地質之十。臺灣經濟礦物 第一卷。臺灣金厲輕濟磺物。譚立平,魏稽生編著)
2022年9月8日台北市大安區到府收購學術書二手書長輩書老舊書。非常感謝愛書人。台灣很多地方有產金傳說,非常期待全台灣各地愛書人給我們到府收書的機會,除了收到好書,也可以就近探訪金礦。
臺灣蕃界踏査記 -同志社高商山岳部臺灣遠征隊報告書昭和十六年發行-澤田書店出版-吉川貫二編著-霧社滯在ひ櫻社砂金採取蕃社見習-黃金之溪タロコ。南投到府收購二手書學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