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行駛中,彰化縣田中鎮,玻璃窗外的稻穗正金黃。並沒有停下閒走。今天早上再次出發前往台南市安平區永華街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2022年11月18日。非常感謝97歲的愛書人和他的千金,承蒙了。
2023年2月13日台北市三芝區到府收購二手書的途中,筆記整理。
好厲害,一座廟至少有兩位是江呈輝先生的學生。他是基隆市區清朝時期唯一的舉人,也是清朝最晚成立的崇基書院的創辦人與院長; 同時也是音樂家詩人江文也先生的親伯父。
明天就是109年中秋節。基隆愛三路和廟口,人潮像是巨星演唱會的多。
早上十一點,距離愛書人指定的到府時間還有半個小時。
大家都戴著口罩,肺炎疫情還是警戒著。
冷風細雨,幾家老字號的餅店,一排就二十來位。除了送禮,很多人是買回家過節的吧? 基隆與台北不少人來自桃園以南和宜蘭花東及外島。
這樣的節日又放四天連假,回故鄉真好。 彎進廟口裡的奠濟宮。
大門門眉和兩側,有許梓桑和李碩卿等兩位先生的題字與題詩。就沒仔細分辨還有哪些題字者是江呈輝的入門弟子。
趕緊入內看有沒有江呈輝與江文也兩位的題字。沒有。
聽或學習老師的話和言行準沒錯的。
一百多年前,江呈輝他在舊體詩裡說過,中秋節吃大餐,他真的是貼近凡間的可愛老師 ; 江文也則是愛書人們與二手書店界書神一般的偶像。
江呈輝 (蘊玉)是江文也的伯父,應當正確的,只是大還是三伯父,江文也的家族有不同的說法。(江文也及其相關文獻之研究:陳姵璇 ,指導教授:徐麗紗教授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班音樂學組 碩士論文)(江蘊玉之曾孫江毅所著《樂海才子:江文也》)。
江文也的夫人吳韻真女士說,在北平時,江文也最感興趣的是舊書店。他在那裏站着挑選書 ,兩三個小時。也不覺疲勞。一次他竟發現了殘缺不齊的 《樂律全書》,雖只是其全套中的幾本,他也用高價買來,有些 古譜他看不懂,就請教於古琴專家管平湖及古箏專家婁樹華。
江文也跟她說,他小時候在台灣,家中來的客人和先輩們在一起時時讀詩誦詞,自己在旁隨着也能背誦不少古詩,但都是用台灣話朗讀 的。他的國語發音很不正確。
(頁9,民族音樂研 究第三,江文也 研討會論文集,劉靖之 主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樂學會 出版)
二十年來,我們都是親自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文史哲藝術老畫冊為主;泛黃,髒舊,破損,不全, 也收。
余玉滋學者說,清宣统二年6月11日(1910年農曆五月初五)江文也出生於台灣台北縣淡水鎮。祖籍福建省永定縣,客家人。父江長生,秀才, 後從商。母鄭氏名閨,聰敏賢慧,生有三男。文也為次子,初名文彬。兄名文鍾,弟名文光。
1916 民國五年 6歲 随父母遷居廈門。 1917年, 7歲 ,與兄文鍾、弟文光就讀於廈門旭瀛書院。這是台灣總督府直接設置專供台籍子弟就讀的日文學校。由此奠定了 日文基礎。同時,開始接觸音樂,愛好唱歌。每逢節日,喜隨母 親進廟會,欣賞各種民俗活動。家中往來大多是文人墨客,受到 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因此喜愛詩詞。
1934( 24歲) 開始投入音樂創作實踐。在日本創作或出版的作品,署名用“Bunya Koh"。這是以 “江文也“的漢文姓名的日語語音,用拉丁字母拼寫出,按西方習慣書寫而成的。 4月 創作銷琴曲《台灣舞曲》(作品一)。 6月完成管弦樂曲《台灣舞曲》(同為作品一)。
日後以此成名之作進入國際樂壇。 8月參加東京“台灣同鄉會”主辦的“鄉土訪問音樂團,返回故鄉台灣,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等地巡迴演 出,擔任獨唱節目,並收集了民歌。這次活動對以後的創作有着深遠的影響。
同月完成詩作,用日文寫在管弦樂曲《台灣舞曲》總譜扉頁上:
我在此看見極其莊嚴的樓閣,
我在此看見極華麗的殿堂,
我也看到被深山密林環繞着的祖廟
和古代的演技場。
但這些都已消失淨盡,
它已化作精靈,
融於冥冥的太空。
神與人之子的寵愛集於一身的精華
也 如海市蜃樓,
隱隱浮現幽暗之中。
啊!我在這退潮的海邊上,
只看見殘留下來的兩三片水沫泡影…。
(金繼文譯) (頁33,民族音樂研 究第三,江文也 研討會論文集,劉靖之 主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樂學會)
故鄉總是最美的。
覃子豪先生翻譯的法國詩人的詩。 流浪漢:
回憶是多麼甜蜜,
我回憶誕生我的快樂的地方!
姊姊啊,法蘭西的日子
是美的
啊!常使我愛戀的,
是我的 故鄉!
它使你回憶我們的母親
坐在使我們溫暖的爐邊
我們擁擠的投入父親快樂的胸前,
我親愛的, 吻着他蒼蒼的白髮
感覺甜蜜!
姊姊啊,你要再回憶
古堡是浴着金色的陽光,
拳芮,那是多麼 古老的塔,
那兒,那一天有
大礮鳴放?
你回憶靜靜的湖面
湖上掠過燕子的翅膀,
風吹動了靜靜的
蘆葦
最美的是水波上的
斜陽。
啊
!它能還給我的海倫
還給我的山巒,大的橡樹?
它們使我回憶那些時光
我很痛苦!
啊!常使我愛戀的,是我的 故鄉!
(沙多蒲里昂(Francois René, Vicomte 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 法國人。覃子豪全集3, 27 頁)
江文也的父執輩真是強,爸爸秀才,伯父舉人,另外兩位伯父也望重士林。
以下引用自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是江蘊玉舉人的詩:
(1),江蘊玉的讀遊歷圖記(其四), 七言律詩 , 江蘊玉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 24頁
和戎往事己成非, 復比和戎事更違。
?首故園人似夢, 傷心舊壘燕何歸。
籌邊孰許箸前借, 鑄錯難教戈再揮。
騷客哀時天久醉, 讀公感詠倍歔欷。
(2),涉園 七言絕句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25頁
中年歲月悔蹉跎, 事業無成喚奈何。
記得兒童舊栽種, 梅花一樹態婆娑。
(3),旅中春詠 五言律詩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29頁
慣作登樓客。芳辰更憶家。
有風宜對竹。多雨可憐花。
社燕棲巢舊。春鸚警夢賒。
年年柑酒興。領略付?霞。
今天是民國109年9 月30 日,農曆八月十四。
明天就是中秋佳節。
借用詩人的詩應景一下吧。
中秋即詠 七言絕句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29頁
招集鄉人敘舊歡,幔亭峰頂列杯盤。
武彝仙子如重降,筵式於今吃大餐。
( 檢索自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2020 年9 月29 日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應用創意研究所)
未完待續,改天再報告江呈輝先生的生平,著作,與在基隆廟宇裡的題詩。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 月 30 日基隆不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
附錄:
(1) 陳姵璇學者說:(。江江文也於一九一○年(日本紀元明治四十三年)六月十一日,亦即農曆五月 五日端午節那天出生於臺北市大稻埕。35他的祖籍是福建省永定縣高頭鄉高南 村,屬於客家村莊。江文也的祖父江國英(俊民)育有四子,長子名為「蘊玉」(呈輝);次子為「蘊章」(永生)、三子為「蘊和」(保生);幼子名為「蘊均」 (蘊筠),別名「長生」,即是江文也的父親。36江國英於十九世紀末移居臺灣後, 即落籍於臺北縣淡水郡三芝庄埔頭坑,從事開墾的工作。
因此,江文也雖在臺北 市大稻埕出生,卻因跟隨祖父設籍於三芝鄉祖居,乃被視為三芝人。37 但在江蘊玉之曾孫江毅所著《樂海才子:江文也》一書中所列之江文也世系表,蘊和排行老 大、蘊章排行老二、蘊玉排行老三、蘊均排行老四,與江文也戶籍謄本所見稍有落差。根據江家 在臺之戶籍謄本所見,江保生(蘊和)排行三男。見江毅,前引書,頁 213-216。 37 根據江長生的戶籍謄本登記係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新小基隆字埔頭坑五番地,此住址原名稱 為臺北廳芝蘭三堡小基隆新庄土名埔頭坑五番地 (檢索並複製自江文也及其相關文獻之研究,研究生:陳姵璇 ,指導教授:徐麗紗教授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班音樂學組 碩士論文 )
(2),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續上篇崇基書院與江呈輝舉人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0234
清朝在台灣最晚設立的書院是基隆崇基書院。院長是基隆舉人江呈輝先生。江呈輝兄弟都很優秀。而江文也音樂家也是他的親姪子。很可惜的是,基隆市志等等書籍,都因缺少資料文無法詳細介紹崇基書院與江呈輝,作者們因而深感遺憾。
(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0234以及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4406)
日據時代,1923年臺灣總督府編修課長古山榮三郎, 在”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的序文說:
“然學博而不祀,德高而湮滅無聞者,世多其人。”
的確。不是只有讀書人,各行各業,很多學博德高者名氣不響亮。
基隆市區唯一舉人江呈暉被台灣徐慧鈺學者特別記載,雖然短短幾個字:
”光緒15年(1889)江呈輝(?-?):基隆人,光緒15年舉人,著 有《春暉堂集》。 ”
(鯤島逐華波 清領時期的本土文人與作品,作者,徐慧鈺,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3)。
讓人對江呈輝的著作還在人間角落,充滿了信心。
檢索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已有報告,就不再贅述。
這本記念冊是1923年,廈門旭瀛書院編輯 出版,( 旭瀛書院的介紹 同前註,樂伯二手書店)。
內容有江呈輝的舊體詩詩集,古山榮三郎序文和同是老師的劉阿旺先生追悼會紀錄與黃靜文先生的江蘊玉孝廉履歷。
冊子裡沒有江呈輝針對1895 年乙未日本接收攻佔基隆與台灣的記敍或是感懷詩,崇基書院與基隆故居也沒有。
但 , 這畢竟是日本廈門旭瀛書院編採的。只能期待詩人自己的春輝堂 詩集,和學者的研究。
今天是中華民國109 年10 月1 日中秋節。是菊花,野薑花,台灣欒樹盛開的季節。
江呈輝在詠菊這首七言律詩,說:
獵獵西風透碧紗,捲簾人坐對黃花。
籬邊瘦影來寒蝶,徑外斜陽隔亂鴉。
楚客加餐惟愛國,杜陵有淚豈思家。
乾坤點綴秋菲淡,迴勝靈芝采九葩。
但至少能得到江呈輝的部份生平和詩作,很開心。孝廉是舉人的美稱。
以下以劉阿旺和黃的兩篇文章部分敘述,擷取出成簡單年表。
劉阿旺先生說:
江呈輝先生,字蘊玉,號璞巖,福建省汀洲永定縣人也。
先生前清己丑(1889)科恩科舉人,曾歷任連江縣學訓導、將樂縣學教諭、永定縣師範學堂監學、官立小學校校長。
乙卯(1915)春就任廈門旭瀛書院教職。 壬子(1912)以來,多在全閩報館( 全閩新日報)主操筆政(重要評論)。
1917 年七月下旬,為了避暑返回永定縣家鄉。抵宅十餘天,染感冒微恙。初以小疾不服藥,經二日未愈,始延醫診視。派服涼劑,病益加劇。
同年八月四日(1917),去世。 旭瀛書院僚友、門徒及臺灣公會員( 廈門臺灣同鄉會)等,欲表哀痛之忱,於是會集廈門中的紳學商諸同人,在永春會館為開追悼大會。 而會場布置得宜,正面懸掛先生肖像,安置香案,設醴陳牲正。廳外庭及前廳外,垣俱懸列各界輓軸。大門結綠,懸旗又掛大書追悼會三大字橫匾。
發起諸君,均在會場辨理諸務,設備招待所。弔唁者,依照所定時刻群集參會。 及下午三勾半鐘,鳴鈴開會。由招待員肅請弔唁者入席,公請施君雲舫先生為主祭,周君墨史先生為主席。
趙璧如先生先讀公共祭文,次讀臺灣公會祭文,又其次朗誦閩報社諸同人祭文。 繼則岡本旭瀛書院長為書院代表,宣讀追悼詞。讀畢,然後全體起立行鞠躬禮。
書院閤校生徒男女三百餘人,和以風琴合唱追悼禮畢,則主喪者江蘊和君向諸弔唁者?禮致謝。
當天與會者:日本領事官矢田部代表沼本君、新任汪道尹代表王臨豐君、公賣局長張敬蒼君、史汝臣君、黃藹士君、旅團長唐國謨君、警處長辛桂芳君、共?代表于鳳翔君、警察廳長代表楊新田君、水警署長劉振邦君。
其他紳商學界林爾嘉君、黃培松先生代表黃孟圭君、汪春源君、葉昭遒君、周麟書君、高選鋒君、吳樂夫君、余超君、邱光華君、鄭俊卿君、袁鍾嶽君、雷一鳴君、陳金芳君、馬皎如君、呂輝宏君暨列位諸君計?百餘人。 合各校男女學生,總五百三十餘人,秩序整肅。大正六年九月十六日。
黃靜堂說:
蘊玉江廣文,諱呈輝,號璞巖。由臺北府學廩生,應光緒已丑(1889)恩科, 舉孝廉。 設帳家居,全臺人士慕學從遊者,歲益增加。遐邇咸聞先生品學。
壬辰(1892)會試,挑取謄錄籤,分會典?。
乙未(1895)讓臺議成,地方紛擾。先生奉命歸籍永定縣( 福建省),居於鄉。一時汀漳龍所屬各地,負笈求學者,趿涉不辭勞。先生不得己,復就鄉居而設帳焉。
戊戍(1898)入京應試大挑,二等以?職用。歷任連江縣、將樂等縣學篆。所至培植學風,為士林山斗。
乙己(1905)朝議廢科?,先生卸篆。適邑紳請辦師範學堂,朱大令以先生品學,呈省請任為監學。 在職二年,改任官立高等學校校長。汀州學子,出於先生之門者,比比皆是。
宣統辛亥秋(1911),武昌民軍起義,改建共和政體。先生認為國民之程度未至,非賴文化宣傳,救弊補偏。無以締造維新基礎,遂毅然由永定來到廈門廁身報界。 藉新聞發行其論議,以促進共和心理。時介弟江蘊和君主辦全閩新日報,經營慘淡,數載於斯。獲先生著作為之助,尤得海內觀。然則先生之貢?於社會者,功亦偉哉。
旭瀛書院岡本院長慕先生文學,癸丑(1913)春聘先生兼任旭瀛漢文?習。 先生於著作之餘,兼以漢學課諸生。終年服務,不辭勞苦。
民國丁己(1917)五月。暑假期屆,先生由廈歸鄉,偶感風寒,藥石罔效。約一週間,遽爾作古。噩耗傳來,閤廈親友罔不婉惜。 於夏歷八月一日,官紳商學各界為先生特開追悼會,到會參弔者約千人。旭瀛諸生尤深哀悼,蓋師弟感情於焉可見。
先生哲嗣文祉、文玖、文明、文經、文琛皆聰慧,能繼父業。無身後憂,亦可謂善人有後矣。靜堂弱冠,親承教澤於先生,行述知之最詳。 欣逢岡本院長崇德報功,徵集先生歷史及其遺著,編輯成書,垂諸紀念其?歷如斯云爾。受業生靜堂。
(檢索自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
基隆地區江呈輝故居的福德里,愛三路49 巷內,清朝時期就有的福德宮,以及,方圓一公里內的廟口奠濟宮,慶安宮,城隍廟,...哨船頭福德宮等等 都沒見到他的題詩與題字。倒是他的學生不少,比如說許梓桑, 李碩卿等等先生。
網路時代, 文獻資料比以往更容易尋覓。同時,除了期待江呈輝的春暉堂集出土,其它詩人的著作或是名勝廟宇,也許也能找到他的詩集與崇基書院的線索。
比如江呈輝孝廉七律句 , 李學樵先生披露在《南方》176期,1943 年6 月1日。
詩人李學樵率領公子鼎隆,偕諸友林紅嬰,許寶亭,蘇寅,周進爵,邱存德,邱水生,曾開瑞,等一行九人遊歷基隆月眉山。
他說,前後兩殿大殿壁間。基隆江呈輝孝廉有詩一首。旡我居士聯一對。江善慧方文筆跡石聯一對。頗有可觀。三者均皆錄於後。
其中,江呈輝的詩:
山川鍾毓羽流傳。塵世飛紅花散天。
諸相空時風不動。三生修到月常圓。
皈依便覺非凡性。解脫尤難在妙年。
我是未僧先入定。蒲團趺坐愛參禪。
(檢索自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江呈輝孝廉七律句 ,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覽勝詩瓢日記,李學樵先生 《南方》176期,1943-06-01。)
不知道,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大殿裡的這首詩還在嗎?
未完待續,以後再報告江呈輝先生其它的詩,和,崇基社書院地址的資料。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10月1日星期五中秋節。台北市南港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今天基隆市區愛三路福德街到府收購舊書,是基隆舉人江呈輝先生的故里; 他曾經是基隆崇基書院院長,那是清朝最晚設立也是壽命最短,只有一個月的書院,他也是江文也音樂家的親伯父。( 樂伯二手書店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6208)
昨天是到台南,愛書人說,他府上原本住在古地號名叫米街的地方。他小時候台南建地 沒那麼多,安平區很多是魚塭,現在的永華路等等都是屯土的地 ; 聽阿公講,清朝和日本時代,可以在二鯤身大砲台億載金城與港口望到赤坎樓。舅舅常帶他們到大砲台前的小河划船,這裡公園有鳳頭蒼鷹,只怕小孩吵鬧和狗兒追逐,否則,牠們不畏懼人類。人類也尊重牠們,即便大砲相機拍攝牠們,也會保持距離不干擾。
台南應當與基隆一樣吧? 四百年來造出出不少海埔新生地。
米街,是施士洁的故鄉,他是清朝進士。 賴子清先生說,施士洁,字應嘉,號澐舫,晚號耐公,世居台南米街 進士施瓊芳之子,同治十三年,中進士,官內閣 中書,曾經輔佐唐景崧。擔任海東書院院長,後任厦門 馬巷廳長。
( 台南詩文社,賴子清,台臺南文化第八期)
基隆市志等等著作,江呈輝的資料很少,著作有待蒐集。
1923 年出版的故江呈輝孝廉記念冊中,除了江呈輝的詩作,也刊登有各界的序文,悼念文和出席名單。
各篇序文中,陳耀西先生提到江呈輝曾經擔任崇基書院院長並且續娶沈都閫藍田女公子,館甥其室。沈藍田將軍似乎就是基隆詩人與乙未年1895 年的抗日將軍。
記念冊中,另外至少有兩位是台南人。一位是署名赤崁曾文啟的江璞巖先生紀念帖,一位是主祭者施士洁。(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6208)
施士洁的後蘇龕合集中,有兩篇是有關於江呈輝。 一是402 頁江璞巖孝廉祭文,第二是247 頁的健人歸自南洋以江璞嚴贈詩示我, 如韻和之。
健人歸自南洋以江璞嚴贈詩示我, 如韻和之:
跨海還山蟄澗阿,
不知門外有風波。
精舍尺木龍猶臥,
夢入鈞簫鳳自哦。
好句探珠隨意得;
分陰運甓等閒過。
笑看京雒諸年少,
舞罷雞聲又枕戈!
才子高陽說大臨,
鬮詩刻燭小窗深。
清貧元亮依蓮社,
神雋阿戎冠竹林。
嶺表槖裝 歸陸、賈;江東文苑數王,沈。
菽莊佳處吾能記,
舊爪新泥一再尋。
(247 頁,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 第一輯 5 後蘇龕合集(上) 施士洁撰,高志彬主編)
秀才盧文啟是廈門旭瀛書院的漢學老師,是江呈輝過世後的接任者。寫序很能第一手觀察。
進士海東院長主祭舉人崇基院長是再適合不過了。
蘊玉,璞巖等等都是江呈輝的字或號。(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6208)
告別愛書人後,特地從赤崁樓往海邊走。 施士洁有許多台南地景詩,而且應當是1895乙未年前的少年時所寫的。這是與旭瀛書院日本人宮本院長編的故孝廉江蘊玉記念冊不同的。紀念冊裡沒看到1895年前的基隆,崇基書院與日軍侵占基隆的回憶或感懷。 只能期待江呈輝自己的春輝堂集的出現。
施士洁的安平晚渡 :
望中隱約赤嵌城,
幾處遙聞喚渡聲。
涼月在天風在水,
艫枝搖夢出安平。
七鯤沙際數星火,
四草湖邊一色秋。
儂願將身化輕楫,
隨他桃葉亦風流。
登赤嵌樓望安平口:
一度登臨一惘然,
紅毛遺跡渺蒼烟。
兩三點鳥層霄外;
十萬人家落照邊。
隱約市聲 當暮沸,
微茫山影抱城圓。
我來正值涼風起,
鼓角防秋又幾年!
蓬飄不到此間樓,
難得鄉關共勝遊。
繞郭嵐光初過雨,
隔簾海氣欲生秋。
數聲鐘罄前朝寺;
一片帆檣估客舟。
極目城西紛蜃市,
腥塵無地可埋愁!
鹿耳鯤鯓水一方,
草雞仙去霸圖荒!
茫茫天地此烟景,
寂寂江山空陽!
不覺目隨 高鳥遠,
悠然心引片雲長。
園林到處供詩料,
誰弔瀛南古戰場?
(51 頁,) (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 第一輯 5 後蘇龕合集(上) 施士洁撰,高志彬主編,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未完待續,江呈輝春輝堂集,崇基書院,盧文啟,陳耀西,施士洁與江呈輝生平,改天再報告。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年10月3日基隆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
正門億載金城,內面萬流砥柱。它辦到了,即便朝代換過幾回。
這八個字是期許,就像出生兒被命名;同時,也是為臺灣無數犧牲軍民所預設的輓聯。一掛一百多年,城牆頹圮,大砲只剩一座是真的,重要性也沒了,還是執拗地激勵與哀悼。
四百年來,侵略台灣者們,總是自認為肩負有崇高的使命,自己是聖神。 也不管比例原則,細故就動手。
敵我軍民生命,身體,自由,財產的摧毀,在國家榮耀的陰影下, 頂多是個統計數據,更無須悲憫。
兩方軍民姓名就不如台灣砲台名稱常被侵略者記得,甚至不是統計數據中的必要記載事項。
余光中先生翻譯的新詩:
空襲的猛烈:
你總以為,這樣猛烈的空襲
會激發神的慈悲;
但無限的空間
仍寂靜無聲。
祂俯視驚歪的臉。
歷史,甚至不知道這是什麼意義。
你總感覺,過了這麼多的世紀, 神終於會讓人懺悔,
但他仍殺人,
如該隱,只是殺意化成千身萬身, 不比原始的殘暴進步少許。
人是否因自見愚蠢而變得愚蠢?
神的定義是否冷漠,超人的謎?
好鬥的人之靈魂,是否不變的真理, 而中有獸焉,貪婪地虎嚥,狼吞 ?
我說的是梵,魏特林和阿夫利歐,
單上的兩個名字,面貌我已遺忘,
他們已經夭亡,在校時他們剛剛
分清楚什麼是撥彈桿,什麼是彈帶扣。
(一九四四年夏天,艾伯哈特(1904-2005))(田園風的玄想)
余光中說,作者以海軍預備軍官的身分派駐維 吉尼亞州的水壩頸城,任空戰機槍教練官。後來他班上學 生的名字,不斷出現在陣亡的名單上,令他非常難過,且 感到戰爭的殘酷與無聊。(余光中作品集25,英美現代詩選,九歌文學,余光中)
邱奕松先生說億載金城,也就是位於南端二鯤鯓 , 南塭,俗稱大砲台,是安平第二大古跡。這座半西式古老城堡,周圍有五角形城壕 ,有部分依據法國式築城法,採用熱蘭遮城之石材與西洋紅磚建造而成。同治13 年(1874 年)欽差大臣沈葆楨所建。 (尋根探源談台南市開發史,219 頁台,台南文化第十二期)
賴子清先生說,億載金城外有護城河,城堞設置大砲五座,小砲 四座,派兵守之,城極堅固,因歷年為風雨所蝕,今尚存方形壁門,額曰:億載金城,城內門額日: 萬流砥柱,全是沈葆楨氏所題書。
台南陳韻香詠億載金城:
壘古湯池涸,江山剩劫痕,
三臺明拓地, 億載沈題門,
城已餘殘雉 ,濤猶撼七鯤,
中流誰砥柱,空憶舊屏藩。
台南洪旺熙詠億載金城:
甲午交兵地(光緒二十年中日戰爭),猶存百戰痕 ,
金城空鎖鑰,故壘動心魂,
南接鯤身港,北連鹿耳門,
浪翻無限感,憑弔舊乾坤。
( 南市詩乘,賴子清,臺南文化月刊新刊第六期, 成文出版社,台南市文獻委員會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年10月4 日星期天台北市大安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