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B_IMG_1659429597261.jpg

(小金瓜露頭)

1446950402-3604891071_n.jpg

(茶壺山,本山,小金瓜露頭)

1446950278-1437579288_n.jpg

(基隆山)

 

胡適先生說丁在君一生不拿政府的乾薪,不肯因私事旅行借用免票坐火車,不用公家信封寫私信,和朋友打牌時,若是有好牌,手心就冒汗,討厭懶惰,濫舉債,貪汙,科學家也是文學家,古文白話都很好,英文更是當時中國人中一等高手。民國20年丁在君在秦王島避暑寫給胡適的兩首懷念胡適詩,其中一首:
峯頭各採山花戴
海上同看明月升
此樂如今七寒暑
問君何日踐新盟(丁文江這個人,胡適)
鍾伯謙先生{丁文江先生考察湖南湘潭譚家山潭昭煤礦公司情形}......和劉基磐先生{丁在君先生在湘工作情形的追述}等等文章,敘述了丁在君(丁文江)身為勤奮的地質學者去世前一天,有如跑四十二公里的全馬行程。那是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其中一篇,劉基磐說:
早上九點鐘由南嶽鐵路局汽車抵達茶園鋪,距離譚家山煤礦場十五里,有人主張乘轎前往,丁在君堅持步行而且是立即出發沒有休息。沿路見到岩層辮仔細測量傾角及走向,看到水田很多,盛讚湖南省是防旱典範。到譚家山看到山頂岩層接近直立,擔憂如此陡峭的向斜層煤系,不知深到何處才能會合,對於本煤田的構造起了懷疑。
不休息,轉往譚家山東側田園,經萍塘曾家山冲,到東茅塘查詢土窯情況,再西折到牛形山昭潭公司,已經是下午兩點,午餐後,親自下到煤礦坑道內考察。坑口傾角四十五度,斜深一百七十公尺;洞內溫度很高,穿著單衣進入,依然汗流浹背,然而將近五十歲的丁在君直走到坑道最深處進行測量。出坑時衣服全濕透了,麻煩的是,坑口到事務所一百多公尺,寒冬很冷。
這時,下午五點了,卻不肯洗澡,這是他要趕回南嶽,隔天衡陽還有行程的緣故。於是,將衣服烘乾,加上外衣,直接回到茶園鋪車站。鐵路局汽車早等在那裡,丁在君六點回南嶽旅社。隔天,由南嶽搭車返回衡州,當天晚上中了煤毒。可能是譚家山考察時得了風寒,到了衡陽旅館,因為惡寒而緊閉窗戶,壁爐煙囪,被大風倒貫,煤氣不能外出,以致中毒。
同行的劉基磐勸過丁在君可以不用跑一趟譚家山,由別人代勞即可,丁在君說很多朋友也這樣勸他不必親自到湖南,但是譚家山是粵漢鐵路沿線唯一重要的煤礦,關係很大,必須親自前來,將來計畫才好施行。而王曉青先生力勸丁在君不要進入礦坑內,由他代為勘測,也沒獲得丁在君同意。(丁文江這個人,胡適等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6年出版)
2022年12月9日台北市大安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學術書老書中古書
2023年2月24日。新北市泰山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老書學術書的途中。整理筆記。
IMG_9117.JPG
 

 

九份後山中的小金瓜露頭可以望向平溪區以及三貂嶺大華壺穴段。那是高山逼仄的基隆河河谷。黎明前,只要氣溫不低於昨日,風又不疾,這一段,就常會有雲海。可以說是九份雲海的基本盤。特別是春夏兩季。每當日頭攀爬出東方的武丹山;這雲海就屢屢溢流而抵達下游的侯硐,然後在朝陽下迸裂,終至於銷鎔。

天還沒亮,抵達102號道路19公里小金瓜露頭入口處。對親自到府收購二手書的走卒來說,腳力是基本的,才能扛書爬樓梯;讓自己沒有雜念而專心鑑賞愛書人的愛書,同時向愛書人請益,那更是首要。每天總是會以登山或健行來當做一天的開始。

行經過小金瓜露頭,直到200公尺外的瑞芳電視台轉播站,雪白芒花夾束著寬約1.5公尺的柏油路,而竹雞35隻一群群地在路上覓食。好冷,大約8度吧?沒有大冠鷲們在天空巡弋,竹雞好悠哉。看到我,不驚慌地,比烏龜快一點的速度閃入芒草叢裡。為了看竹雞們,就沒攀登,而是繼續健行,直到轉播站的鐵塔前。那裡,也是看雲海與芒花草原的山巔突出點。要很小心翼翼,深怕跌落懸崖下。雲海,有,但不是很浩瀚,而且距離很遠;倒是,寒冬裡的芒花有如是大雪覆蓋著廢棄礦山的山頭。看雲海以及看芒花草原,總是會讓人沉澱。兩者像是深濃不同的雪,每當第一道晨曦緩緩撫過,卻就會分別呈現鹽白與金黃,那是多光明而快樂的掃描?

台灣地質學先行者王源博士1925年出生於台北士林鄉下的基隆河畔。1944年考入校址在今天台北市和平東路國立師範大學的【高等學校】。按照當時的學制,凡是進入高校就讀的學生,不必再經過大學入學,就能進入台灣大學唸書。那時正是日本戰敗,日本不再殖民台灣的1945年的8月之後,日本地質學者早坂一郎先生對王源先生勸說:

{【光復】後,中國的天地那麼大,年輕人應該放遠眼光,走出去,活躍在人生的舞台。況且中國地下資源的開發很落後,你現在學地質的話,將來一定可以一展長才,為國效力。}

王原先生說,那時,沉醉在重回祖國懷抱的興奮浪潮之中,心中所唸的是大家口口聲中的祖國。心想,此刻正是台灣青年大開眼界的時候,既然祖國那麼落後,土地資源急待開發,那我還等甚麼?於是,退出台大醫學院改唸台大地質系。而班上只有兩位學生,另外一位是孫適先生。

王源先生畢業論文就是探討以前日本人在九份,金瓜石的要塞地區的地理,地質及地形。過去日本人在靠近平地的淺山區都做過地質圖。而深山區則是王源先生第一個進去調查的人。調查的範圍達30乘以30公里。在日治時代,這個地區因曾是軍事要塞,所以民間沒有辦法取得該地的詳細資料。因為台大地質系教授顏滄波先生(伯父是台陽公司前身的【金裕豐號】設立人的顏雲年先生,父親是第二代掌門人的顏國年先生。)的經濟資助與各方面幫忙,得以在山區行動自如,總共花了50幾個工作天,上山下海做實際探勘工作。最後以英文寫成100多頁的畢業論文。

王源先生在當台大講師的時代,應政府要求又回到九份,金瓜石與東北角探勘尋找金,銅與硫磺礦脈。他說,金瓜石礦山內的坑道長度達600多公里,已經深入海平面下132公尺,裡頭的溫度有時達攝氏40幾度。而王源先生可以說礦山礦坑內的大小洞坑都走過,也為台灣找到了許多好的金,銅礦。也為了台灣;應國家外交的需求,協助友邦或者是僑胞,探勘過中東,南洋與非洲,那都是艱險的所在。(台灣地質先行者王源。楊金妮著。玉山社出版。2006年10月初版一刷。)。

為九份,金瓜石等礦山貢獻過心力的王源先生還說:

{從一個地質人的角度來看大自然,往往會發現自然界經常透過一些訊息來教導人類。一個人在成長的階段是否接受過磨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冬雪就像對人類的磨鍊。不過下雪的大地呈現出的蒼茫,會使人的內心也跟著沉靜下來,這正是每個人一年一度沈潛反省的好機會,先讓人停下腳步來深刻思考人生的方向,再蓄勢待發。}  

2010年樂伯於樂伯二手書店

 

315705992_6557542617603460_6585565369444251165_n.jpg

315744582_6557503750940680_8782059463538590848_n.jpg

315541615_6557469887610733_8516496898423432433_n.jpg

315743347_6559424904081898_3460390271004839131_n.jpg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