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作家(1920.3.20~1989.7.4),本名傅禺,河北人,東北長大,長春大學礦冶系畢業,曾經深入礦坑工作。
小說家,任教台北建國中學三十多年。
長春大學的前身之一是滿州國的【新京工業大學】.....【建國大學】,林朝棨地質學者曾經在這兩所學校擔任地質教授,不知道子于是否也曾經是與林朝棨交集過。待考。
李訓忠先生1921年出生,台北人,台北工業學校畢業,1941年前往滿州工作,1942年因為天寒以及身體因素回台。
他提到了,原本在建國大學當教授的林朝棨是滿州台灣人同鄉會的會長,大李訓忠十多歲,1942年(康德九年)前往北京大學任教,大家為林朝棨辦了一個餞別會(頁421,日治時期在滿州的台灣人)。
林更味女士1912年生,台中人,1933年跟著夫婿張世城先生一起到了滿州。也是不適應天冷,在新京大學任教的林朝棨的勸說下,全家在1941年跟著林朝棨一起遷居北京。
林朝棨是台灣派去東北任教的幾位教授之一,台中豐原人。林朝棨說,滿州那麼冷,經常零下三十幾度,北京比較不會那麼冷。與林朝棨兩家人住在新平路租房子兩個月。(頁320-400),日治時期在滿州的台灣人,中研院)
子于的【瞧!他們礦工】刊載在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十日【現實的邊緣】一書中。
是以基隆市暖暖區【中臺煤礦】的礦工們,作為文學報導。
其中,五十三歲的採煤工,張坤生先生,已經採煤二十三年,年紀可能跟子于接近吧?
子于是下午四點多去拜訪他的,張坤生正看著一本日文小說,後來由張坤生領著去礦區時,張坤生順便帶著兩本日文雜誌跟兩位採煤工交換。
子于說,可見像張坤生這樣的礦工絕不是一兩位。(民國64,中國時報副刊連載,高上秦主編)
這震撼是可以理解的。
林文義作家說,祖母年輕時,就在離九份幾里外的基隆河,以河水洗著烏亮的煤塊。他七歲,失去祖父,那是矽肺症所導致的哮喘,那也是很多採礦人的末路。
他祖父帶他去過瑞三煤礦。公共澡堂沐浴出來的採礦人,與祖父用流利的日語和祖父交談,有的手裡還翻看著日文的{文藝春秋}。
有一位他的朋友看來顯然是要搜尋風土報導的寫作題材,問他有關基隆河與九份的故事。他回答說:用腳去走,比用口頭探詢更重要。(母親的河。臺原。1994)
很顯然,子于是煤礦人寫礦工的故事,而他正是用雙腳走去中臺煤礦。
關素卿作家,在【人間】副刊讀到這篇【瞧!他們礦工】,一文中有一句話說,很想進去拉開冰箱的門,看看裡面裝些甚麼,這段話,讓她很想一吐為快。
【礦工的冰箱】散文中,她說,她很清楚礦工裡的冰箱有甚麼?
原因是暑假她曾經到瑞芳,侯硐一帶做過營養調查,主辦機構是省政府婦幼衛生研究所。
礦工放置的東西很簡單。
幾枚雞蛋,一兩尾虱目魚或紅魚,有時也有肉。肥肉,三層肉,豬頭肉,很少看到一塊又鮮又大的上好瘦肉。
遇到拜拜,才添上些雞或是鴨肉。平常日子,沒甚麼肉。
水果跟蔬菜很少,除了空心菜,就是白菜,蘿蔔。
飲料是米酒居多,偶爾也放一瓶汽水,米酒是主人喝的,汽水是招待遠客或是特殊人物才開的。
瑞三礦業公司的眷區發現,十多戶人家才有一家有冰箱,越住山裡礦村的越苦,冰箱也少見。她請教礦區主婦,為什麼不買冰箱呢?她們的回答大約都是:{我們每天很少有剩菜,而且冰箱又費電,所以.....。}(民國64,中國時報副刊連載,高上秦主編)
瑞三本鑛前,由瑞三煤礦礦工耆老們,公益經營的【猴硐礦工文史館】,臨更停業。文史館承租地簽約五年時間,今年6月期滿。
這座文史館,讓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朋友,雙腳踏臨,由瑞三本礦礦工耆老們親自指點他們的礦區的工作與生活。
瑞三本鑛等等礦坑,若是深入地底,溫度經常高達攝氏四十度,【猴硐礦工文史館】裡的相片,裸體掘炭,那也是不得不。
有家眷的礦工,是很難像林朝棨等等女士先生隨意離開寒冷的東北。
希望也祝福【猴硐礦工文史館】能夠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案,這座是全世界少有的礦工文史館,期待可以長久,讓礦工或是家屬,繼續指點台灣煤礦的文史。
(2024年1月16日樂伯筆記)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礦工洪瑞麟畫家以畫筆紀錄礦工;陸軍官校24 期畢業的陸景雯先生也以基隆礦工的身份完成三人行的自傳; 文學作家楊逵先生以駐點作家派駐平溪區七天並且幾次進入石底大斜坑,寫成專題報導小說。.....阮義忠先生進入瑞三本鑛後也寫成感人的報導散文。這幾位的繪畫與文字,充滿對礦工的感情,崇仰,不捨和對礦坑內的危險的親歷敘述。

猴硐礦工文史工作室理事長周朝南先生是礦工二手,礦工,領班到場長。礦工生涯長達將近六十年。他在民國60 年起,以一台傻瓜相機拍攝坑內坑外男女礦工與他們家庭的點點滴滴。初心不是為了拍出曠世佳作,獲得甚麼攝影大獎而是跟洪瑞麟,陸景雯,楊逵,......阮義忠先生一樣,發自內心的感動與讚美。
到府收購二手書的空檔,特地前來瑞三本鑛。承蒙民國36年次的志工張女士為我解說文物史料,很感謝。學習到很多。張女士的訪談改天再紀錄與報告。很幸運,周朝南先生剛好也回到文史館。他簽名的字體很有獨特風格。許多礦工具有藝文才華,只是基於經濟因素,躲避思想恐怖事件,或是其他種種原因,在地底下或是坑口外討生活。就如同前述的洪瑞麟,陸景雯 。
周朝南先生說:
”我是九份大竿林人,就在頌德公園跟磅坑口中間的下方。我坐過流籠,從九份磅坑口過來的流籠頭坐到流籠腳。為了省錢經常走流籠步道,經過白仔湖,到侯硐。民國32年次,今年78 歲(2021 年)。九份仔的金礦坑很早就收坑。我們全家就搬到侯硐仔。爸爸和叔伯都下瑞三煤礦。我考上了基隆市立中學。初二,學校名稱改為基隆一中。在基隆市仁愛區劉銘傳路。只讀到初二。爸爸就因為坑內落磐而無法工作兩年。彼當時,公家與私人礦主沒有補償金,津貼等等。於是,家裡整整兩年沒有收入。我從此離開學校。14 歲開始當坑內二手,然後成為正式煤礦工。在瑞三煤礦和附屬礦坑足足三十年。瑞三礦業收坑後,轉到新平溪礦業擔任場長。換句話說,我是由二手輾轉變成管理者。”
好訝異,居然是九份大竿林人。距離樂伯二手書店大約兩百公尺。那年代,錄取基隆市立中學那可是街坊會放鞭炮的,等同秀才。在民國五十年代,為了考上初中,小學生補習風氣激烈。考上基隆市立中學是很不容易的。當時該校名師匯集。我請教周先生是否被後來的故宮副院長江兆申畫家所教導?
周先生說:
”讀初一和初二時,藝術課,我並沒有被你說的江兆申教到。我們的老師是劉國松(1932-),也是我們的班級導師。我在學校很調皮。他老是愛畫抽像畫。我跟他說看不懂。他就笑。不知道劉老師是否還記得我。我們很有話聊,當年他才剛從師範學院畢業。很年輕。知道他成為台灣的名家,我很開心。”
這師生因緣真好。”現代·水墨劉國松” 作者蕭瓊瑞學者說:
”1955 年, 二十四歳。從師大藝術系以第一名畢業,獲畢業美展水彩畫第一獎,國畫第二奬。依據師範學院的規定,畢業生畢業後應實習一年,劉國松就在一位好友父親的協助下,前往基隆市立第一中學實習。
基隆在臺北的北方,和臺北之間的車程約在一個多小時左右,對臺北藝壇的接觸,不致中斷。在這裡,劉國松遇到了也是對國畫創作相當執著的江兆申。江兆申大劉國松七歲,安徽歙縣人,自幼因 家貧輟學,以為人治印為生,並自學詩文。來臺後,1950年拜溥心畲為 師,深信「讀書不多、畫境不高」的文人思想,而廣讀詩書。 劉國松來校( 基隆市中)後,二人因有同師之誼,江兆申又以劉氏係美術科班出身,乃將原本任教的美術課程讓出,自己改授國文課程,展現謙謙君子之風,令劉國松感動不已。實習期間,劉國松仍經常返回「雲和畫室」,廖繼春老師以日治時期臺灣新美術運動的經驗,鼓勵他們組成畫會,多多展覽。”( 頁37,現代·水墨劉國松,蕭瓊瑞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家)
礦業表現傑出的周朝南先生是素人攝影師。相片裡卻是主題明確,構圖非常好,很溫馨。如果繼續讓劉國松以及市中江兆申老師們教導,周先生肯定也會在學術或是藝文上發光發熱的。
周先生接著說:
”礦工子弟有才調卻只能做礦工的多的是,我不算甚麼。窮人家的孩子注定在人生道路上比較會有很多的不得已。小時候很窮。兄弟姐妹好幾個。礦工只求兩個字讓一家人溫飽。但是普遍做不到。比如說,炒菜,是一鍋子青菜,要炒前,將一小小塊三層豬肉往鍋內塗抹,才不會黏鍋,也才有油氣再將三層肉拿起下次用。想吃雞肉豬肉,那只有年節才有。然而,我爸爸媽媽就像所有礦工一樣,很慷慨。初一初二殺的雞都是要等到年初三朋友來,讓朋友吃的。平常日朋友來,爸爸媽媽就會將儲蓄拿出來,甚至是去借錢來請朋友吃。礦工每天是在死亡邊緣工作的,朋友幾乎是礦坑裡的同事。瑞三礦坑裡經常四十度。很熱,衣服穿不住,經常褪剝裼
(赤裸)。 相片裡有一個脫光光的就是我。你說,生死與共又褪剝裼相對幾小時,這感情能不深嗎?對朋友能不盡心嗎?所以,礦山人普遍慷慨。”
”照相,我是很無意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現在開設猴硐礦工文史館而預拍的,也不是將來要當作文獻。照相只是要讓他們的太太子女知道艱難,請多體諒礦工,允許礦工放鬆心情或是喝一杯解憂。入坑前很憂愁,出坑後撿回一條命很歡欣。入坑死一人,不入坑死全家。沒想到這些相片變成國寶。”
”我將相片放在文史館,這一年半以來,好幾次,礦工第二或第三代來參觀,眼淚當場流下來,說,我知道阿爸阿公很辛苦,可是不知道這樣辛苦。我是使用傻瓜相機。這台傻瓜相機是台北朋友送的。朋友買了一台相機,就將這台送我,要不,民國60 年代我怎麼買得起。傻瓜相機有個缺點,拍模糊了,還是得洗相片看才知道,很花錢。日本的礦山遺產協會跟我要去三百張,而他們也請日本繪畫大師畫了六十張給我們當回禮。”
”我認為,男女礦工為我們國家貢獻很大,台灣早期的工業,民生, 交通,國防都是依賴煤礦。當煤礦逐漸停業,我就開始蒐集礦業文物,避免流失。二,三十年下來,我家裡都變成煤礦文物倉庫。幸好我太太支持。一年半前,我和十幾位男女礦工一起創辦猴硐礦工文史館。是以我們的老人年金來支應的。希望讓台灣下一代知道煤礦男女工人的辛苦與對家庭和國家的付出。礦工普遍身體不太好,尤其是肺部。我也有砂肺,沒辦法爬太高樓梯,或是跑步。是一般人喘氣的兩倍。我們坑內礦工出身的志工們也都是有砂肺的症頭。但是我們和所有的志工都一樣,都希望能夠為我們台灣所有的男女礦工發聲,為台灣礦業歷史做點事。”
是不是,照相也是周朝南先生自己和工友的日記方式呢?等同洪瑞麟的礦工日記和陸景雯的自傳?
已經十點三十分了。三位他的朋友來拜訪他。其中一位同樣爽朗可親的老師說:
” 我的礦工爸爸喜歡聽西洋古典音樂,會讀漢詩漢文,寫得一手好毛筆字; 媽媽不識字,但簡腸凹肚培養四個孩子都大學畢業。她怎麼教孩子? 比如說,以前都有日曆,我媽媽就將日曆撕下來,要求我們照寫123 到30, 寫得不一樣,重寫; 再不工整,罰跪再寫,但是這時,她會起身找和手持竹掃把的其中一枝監看; 誰還敢不用心? 知道爸爸,媽媽困頓中希望我們讀書翻轉礦工職業的世襲,我們也很努力。媽媽若是難得有一桶豬油,也是用筷子輕輕插入豬油裡隨即拉起,生怕多沾了豬油,然後再抹在鍋裡炒菜。肉? 那就別妄想了,人間難得幾回有。”
我擔心妨礙他們,同時,我也有行程該離開了,就沒有請教這個想法和其它問題。跟張女士,....常務理事柯茂琳先生等等志工和林三元老師鞠躬告別。
”礦工太陽洪瑞麟” 這本書中說:
”當有人問起,為什麼總是畫礦工時,洪瑞麟都會回答:「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也許別人會認為是一種狂熱的固執,但對於一個畫家,毋寧是一種真誠的奉獻和敬禮。」”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即使留學
日本的幾年,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裡 的櫻花、不是清淺的溪流,而是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回國後,由於偶然的機會,使我一生 最寶貴的歲月,做了最理想的安排-到瑞芳煤礦,從最基本的工人幹起。我和他們工作在一起,歡笑在一起,甚至結婚在一起(我娶了工頭的女兒),當然,苦難也在一起。若說有所區別,處是我用一枝筆,將他們的點點滴滴留了下來。我的畫就是他們的日記,也是我的反省。」”
”他一待就是三十五年。在這段亦工亦
文的漫長日子裡,洪瑞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手跡,而「 礦工」這個題材,始終
讓他樂此不疲、百畫不倦。礦工生涯是洪瑞麟畢生最重要的經歷,也是他美術生涯的極致,對 於終年辛苦、勤奮工作的礦工伙伴,除了讚頌之外,還是讚頌。”
”他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每當在坑道裡,在昏弱的光線下,我雖然是共 同工作的參與者,但更是一個客觀的觀察者。面對他們堅實而疲憊的軀幹、他們毫無掩飾裸露的骨肉,內心總有莫名的衝動。我幾乎可以摸到,在滿是塵灰汗水混合的肌膚下,生命的光輝。在他們一鏟一鏟單調的節奏中 不可否認的,他們掘取的不是煤,而是生活的本質,生命莊嚴的躍動。」”( 頁85, 礦工太陽洪瑞麟,雄獅)
 
礦工歲月一甲子這本書中有一段話說:
 
”礦工伴隨著重車從坑道走出,結束了礦坑一天的工作,拍攝照片的周朝南如此描述:「礦工是危險的工作,每天入坑都抱著去死的覺悟,在黑暗的坑道裡看到從坑道口透進來的一絲白光,仿佛生命的希望,隨著越靠近坑口就覺得希望越大,出坑時猶如犯人從牢籠中離開,因為坑道內太黑暗,感覺看不到明天與未來。”
 
學淺,不知道除了陸景雯和周朝南先生之外,台灣還有哪位礦工出書? 前者自行出版在外很少。而周朝南先生的” 礦工歲月一甲子”剛發行。 圖與文各半。誠摯建議大家購買。猴硐礦工文史館的礦業文史,照片,器材非常豐富,建議闔家光臨。侯硐火車站出口後右轉七百公尺,沿著還有古厝的柴寮路直走就會抵達瑞三本鑛。志工們都很熱情解說。他們就跟所有礦工一樣,劬勞地為台灣與家庭付出大半輩子,讓人很尊敬。
 
 
(2021 年1 月30 日樂伯敬記於樂伯二手書店。非常感謝猴硐礦工文史館張女士,周理事長,林常務理事,林老師..... 和當下沒記住姓名的志工女士先生們;祝福平安健康,大家也是。)
附註出處, 以下4 則都是樂伯的部落格:
(1)#黑洞勤打工礦坑出學士:2018年10月22日:三人行,易水(陸景雯先生)姜興周:薛祝全:孫立人將軍上海招生陸訓補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第十八期陸軍官校第二十四期:七堵福基和石厝煤礦:瑞芳懷山煤礦,尖石鄉鳥嘴山煤礦和新樂煤礦。中央研究院南港到府收購舊書收購二手書長輩書老書日記
(2)#基隆市愛一路45號林開群鐘塔洋樓(林開郡洋樓)。倪蔣懷畫家故居之一。倪蔣懷先生生平一二事。
(3)#石底煤礦石底炭坑石底大斜坑,楊逵小說石底增產之背後 ... - 隨意窩
樂伯二手書店 楊逵平溪石底 (來源:m.xuite.ne
(4):#侯硐風景點瑞三運煤橋瑞三本坑,美援厝:阮義忠與陳列先生 ... - 隨意窩
附錄:
(1):猴硐礦工文史館志工名單:
周朝南、吳東漢、吳朝宗、鄭清發、林政雄、周朝財、毛振飛、 潘延能、許進益、柯茂琳、林萬福、郭春煌、溫曉瑩、吳實銀、陳慶祥、林正福
(2) 出版資訊,#猴硐礦工文史館
礦工歲月一甲子
出版單位:周朝南
發行人:周朝南
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作者周朝南李依倪
編輯團隊:吳東漢、吳朝宗、鄭清發、林政雄、周朝財、毛振飛、潘延能、許進益、柯茂球,郭春煌,林萬福、 溫曉瑩、吳實銀、陳慶祥、林正福
編著:李依倪
拍攝:吳岳達
校稿:林苡涵、廖瓊怡
剧:育腾印刷
價:新 臺勢270
「猴峒礦工文史館」
口場館資訊
他址: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 55號
(原#瑞三本礦事務所)
營業時間:09:00-17:00,週一至週日皆可前往
周朝南: 0934-075-064
柯茂琳:0921-917-137
溫曉瑩: 0912-281-055
場館粉專:
猴硐礦工文史館
臉書搜尋:
猴硐礦工文史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子于(傅禺)小說家與煤礦工家的冰箱:推薦【猴硐礦工文史館】周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