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國9 年,于右任有一首詩, 詩題將關芷洲先生標出。“右任詩文集” 編註者說,那是因為關先生在上給于右任詩中有這麽一句話:

“天留餘地開新幕,人以無私致大同。”

 

于右任的“與關芷洲李西園同遊耀縣城東“ 詩是這樣說的:

蕭條祋祤城東路。扶杖尋碑任所之。

破寺僅存兵火後。 遺民猶在亂離時。 山川滿目傷懷抱。 冰雪連郊照鬢絲。 文化關西空有願。 天留餘地愧君詩。

 

很榮幸承蒙愛書人雅意受讓這本書-關芷洲先生詩文集。愛書人有兩本,讓出其中之一。書的作者與風格很接近于右任和洪棄生先生。民國110 年6 月21日台北市大安區。今年五月十六日,台灣疫情進入第三期。我們書店所有到府收書都向愛書人們建議延後。 這位愛書人已經一延再延一個月了,但是六月底要搬家。全副武裝,全程門戶大開,愛書人也與我保持兩公尺距離。同時,戶內只有我和愛書人。進府前與告辭後,從頭到腳都噴灑酒精和裝書容器。收書過程很快速,不敢多交談。期待他月底搬到高雄後,疫情結束,再到他老家收購他尊翁的藏書。那時再請教關芷洲先生與愛書人家族的關係。

 

 

關芷洲先生是民國前34 年出生。參加反清的同盟會是老革命者。于右任,他的尊子關心同,胡世宏,王廣慶 等等先生所披露的關芷洲生平,事蹟與傳略就放在附錄裡,不再像鸚鵡一般地複頌。

 

昨天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不幸死亡20 位,新增案例七十五位。 關芷洲先生在胡伯宏,王廣慶等先生筆下是真性情人,不擅於經營賺錢事業,卻憂國憂民熱衷於革命;體格清瘦, 個性灑脫不管世俗怎麼看。右任詩文集中于右任這首詩的註解中是這樣說關芷洲:

 

“芷洲解梁人。爲靖國軍總司令部參議。右任先生每以軍中制作相屬。 皇中窽要。每千言上事。 聽納無留計。性逋峻不任繩檢。右任先生授爲秘書。忽失所在。後乃佐李西園治縣。批綜案牘已。山巔水涯。行歌獨往。窮日夕不歸。布衣樗散。然急革命事。則奔走忘生死。在耀縣贈西園詩。有卒歲家家衣食計。催科日日楚棰聲語。西園以爲虐責。上右任先生詩。天留餘地開新幕,人以無私致大同。先生詩因及之。( 右任詩文集,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二年初版)

 

關芷洲先生的原詩是這樣寫的,然後呈給于右任和給李西園先生。

“聞詠九年耀州作”:

山環水抱耀州城。 亂後居民魂尚驚。 呼籲家家衣食計。 催科日日楚箠聲。 天留餘地開新運。 人以無私致大同。 兵火連年緣底事。 愧將結果對蒼生。

 

關芷洲先生簡直是怪咖。于右任和李西園都是頂頭上司兼所屬集團大老板。 不如現此時臉書的臉友說些同溫層的好聽話,卻板起面孔教訓尊長。可以說身在藍或綠營說綠或藍營的不討喜話,也不怕被解除好友甚至被封鎖。也難怪他在“閩變”這首詩會說出類似千里為官只為財的類似話語。

 

閩變:

閩禍逼連續禍開。 人情險巇太難猜。 胡爲萁豆煎相急。 聞自麥棉一借來。 滿眼河山成盜窟。 彌天風雨盡錢災。 如今識透冠裳輩。 革命多年本爲財。 ”

 

 

“如今識透冠裳輩。革命多年本爲財。”于右任是老革命人,看了不知道做何感想。

 

這本“關芷洲先生詩文集“ 是民國47 年由關芷洲二公子關心同先生整理發行。民國35 年離開家鄉時帶著關芷洲的「 本色集」,「晉解關氏世德記」,「尊賢錄」,「六旬自述] ,「正俗歌謠 」,謀政要言」 等等著作。之後,共產黨起事,輾轉逃難來台灣。甚麼都被迫丟光了,就是父親的心血筆墨不敢遺棄。本色集中, 收錄有當年關芷洲的自序,說是于右任民國24 年閱讀後鼓勵他收集成冊,並且贊成使用本色這兩字當成詩集名字; 于右任說詩不要擔心“麤俗“ 有料最要緊,真性情,直率,無私,不一定得華麗詞藻,唯大英雄能本色。

 

 

關芷洲革命家除了感慨中國滿眼河山成盜窟。彌天風雨盡錢災。也流露出對底層百性的哀傷。

 

“拾麥謠十一年( 民國十一年)競化學校作”:

拾麥拾麥人擁擠。來自數十百餘里。 男女老幼齊折腰。一穗二穗爭相取。 人多混亂看不清。主人慮竊嚴呵斥。 莫怪田主人。 納稅養生全賴此。莫怪拾麥人。顛沛覓食非得已。

世亂年荒家家貧。有產無產相差幾。

可憐人生到此時。不事爭奪惟有死。爲問隴上飢勞人。可能悟澈禍緣起。“

 

 

疫苗在現此時是台灣的及時雨。重要性不低於前陣子的缺水。水和麥對北方也是很基本的需求。霍山詩人孫雨航先生說:

 

“安溪李文貞光地任直隸巡撫祈雨關廟有應聯謝云「我意祈麥秋澤随地遍」「公靈震華夏日在天中」以華夏對麥秋可謂工穩極矣,( 頁14, 聯話,愧我生廬聯語,霍山孫雨 航)

 

關芷洲也至盼拾麥人和麥主都能如同李光地求雨成功,關公賜雨一般的食與稅都解決吧?關芷洲是關公後裔第五十八代。

 

關芷洲“彰德車站所見“:

車站有法令。不許賣食物。

稚子貪蠅頭。視爲命所託。

站警赫然怒。儘力足曾一脚。

食籃頻頻跳。食物紛紛落。

稚子不敢嗔。強顏現和樂。

連忙俯腰 拾。只恐更羅索。

何來浪遊犬。徑情自取嚼。

王法與物權。腦際兩無著。

 

 

戰亂之後易有疫病。抗日老兵,楊明振醫師在自傳裡就提到二次大戰後,他隨軍到了東北營口,那裡就發生可怕的疫情。民國初年,“滿眼河山成盜窟。彌天風雨盡錢災。“ 人禍,同時也伴隨著時疫。

 

 

關芷洲的“時疫“:

 

時疫流行甚。處處病人多。

交通爲之斷。檢查甚嚴苛。

據聞死亡數。令人大驚愕。

瀕死投醫者。終食五舁過。

藥針總奇效。救濟能幾何。

清潔防傳染。難施貧賤窩。

小民實有罪。天道甯莫訛。

對此心滋痛。不禁淚滂沱。

( 頁28,在洛第五)

 

“清潔防傳染。難施貧賤窩。“是啊。疫情期間,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在社會上沒有地位而且貧困的底層人士。當今,不太可能有他們可以或是必須或是有餘錢加入的工會,領不到紓困卻必須冒險出勤的河洛話的值勤女子,....與跑攤小販女士先生等等不是也如此嗎?“可憐人生到此時。不事爭奪惟有死。”為了一口飯冒險外出到更遠的地方去工作。

 

然而關芷洲也是有他的陽光面,遇到有軍紀的軍人後輩還是不吝於給掌聲。

 

“胡宗南師駐甘有紀“:

 

馮軍消滅後。載見胡宗南。

號令嚴刁斗。謳歌编陝甘。

中央發餉足。邊地戴恩覃。

願此師常在。民生尙可談 。

 

這已經是民國二十年前後了。關芷洲已經五十歲的人了。在現在是排不進前十類的施打疫苗。然而在當時的世界平均壽命算老人了。有許多的算日子的悲哀吧?

 

相對無言志自堅。 力支風雪爲回天。 鏖將萬紫千紅出。 好向遊人卸仔肩。 大留餘地開新運。 人以無私致大同。 兵火連年緣底事。 愧將結果對蒼生。

 

“感時 -東北淪亡三年。收復無望。 ”

 

我欲爲勾踐。奈遇非吳王。

我欲爲子產。晉楚不吾襄。

日月遽云邁。數歲一徜徉。

失地自失地。安攘自安攘。

天意不可知。愁來痛斷腸。

 

 

算了,日本佔領東北也好,痛斥民國二十年代共產黨擾亂山西也罷,關芷洲收拾起放眼天下,除了“晉解關氏世德記”,“尊賢錄”,“六旬自述]”,「 謀政要言」 等等之外,也宛似個疫情期間的台灣里長叮囑里民,寫起了「正俗歌謠 」。

 

關芷洲的“救災”歌謠:

 

“救人災。理應該。大家護救免禍災。人災我不救。我災人不來。誰家門上掛著無事牌。”

 

“行好事三首” 不要打。不要鬧。人行好事天知道。人人心存端。就到太平年。 前人種地後人收。種瓜得着瓜。種豆得着豆。福好求。好事掛心頭 ,遍地是黃金。但等有福人。做好事。存好心。大大積陰德。積德是積福,久久成福人。”

 

繼日本之後,美國也捐贈台灣240 萬劑疫苗,前天送抵台灣。這份情我們欠上了。 很感謝日美兩國出手。瑞芳區,雙溪區,貢寮區等等的九份,金瓜石,水湳洞,侯硐,三貂,燦光寮,牡丹,大小粗坑等等金煤礦山,常看到小土地祠有這樣的對聯- 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醫護和許多在台灣的國內外人民為疫情在努力,相信與捐贈疫苗給我們的日美和協助我們國家的其它友邦都是福人。雖然,他們根本沒想到回報兩字。

 

疫情災難或許低於戰爭吧?但是底層人未必是。愛國者喜歡戰爭來宣揚國威展示肌肉,只要他家不是戰場,很少不主戰的。 香港詩人潘小磬先生回憶二次大戰時,日軍侵略香港的親眼所見“棄嬰” 詩:

 

往昔承平時,家家裕衣食。

途有暈厥人,奔走相扶掖。

探囊出丸藥,豈計識不識。

如何今亂世,雞狗比不得。

道旁有病嬰,棄置無人惜。

敗布掩不全,斜窺劇羸瘠。

頗疑氣未絕。乍覩手微側。

可憐離娘胎,渾噩如夜黑。

父母豈不仁,生之胡又擲。

若非飢寒驅,誰忍骨肉折。

想其棄此時,心戀未忍釋。

香楮置其旁,聊慰小魂魄。

哀哉此慘怛,鄭俠否能畫。

餓莩日載途,屍車朽骨積。

死者誠悽愴,存者亦咄

饘粥無門施,餓餘何處乞。

窮簷瑟縮人,十九面土色。

飢驅廉恥忘,攫餅當鬧劇。

不管如雨拳,暫貪飢腸塞。

此輩本善良,犯科實所迫。

嚴刑與酷法,不如樂其業。

黃金橫腰帶,不見劫舍賊。

彼輩反逍遙,法漏漏奸猾。

苗莠漫同鋤,要當愼甄擇。

( 冰蘗集。 原夾注:鰕夷陷香島。余伏下者十有八月始有西江之行。其時所見皆慘怛之事,所抒皆愁苦之詞。至今思之如同隔世。不知當時何以激昂如此。慎諸,慣諸東夷之所能容,未必北夷之所能容也。冰蘗之腸當塊然爲木石耳)( 潘小磬,餘菴詩草)

 

希望我們國家能多購買,爭取或是生產疫苗。也盡快有能力幫助別的國家與人民。目前我們是受助人,最好的報答是起身支援別人。

 

關芷洲先生的:“寇犯熱河”

小醜猖狂甚。而今大逞戈。

一度犯東省。再度犯熱河。

豈將開泰運。故先縱惡魔。

天心不可測。咨嗟國難多。

不患寇猖獗。只患自委陀。

誰是中流柱。屹立撼風波。

 

 

我們現在一致的敵人是肺炎。“不患寇猖獗。只患自委陀。“ 雖然連續六天死亡與感染人數下降。今天到府收書我不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般的雍容自得悠悠哉哉。回到樂伯二手書店,讀完這本關芷洲詩文集,好期待疫情早日消滅,趕緊到高雄請教愛書人關於關芷洲先生和受讓尊祖父藏書。該結尾了。不知怎地,想起了梅新詩人“再生的樹” 新詩 集:

 

我在甕中:

 

不知是那年沉澱下來的

現在仍沉澱着

 

沉澱着幾枚閃爍其目

悅其目的裝飾品的甕中。

 

窗外的雲

說我的沉澱比誰都快比誰都安分

 

 

在甕中

我觸及到幾枚玉環

玉環下層是翡翠

 

我在那甕中將他們

震響

甕中的飾物震響我

 

我們震響爲一組樂曲

前三十年我是屬於沉澱的沉澱物

後三十年我仍是屬於沉澱的沉澱物

( 頁120, 再生的樹,驚聲文物,民國59 年初版, 梅新)

 

 

(2021 年6 月22 日。非常感謝愛書人。樂伯於樂伯二手書店。)

附錄:

1: 家君於清末加入同盟會,自後奔走革命,不遑寧處,故早歲所作詩文 ,多隨處散失;迨民國二十三年冬,始將僅存之詩稿,整理付印,取名「 本色集」。二十四年復傳紀先世懿德十篇,日「晉解關氏世德記」;並將 見聞所及與鄉黨間之立身處世足以取法者,別爲傳記十二篇,附印於後, 曰「尊賢錄」;期以自淑淑人,正風化俗云。二十五年著有「六旬自述] 一册,「正俗歌謠 」五十首,「謀政要言」二十一篇;對日抗戰期間,於 陕西三原福音村崇美中學授課之餘,又作有詩文若干篇,以上詩文及歷年 書扎手諭等,曾經家兄德全同心全恭錄數次,原擬於抗戰勝利後一併付印 ,奈以共匪禍國,大局轉變而未果,心全於三十五年遠離膝下時,僅播出 本色集暨補遺、續編、世德記、謀政要言、正俗歌謠與數篇書札而已。雖 屢經顯沛流離,衣物盡遺,惟此 家君詩文則始終隨身攜帶,未敢或棄。 十餘年來,國難滋甚;赤禍橫流,天翻地覆;整個神州,已成人間地獄!八旬高齡之 雙親,是否健康猶昔?親友鄰里,是否安好無恙?家中 書籍尤其 家君之全部著作,能否保存完整?均縈念於懷,無時或釋。世 變方殷,何日是了!家鄉一切景況,已不堪設想更不忍想像矣!心全離家 日久,思親心切,每奉卷誦讀,如謁親面,如聆庭訓,思念身世,感慨萬 端!爰將攜出 家君之詩文及心全 來臺後接奉之手諭,權先付印;蓋此乃 家君精神之所寄,期能廣爲流傳,所以防患燹劫焉。或日,斯集有裨於 名教者,固亦 家君之心迹也。至於留存家中之大部書札論文手諭等,惟 冀大陸重光後再版補印耳。 本集之印行,蒙 于世伯右翁題簽並序 胡世伯宏翁題序。 胡世 世伯宏翁撰述 家君傳略;承 鄉長劉公慎堂先生與同事吳瑤華、牛薦萍 張其祥諸兄多方惠予協助,併此敬致謝忱。中華民國四,七年五月次男

 

2: ( 關芷洲先生詩本色集續記) 民國七、八年間,於三原陝西靖國軍戎部,識解縣關芷洲先生,清癯 沈默,未悉其爲詩人。越歲十餘,又同寅於南京監察院,雖過從無多,而 布衣一襲,色久不鮮,顧視雍容,望而知爲湛深典素君子人也。抗戰移都 ,余離監院,久遂不相聞問。近劉代表慎堂兄,過余臺北市寓樓,出示先 生詩曰「本色集」者,謂令嗣心全,自大陸違難來臺,獨攜此册枕中;歲 序悠悠,未知八旬老父存亡,將重印臺灣版,紹揚家學,屬爲記序之文。 附以別著「晉解關氏世德記」册。井讀之,知先生爲蜀漢壯繆侯羽五十八 代裔孫。壯繆志業,焜耀史册,奕世清芬,延及近祖,率皆邑耕讀,學 有源緒,茹苦食貧,習爲家風。集以本色名者,自以爲詩求麤( 粗)俗,惟恐不 得,質之太平老人三原于公,公曰:人貴本色,詩勿嫌 麤俗爲也,因依以 羅芷洲先生詩文集 序名其集,行世。自敍謂:本色更大英雄事也,分爲在陝、在豫、在井、在 京、在洛、回京六編,先後以時爲次,類不嚴分,亦本色意也。余不能詩 ,何能說詩,然先生自清末入同盟會,從事改革,事于公又久,其撫事感 時之作,競競於國脈民本,斡旋運會,意存調喩,不爲腴豔藻飾,風格似 有與于公詩類者。身無天下國家之重,而覽物興感,賞契獨標,含宏至論 ,冀有靖獻黨國。集中句如「河山斷送功猶數,喪亂頻仍咎莫尸 」;「在 人功亦罪,在己過猶珍」;實能洞見治本,抉發時事契機。又如「人間無 樂地,天福在清心」;「盈盈缺缺雲霄月,暮暮朝朝村舍煙」;則又方寸 澄澈,嚼然塵埃之表;其襟期蓋可知矣。 昔大禹刋木平土,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烝民乃粒;三晉民生之不 易,遠古已然,其俗,憂深思遠,有帝堯之遺風焉。其詩,在周爲唐風, 智堯之儉約,其本色也。讀鴇羽王事靡鹽,不能藝稷黍,蟋蟀無已太康, 職思其憂之語,證以先生情懷,知其野服蓬累,孤芳自賞,心乎家國,乃 原本於土風。卽自覺咳唾天成,文不掩質,然其清謳獨寫,固自鎔鑄經史 ,滴墨鏘金,風人而兼詩人之作,集稱本色,謙也。中華民國四十七年二 月五日王廣慶。

 

3: (關芷洲先生詩文集 傳略,頁10, 胡伯岳) 先生原名克昌,字子周,關壯侯雲長公五十八代孫,世居山西解縣 ,生於民國紀元前三十四年, (卽清光緒三年)農曆正月十三日,先德以 耕讀世其家。 先生十八歲入泮,嘗設館授徒。光緒末年赴太原入山西大學肄業,因 上書痛詆時政,遭學校當局之忌,被革除學籍,乃轉入山西法政專門學校 ,經劉綿訓狄樓海兩先生之介紹,加入同盟會,矢志革命,畢業後返河東 任教職,首先剪髮,以示從事革命之決心,每於課堂及稠人廣眾中倡言革 命,聞者咋舌,當時解州知州某,密告於河東道尹,幸道尹余粢知潮流所 趨,革命卽將爆發,未予置理。 辛亥前,河東革命黨人景定成、王平政,胡足剛等在運城設立迴瀾 司,作祕密活動之機關,先生亦時與往還,從中策劃,迨武昌起義,西安 太原相繼爲革命軍光復,河東人心爲之震動,張士秀胡足剛乘機赴關中、 聯絡井勿幕率師分由吳王渡大慶關渡河,克復運城,河東遂入革命軍掌握 ,先生卽爲隨軍最先入城之一人,未幾軍事民政機關相繼成立,張士秀任 民政部長,先生任科長,兼河東日報編輯,主持宣傳事宜,爲文流利精闢 一時有河東文豪之目。民國成立,仍任職河東觀察使署,時袁世凱藉端 謀殘殺民黨,元年冬,河東因發生張士秀李鳴鳳被誣解入北京事件,先生 與張李爲莫逆交,遂辭職赴京營救, 民國三年,張李案白出獄,先生回里任山西省立第二中學國文教員, 時山西當局依附北洋軍閥,仇視黨人,河東道尹馬某爲其心腹爪牙,先生 慮禍及,遂於六年夏與校長王平政同走陕西,居西安半載,又聯袂赴三原 參加護法軍,以護法軍將領多爲辛亥年舊友。淳化于鳴皋任護法軍參謀 創辦戰事日刊,爲西北闡揚民主思想之唯一刋物,聘先生爲編輯。是年 夏,于右任先生由滬回三原,主持護法軍事,就靖國軍總司令職,任先生 爲祕書、襄助王玉堂辦理對外交涉事宜,時友人李西園任耀縣知事,先生 目 覩戰時人民生計之艱苦,曾力勸其省刑簡政,以蘇民困。 迨靖國軍結束,先生先後任三原崇美中學及澄城競化學校國文教員, 十四年任河南新豫日報編輯,旋應王玉堂邀,任豫西暨豫北行政長公署秘 書。十七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赴太原任山西省黨部秘書,十九年北方變作 ,省黨部被軍閥用暴力佔據,工作同志紛離太原。先生乃返運城任菁華中 學敎員,旋赴南京任職監察院,二十六年,抗戰軍事失利,南京撒守· 山西亦相繼淪陷,遂率家人避居陝西三原福音村,再執教於崇美中學,及 抗戰勝利,攜眷返里,任山西省立運城師範學校敎員。總先生生平多服務 於教育界及從事新聞事業,思培育青年,宣揚主義,期革命能早日完成, 固不僅對教育文化有所貢獻也。 先生沉默寡言,宅心忠厚,而憂深慮遠,遇事能洞察幾微,所料輒中 。民國肇建,革命黨人,多誤認革命已成功,爭相奔競,紛入仕途,先生 知革命之受頓挫與國事之敗壞,癥結所在,執政者之自私自利爲其主因, 故對官僚與軍閥,深惡而痛絕之。先生對孫中山先生之革命主義,素極信 仰,尤推崇其能實行以天下爲公之民主精神,蓋知欲建設一民主自由富强 康樂之中華民國,實捨此莫由也。其個人奔走革命,亦在爲國家社會服務 ,從不計職位大小,報酬厚薄,而大節凜然,勞瘁不辭,數十年如一日, 古人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生有焉。 先生學養湛深,安貧樂道,不與人爭,且爲一虔誠基督教徒,平日自 奉儉約,布衣疏食,而樂於施捨,每念國步艱難,民生疾苦,斗室祈禱 潸然淚下。其所爲詩文,多謀國載道化民正俗之作,已經印行者,有民國 二十四年前未散佚之詩稿,名曰本色集,及所寫晉解關氏世德記,至二十 五年後之詩文,因時局變動,尚未付印,實則先生重視者乃經世之學,詩詞猶其餘事也。 先生原配王氏,生女淑德,繼配上官氏生子德全,心全,女淑珍,上官氏淑賢有德,安貧勤苦,持家有方,先生因事恆于役於外,其太夫人晚 年失明,子女幼弱,而家道又極貧寒,所有仰事俯畜及後太夫人喪葬與子 女婚嫁,均夫人上官氏任其勞,其尤足稱道者,乃處於生計極端艱困之際 ,教育不普及之區,能令子女均受中學教育,使有能力服務社會,先生每 道及其賢勞感念不已,二女均已適人,大公子德全服務教育界,因通岐黃 術,兼在故鄉行醫,次公子心全現任職監察院,爲人均勤慎謙和,有其父 友良師也。自共匪倡亂,大陸淪陷,至今交通阻隔,消息斷絕,其家居情况如何,時切懷念,近其哲嗣心全君將所攜出先生之詩文,整理付印, 求余一言,以弁卷端,因此彌動思友之情,且嘉心全君之志,爱述先生平生 如上。中華民國四十七年二月胡伯岳寫於臺北。

IMG_20201109_135444.jpg - 社寮東砲台
IMG_20201109_133545.jpg - 社寮東砲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