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份攝影家邱永光老師的門口。這裡被大哥以及當地人稱為局口。右邊是日據時代初期就有的雜貨店,目前還在營業中。

。。。。。。。。。。。。。。。。。

從來不知道街頭電線杆或者牆壁上,廟宇所貼繞境告示單的正與不正有甚麼差別?

喜歡在路上找大哥大姐們閒聊,總是會獲得所不知的傳統習俗。

九份聚福社的許大哥在台灣東北角向來被稱呼為北管子弟戲大師兄。

生旦淨末丑都能演,囉,鼓吹,….嗩吶等等樂器都精通;更是常扮演著敲小鼓的角色,因為小鼓就是子弟團演奏時的指揮。所有的樂手都是聽鼓聲來判斷何種樂器手該何時演奏。

這幾年來曾經向他請教過九份的北管,金礦….與人文歷史,也曾記錄在部落格,這裡就不贅言了。

今天早上7點經過聚福社門口時,他問我有沒有看到九份農曆四月一日迎媽祖所貼的香條(告示)?

他說,這香條,通常貼在電線桿或者牆壁上。

若是貼得崎崎的直,表示陣頭少;若是,貼得很斜,就是表示很多,越多越斜,若是幾進於平,則是預告非常之多。

這可是不能亂貼的,若是沒那麼鬧熱而貼得斜斜的,那,這個【值東】和【爐主】是會被罵的。

以前九份每個里都有一個正爐主,兩位副爐主,幾位頭家。

礦業沒落後,人口大大減少,經費來源短缺,然而百年來的傳統儀式又不能減;爐主的負擔很重;可是公意認為庄頭還在,就不能不迎媽祖;於是二十年前,大家商議出一個辦法,各里里長邀集每位鄰長,社區理事長,頭人以及志願者,在九份聖明宮關帝廟由各里里長負責博杯,以聖杯多者當選一位爐主。但是,就不再有副爐主與頭家之設了。

另外一個不成文規定是,沒當爐主的其他的參與博杯者則是要出資新台幣1千元給爐主當贊助。

施行後的頭一兩年,還是有爐主無法負擔龐大開銷,但是大部分都有勉力地歡喜擔任起這一任務,甚至,婉拒其他未博中者的1千元贊助,獨力完成。

後來九份觀光業興起,爐主,有的本身在老街經商,就比較有能力了。

每個里的那一位爐主各負責一副神明轎。

有哪些主要的神明轎呢?分別是:

霞海城隍

開漳聖王

三官大帝

玉皇天尊

媽祖

保儀大夫等等

許大哥是鄰長又是聚福社的主事頭手,也是當然爐主博杯候選人。

他接著說,媽祖不叫他今年死,所以,其他5人都得一杯,兩杯,而他獨得六個一正一反的聖杯,是最高者。

他認為這是媽祖的恩賜,讓他當【媽祖神轎】的爐主,這或許是媽祖要讓他再活一年。

為什麼會提到死字呢?

前年(民國100)的春天,他在醫院因為神經中斷的問題,80歲的他足足躺了19天的醫院,每天都有許多各科的醫師來會診,診斷不出共同看法。

那些日子,他連從病床走到隔鄰的廁所都很困難,必須坐在輪椅上。身子一下子虛弱下來。五個孩子都很孝順,雖然他的夫人日夜陪伴,可是孩子們還是從國內外各地回來探視。

出生就是在九份,這是80年來第一次沒有在九份大竿林現身媽祖鬧熱。

許大哥是在農曆3月中住院的,他放心不下的是聚福社如何參與迎媽祖?

住院前,一一交代當年41日迎媽祖時應當注意的事項,該準備那些儀仗,該到哪裡買金紙香燭會比較便宜。

他帶我走進聚福社,一一解釋秦叔寶,尉遲恭的大仙翁,各種樂器的彈奏法,以及那一副副的大直牌。

每副大直牌高約250寬約60公分,寫著九份大竿林的小字以及聚福社的三個大字,非常絢麗。

他說,大直牌上的頂頭若是綁上紅線代表是喜慶,若是白色代表是因為喪家有喪事而被來【請子弟】。

前幾天有人來九份大竿林聚福社【請子弟】,也就是敦請北管子弟團的意思,是用來治喪的,而下周五是農曆四月一日媽祖壽誕,所以今天下換上紅線。

我就幫忙將一尊直立的大直牌平躺,然後更換著。還蠻重的,我想,連鐵架十來公斤跑不掉。

他很擔憂說,前年死沒去,若他死了,這個聚福社就倒了,怎麼辦?他是地方上的頭人們在婚喪喜慶爭相敬酒的頭手,現在只有他在掌理,九份四大子弟團都有這個問題,老的走了,少年的又外移,北管子弟團也不被重視,後繼無人。

許大哥又說,四個里每四年輪流一次【值東】,今年輪到他所在的大竿林福住里。

他說:舊曆四月一日迎媽祖那一天,會出陣頭的數目,目前的消息是:

九份四大子弟社團會各出二個陣。

基山里里長的和他的兄弟或是侄子要共同出10陣。

天公廟,也是九號停車場的老闆,也要出1陣。

欽賢國中,九份國小各一陣。

四號坑土地公廟一陣。

黃金博物館一陣。

土地公坪一陣。

昭靈廟一陣。

天判堂一陣。

……

八號坑的帝君廟的主委是九號停車場的老闆也會出一陣

而許大哥則預計出三陣,分別是西樂隊,舞龍隊和舞獅隊。每一隊大約是3萬元左右的開銷。

總共有30陣以上。這是歷年來很少見的。你講,鬧熱不鬧熱?該不該將香條(告示)貼得斜斜的?

洗大轎,貼告示,出資請陣頭都是爐主的工作。而每一里的里長負責收取丁口錢,這是志願性質,每一住戶男女收取大約的2百到3百新台幣。

里長會將收取的丁口錢,貼補爐主請陣頭的費用的一半或者再高一些。

我們這個里的蘇里長知道我因為開刀後,走路會喘,所以,那些爐主該做的洗大轎,貼告示的工作就幫我做。

明天是周日,舊曆326日國曆55日,早上八點要開卡車到台北關渡宮去迎接【媽祖二媽】到九份聖明宮來駐蹕。可以說,就是九份迎媽祖的序幕。

舊曆四月一日國曆五月十日星期五早上930分聖明宮正式媽祖遶境(陣頭則於8點左右進場致意。),下星期天則是恭送媽祖二媽回鑾關渡宮。

許大哥說坐卡車很不舒服,他也沒力量幫忙扛了;因此就讓年輕一輩去料理,要利用這五天好好整理這些樂器,大仙翁以及儀仗。能服侍媽祖一年算一年。

(民國102年5月3日筆記。)









 



今天是九份迎媽祖活動序曲的【請媽祖】。這個【請】字,九份聚福社北管頭手許大哥發出的語音大約是唸成【ㄑㄧㄚn】,迎請,敦請的意思。

早晨,【請媽祖】的現場,有這份榮幸向民國47年次從1993年起就經營九份樹窟(樹木+)人文茶堂的老闆請教九份的過往。

擔心久了忘記了,於是,就趕緊記錄下來。

他說:

從小就期待每年農曆四月一日的媽祖遶境。

那時,九份有九里。

九份國小16年級,每個年級有9班,1班有60人,學生有3000多人。

而,目前因為人口減少,合併,裁撤後只剩四個里。

一間房子常常住有兩,三戶;那時,老一輩人很會生,一戶生個56個孩子不算甚麼。房子是工寮性質,土地是台陽金礦公司的。

九份,大粗坑,小粗坑共計有六萬多人。

民國50年年代九份還沒有國中。他是九份欽賢國中第二屆畢業的。

他的叔公本身事外燴總舖師,口碑好,九份宴客被請的人總是很多;叔公都是以兩根很長的輕便路鐵軌並排架高懸空,底下燒柴火,上面放一排的大鼎在烹煮。那色香味不輸於大餐廳。

往返於九份和瑞芳,很少人搭公路局;那時的公路局的公共汽車的外型與現在很不同。是兩截式的,車頭很長。大部分的九份學生,都是搭輕便車到流籠頭,坐流籠下去到流籠腳,再接輕便車到瑞芳。

九份的基山老街,當時是高低不一的石頭路。

汽車將貨物運送到老街口,現今統一超商前,就卸貨。然後由苦力搬運到老街內各個店內。

基山街從懷孕前到死亡後的貨物應有盡有。

書店有三家以上,當鋪與布莊至少各有兩家。

老街上大部分都還是一樓平房,若有二樓起的水泥洋房或磚房,無論是否以瓦片當屋頂,通常是旅社,那是有錢人的象徵。

老街外還是有很多店鋪。

酒家,茶點仔,查某間等等娛樂場大部分集中在輕便路,總共有200多家左右。

金礦坑比煤礦好賺,而九份不只有金也有煤。

樂伯二手書店旁的大竿林溪是他們玩耍的所在,溪裡常有金子,那是因為50公尺上頭就有一個搗洗金子的【水車間】,小金子就從水車間流出。

現在水流量小,那是因為更上方的小金瓜露頭已經停採,而金坑內本身有天然【水櫃】,礦坑主會做排水;而停產後,礦坑崩塌,阻礙水流,因此,大竿林溪水流變少,水車間不再運作,水裡金子自然不再出現。

那時,因為黃金而讓九份很繁華。

很多行業因著黃金而生存。

只是,金礦工不只容易有肺病,若是本身又從事冶煉黃金,則通常活不過40,多歲。

因為,黃金提煉常利用水銀,提煉而噴出的毒煙,很傷身體。有挖到金的金礦主,常常壽命比金礦工短;砂肺症還可以拖,與那很快致命的毒煙不同。

即便是這樣,九份人就如同其他的台灣人,樂觀而好客。

讀國小時,最盼望的就是農曆四月一日迎媽祖。很多小朋友會偷走學(翹課),為什麼呢?一天會有5元的工資。

那時,一角錢可以買兩個彩色金柑仔糖。

5元是多大啊?怎樣賺呢?那時,九份有九個里,每個里將近數千甚至到萬人。有許多頭人熱衷於迎媽祖。

抬神轎,扛大仙翁是大人的事頭,但是,兩肩扛花籃等等的陣頭,由小孩子來就可以。

年輕時就離開九份到台北學習建築。

九份最繁華就是台灣剛光復後到民國60年。而他躬逢其盛。

60年代之後隨著採金業的沒落而逐漸稀微,九份迎媽祖也跟著沒那麼熱鬧,陣頭不再動不動就上百個。

可是,每年的農曆41日他都會請假回九份幫忙家裡和庄頭迎媽祖。

說是農曆41日。

其實,金礦業沒落後,曾經有幾年改成323日。可是,這樣與其他地方的迎媽祖撞期。就顯得很不熱鬧,於是又改回來。

他小時候,那時的媽祖遶境的請客可以說足足有一個禮拜。以遶境的農曆41日為中心。家家戶戶不管再怎麼窮赤,就是會籌一筆錢請客。

那時的當鋪,衣服,棉被,手錶都可以拿去質當,換了錢,捨不得自己用,用在迎媽祖時大請客。

台灣人慷慨,以我們家來說,那種請客是流水席式的。不管甚麼時間來,就有好料上桌。吃完了,立即補上。好幾桌擺著,讓客人來來去去,菜餚也來來去去。

小時候的房子,除了水泥與磚房,主體建材就地取材為主,大部分是土埆屋,木材,切割後石頭。

屋頂有三種,一種是上面蓋茅草,然後,有錢了,就改成改鋁浪板,再更有錢,就蓋黑紙(柏油紙),冬暖夏涼。

所謂【有錢】是指有能力買材料。

工資是不存在的,只有請頓飯給左鄰右舍吃就好。那時,庄頭內的鄰居都會來幫忙;有人專門刨梁柱木頭,因為那時的木頭是帶皮的;有人專門燒解柏油塊,那時紙皮屋屋頂塗上的柏油,不像現在是一桶一桶的,而是一塊一塊的;會電的,會水的各自自動來義務幫忙。

屋頂是茅草的,他童年時很快就消失了。大部分是後兩種,現在,鋁浪板很少了,因為很熱,下雨又很吵。是經濟不甚好的家庭會先改良茅草屋的首選。

但是不管住的是甚麼房子?屋頂先不先進?迎媽祖可以說家裡總動員請客,庄頭上努力志願去扛轎,以鐵線穿玉蘭花(41日當天遶境裝飾於神轎之用,一轎大約用去200朵。)....烹煮食物以提供點心給參與遶境者,等等。

民國五十年代,那時到關渡宮迎媽祖都是搭火車。

怎麼搭呢?搭輕便車到瑞芳,然後換火車,火車是以貨車為主的專車。人和神轎就擠在貨車車皮內。

媽祖神轎也要算錢的。怎麼算?磅重量。

很奇怪,那時的神轎與現在的一樣大,扛起來很重,可是,過磅時常常都會減輕,而鐵路運費就跟著少,他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到了瑞芳後,再步行扛上九份。

九份有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比如說,許多學者說,九份的地名由來,是因為有九戶人家要買九份東西;或者是有九隻狗;這些在他看來都是很有疑問的。只是,上一輩忙於工作也沒將九份的地名的原因流傳下來,而九戶人家這說法,小時候根本沒聽過。

隨著台灣經濟的發達,有能力叫貨卡車,【請媽祖】就不再搭火車了。

九份觀光事業發達後,九份的迎媽祖活動也跟著振興。

雖然不如50年前的盛況,但是地方上的年輕與中年人都努力地聽從老一輩的指揮志願付出,這股精神還是有流傳下來。
(民國102年5月5日筆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