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四年-鄭愁予詩人-馬達拉溪谷-大霸尖山輯之二:
扮一羣學童那麼奔來
那耽於嬉戲的陣雨已玩過桐葉的滑梯了
從姊妹峯隙瀉下的夕暉
被疑似馬達拉溪含金的流水
愛學淘沙的蘆荻們,便忙碌起來
便把腰肢彎得更低了
黃昏中窺人的兩顆星
窺看我們猶當昔日一撥撥的淘金人
而在如此暖的淘金人的山穴裡
我們該怎樣?……哎哎
我們也許被歷史安頓了
如果帶來足够的種子和健康的婦女
1965(鄭愁予詩集,洪範書店,1979年)
民國五十五年出版,臺灣省高山簡記一書中,邢天正先生紀錄了一篇{大霸尖山,雪山縱走}。民國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三日。刑天正作者偕同十位女士先生,進行這項登山活動。攀登山岳有:耶巴奧山,伊澤山,中霸尖山,小霸尖山,大霸尖山,巴紗拉雲山,布秀蘭山,素密達山,穆特勒布山(未登頂),雪山北峰,凱蘭特崑山,雪山北角,雪山主峰,志嘉陽大山,志嘉陽大山南峰。費用,六二七元。
三月二十八日,竹東搭乘林場卡車出發,八點二十分,清泉徒步。十點二十分雲山,天堂山森林三角點,十四點村山一三00公尺,森林三角點,十六點五十分哈路坡山,一七三二公尺,三等六二七號三角點及森林三角點,山杜鵑花開鮮豔。三月二十九日,經舊警路下馬達拉溪,十三點二十五分馬達拉金礦第一工寮,十四點五十五分馬達拉金礦第二工作地露營。.....。三月三十一日,七點三十分小霸尖山絕頂,石堆中藏有日本人名片-昭和十五年台北高等學校生徒神田信夫等多張。....。
(陳瑞幸,林正雄主編,中國青年登山協會編印,臺灣省林務局協印,巨人出版社出版,售價每本十元,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七月一日出版)
唐羽學者說,民國三十三年一月,日本政府暫停新礦區的核准設定,直到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整理重新開放與更改設定後,台灣產金再度活躍。並且以九份,金瓜石(含牡丹山,稱為基隆三金山)出身的淘金業者為主流,若是在上述三地的基隆三金山礦區,未能爭取到理想的採金金場的有志者,就以冒險家身分,往宜蘭山地,花連沿海,甚至深入中央山脈,尋覓金礦,砂金礦,銀礦。攜帶糧食,簡易茅草搭的工寮,就地取材升火煮飯喝開水。宜蘭武荖坑溪,大濁水溪,立霧溪等等溪流淘洗砂金,更是不少。也有許多採金人宣稱獲得日本人所遺留下的採金資料,神明指示(例如宜蘭關聖金礦)等等廣招股東與合作者,向政府聲請礦權設定。(臺灣採金七百年史,頁207)
這麼辛苦與高度投資不確定性,無非是為了披沙揀金,基隆三金山以外的礦場中,平均從一千公斤的砂石中,希望獲得一克甚至一克以下的黃金至寶。
貪歡報秘本有一首詩,男主角許玄,在夢中,夢到了女主角蓉娘所寫的西江怨詩,附著一隻金鳳釵作為定情物給了他。蓉娘還說,此釵是鄱陽披砂而得。前兩句是:
至寶沙中煉出
良工手裡熔成(貪歡報秘本,國家出版社,西湖漁隱主人,2017年出版)
這兩句,也是黃金尋覓者的願望吧?
民國三十五年到四十八年之間,黃金礦權的設定,分成金鑛,金銀鑛與砂金礦三種,包括基隆三金山,共計有八十區。金礦最多,六十二區。範圍遍布基隆,台北,南投,苗栗,宜蘭,高雄,花蓮,台東以及陽明山管理局。
苗栗縣有四區,都在泰安鄉境內,梅蘭村(?待考。疑似梅園村。)的媽達拉溪金礦-媽達拉金礦。二,三,四區都在梅園村附近-梅園金礦。(同前註)
臺灣鑛業史上冊說,中央山脈在新世地層中,經常發現石英脈發達,例如新北,宜蘭的界山之一的金面山,在新世紀砂岩中的石英脈含有金和黃鐵礦。玉山,合歡山,能高山和南湖大山等區域的粘板岩內石英脈也含有少量的金,綠泥石和黃鐵礦。(頁72)
顏滄波專家說,中央山脈金礦床主要分布在西斜面與南斜面。含金石英脈發達地區有:
臺北縣 金面山 大南澳北溪上游
宜蘭縣 南湖大山
苗栗縣 大霸尖山西北
花蓮縣 合歡山,屏風山
南投縣 卓社大山,玉山
台東縣 關山
中央山脈中河川及高位段丘的砂金,大部分來自此種含金石英脈。(頁998)
砂金則是基隆河,東台灣和所謂高位段丘(河階)。高位段丘是台灣主要河流的中上游常見到的。段丘內含有品位不一的砂金,大甲溪(南湖溪,畢祿溪,合歡溪),濁水溪上游,荖濃溪,宜蘭濁水溪,大濁水溪南北溪,立霧溪,木瓜溪,丹大溪,拉克拉克溪,等等都是品位較高的。砂金來源都是中央山脈的含金石英層。(頁74)總督府技師小笠原梅津估計這樣的河流,全台灣有三十八條,非常驚人。(臺灣採金七百年史,頁152)
至於砂金來源,日據時代(民國二十八年十月)的學者(小笠原梅津)推測三種假定:
一,台灣地形高峻,上游有砂金根源的高品質金礦床,只是還沒被發現。
二.中央山地有規模大,高品質金礦床,長期侵蝕,鑛床優良的部分,被剝削,生成了現在的砂金。殘留部分是沒有經濟價值的小礦床,也就是現在的石英脈與含銅硫化鐵礦床。
三,砂金的根源是沒有經濟價值的小或貧礦床;以後河流長期淘汰作用,鑛體中的砂金漸漸濃集,形成今天的大砂金礦床。(169頁)
日本政府曾經針對砂金業者,給予鑛業獎勵,而實施砂金採取設備助金,迄至民國三十年。(頁189臺灣鑛業史上冊)
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總督府殖產局根據小笠原梅津的報告,動員殖產局全部技術人員,分赴全台各地,展開同類砂金礦床的探查工作。獲得滿意的證實。其中,肯定了小笠原地的推定,認為砂金來源是:
臺灣脊梁山脈的海拔,古代高出於現代的標高,並且含有豐富的金礦脈,到了洪積世之後,屢屢受到侵蝕作用而崩潰,土砂經由東和西兩個斜面向下運流,金礦脈於是成為砂金,堆積在各河床的上游區域。於是,埋藏在段丘中的論說,獲得了確認。也引用多用段丘(陶塞溪-大沙河與立霧溪合流處)的試掘作引證。而且認為台灣島上的高位段丘,一百處以上。為多年砂金的根源,找出明確的答案。(臺灣採金七百年史,頁153)
1957至1965年間,鄭愁予詩人分別以幾座臺灣的世界級名山為詩題,其中,南湖大山輯-十槳之舟,卑亞南蕃社,北峰上,牧羊星,秋祭,努努嘎里台,南湖居;玉山輯-雲海居(一),(二);大屯山彙-雨神,花季,絹絲瀧等等都是文獻上,曾經的金礦或是砂金礦的開採與設定礦權的所在。鄭愁予詩人也注意到了砂金礦。在馬達拉溪谷-大霸尖山輯之二,提到了淘金。(鄭愁予詩集,洪範書店,1979年)
中央山脈東西斜面區域砂金礦,1939年之前。只可稱為採金,沒有大規模開發;之後,保留砂金礦區申請,探勘工作均由總督府施行。但不至於開發。1945年起,也是僅有零星的探採金而已。(頁1120)
基本上,砂金礦與金礦是不同概念的。一個地方上沒有金礦或是富金礦鑛體的貧金礦,未必沒有砂金礦的淘金人。就如同台東樟原金銅礦下游的橋邊,日據時代與戰後,也曾經存在淘金人,河裡淘金。然而,該鑛根本沒有產出黃金,或許是砂金生成的三種原因之一吧?馬達拉溪谷的淘金,改天,再筆記報告。到府收購二手書要緊。
外國記者團眼中之台灣-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初版 宣傳委員會圖書發行所-其中一片報導-【戰後臺灣省經濟凋敝農產銳減】是由上海大陸報載民國三十五年九月八日發表。
文章末段說,台灣是一個流乳與蜜之島,現代化的濃煙妝點在美麗清奇的風景區裡,天源豐富,如果由北至南作一趟橫貫台島的旅行,處處可以看到台灣豐富的天然資源。你可以看到地下開口的煤礦,和烏金似的煤堆,火車窗外,綠野平原,茂密森林,人造養魚池,深海漁業基地,銅礦金礦和硫磺業,台灣的岩石裡蘊藏著豐富的礦苗。(頁二十四)
2023年4月22日。苗栗到府收購二手書長輩書舊書藝術書學術書的途中,筆記整理,非常感謝愛書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