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吊橋)
古魯林道請教一位耆老,他指點,大元山林場似乎被徹底遺忘了。軌道,索道,....蒸氣集材機都被拆除。對臺灣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每一棵高大樹木,以及,每一位伐木工人,木馬拖運工人,.....學者等等,也很少被提起。樹木無法再生,而辛勤努力的林業人也不再青春。
白萩詩人的[爆裂肚臟的樹】,第一的第一,三句和第三的第一句都是【鋸齒鋸齒鋸齒鋸齒鋸齒鋸齒鋸齒】。這十個鋸齒的聲響,大元山林場消音很久。感覺,被壓迫者與大樹一樣吧?其中兩句,宛如大樹倒下時的轟然雷動,那是憤怒而默然地,被處置後的怒吼嗎?
【沒有哀求沒有退縮
以不拔的理由走向這最後的戰爭】
【我們以一座山的靜默躺在刑臺上
這是最後的戰爭】
這首詩的最末段-第四是:
【而天空睜著盲目
無雲翳,無影像,無事件】(頁123,白萩詩選,三民書局)
眼前的大元山山脈,很難想像,台灣最重要的林場之一,曾經有許多大樹倒下,以及,為國家與家庭的付出者。
朱介凡作家的【上大元山】,【若君子華山然】,是大元山的遊記。郭衣洞(柏楊)作家以青年作家協會總幹事身分邀約。男女作家服裝整齊,只有朱介凡穿夾克,揹旅行袋,拿著手杖。羅東飯館用餐,一位女孩,懇切地請教詩人覃子豪,要求當面講說講說關於詩。
這一個作家隊伍有:郭衣洞,覃子豪,蘇雪林,聶華苓,李雨出,余堅,林海音,劉枋,張自英,墨人,梁中銘,王潔心,彭歌,郭嗣汾,何凡,劉心皇,司徒衛,韋雲生,韓爝,李辰冬,王紹清,劉光炎,鳳兮,葛賢寧。
這趟旅程,主要是太平山林場招待。太平山參觀完畢,隨即上車到古魯山麓。十七公里行程。古魯經由索道坐上纜車上山。纜車,不過是一個木頭箱子。上頭和四周開了窗,有點像【站籠】。再搭上小火車,汽油機關引擎,三個車廂,每節車廂,恰好對坐十人。
大元山分場主任丁濤,是個青年森林工作學者,綠羊毛衫套在身上,還是個大學生派頭。遊覽翠峰,也是搭翠峰纜車,又再坐了兩段路的軌道車。海拔一千兩百公尺,小火車停了下來,看似蒸氣發動的集材機,從高處吊下巨木來,並把它擱上台車,準備下運。車道順著山勢,往高處蜿蜒,坡度平緩,多是s型的路線,聽說,最高處,有個極美的翠湖,沈場長說,那裏繁殖很多牛蛙。合作社物資豐富。大元國小李校長提起青竹絲等等毒蛇很多,小朋友都練就抓毒蛇的功夫。
丁濤則是提起,造林的林木,前二十年必須不斷剪枝,高山狩獵捉鹿等等。朱介凡形容丁濤,老誠,健實,性格,風趣,特別為他寫了一篇【若君子華山然】。他們進入大元國小,郭嗣汾彈起風琴,聶華苓,王潔心,唱起二十年前的流行歌曲-燕雙飛等等。
大元國小學生天真活潑,給作家們留下深刻意象。朱介凡特別記錄了大元國小六年級同學林德旺(朱介凡另外也寫成了林心旺),是由老師李少雲授課。這位學生的作文寫得非常好,是許多中學生寫不出來的。德智體群都非常好。
四月十三日,覃子豪,聶華苓,劉枋,張自英,郭衣洞,.....墨人等等十來位,圍著丁濤聽著開講【森林之旅】,大夥兒,評論丁濤是【個性明星】。
朱介凡搭纜車時,擔心脫節,故障等等,尤其聽說前不久某個林場纜車失事,死傷好幾位,這比汽車相撞驚險多了。而那站籠,也不是愜意的,劉心皇高,劉光炎壯,就不能不十分【屈就】了。林場不是浪漫的工作場所,沈場長說,好幾位森林系畢業的青年朋友,分派到大元山,耐不住寂寞,不到一個月,千方百計設法請求調離,只有分場主任丁濤是個例外。(臺灣紀遊。朱介凡。復興書局印行。民國五十年四月出版。)
民國六十九年出版的台灣高山導遊圖全集,有一張圖,畫出大元山的公路與鐵路:
公路:
太平山招待所-三星山-峽林-中興崗-翠峰湖-望洋山-水源山-大元工作站-大元山-古魯山-舊古魯社-大元社-寒溪-小南社-蕃社坑溪-蕃社坑山等等。
鐵路:
翠峰湖旁2201和1940海拔的兩座山脈間-1912遭難山,1812十六份山-1070山脈-大元山工作站-1489大元山-1040山脈之間。
1918銅山,1827下銅山,舊武塔,1350富太山基準點,1440富太山位於公路的南方。而寒溪,舊古魯社,大元社在公路與鐵路交會點,大元山東麓的北北東方。(戶外生活雜誌社)
2023年5月7日。新北市五股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的途中,筆記。非常感謝愛書人
古魯林道右側的番社坑溪(古魯溪)溪水清澈,大元山,烏帽山等等山脈青翠。鳥況很好,大彎嘴畫眉最嘹亮。花草盛開不少,紫花藿香薊和油桐花很搶眼,讓山林有了紫與白。林道有兩處路面,本身也是河床,番社溪的支流山澗與林道垂直,進入路面前,各有一窪水潭,比臺灣綠寶石還要無瑕的碧綠。
銅礦場,大約一個足球場寬。緩梯田式,四層左右,場內大彎嘴更多了,開音樂會似地美妙合奏。盡力搜尋,還是沒找到坑口與礦業建築,只有一座美麗小石橋,橫跨支流山澗。
新光部落,一位小姐指點如何走到銅礦場與銅山。同時教導,古魯林道的古魯,發音是gulou重音第二音節,也就是華興部落;新光部落是Dayan ,重音也是在第二音節。古魯和大元部落原先在南澳老金洋,舊碧候那一帶,後來都各自兩度遷移到現在的地點。新光部落遷出後,一度在河的右岸,過寒華橋的左側,也就是新光部落現址的對岸光明巷。原先舊址稱為光明部落,擔心河水氾濫,土石流。遷移新光巷後,稱為新光,因為新光明三字太長了。光明部落的舊址,還有幾位族人長輩在住。寒溪部落,族語hanke,重音也是第二音節。同樣是幾度由內遷出,四方林部落也是。她同時囑咐我,小心落石坍方,古魯林道的大閘門入口,正在搶救施工,因為崩山了。
露山林露營區老闆與他的朋友正在談話。後者83歲,一身單車騎士標準衣服帽子鞋子,體格健美,比年輕人還勇健。兩位先生親切招呼我。指點說,林道終點通往大元山,太平山翠峰湖;露山林前方與橋之間,有一條小徑,通往烏帽山,林務局巡山人員走這條去烏帽山的三角點。
三位中,小姐是原住民族泰雅族。非常感謝他們。中午,還要去冬山鄉到府收購二手書,就只到大元山工作站與大元山派出所,沒有前往銅山主峰東南方三公里的富太銅礦(武塔銅礦,銅山銅礦),烏帽山金礦,大元山國小和工作站遺址,翠峰湖,太平山。這些區域,需要兩到三天的徒步。
時間,海拔與簡記:
8:12 新光部落籃球場出發,走回宜33。
8:30新光巷巷口,幾度咖啡,淺山露營休閒園區。宜33,10.1公里處,柏油路,海拔180。往南。
8:56宜33終點12.062公里處。海拔240。同時是古魯林道入口,鐵閘門,只能機車進入。門口的招牌有Kulu payan字。果然邊坡滑落,一位先生正在高處施作,很是辛苦與危險,一位小姐在下方警戒行人,我快通過時,小姐就呼喊先生,讓先生停止動作,避免落石滑下。
9:8 海拔260,有一座古魯橋告示牌:「吉魯橋Hongu kulU此橋乃大正十五年三月竣工是日據時代之警備道,主要是經過kulu古魯社通往klesan南澳群之官方道路。」
十公尺下,還剩一對橋墩,對岸也有。我走下去看有無石碑。沒有。兩根柱子的正面和側面寫著:
左,正:大正五年三月竣工
右,正:古魯橋
左,側:
建設者
指揮官柗木一郎
請負 蘇春生
巡查 向尾源治
巡查 佐佐木鷹(?,待考,模糊)之助
土工 盧阿?(待考
9:17海拔230。有一告示牌【遷徙之路~大元山脈Uri payan,
對面之山凹處,是昔日寒溪部落由各社下到南澳北溪,移入現址之路徑~野趣大同]
9:30 海拔281,告示牌:[舊古魯部落Alang kulu大正四年〈1915〉八月十三日,有名哈卡巴力斯泰雅族勇士,因不滿日警高壓政策欺壓,於是殺害一名當地駐在所職員,當局趁此機會而移居此地。全村15戶,人口共有74人。]
9:37 告示牌:銅礦場
[銅礦場位於古魯林道番社溪左岸,於日據時代開始在此採礦,也建造洗礦的機器與工廠,國民政府接收後世繼續使用,當時工人多為漢人,銅礦洗完之後就用卡車慢慢運送至王地,銅礦場營運於民國65年左右因風災崩塌而停止。]
10:21大元山工作站,大元山派出所。海拔360。大元山工作站建築右側有一方型石碑:[大湳澳水],水以下似乎還有字,被埋在泥土裡.
大元山是中央山脈北部起點的著名山岳。大南澳北溪的源流,流域附近被認定為有金礦脈。南方的銅山,便是富太同鑛鑛的所在。民國六年由藤田組經營,二戰日本投降後,被劃為國有銅礦保留區。民國五十二年,由峰源鑛業公司租得採礦權,到民國六十四年停採。
民國二十八年,陳東山發現金鑛鑛床所在,次年,開鑿六處試掘,距離羅東西南方直線十六公里,大元山東方兩公里,大南澳溪與羅東寒溪分水嶺南側,海拔九百公尺,便是鑛床所在。
日本鑛業株式會社取樣分析:最高含金品位七五.五公克\公噸,露頭延長六六0公尺,平均寬度一.一六公尺,含金品位一.四公克\公噸。(頁264)
民國六十八年,黃金熱潮再次掀起。鑛業法規定,探礦權以兩年為期,期滿後可以再展延,一次。若是確認有金銀存在,就可以申請設定取得礦業權。隔年的二月四日起,全台灣有十三個鑛區獲得探鑛權,包含金鑛與砂金礦。其中,宜蘭縣南澳鄉山地烏帽山金鑛,面積一一0公頃多,是由林金字取得。(頁309,臺灣採金七百年史,唐羽)
民國五十年代,大南澳溪北溪一帶,設有金礦鑛區。民國五十五年,臺灣金礦區設定只剩下五十五區。而宜蘭還有十一區。(同上註,頁247)
烏帽山位置在銅山與大南澳溪北溪的東與北側。
二次大戰後到民國四十八年之間。大南澳溪溪口設有金礦鑛權,名稱是金裕隆鑛社;大南澳溪北溪一帶,也有一個。當時,宜蘭有十三個金礦鑛區,全台灣有六十二個金礦鑛區。(頁208)
民國五年到六年年底,藤田組在大南澳(南澳鄉)南溪第一支流處,第三支流處,第三支流處三處,第四支流處一處;富太社(原註:今南澳鄉武塔村)(似乎應當是武塔社遷村前的舊武塔。待考)尋找大南澳溪砂金礦盛傳中的砂金根源,沒有發現金鑛鑛床,卻在上述地區找到了含銅琉化鐵鑛床。藤田組隨即獲得了富太銅鑛與洞文蘭銅鑛(花蓮銅門)的鑛權。
民國二十八到三十年之間,日本總督府調查,大南澳溪的北溪與南溪的段丘(河階)屬於含金河流。北溪發源於大元山與一九一六公尺高的銅山之間,北溪是銅山南面,飯包尖山以北,武塔村附近。北溪有十九段丘,含金品位是0.1公克\公噸;南溪有十段丘,以buta最有希望。
富太銅鑛,也就是銅山銅鑛。位於宜蘭縣南澳鄉武塔村山地。鑛床露頭及試掘坑道見於銅山(海拔一九一八公尺)的南坡。大南澳溪南溪武塔村以上第五合流處的北方,東南距離武塔村部落約五公里。日據時代由日本藤田組(民國六年至八年)及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民國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前後試採,當時,開鑿五個坑道。根據金銅鑛務局調查,鑛石品位,含銅平均四.八,含硫平均二十百分比。含銅成分佳,含硫成分低劣,如果以硫化鐵來開採,沒有經濟價值。民國(頁1232臺灣鑛業史)
富太銅鑛的沿革:
民國六年一 月鹽水港製糖會社的製糖部所發現。七月藤田組設定鑛權。八月試探。至民國十九年藤田組進行坑道探礦,並且採掘鑛沙放置於坑口。
民國二十五年到二十七年間,日本礦業株式會社進行第二次坑道採礦,坑道延長共六0五公尺。
民國五十年臺灣金屬礦業公司擁有。
富太鑛山的儲量:
鑛量(公噸) 品位 金:公分\公噸 銅公分\公噸 硫%
推定(坑內) 七三九五 0.一三 一.九二 八.八
確定(坑內) 一八二五三 0.一九 四.三五 二六.八
確定(坑口)一.四一一 0.二 四.九八 二八.0
合計 二七0六0 0.一七 三.七二 二三.0
(金銅礦物局實測-龔遂如:臺灣之金銅硫化礦,台灣銀行季刊八卷三期,民四五年。頁1128臺灣鑛業史)
2023年4月27日宜蘭縣冬山鄉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與古魯林道三位小姐先生。
今天收書很忙,先筆記到這裡,古魯林道銅礦場....等等,改天再繼續筆記報告。
大元山派出所
新光部落
銅礦場旁小橋
大元山工作站
古魯林道入口
往大元山,銅山,翠峰湖方向
往烏帽山
銅礦場內的一角落。地上懷疑是捨棄的坑內廢石,似乎還有礦石。
寒溪部落可愛典雅的竹屋
大元山工作站
往烏帽山
往烏帽山
可疑的人工設施,待考
往寒溪神社
銅礦場
非常熱心的83歲年輕耆老與露山林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