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寮古道東段鳥況,林相都很好,古道被樹冠遮掩,適合大熱天健行。今天小暑,台北收書接近攝氏38度,這裡卻很清涼,許多遊客流很多汗,但都是滿臉笑容地打招呼。
柴寮古道入口處,耆老大姐指點,她正是瑞三煤礦一通坑的【拚土尾】工做了七年。夫家原本是農家,她種田種到自己的小孩上幼稚園,才能自由地去當一通坑的廢土台車的處理工。
孩子上幼稚園了,她就可以不用擔心孩子沒人照顧。尪婿也是礦工,擔任大伯(先生的大哥)的【二手】,在坑內負責鏟起大哥掘下的煤炭,放進煤炭台車,再手推到坑內本卸(主坑道),由天車拉出瑞三本鑛。
一通坑拚土尾工,是早上八點上班,做到傍晚坑內所有的捨土都運出為止。一天薪水一百多元,風雨再大,也必須做。瑞三煤礦都是公休禮拜(周日),一通坑也是。一通坑坑外的拚土尾工,天車工等等,總共有八個人;坑內的就非常多礦工。瑞三本鑛的坑內廢土,都是由一通坑絞出,偃倒在山區裡。土尾台車很重,在一通坑現場還留有捨土台車的遺骸,兩人一組一起推,必須長期彎腰,推到翻車間(翻猴),翻倒。
一通坑減人之後,大姊轉往【三層】(侯硐火車站前瑞三整煤廠),那裏的事頭多而且複雜,要入猴,選炭等等。瑞三礦業收坑後,轉業板模工的二手,負責拆除,清理板模,拚土坯。年歲大後,職業病湧現,膝蓋還好,龍骨受損開過刀。先生人很好,只是比較lan-si(懶絲,似乎意味不強求)。孩子們很會曉想,大姊和先生很安慰。
新斜坑位於柴寮古道入口,柴寮溪的左岸,內寮仔礦工寮的後方。一走進柴寮橋,目前竹林裡,一棵紅紅的樹底下,就是新斜坑的主坑口,主坑口已經屯埋。柴寮古道入口,柴寮溪的右岸,第一座平台,便是新斜坑的天車台,負責拉出捨土石,再往柴寮古道石階梯的左側傾倒,目前的菜地,是新斜坑土堆尾。新斜坑的塗炭,坑內絞到瑞三本鑛,再由本鑛口出坑,新斜坑的基隆河對岸,是瑞三煤礦東一坑(復興煤礦)。
非常感謝耆老大姊。
一通坑位置在,海拔210公尺,指標標示為【距離侯硐火車站1500公尺,福興宮3700公尺】,文化部,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很有心,在這裡設立一座解說牌。這是柴寮古道一位先生指點的,很感謝。
解說牌說,柴寮古道兩側在這裡都有遺址,往右是天車探尋,往左是一通坑軌道遺跡。一通坑坑口,天車間,翻猴間,捨石場翻車斗(翻猴),軌道,設備,幾乎都完整。
這裡往右上山後,天車間遺址在左側小徑,海拔245公尺,而我也有順著另一條小徑直行。小徑久沒人走,小草高到膝蓋,高高芒草兩側也不少,前進了八百公尺,似乎來到瑞三本鑛的上方山嶺,沒有發現礦業遺跡。
往左進入一通坑坑口方向,順著繩索與鐵軌,直下到海拔200公尺,就發現一通坑坑口完好地矗立著。
柴寮古道繼續往福興宮方向前行,經過烏塗山古道登山口,前進兩千公尺,也沒發現礦業遺跡。
捨石場的拚土尾女工是很辛苦的。然而,許多礦場都是兩人一組,有的則是三人一組。整煤場選洗煤炭也是不輕鬆,面臨煤粉等等的問題。
當了六十年礦工的周朝南礦長,其中以猴硐瑞三煤鑛待了最久。他說:
每一礦坑皆有捨石場,棄置坑內挖出的石頭,捨石場工人通常以女工為三人一組,進行傾倒作業,是
粗重的礦場工作,照片裡因復興礦的捨石場已無斜坡
與峽谷可傾倒廢石,因此装設儲石櫃装載廢石,定期
透過卡車將廢石載出礦場傾倒。
瑞三整煤場選洗煤女工需將坑內運出的煤炭挑出石頭等
雜質,照片中,靠近女工一側的輸送帶為坑內運出的煤炭,另一側的輸送帶則放置挑揀出的石頭雜質,將運送至整煤場的「捨石山」棄置。
由於礦車傾倒煤炭及機器震動,整煤場經常煤塵飛揚、空氣極差,女工勞動時,需「全副武裝」並配戴口
罩,以免吸八或接觸過量的煤粉。
(頁129,31礦工歲月一甲子,周朝南,李依倪)
未完待續。
2023年7月7日。台北市南港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與耆老女士與沿途指點的小姐先生。
- Jul 07 Fri 2023 20:50
終於等到孩子上幼稚園。柴寮古道。瑞三煤礦一通坑。瑞三煤礦新斜坑,東一坑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