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B_IMG_1599203145502.jpg - 砂卡礑溪

 

愛書人說,閉上眼睛,將家鄉排除在外,試著追憶哪個景致最先浮現,太魯閣應當是其中之一吧?

 

龍瑛宗先生,1941 年, 說:

最初,我被美崙之美吸引著而萌居住之念 ,聽人說還有瘧行疾,黑水熱,恙蟲,甲狀腺腫、毒蛇傷人等風土病還沒根絕。讓人覺得彷彿來到黑暗的非洲 ,聽說恙在山嶺地帶的密林和國林一帶很多。不能隨便徒步旅行。

由於高峻的山脈沿著海岸、河川短促,一下雨就會發生激烈的瀉洪,恣意泛濫,因而 原來是野地的,一瞬間就變爲急流。而且沿海有鯊魚,海水浴也是不可能的。這些都是原始社會擁有的野蠻疫痛,希望這些東西能很快地消失。如果這樣的話,花蓮港就會變得很美好 花蓮港之美在於荒涼之美。

出現在阿敏《速寫簿》裡的西班牙的荒涼- 是禿鷹飛翔的盡是岩石的陰鬱荒涼:可是花蓮港的荒涼,譬如如臨海道路有世界級的大絕壁,太平洋湛滿著深藍。太魯閣是險峻的溪谷之美。 我的窩,就是美崙,也前面是太平洋,後面呢,鼻尖前就有七、八千尺的巍峨峻嶺。山岳是直線的美,而海洋是曲線的美 - 所以說兼有這兩者的花蓮港就是荒涼之美。說荒涼就是海洋粗野, 山嶺嶮峻。而且海是南海之碧綠, 山披著千古處女林的紫藍色,且妖異地籠罩著瘴癘之氣。

(原題〈花蓮港風景〉,刊載於《台灣日日新報》,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及七月一日)

 

王家誠先生說,民國四十二年(1952 年),溥心畬先生在花蓮舉行書畫展覽。此行李墨雲、章宗堯外,寒玉堂弟子多人隨侍,可謂浩浩蕩蕩。 有關花蓮中之行,太魯閣記 一篇,描寫自九曲洞、燕子口至太魯閣。

溥心畬先生形容太魯閣一帶的山勢險絕,景物幽奇。

他形容深谷急流:

群山青濛,揜翳雲霧,鳥道盤空,出其上方,下臨九淵。其水東逕太魯入谷,戰於斷巖之下。

描寫行走在山路間的驚險:

其巖倚天削立,中鑿為路,上下皆二千五百尺。行人如蟻附壁,仰矚青冥,下瞰绝壑,臨淵攀壁,目眩骨驚。

談到令人目眩神迷,戰慄以過的仙寰橋;

路盡則繩橋駕空,長數丈;曰仙寰橋。登之簸揚,如附海舟,下視绝洞,勢若長蛇。

據心畲所知,仙寰橋絕壁上去的溫泉,就是原住民據山爲寨,用長矛利箭抵抗日軍侵台的古戦場之一。

溥心畬另作<太魯閣風景〉一幅,懸崖聳峙,下臨不測深淵,上搭索橋。驚心動魄的行客, 波蕩起伏的橋上,匍匐蛇行,渺小如蟻:可能是溥心畲切身的體驗。

( 王家誠,溥心畬傳,252 頁)

巴東先生說,張大千遊歷過世界各地,以他見聞閱歷之深廣,竟然推許花蓮、天祥等地之勝景為世界第一奇觀。可見台灣之美,傲視寰宇,也可見大千愛台愛鄉之深切。橫貫公路 (1964)、,蘇花攬勝圖卷(1965) 等等,都是張大千的力作。

(張大千一譜出繪畫的天籟與傳奇,巴東著,藝術家出版社)

1959 年張大千又畫了太魯閣,134*67 公分。

( 雄獅雲山潑墨張大千,)

樂恕人先生編輯的張大千詩文集裡,1968 年,張大千先生寫了遊橫貫公路十絕句。在詩題下,張大千夾注說, 戊申(民國五十七年)元月,遊橫貫公路十絕句,冒雨與孟堅目寒嶺梅順華仲英等八人同遊橫貫公路的十絕句。

第一首是太魯閣:

長春闌檻狎流泉,太魯千盤磴道懸。

誰與山靈圖形勝,吾宗自有筆如椽。

夾注說: 吾宗張穀年曾兩寫橫貫公路聯屏在 美展出,中西人士,嘆為奇絕。

(張大千詩文集,初版:中華 民 七十三年四 月,原作者:張大千,集者: 樂恕人,門市部綜合書城)

1979 年9 月18 日溫瑞安先生說,未入山前,一片翠意,真是生命如綠,生命的綠! 進山後 - 只見雲海、藍天、白雲、飛霧、陽光。山是熱鬧的,然而愈走 ,山愈高,來路蜿蜒 無端,而外山之盡處,是雪嗎?那細細的暖流,還是冷流?我們的車子經過了清秀絕美的一 太魯閣,經過了氣象萬千的燕子口,經過了鬼斧神工的九曲洞,經過了上次風雲大聚會的天样,又經過了清綠逸秀的洛韶、氣態常青的碧綠神木、雲海萬變的關原,終於到了大禹嶺上。 |大禹嶺,氣候寒,但一幅祖國河山的氣態,使我們走路也肅然起敬。恰好有人贈我們舊軍衣 ,我們穿上,彷彿東北的戰士,要擦槍,要拭刀,要枕戈待旦。有人敢寫我正如寫一座山。

(溫瑞安散文集,作者溫瑞安,主 編劉國輝,責任編輯孫立川,香港天地圖書)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 月23日星期 三。台北市中山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