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耆老指點,打獵(拍獵-phah lah)現場是獵人聽從獵狗的指揮。獵狗,公或是母,都可以擔任帶頭者。優秀的帶頭者,主宰了整個打獵行動。
一旦經歷過一回,牠就會記憶著,幾天沒有出獵,獵犬們就會哼哼哼地低吟。
獵人將一個個狗籠抬出,放在貨車上,小發財或是一噸半,山區裡的道路通常很窄,很多是泥石路,無法開大車。
牠們就開始跳躍,希望入選。
沒有選上,獵人上車,就會吼幾聲,鬱卒地有如情人丟下牠,跟著別人走了。
懷孕或是哺乳中的母狗是不能讓牠去打獵的,很像人類,萬一奔跑而流產,受傷,那是會影響胎兒和幼嬰的撫育。
貨車上的狗籠,一個個地疊著,有如沙其馬,疊了兩層。一隻狗一籠,畢業旅行小學生開心地搖尾巴,眼神綻放光芒,偶爾吠幾聲;帶頭者和年長者卻恆常保持靜默,不是任務出多不稀奇,而是一上車,就是打獵的開始,親像是日本電視劇裡的大將,總是沉默而嚴肅。
帶頭者,開車的中途,焦躁地撞狗籠,想要鑽出來;獵人就會趕緊停車,依然這樣的動作,那所有的獵車都會停下,將所有獵狗放出。
於是,帶頭者奔馳而去,群狗跟著跑。這是聞到了山豬的氣息了。打獵者的帶頭者,看著獵犬們的方向,布置設閘(tsah),一閘大約五到八公尺距離。一位獵人舉著獵槍或是山豬鏢,嚴守著。
通常,一次打獵二十到二十五人一班,貨車三台,獵狗數十隻。每個人走到所遙指的閘,通常會以大樹,岩石等等來當閘界。定位守候,很像北管子弟戲,關公守華容道。跟小說裡說的不同,獵人不用太走動,不是滿山喘的跑。即便山豬已經被某個閘給圍困也是。
獵犬帶頭者很辛苦,兵法說知曉地形與敵人才可出兵,在這裡不適用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荊棘,菅芒,懸崖等等,衝出一條路徑,接近山豬。
獵犬們持續發出急促,高亢的吼聲,表示還在追逐。追逐對山豬很不利。平地上,獵狗是跑不贏山豬;複雜山地,山豬必須克服開路的困難,而狗兒們卻是走上山豬新闢的路即可。夜晚沒路燈的山區開車,第一台開路車比追隨者累。
狗兒們若是身音轉低沈,表示「狗擋(tong)豬」,山豬被圍困了。山豬跑累了,常常會背靠著山壁,駁坎等等。咱人俗語說{企對位,較贏拍(phah,打)拳頭(台灣諺語)}。
山豬很聰明,他們會讓背後有倚靠,減少一半被敵人攻擊,取得有利位置。這是【豬擋狗】了。有時,山豬跑到了懸崖,牠知道跳下去穩死,就會退回來。
山豬停下,狗兒就會圍上,中間留有三隻公豬身長的空間,等待守閘的獵人的出手。
山豬動,獵犬們就會撲上撕咬,於是,對峙著。
守閘獵人若是拿出獵槍準備射擊,獵犬們就會退後得很遠;相反,設使拿出山豬鏢來攕(tshiam),獵犬們就會更進一步圍著,沒有一隻會散開。
無論哪一種方式,山豬幾乎肯定會倒下的,獵犬們就在山豬見血那一霎那,蜂擁而上,團團圍住,等候守閘獵人結束山豬痛苦的生命。這時,確定山豬得手了,其他各閘的獵人們,才會離開自己的閘,立即趕過來。
打獵時,獵狗的被保護重於獵人。守閘的獵人,沒有出手,膽怯,或是重大過失,沒有射擊或是攕山豬成功,讓山豬與獵狗激戰,而導致獵狗受傷,是會被獵人領頭者以及獵人們錯(tso)的。
以後,大家就不願意找他來出陣,而漸漸疏遠。
他的難堪,可比是沒有入選出獵的狗兒。
一隻好的獵犬,血統很重要,很優秀的獵犬,幾十萬台幣很正常,牠的下一代,獵人爭相要。
獵人很少受傷的,每次出場,可以說是被幾十隻獵犬保護著,射擊時,是近距離,山豬沒被射中,牠也會嚇得離開槍枝聲源,但是獵犬們又會再次圍上;攕山豬鏢,山豬根本沒有反擊的機會,被獵犬一層層圍困了。山豬與獵犬相對矮,獵人高,居高臨下,射擊與攕,都有很大勝算。
山豬鏢有兩種,雙刃或是單刃,技術高的打鐵店才打得出來,長約二十五公分,寬約五公分,厚約兩公分。價格雙刃一隻一千八,單刃一千五。山豬標柄兩公尺長,圓筒狀,直徑三公分,守閘時,將山豬鏢用力嵌入山豬鏢柄。這麼長的山豬鏢柄,等於是在獵犬們圈住山豬,隔開刺入。
守閘的獵人是相對安全的,就要盡到保護獵犬,負有出手的義務,避免,獵犬們在山豬沒有受傷的情況下,與山豬拚命。狗兒若是與山豬單挑,是沒有勝算的。
獵犬受傷,獵人們會馬上送醫,比自己的孩子見血還緊張,畢竟也是革命夥伴。
但是,拆線後一兩天,立即帶出獵,千萬不能讓牠休養一兩個禮拜以上。前者,牠會痛恨山豬而更狠,後者,休息久了,反而會怕山豬,這隻獵犬再名貴驍勇,也就廢了。
狗兒坐機車後座,假設童年就讓牠坐,牠會很習慣,比老了才學坐,坐得安穩。狗兒一歲左右出獵,十到十二歲就讓牠退休。老狗帶新狗,比人類教新狗有更大的成效。
所致,獵人必須尊敬獵犬帶頭者以及老狗,也不能干涉獵犬的社會制度。當狗老大怒吼後輩時,就像早期陸軍軍中的學長制,老兵處罰新兵,排連長必須當作沒看到一樣。
除了一定比例少數的壞份子,老兵與老狗是為了戰場與獵場而出手教訓,上場,那可是要命的工課。
獵物得手後,自然要犒賞獵犬們。
如果出獵有十五人,就分成十五份。十五個人一起殺豬,誰也不要想偷懶。
分配者,以塑膠袋,磅秤,力求差距在三,四兩內,分成十五份,每份袋子上寫數字,然後再寫十四張紙條,撒落地上,由其他十四人,抽鬮仔 。
最後一份就是分配者的。分配是公平的,就不管誰是招集人,現場領頭人,守閘位置。
但是,豬頭歸給第一槍或是山豬鏢成功者。
這是台灣非原住民的歷代打獵文化吧?
上上一代也都是如此。北部山區遇到的也是這般。
這是分配的原則。然而,獵人們沒有雷達,怎會知道哪裡有山豬?
通報。
山豬是夜行出來覓食,牠晚上眼睛很利。去年夏天,有遊客從九份小金瓜露頭下來,說看到幾隻山豬。像你樂伯,說幾年前在九份小粗坑古道遇到一隻山豬媽媽帶著三隻小豬,在宜蘭武荖坑溪上游關帝金礦區見到幾隻大山豬奔跑,大白天這是很少見的。
通報者通常是農家,偶而也有里鄰長基於里民安全而打電話來。陽明山國家公園也會隔幾年開放一季,讓生態平衡,任何人都可以打獵山豬。
比如說貢寮鄉內寮,燦光寮山,大粗坑,小粗坑,草山,雙溪鄉等等山區的農家,都曾打電話給我們說,地瓜,竹筍等等農產品都被亂舞,要求我們到場捕捉。
山豬很調皮,像熊一樣,喜歡將整個菜園,筍園,果園全部都翻一遍。山豬如果吃完了,就跑得很遠,一天,跑好幾個山頭,我們去也沒用。
還有沒吃完的,就躲在附近,晚上再來。我們幾乎當天就出發,比樂伯你當天接收書電話,當天就配合到府還蠻類似的。
大部分主人會為我們準備簡單的菜飯,酬謝我們,而山上根本沒有商店,這是很讓人溫馨的。
宛然是以前九份福住里北管(聚福社)義務出陣,該地地方頭人或是宮廟熱情澎湃宴請北管,相仿的義理。
獵到。那,主人也一份,照樣抽鬮仔,但是,主人會下麵條打幾顆蛋,讓我們吃,和,燒一大鍋的水,讓我們拔豬毛。
一般民眾通報,那他甚麼也不用做,而獵人們會贈送他三到五斤的豬肉,意思意思,這已經很多了。
出獵人多,一人分配個十斤就算很了不起。最高一次是,一次同一地點獵得三隻,分配就多點。
貢寮鄉內寮那隻是一百七八十斤,算是很重的。是我頭一手攕的。頭部分給我,鍋子放不下整個豬頭,後來送給二妹,二妹用快鍋處理。那是老山豬,皮很硬,兩個大拇指重疊的厚。
有時陣,會發生【合陣】,這是通報者不同,而向不同獵陣通報。有一次在宜蘭大金面山,我們遇到了友陣,不管哪一方獵得,合起來計算以及分配。
狗兒們的分配也是均等的,沒有分領頭犬,公母老幼。內臟都歸牠們,而且,剁成丁塊,生吃。這是為了讓他們記憶這氣味。一人一碗,牠們吞食速度,沒有比追山豬時來得慢。
非原住民取得獵槍執照很困難。原住民獵槍經常是自製的,獵槍是受到法律允許的。早期,非原住民獵槍要查三代是清白人,必須有一個保險箱存放,管區每月定時檢查,一把獵槍申請到買到,乎個幾十萬是庶常。
子女不希望獵人打獵,耆老民國四十一年次,還是出動。國曆十月到十一月初比較少應招。這是虎頭蜂此時是分巢期。大中華虎頭蜂很喜歡在鯪鯉空(la li kon,穿山甲的坑道)築巢,獵人和獵狗看不到。獵狗被叮了一次之後就會跑,此時轉換身分變成類山豬,被虎頭蜂追,叢林草藤提供了掩護,跑出了虎頭蜂領域就沒事了。人類腳速敵不過虎頭蜂,不平地形對人類來說是比跑障礙田徑還艱辛。最後,很容易被蜇致死。大自然的相生相剋。山豬不怕虎頭蜂的,皮夠厚。跟飆車相比的腳步,而我們身為獵人,看到兩三隻虎頭蜂是不會繞路的,是直接趕緊後退的。
耆老並沒有養獵狗,不忍心看到狗兒衰老而無法出陣的眼神。
未完,待續,到府收購二手書的指示時間快到了,該上樓到愛書人府上。改天再繼續筆記。
2023年10月28日星期天筆記。非常感謝愛書人與耆老。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