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219巷,類似九份佛堂巷,社區中又分成很多小巷。
天母古道,以及日本時代的猴洞古道入口,都在這219巷裡。
219巷宛如煤礦坑的主斜坑道下到坑內後,左右又分成好幾個片道。楊逵作家二戰時期,曾經在平溪區菁桐坑村駐點一星期,進入石底煤礦坑內調查研究,那座大斜坑道被暱稱為銀座大道,被裏頭的景觀給震撼了。219巷的各個分巷,幾乎兩側都有美麗的高樓,透天或是別墅,很是幽靜美麗,讓我很驚奇。
之前天母收購二手書,承蒙天玉宮仕紳指點,說,天和公園以及天母派出所在往上走都有。前者探查過了。
這幾個月忙,忙得像是繁花盛開時期的蜜蜂。
今天就在天母圖書館旁到府收購二手書,告辭愛書人,幾步路便來到219巷天母古道口。
一位仕紳,指點,鐵欄杆橋之前以及猴洞都有煤礦坑口,但他是1960年代之後才搬過來,確切位置不是很肯定,建議再請教真正的本地人,不過,這恐怕很難,幾乎都是外來人。猴洞是很靠近北投了,鐵欄杆橋過去就是。
非常感謝後告辭。
再兩百公尺抵達一片類似軍營的坡地,有幾排日本瓦頂,台灣紅磚的宿舍,無人居住,看得出歲月的蒼涼破損,很難相信,這怎麼有辦法躲過任何一次中度颱風。
再兩百公尺,急轉彎,邊上果然是不銹鋼鐵欄桿,小溪在這裡垂直而下。鐵欄杆往前綿延一百公尺,一座廟宇在右邊山坡,佔地三座籃球場吧,幾乎是空地。這很吸引我,煤礦需要水源,然而,眼睛掃看了好幾回,完全沒見到煤礦遺跡,應當是地貌改變了。
回頭,尋找之前天玉宮仕紳所說的鐵欄杆橋前的小巷。符合的便是那幾排黑瓦紅磚屋,右邊的219巷的其中之一。
一百公尺,【三角埔發電所】,跟基隆市暖暖發電所一般,散發典雅氣味。再蜿蜒兩百公尺,末端一條泥土小徑。似乎是日本時代保甲路的寬,石階整齊,有些路段則是泥土,兩百公尺後右彎,一座山谷,植有青菜,香蕉,文旦...柑橘,甚至還有一座木板農舍。沒有人應答。
正中午的陽光,枝葉果都有如上了蠟的蘋果的光亮。
俯瞰天母市區,棟棟高樓閃耀,主人應當是有福的人,高高的住宅區,有一塊農地可以與朋友談論農事,享受南朝宋鮑照詩人園葵賦的田園恬淡。猴洞煤礦走出礦坑的礦工,當年看到的市區,應當還是田野。
沒路了。還是沒見到煤礦坑口,也沒有路了。折回。
小徑入口一位先生,指點,今年七十多歲,艋舺人,高中時全家搬來這裡。煤礦名稱忘記了。剛搬來時,這座煤礦有兩座坑口。
一座是在猴洞,也就是猴洞那座廟的山頭,廟整地了,應當不存在,古早時候,猴洞古道入口處就是這條小泥土路,可以通到猴洞坑口,以及更後山。
入口處往前兩百公尺左右,直走的古路崩塌因而中斷,只剩下右轉到果菜園。
以前這條路古路可以通得很遠,日本政府設立的毒蛇研究所也可以走到。
一座是在天母古道山腰,從天母古道入口,再三百公只,有本地人住家,在附近有一座坑口,年久月深,或許也自然掩埋了,但是,請教本地耆老,或許他們知道。
這座煤礦的集煤場是在中山北路七段124巷巷口。
兩座坑口與集煤廠之間是以流籠運送,集煤場之後,再以輕便鐵軌,推到劍潭站附近。
這座煤礦日本時代就有。
1950年左右,這裡的水管路變得很重要,因為是老蔣總統的士林官邸的用水來源。
【三角埔發電所】日本時代就興建。巷口的黑瓦紅磚是兩營的憲兵營駐紮地。同時,煤礦也禁止開採,甚至,農作也有限制。以上都是本地耆老在講的。現在,219巷幾乎很少土生長的。
好感謝仕紳。跟三位仕紳學習了很多。以上先筆記他的指點,以後再蒐集文獻和考證。
日本時代就興建三角埔發電所?士林的故宮,士林官邸,....士林外雙溪等等地方,日本時代都是重要煤礦場,西川滿說士林的深山因為煤礦才有了電,會是指三角埔這個地區嗎?台灣總督府曾經在三角埔許可幾張鑛區番號,這一座會不會就是鑛區番號第318號的猴洞煤礦?這也待考了。還要到下一家到府收購二手書,就不敢去爬天母古道,改天收書再來。
再次感謝愛書人與三位仕紳。
2023年11月29日台北市士林區天母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老書學術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