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62年“金瓜石各鑛床富鑛帶特性之研究“作者陳武夫學者在“金瓜石鑛山地質鑛床概况”說:
金瓜石鑛床按地理位置被分為本山系,長仁系以及粗石山等三鑛床群,由大小六十餘之鑛體所成。(頁4,金銅月刊125 期,民國51 年1 月15 日出版)
燦光寮山是東北角第一高峰,海拔738 公尺,又被稱為粗石山。
【沉默】電影的拍攝地點之一,我與九份的朋友阿得李伉儷,沈元福兩位先生攀登樹梅礦體與燦光寮山時,看見一排空草屋,剛好遇見守場先生,承蒙他指點,才知道是沉默電影的場景,並且遵從他的要求,當時並沒有上傳照片在部落格。
前幾年下雪,這裡成了銀色世界。
燦光寮這個名字,台北縣雙溪鄉鄉志開闢志說【九份坑,武灣坑,三差港 ;始見嘉慶七至八年。大三貂港口,燦光寮以置塘汛;始見於嘉慶十年。】
連雅堂在台灣通史裡的【清代台灣水陸防汛表】說,【設弁駐兵謂之汛。撥兵分守謂之塘。汛防之設,所以保地方。而塘兵並以傳軍書。是為綠營之制。】並且說【.....,同治八年,裁兵加餉之後,汛防多所裁廢。其中,【燦光寮塘,歸三貂港汛分防設兵十裁存六今設一。】
(明治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夜)【近衛師團三貂灣上陸諸隊之位置圖】(遠流出版),看到拔死猴(九份山下跌死猴古道),土公坪(九份土地坪?待考),大深澳,小深澳,.....牡丹坑,與菜公寮山等地名。但是,孤證不立啊。好希望能見到古墓碑或者族譜,【立出墾字】契約書.....等私文書,有無記載。
雖然日本官方的【攻台戰紀】的軍事地圖裡是如此地寫,【菜公寮山】。竊喜歸竊喜,可是不夠啊。
安倍明義在【台灣地名研究】中說【寮】通常是指小屋的意思。.....用字方面,大正九年(1920)實施地方制度之際,改了不少。.....其中,【寮】這字上頭還有個草字。而【菜公】呢?是看守寺廟的素食人,比如說,桃園縣龜山鄉坪頂菜公堂,就是這些素食者所居住的堂屋。.....嘉義新港鄉的【菜公厝】就是指看守寺廟的吃素人家。
燦光寮山,半平山,樹梅礦體等等也都是國寶的紅星杜鵑花的產地。
陳武夫地質學者與實作者,他很崇敬紅星杜鵑。
他提起,金瓜石被群山所環繞,特別是群山中的半平山、粗石山
等,標高約700公尺左右,風勢強勁、草木生長條件極為不利
的地表上,長出原生種的珍貴植物,如原生蹲躅、石楠以及鹿
子百合等。原生蹲躅被稱之為“台灣金毛杜鵑"一
種不及一公尺高的溫帶灌木,肥厚的葉表下長滿了細毛;是台灣原生種,拉丁學名是Rhdodedoron Oldhamii Maxim。
到了春季,這種植物就會盛開出五辦的筒型鮮紅花朵,當地人
稱之為“滿江紅"。
此外,當地人稱之為“半平山石楠°的品種,或稱為
紅星蹲躅”。
高度可以達一公尺以上,比台灣金毛杜鵑稍微高大,每年四月開花,花朵呈現淡桃色的狀並帶有十枚雄
蕊。奇妙的是,台灣金毛杜鵑在鄰近的每一座山都有生長,但是半平山石楠,如同其名,僅生長於水成岩所形成的山脈,如
半平山、粗石山以及三貂嶺等山。
在火成岩所形成的山脈中,
如草山、本山、武丹山以及基隆山等諸山,則絕不可能發現其
蹤跡。
前面提到石楠 (紅星蹲躅,Rhododendoron hyper ythrum
Hayata),目前只有金瓜石山區擁有此種稀有品種;學術界對
此極為重視,常常有外國人遠渡重洋來台採集花的種子。(懷念的故鄉金瓜石,陳武夫:17)
陳武夫對於燦光寮山的偉大,也披露了一段產金往事。他說,1956年到1965年為止,利用美國援助資金,提升了金瓜石礦山的技術以及鑛床開發,有非常大的助益。粗石山附近地下層的【吉東礦體】,便是最有價值的代表作。1963年到1965年之間,總計採得五萬三千兩的黃金,也就是大約兩千公斤。(懷念的故鄉金瓜石,陳武夫:17)
粗石山礦體,日本時代並不重要的礦床,卻是台灣一等一的黃金產地,曾經生產優良的富金包。登上粗石山(燦光寮山)等於站在黃金寶地。
登山口有兩個,一是在草山戰備道上,草山與半平山之間: 另外一處是樹梅礦體露天開採場東北側,國寶級紅星杜鵑和多種類的杜鵑,茶花等等美麗植物在這裡生根,春天經常滿天的蝴蝶。
草山戰備道入口處的岩石可以看見五公分直徑東西向的鑽孔,疑是探礦孔。
一等三角點基石的高台上,是最好的礦區簡報點,瑞芳礦山,金瓜石礦山,牡丹坑礦山等等金銀銅煤礦區就在腳下。
顏滄波學者指出,本山以及長仁系,是日本人發現巨大的富金,銅礦體,而加以開採。
粗石山鑛床群,那可是台灣的台金公司所開發的。
富金礦體胚生在粗石山的東北部,石英安山岩的接觸面中。
粗石山礦體包括粗石山五百米礦體,吉祥礦體,吉東礦體,吉江礦體,吉文礦體,吉魚礦體等等的新礦體。
富金礦的自然金顆粒很細,張大眼睛就可以看見,附著在重晶石細晶的表面,或是混雜在褐鐵礦中。
礦體呈現不規則的筒狀,扁豆狀等等。
1962年發現四坑粗石山吉祥,吉江,吉東等等富金礦體,每噸含金量,最高有到一萬公分。
1962到1965年採到了黃金六百多公斤。
1965年又在吉礦體群附近,發現第一富金礦體,向下延伸到五坑。(臺灣鑛業史:1106。)
粗石山,也就是燦光寮山,草山戰備道的登山口,可以發現鑽探孔以及可以地開鑿痕跡。
方建能・余炳盛兩位學者說,粗石山位於樹梅礦場的東北邊,也是此區著名的登山地點,登山口位於往草山的道路上。
粗石山的內部具有許多的角礫岩礦體,並且曾發現不少重要的富金包,生產過不少的黄金。
這些礦體大部份未延伸到地表。
組成粗石山主要的岩石是南莊層的砂岩,顏色較白 ,局部顆粒較粗。
它們大部份也都經過了矽化作用,非常堅硬。
另外在粗石山的山腰有部份的岩石是石英安山岩,局部的石英安山岩受到黏土化作用,色白而軟。
在登山口附近,則可以看到吉江角礫岩礦筒頂部的出露部份。(金瓜石—九份金銅礦床導覽
,方建能・余炳盛。臺灣省立博物館)
譚立平,魏稽生兩位學者敘述,
粗石山頂高 738 公尺,全部屬矽化砂岩,下方有粗石山一體、二體、三體、吉江、吉東等角礫岩礦筒。
粗石山礦體群在日治時代並不重要。當時已發現有些角礫岩礦筒, 例如第一體、第二體、第三體、五百米礦體等等。
戰後,,黃春江等(1958)及黃春江(1961)在台金探勘處長蕭克長等全力配合之下,在本山安山岩體東北角發現一連串的新礦體,稱爲吉礦體小群,包括吉江、吉東、吉支、吉祥及四坑才出現的吉微等礦體。
這些角礫岩含金特別豐富,爲台金增產不少黃金。 這些礦體不僅含金,也產銅。
粗石山又稱燦光寮山高 738公尺,由矽化南莊砂岩所成。
南莊層砂岩在北部地區鬆軟,通常不能突起成山,
因為矽化而堅硬為山頂。此種矽化砂岩含多種元素, 包括金、銅、汞等(譚與陳,1991)。此地有四坑六中段(海拔613公尺),五中段 (584公尺),四中段(556公尺)等。
很值得注意的是,在四中段採完富金脈的巷道的圍岩採樣,平均高達1.46克/噸的金。
由六中段至四中段,平均的金含量急 劇上升(表2-4-1)。四中段以下的巷道,已不能進入,含金有可能和四中段一樣高, 或更高。
台金在粗石山四中段以下有多個鑽井記錄,顯示下方有非常廣大的礦化作用。
(臺灣地質之十,臺灣經濟礦物 第一卷,臺灣金屬經濟礦物。譚立平,魏稽生
編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1951 年(民國四十年)五月開始修復本山五坑鑛體;當時可採礦石儲量約十四萬餘公噸,1954 年底,本山五坑主要部份陸續採完。於是修復五坑本路 500m 脈(原字:金+ 通)及一中粗石山鑛體 。
民國四十年五月開始修復本山鑛體;當時可採礦石儲量約十四萬餘公噸。
四十三年底,主要部份便已次第採完,於是,修復五坑本路 500m 脈(金+ 通)及一中粗石山鑛體 。
因為發現鑛石品位優良,繼續在一中段開新巷探勘 500m脈(金+ 通)之上部,同時修復二中粗石山巷道以探勘粗石山礦體之上部。
探礦情形非常良好,探得一中 500m脈(金+ 通)不獨品位高,而且礦體也遠比本路來得
二中新探得的粗石山南北礦體均品質優良。
五坑出鑛重心,漸次由本山轉進到粗石山脈(金+ 通)一帶,開採高銅金礦,繼續擔負起金瓜石礦山的生產任務。
其後四坑粗石山巷道亦隨即修後並從事探勘,探得四坑本路粗石山鑛體,東西長達80多公尺其體礦遠較五坑二中者為大。至此吾人認識500m脈(金+ 通)及粗石山一帶爲一個有希望的優良成曠地區,其礦石存量絕不止日鑛時代探得之七萬公噸,還訂立計劃,五坑四坑各中段做有計畫的探勘。( 金銅月刊,民國49年2月15,日第102期)
戰後台金公司以及前身-金銅礦務局的一連串的努力探勘,終於獲得很好的成果,讓金瓜石礦山延續礦業生命與活力。比如1957年的簡報:
民國48年度探得鑛體簡表:場别地點\鑛體名稱\識別
A:四平巷三中段,粗石山,高銅金鑛
A:四平巷二中段 ,500m,高銅金鑛
A:四平巷本路500m脈(金+ 通),高銅金鑛
A:四平巷本路500m 脈(金+通)北,銅鑛
A:五平巷二中段,粗石山 230,高銅金鑛
A:五平巷本路,粗石山北鑛體,高銅金鑛
A:六平巷本路,第一長仁,銅礦
A:七平巷一中段 ,400m 脈(金+ 通),高銅金礦
A:六平巷長仁78號 200m金+ 通 400m,高銅金礦( 金銅月刊,頁2,102 期,民國49年2月15日)
2024年1月12日樂伯筆記。
燦光寮山日出
沉默電影的場景。燦光寮山
這裡有疑似探鑽孔。燦光寮山登山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