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73年淡水搭載煤船淡水河基隆河到八堵下船,再登上獅球嶺到 

 

1873年淡水搭載煤船淡水河基隆河到八堵下船,再登上獅球嶺到

 

 

【福爾摩沙及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
翻譯者的序言說:
{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美籍學者Joseph Beal Steere(史蒂瑞)曾經在
1873至1874年間在台灣調查研究長達半年之久,而且在1878年撰成了一 部書稿: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福爾摩沙及其住民》),收藏在密西根大學圖書館Bendley Historical Library,
一直都沒有出版。
Steere1873年10月初從香港搭船到淡水,再從淡水搭船到高
雄港,當時走水路比陸路要容易得多。他在高雄港附近探險之後,
就從高雄坐船趕到台南的安平港,要跟蘇格蘭傳教士甘爲霖(Wifiam
campbell)、英國駐外領事通譯Bullock會合,三個歐美人士要一起結
伴到中部內陸去調查或傳教。從此他展開對台灣內陸地區的調查工
作,採集各種動植物標本,記錄原住民的語言文化。他先後走訪了這
五個族群:日月潭的水社(邵族)、埔里的埔社(烏牛欄的巴宰族)、
湄溪(賽德克亞族)、再走訪大社和內社(巴宰族),最後才到南部的崗仔林(西拉雅)
、萬金庄(西拉雅),傀儡社
(Kalewhan 排灣族。
每到一處,他都有詳細的紀錄,包括各地的風
土人情,生態環境、住屋、服飾、刺青、獵首、去齒、語言、音樂、
船難等等,可說是應有盡有,鉅細靡遣。最難得的是,他不怕道路險
阻。}(序頁)
內容豐富,紀錄中提到基隆河和礦業。
內文說:
{當我搭船在福爾摩沙沿岸往來時。好幾次看見中央山脈白煙裊裊上升的景象,但我認為那是原住民民爲了耕種,而在山坡焚燒林木
所引起的,似乎與火山無關。1874年2月,當我在打狗時,倒是經歷
了一次小地震,房屋的地板和牆壁都發出咯吱咯吱聲。}
{福爾摩沙北端的基隆發現有大量的煤礦。煤礦的位置不深,接近
於地表,現在已被漢人大規模的開探,但開探的方式仍很原始。當地
開探所得的煤,用於中國的砲艦,也賣給外國的船隻。聽說基隆的煤
礦是屬於第三紀地質的,品質優良,但燃燒得很快,而且火焰太多。
輪船會混合英格蘭所產的硬煤塊一起使用,}
{淡水的陶德先生(Mr. John Dodd)在彰化以北的山區交界處,發現
大量湧出的石油,他試著收集這此石油來利用,但遭到懷有敵意的漢
人驅離。
據說島上某些較荒涼、未被探索的地方,蘊藏有金礦和銀磺。這
可能是眞的,就像在菲律賓和日本都會發現金礦那樣。然而,這種說
法的根據,至今仍只是來自漢人和當地人的傅說,以及早期荷蘭和西
班牙探險家的報告。}(頁8)
{淡水與基隆之間有大規模的煤炭運輸來往,但這些煤炭並不
是經由海路運輪,而是走一條源頭接近基隆的小溪流,接到淡水河
後,再往下直抵淡水港口。旺仔和我就是搭乘這種運煤船前往基隆,
它的船身又窄又長,而且相當輕,遇到無法航行的湍流處,便能夠用
人力強行抬過。我們在夜裡出發,乘著潮汐而上。隔天一早,我們已
經轉入淡水河的支 流(即莝隆河)。沿途的景觀越來越原始,山丘越
來越多,這片區域看來過於崎嶇高聳,並不適合耕種,但漢人還是把
上面的樹林全都砍得精光。
大概在中午之前,我們開始遇到湍流 ,沿途約有二十處這樣的水昱

湍流處的水勢太急,船槳毫無用武之地,所以船夫們必須跳下
,用長竹竿横過船頭,將整隻船架過湍流處。此時,迎面不斷有装
載大量煤炭的船隻呼嘯而過,急速地駛往下游,水波聲和船員因船隻
在淺灘擱淺而發出的喊聲,此起彼落,眞是一幅刺激的景象。
那天下午,我們抵達一個小碼頭,它座落在岩石之間,
很顯然是人工刻意挖出來的。有一隊小船停靠在此,正在裝載煤炭。這裡便是
河流的盡頭了,此處距離基隆只有兩、三英里之遙,工人就是用竹籃
子把煤炭一籃一籃地揹到這裡。
我們開始攀爬一處長有許多蕨類植物的陡峭山丘,幾分鐘之後,
就到達了山頂。有一間小而美的寺廟座落在那兒,廟的四周種有榕
樹。我們站在這間廟宇前,可以清晰地鳥瞰基隆全景。更遠處的美麗
港口,以及位於港口入口處的基隆嶼(Kelung island,那是一塊鋸齒狀的
角錐形巨岩),全都一覽無遺地呈現在眼前。}(頁103)
Steere作者並沒有寫出地名,山名,基隆河靠近基隆的小港口,以及廟宇的名稱。
前幾年我到港仔口。
基隆市暖暖區八堵橋,左側階梯下尚仁路,經過八西福安宮。 沿著基隆河畔。再往前,尚仁國小,門口那排樹幹高大,樹冠濃密。抵達八德路右轉。有條溪寬不到十公尺,往獅球嶺筆直延伸。兩岸樹林向河心聚攏,綠葉將河面幾乎遮蔭了一半,魚很多。
再一百公尺八德路福德宮。牌匾敘述了宮廟搬家的原因,以及,增祀保儀大夫,媽祖和清水祖師:是因為戰後徵收建油庫。仔細尋找港仔口的字眼。在白鐵牌樓後方發現港仔口信士一同等字樣。保儀大夫是泉州,安溪的尪公吧?
Steere作者上岸的地點,可能就是港仔口。
似乎,也是屬於古地號名嶺腳,是八堵的嶺腳,獅球嶺山的另一頭山腳下仁愛區也有嶺腳。
再往前,左側是高速公路,右側卻是一排相當古意的平房與二樓房。看來是舊時商店,其中一間空屋寫著輝煌商店。
繼續走,是一座橋,橋名叫港口橋。社區。左側有五十人公祠。 從八堵火車站步行到港仔口,大約三十分鐘。
匾額寫著五十人公經歷 , 相傳於清朝中葉,淡水兩尾港登陸,順基隆河上溯到港口碼頭屯居務農,當時基隆河暢通,地瓜,茶葉,大菁等運往水返腳( 汐止) 艋舺( 萬華) 交易。不幸染疫,四十九人喪生,一人下落不明。等等。
五十位先民不是從漳州人為主的雞籠港上岸。
臺灣古來被中土人士稱為瘴氣之國,流行疫情的確很可怕。
基隆市志說,港仔口,位於八堵交流道附近。清代時基隆河運可上溯至此,形成一小港口,由此越獅球嶺可至基隆市街。故稱為港仔口。( 地理篇)
十九和二十世紀,許多人士越過獅球嶺,往返基隆市區和暖暖,汐止,臺北。
例如清朝國學家陳衍詩人,臺灣基隆詩人陳謝草菊(1897-1963,獅球嶺眺望有感,基隆古典文學史132);外國人也不少,例如英國茶商陶德,英國外交官郇和, ....馬偕牧師等等。
有別於陳衍詩人在詩裡的黯淡與稱呼臺灣為瘴氣國,沿途的景致讓他快樂不起來; 西洋賓客卻幾乎都雀躍於基隆河以及港仔口與獅球嶺山頂之間的美。
1886年,陳詩人應劉銘傳的邀,擔任幕僚,渡海來到基隆,攀越獅球嶺下山後,乘船到汐止,再轉搭轎子到台北大稻埕。
英國生物學家柯靈烏C. Collingwood的基隆河旅行。1866年搭船從淡水到基隆,生動描述 基隆河的人文與生態,驚險卻壯麗。在基隆河的行程最後說:
{在末尾,進入一處狹窄的石峽,寬度只容二船互相通過,這意味著我們的水域旅程即將結束。未幾,我們 陷身一群相似的船中,它們全部繫纜於100碼長的沙 灘。費了一番功夫,我們的船才找到空間停靠。這兒有 幾間房子組成一個叫嶺腳的村子,離基隆有三里路。登岸的溪突然就在此山肩結束,我們從系列急流上溯到此。
這兒還有一條分支的小溪,由此位置流到基隆河。將旅行用具放上基隆來的轎子,走過一處山丘小道,我們遇到許多自基隆挑運貨物而來的苦力。有 些人背著大大綑包好的麻,有些肩著一桶桶大型曬乾 的飛魚。
一個急轉彎,眼前赫然出現輝煌的全景一山 谷、城、寬廣的基隆港,組合成一個綺麗的景色。山谷 小丘的濃密樹林,羊齒植物特別鮮艷繁茂,左邊砂山的 小丘,向西南成層沒去;港外,有三條橫帆船,和許多 戎克船錨泊著。600尺高的險石 ——基隆嶼,像一名成 守的衛兵,我聯想起聖米迦勒山。右邊是引人興趣的煤 區。有足夠的燃煤在此,又有良好的港灣可泊靠,基隆已變成一個重要的港口。}
(24 頁,基隆河之旅,英國生物學家柯靈烏 C. Collingwood的旅行,1866年從淡水到基隆,福爾摩沙大旅行 作者/劉克襄,玉山社,)
嶺腳通說是指獅球嶺的基隆市區那一邊。柯靈烏為何如此稱呼?這改天再聊了。
Steere登上的應當是獅球嶺。
基隆嶼 聯想到英國的聖米迦勒山 ?
英國外交官郇和(史溫侯)則說:
{1858 年6月24日清晨5時許,船抵水返腳 (Chuy-t'ng-k'a or tide's foot village, 汐 止),顧名思義,潮水到此為止,上游 河水水位低淺,於是改換小船,苦力則 在岸上步行跟進。船夫或用槳或撐 竹篙,有時下水推拉小舟,不久來到七堵 (Chittaw) 上岸活動筋骨。

回到小船,觀察七堵段雞籠河邊風情: 幾隻鴴鳥(Charadrius pusilla Plover)在河邊石塊中間行走,鴿子偶爾飛到堤岸員食,捲尾科(Drongos)的鳥兒調皮地跳躍,對栗小鷺(Red Bitterns)發出焦躁的喀喀聲飛過我的頭上,排遣不少旅途的沉悶, 不多久我就沉入甜蜜的睡夢中。

醒來已到一處深潭,二十二艘小船停泊潭中,再往上游即窄如山潤,此處就是航運的終點、暖暖溪與雞籠河交會處港仔口 (原註:Kang-ah-lai,昔暖暖港仔 口,今港墘仔)。下 船步行,越過獅球嶺,下午3點 分回到剛強號。此趟尋 之旅行程總計超過80英里,費時55小時又30分鐘。(翱翔福爾摩沙: 英國外交官郇和晚清臺灣紀者, 台灣書房,陳政三)
這郇和的下錨處是這裡,暖暖港墘仔,還是另外一處?也另日再閒談。
基隆市鄉土資料裡的座談會上,林國先生說;以前造渡船不只基隆,暖暖也有製造。清朝時代,沒有火車,淡水經基隆河通到暖暖,都是用渡船船。;黃珠根先生:暖暖以前是一個港口;朱麗水先生:當時西班牙人侵臺佔領基隆之時,西班牙人亦想進佔臺北,古時候從基隆到臺北有二條路可走 ,一條是由獅球嶺到臺北,另一條是從南榮路,暖暖、汐止到臺北。
(71 頁,基隆市鄉土史料基隆市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
Steere先生所說的漂亮小廟,會不會就是獅球嶺土地廟?

林衡道先生說,所謂獅球嶺,就是現在基隆市高 速公路大隧道之上的那座山嶺,從基隆的某一個角度看,這座山嶺的形狀就像是一隻獅 子在滾圓球,所以自古就以獅球嶺為名。 獅球嶺與基隆市的關係很密切,嘉慶年間大基隆開始發展時,就已經開闢了一條從街市通往獅球嶺的路,自山下拾著石階而上,基隆 港的全景盡收眼底,就如同一幅美麗的山水圖卷。

在獅球嶺之頂有一座土地廟,就是有 「獅球嶺土地廟」,是這條路一開闢就興建的,當年等於是基隆地區的十里長亭 , 百姓有親友遠行, 每每都送到這裡惜別。詩情畫意,更蘊藏了不計其數基隆人的純摯感情。 (35 頁,稻田鄉土叢書 鯤島探源,台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著 著 者/林衡道口述楊鴻博整理)

陳衍詩人的詩題就寫著,晚渡獅球嶺,放至水返脚,乘肩輿抵稻江 。(陳衍 ※1856-1973,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人,1886 年抵台,入劉銘傳戎幕,著有《石遺室詩文集》)。 那一年清法戰爭結束的第二年。

詩是這樣說的:

棲棲辭親愛,念念乍棲側,

已乘浮海桴,入此瘴霧國,

戒徒逐瑜嶺,徒轟艱登時,

狡夷淪陷地,僅此限其閾,

海壖瘴氣重,天意會殺賊,

放溜買輕舟,石瀨下轉側,

地濁水氣腥,山惡月色黑,

停舟水返脚,沮洳不堪息,

帶月遂宵征,去去將何即,

命傷罕吾侶,投止乏素識,

重增惘惘懷,知有怏怏色,

平生出門遊,逸與脫羈勒,

一爲稻梁計,贈踐無縱翼,

茲邦风云陋,云胡就偏仄 ,

三復遠遊言,一葦杭猶得。

(《臺灣詩鈔》頁133, 基隆古典文學史40 頁)
Steere也描述了Coal harbor煤港,翻譯者說,那就是基隆市八斗子。

{參
觀一下煤港 (Coal
harbor,即今基隆市
八斗子),它是位
於基隆南邊幾英里
的一個海灣。雖然
基隆附近的山丘蘊
藏著豐富的煤礦
但幾乎所有的煤礦
都是從煤港附近挖
探的。深邃的山谷切開了鬆軟沙岩構
成的山丘,煤礦城的山丘,煤礦献從那些裂縫中顯露出來。煤礦的開採完全操控在漢
人手中,他們幾互動沒有投下任何的資本,只是挖一個比狐狸洞稍大一
點的洞,工人必須彎著腰才能進洞採煤。如果下雨讓步坑洞積滿了水,
他們就放棄那個洞,另外再挖補個新洞。他們是用一種類似雪橇或小船
的東西,滑行於坑洞內泥灣積水的地面上,將煤從裡面運选出來,然
後再由人力揹負一、兩英里的路到港口。我們參觀煤坑時,看到了很
多苦力,幾乎是赤裸著身體,像牛馬一樣的工作,他們身上所揹負的
重擔,或許要一頭騾子才能負荷。這些煤礦不難開探,似乎在山的表
層就有很多,但我所看到的煤層都很薄。}(頁103-107)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福爾摩沙及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Joseph Beal Steere 史带瑞原著,林弘宣譯,李壬奎校注,2016年前衛出版。)

顏滄波學者說,康熙五六年的【諸羅縣志】裡說,台灣煤礦探出產在雞籠八尺門附近,荷蘭人佔領雞籠淡水之後,實行採掘,用來煉鐵。1870年,私下採煤已經很盛行,清朝開始准許人民在雞籠附近開採。1877年在基隆八斗子創設大規模的官營新式煤礦。(1950年出版,臺灣之煤,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卷第二期:˙78)
八尺門緊鄰八斗子,距離約兩公里。
黃嘉謨學者說,1858年(咸豐八年)4月下旬,廈門英國領事館翻譯官士委諾(Robert Swinhoe,同治年間改譯名文郇和)的報告裡。
這份報告是郇和親自守候在雞籠煤礦兩天,買到了96噸的煤炭,每擔兩角(每一三三磅十便士)。
郇和明確指出了Coal harbor是位於雞籠港水面西向,繞至小海灣。
這份報告裡詳細說明了礦工的坑內工作情況,煤質,運輸,位置等等。
這價格比倫敦低廉。
1863年(同治二)郇和再次對雞籠煤礦有更多的說明,條列在他所撰寫的臺灣記略(Notes On The Iland of Formosa)(甲午戰前之臺灣煤物,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61:17)

陳政三學者說:
{基隆附近的平埔族早知道煤礦可以生火。十七世紀時,西班牙、荷蘭就曾在 此開採出少量煤礦。一八四七年七月英國海軍戈登少校(D. M.Gordon)勘察雞籠煤碳,發現品質優於利物浦煤炭。他撰寫的報告於次年夏,由英國皇家地理會宣 讀,並刊於該會刊物。基隆煤礦遂廣為人知。一八四九年六月美艦鯕鰍號探勘北台媒礦。一八五0年,清朝拒絕英國 協助開採台煤的要求。一八五四年八 月,美艦Macedonian 和Supply號,由 Abhat 船長率領,抵台探勘基隆煤礦。一八五八年六月英外交官 郇和(Robert Swinhoe)勘察基煤。一八六四年,英 國再度要求開採基煤遭清廷拒絕。ー八 六六年,容閎代表美國 Field & Hastie公司至基隆探勘煤礦。一八七五年, 沈葆楨奏准開採台煤;次年,在八斗子開鑿台灣第一口機械豎坑「清國井」; 一八七七年聘英籍台札(David Tyzack,翟薩)為礦師,同年十一月設八斗子 官煤廠,用西方的方法開採煤礦,建有 台灣第一條輕便鐵道,由礦場直通八牛子煤港。( 頁18北合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
陶德鼎鼎有名。
1950年張麗旭學者【臺灣之石油】中說,1861年原住民通事邱苟,在苗栗後壠溪畔出磺坑附近,發現油苗以及氣霧頭,以手掘的方式,挖了一油井一口,深約三公尺,每日得油二.七加崙,用來做點燈以及醫藥的用途,這是臺灣油礦業的開端。
1878年美國技師再出礦坑的井深則是一三一多公尺,日產十五擔,1891年邱玉在舊井採油,每天大約六十斤。(張麗旭,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卷第二期,1950)
1955年楊舒學者說,同治三年(1864)邱苟將採油權秘密租給一位吳姓業者,年收租金一百多元。
隔年,卻又租給英商寶順洋行,經理人正是陶德(. John Dodd),年收租金一千多銀兩。
於是吳先生與陶德兩派人馬大爭奪,聚眾械鬥,好幾年都不能平息。
同治九年(1870)淡水同知逮捕邱苟治罪,同時,也擔心在高山族原住民領域,採油因而產生民族間紛爭,又因為外商在中國沒有開採油礦的權力,於是將油礦封閉。
光緒三年(1877)出磺坑油苗,改為官辦油田,並且以西式進行,1878年委託旗昌洋行朝聘美國技師兩人,簡遲以及勒克。
(臺灣鑛業史;910)

20224年2月16日。基隆市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藝術書回收。非常感謝愛書人讓書。【福爾摩沙及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讀後筆記

 

1873年淡水搭載煤船淡水河基隆河到八堵下船,再登上獅球嶺到

 

1873年淡水搭載煤船淡水河基隆河到八堵下船,再登上獅球嶺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