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陵坑中埔和益二坑煤礦的礦工仕紳詹先生,今年六十多歲,指點:
八,九歲,小學讀了一學期,就沒再讀了,離開學校當和益二坑煤礦坑外的檯仔腳工,一天工資十多元。
(基於隱私,內如有所隱匿。)
爸爸是和益二坑煤礦的礦工,是改修工,負責維護坑內外的鐵軌路面,所致,沒有砂肺。
算天的,一天工資六十元。
這六十元,生活外,無法再負擔五個孩子的學費。
爸爸媽媽很勤儉,兄弟姊妹們也很聰明。
舊厝在振興煤礦,勝源煤礦的更上頭。
下到瑪陵坑的和益二坑很方便。
樟空湖的生活重心卻不是東北面的七堵,而是西南面的五堵,汐止為主。
勝源煤礦部分用地是向我們租的,當時租金都不高,作田又趁不到錢。
如何趁得現錢,是每個農家的苦惱。
豬一頭兩三百斤,養大了,就一根扁擔,倒吊著豬,兩個人,扛到振興煤礦的礦埕,再付錢搭輕便台車,到五堵的街上賣。
童年時,跟著爸爸,一家人搬到瑪陵坑居住。
十六歲,有勞保資格,那年,也正是政府規定女性不能下礦坑。
一進入,就當起師傅額,一天工資六十多元。
爸爸在和益二坑除了改修,若是下坑掘炭,會避免父子同一個卡大(採煤片道)。
和益二坑挖得很深,很燒熱。
是好礦,老闆有賺到錢,炭沿有的高達六,七米的豎炭。
屬於柴炭。
挖了五六年,鹿寮一坑坑內爆炸,造成五十人失事,看過和幫忙過,就不敢再挖炭,寧願去賺錢少一點的工課。
爸爸則是挖到六十多歲退休,一生都是為了家,為了家後與囝兒。
剛剛在綠谷農莊更往五堵方向的龍安宮,得到八十多歲耆老大哥指點,他說,爸爸很早過身,小學成績很好,卒業就只好開始工作;有勞保資格了,十七歲擔任振興煤礦的【開天車】工。
振興煤礦有一座主斜坑,就在樟空湖,從龍安宮往上走,彎過而不要走進綠谷農莊,直走到轉彎處,就是振興煤礦的主坑口所在。
馬路右側,有一座平房木板搭建的簡易寮房,是振興煤礦的風坑口舊址,主坑口大斜坑就在馬路的左側,與風坑對望。
依著這機緣,來到振興煤礦主坑口,因而拜見詹先生與黃先生。
很感謝,詹先生親自帶領我尋找勝源煤礦礦場。
勝源煤礦在風車間更上方十公尺直線距離
振興煤礦主坑口再往上走一百公尺小泥徑,這是友蚋樟空湖通往瑪陵坑的古道,只是沒見到登山布條。
勝源煤礦主斜坑口遺址在古道下沿,樟空湖溪支流的左岸,已經塌陷,海拔110公尺,座南南東朝西西北,往瑪陵坑方向開挖。
磅子(炸藥)間很完整,五坪大小的長方形,平房,鋼筋水泥紅磚,典雅得像是畫室,兩扇門。門口右側有一個黃金斗甕。
炸藥間距離坑口遺址二十公尺,中間平地是勝源煤礦事務所舊址。
勝源煤礦坑內是兩盤,也是很燒熱,油炭,設有炭窯。
溪溝的對岸,一座鐵皮屋,當年是勝源煤礦天車間,捨土拉出後,堆置;煤炭整理好後,則是經過土地公廟,蜿蜒人力推到振興煤礦礦埕邊,翻猴倒下後,人力推到五堵火車站。
土地公廟,另一位礦工仕紳黃先生指點,這是阿九(kiú)先生創建的,那是很小巧莊嚴的石砌小土地公祠,很用心,主體大約一個人高與半個人寬,設有拜亭。
勝源煤礦收坑後,阿九跟蘇阿致(蘇先致礦主先生)以五十萬買下坑內【稠仔炭】的採收權利。
勝源煤礦有礦寮,木板房子,上頭蓋上黑紙。
黃先生,詹先生兩位礦工仕紳熱情賜茶,帶看勝源煤礦,振興煤礦,指引綠園農莊內七坑炭礦大斜坑的位置,以及,指點這三座煤礦,綠葉山莊的三和煤礦,瑪陵坑中埔和益煤礦等等煤礦。
其中,振興煤礦坑內有三盤,挖得很深,很燒熱。
產量比勝源煤礦多;勝源煤礦是兩盤;
有炭窯;
勝源礦工有一百礦工以上,振興更多;
後期,兩家煤礦來了不少的外省人以及南部人;
也有礦寮,柑仔店就在現在的別莊;
主斜坑口對面不遠處是天車間,捨土拉上來後,棄置,煤炭則是由人力,一車車推到別莊,再用翻猴將煤炭卸下,完成後,再推到五堵火車站;
七坑,當年有五百多人,麵店,柑仔店都有,非常熱鬧,經常搬演歌仔戲,布袋戲;
收坑是因為炭掘盡了。
主斜坑口,氣孔已經凹落去;
勝源煤礦的蘇阿致(蘇先致)掘硬炭,大箍蔡掘鬆炭,林乞食掘三沿仔;振興煤礦收坑收得比勝源煤早。
兩位再三建議拜訪另一位林先生,他是住在鹿寮公車站旁,對台灣,包含友蚋地區的煤礦文史非常熟悉。久聞大名,在友蚋地區,常聽到耆老們提到林先生。
承蒙指點,學習了很多,兩位礦工的堅忍奮鬥,讓人很尊敬。
非常感謝兩位的接見,賜茶與指點。
2024年12月7日筆記。再次感謝三位礦工耆老與仕紳。
。。。。。。。。。。。。。。。。。。。
非常感謝宜豐煤礦旁的大姊,勝源煤礦旁的黃先生,詹先生,振興煤礦17歲擔任天車工的耆老先生,鹿寮站牌旁林先生與他的兩位家人小姐小朋友,鹿寮站牌一位先生,聖友谷土雞城老闆娘以及她的公子,華新二街公車站牌兩位女士,友諒街站牌旁一位先生,福明殿旁ㄧ位先生的指點。
1926年台北三井物產會社井上知博畫的台灣北部炭田圖,友蚋地區標誌了四座炭礦分別是最北偏東的鹿寮城崎坑,最北偏西的蘇爾民坑,靠近基隆河偏東的下埤坑,靠近基隆河偏西,接近五堵火車站的友蚋坑。四座坑都已經鋪設手押台車。友蚋坑是機械設備炭坑,其他三座是犁掘坑。
1958年經濟部煤礦探勘處以及台灣省地質調查所編製的臺灣煤田及主要煤礦分布圖,友蚋地區由東北而西南排列,分別是勝源煤礦,振興煤礦,宜豐煤礦,鹿寮二坑煤礦,鹿寮一坑煤礦。
1983年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製作的臺灣煤田及主要煤礦分布圖,友蚋地區由西北而東南,分別是福慶煤礦,山裕煤礦,億達煤礦,友蚋煤礦。
勝源煤礦便是在友蚋鹿寮溪的最上游。
臺灣致和鑛業股份有限公司還擁有萬里一坑,和益二坑,叭嗹煤礦,文洲坑煤礦,雄獅坑煤礦。勝源斜坑的經理是蘇克家,蘇萬和。(頁1992,下冊,臺灣鑛業史)
炸藥間
坑口位置。尊敬的礦工詹先生
繞過再往上兩百公尺
綠谷農莊
綠骨
綠谷農莊繞過再往上三百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