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B_IMG_1645862638004.jpg

FB_IMG_1646091754086.jpg

FB_IMG_1645862678391.jpg

FB_IMG_1645862668001.jpg

FB_IMG_1645862660286.jpg

臺灣許多煤田和煤礦是在風景區裡。阿里山煤田,阿里山煤礦,嘉義煤礦,太和煤礦,新年坑炭礦更是。

期待嘉義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可以順便到阿里山鄉,梅山鄉等等阿里山煤田和阿里山煤礦等等煤礦區走走。

民國47 年阿里山煤田被推估煤炭蘊藏量60 萬公噸,可採量是40 萬公噸。

關於阿里山煤田,阿里山鄉誌說:

民國三十四年至民國七十年(1945-1981),阿里山鄉此時期的地質研究主要著重在礦產資源與野外地質的調查,重要者如下:
1:張麗旭、耿文溥、 邱華燈(1957年)針對臺灣南部六重溪凍子腳地區及阿里山區從事石油資源的調查;
2:張麗旭、詹 新甫、李朝雄(1960)針對阿里山煤田地質進行研究,認爲阿里山地區屬於南莊含煤層,並進 一步辦製出阿里山地區之煤田地質圖   ( 頁32)

關於阿里山煤田地質的報告,它的主要綱要:

1:作者:張麗旭,詹新甫,李朝雄。
2:工作人員:
地形測量:余再興,洪志成,陳居賀。
3:地質調查:作者三人。
露頭探勘:游文燕,江支村。
工作起訖:民國四十五年一月至四十五年八月。
4:成果:露頭發掘一六七處。
煤層:厚三至六十公分。
5:煤 質:灰分在百分之十者佔百分之四十三。
6:熱量六千至七千卡。
7:蘊 藏 量:估計爲六十萬公噸,可採量爲四十萬公噸。
附註:認無開採價值。( 頁703)

張麗旭博士是嘉義與台灣的驕傲:
{張麗旭——嘉義人,爲我國名地質學家,東京帝國大學畢業,並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 歷任中國地質學會理事,臺灣省鑛業研究會理事,現任臺灣省地質調查所技正兼該所第三 究室主任,從事古生物之鑑定及燃料礦床之研究有年,尤對於本省礦產資源分佈調查極具有 價值,本史第一篇爲其主篇。}( 臺灣鑛業史下,2024)



阿里山煤礦的四至是:
北:杉林
東:鹿窟山
南:來吉,哈星未
西:草嶺
它的北方緊鄰的是鳳凰山煤田,該區以鳳凰山,溪頭為中心點( 臺灣鑛業史,阿里山煤田,參閱第四十一圖)

臺灣煤田位置圖則是標誌北起溪頭南至奮起湖,東南附近則是阿里山。( 臺灣鑛業史)

國四十七年十二月出版的臺灣省礦區一覽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礦務科編印:

煤礦礦區:
嘉義縣吳鳳鄉( 阿里山鄉舊稱)梅山鄉的來吉,太和村,柯子林等有四座煤礦,
礦業字號分別是:
1442,
1443,
1508( 阿里山煤礦)
1528 。
臺濟採字依序:

872,
873,
1019,
1045

礦業人是:
李朝章,
莊溪南,
柯思章,
蕭錦源與王頂淵。

鑛業字號1508 礦場名稱為阿里山煤礦。( 頁134,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礦務科編印)

中華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版的臺灣省開工礦場一覽 則說阿里山煤礦申報證號949,坑種是水平坑。煤系上部。平均月產101公噸。民營。礦業人李連頂。公司地址嘉義市文化路67 號。

嘉義煤礦礦業人蕭錦源,坑種,煤系都是與阿里山煤礦相同。公司地址南投縣水裏鄉民和村忠信巷147 號。兩礦都是以糞起湖站( 奮起湖站)為煤礦出口站。
( 頁70,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編 臺灣省煤業調節委員會)

民國五十三年一月,台灣省礦區暨開工礦場一覧, 增加三座煤礦:

1:嘉義縣吳鳳鄉來吉村
1994
臺濟採字1889
石朝輝

2:同上礦區
2138
臺濟採字2104
石朝波

3:嘉義梅山鄉哈星味
2251
太和煤礦
何良朋

嘉義煤礦經營者新增一位:
嘉義縣梅山鄉科子林
1528
臺濟採字1045
嘉義煤礦
蕭錦源
王頂淵
( 頁335,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編印)

( 非常感謝愛書人boo-tsin小姐提供 相片-阿里山相片)
( 阿里山煤礦,嘉義煤礦,阿里山煤田的歷史沿革,產量,坑口相片等等,改天嘉義到府收書再一併筆記報告。)

附錄
1:詹新甫及耿文溥於 1962 年探討阿里山區的平移斷層及其 同時或其後所生成的褶皺,認爲阿里山的平移斷層有兩組,並提出達邦層的地層命名。此外王 家儒(1948)、林朝棨(1961)、詹新甫及耿文溥(1962)、畢慶昌(1969)、山口直一(1970)、 李秉施(1970)、張石角(1971)、耿文溥(1974)、吳景祥(1976)及黃豐富(1979)等人分別 計對本鄉之地形、地質及地質災害進行深入調查。( 頁32)阿里山鄉志,發 行 嘉義縣阿里山鄉公所鄉志監修委員會,總監修 副總監修 葉秋源,湯保富。鄉志編纂小組總編纂王嵩山,副總編纂汪明輝。編纂: 孔憲法, 何傳坤 ,周文豪, 邱坤豪 ,浦忠成 浦忠, 黃坤煒 ,鄭信得 ,羅永清 羅 偉 ,嚴新富)

2:日治時期,小梅庄的礦業當屬油礦最為有名,此一油礦被命名為「小 梅油田」 小梅油田實際上直跨臺南州斗六郡、嘉義郡與臺中州竹山郡三 郡,係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的狹長油田,其中以小梅庄所在地的油田最 為重要,因此特以小梅油田命名之。昭和14年(1939)日本石油會社臺 灣礦業所特地成立小梅支所,準備在雙溪開設小梅第一號井來試挖,並在 所有設施完成後,特於9月22日上午舉辦開坑儀式,總督府玉手礦務課長、 中松郡守、山田所長、以及多位地方官民與會,惟開採不順利。因戰後, 梅山鄉並未繼續石油採礦業,但遲至民國70年代另有1-2家從事土石採取 業,而且是河川砂礫採取業(參見表4-3-8) ( 頁323 梅山鄉誌)

4:
甲:
哈里味
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地名年代:約自西元1880年迄今
地名概述:

哈里味是鄒族語「ㄍㄚㄌㄚㄌ一\」 的音譯,早期鄒族曾在此聚居成社,稱為哈 里味社,漢人來此開墾後延用原住民語稱 當地為哈里味。

哈里味的原住民早已全部遷移到阿里山鄉來吉,現今當地的住民,泰半是當年由瑞 里、峰兩村遷移過來的漢人,其中並以閩 漳州人為主。

乙:
太和村地理位置:

太和村位於深山地區的最東端,也是梅 山鄉的最東端,北連古坑鄉,東接阿里山鄉 ,南鄰竹崎鄉,西與瑞里村和瑞峰村相接連。
沿革:

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屬於嘉義知 縣「打貓東頂堡」。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
年)官方行政權力到達,本村屬「大坪區 ;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日本統治 台湾本村納入「科仔林庄」。

民國九年( 西元20年),梅仔坑區改設小梅庄,本村 為哈里味保;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 十月,台灣光復,改為太和村迄今( 頁152,梅山地名誌發行單位:財團法人梅山文教基金會,發 行 人,沈耀宜,主編沈耀宜)

 

4:

鳳凰山煤田
(參閱第三十八圖,鳳凰山,溪頭)
一、著 作:鳳凰山煤田地質:詹新甫,楊應塘,林佛榮。
二、工作人員:地形測量:吳景祥,洪志成。
地質調查:詹新甫,楊應塘,林佛榮。
露頭探勘:李倩才,江支村。
三、工作起訖:民國四十四年三月至四十四年十月
四、成 果:發現煤層露頭五十五處,開掘深坑穴處。
五、煤 層;厚五至六○公分。 CHE
六、煤 質;灰分百分之四至十。 熱量六千至七千卡。
七、蘊藏量:初步估計爲二百萬公噸。( 頁701,臺灣鑛業史)

FB_IMG_1646088175223.jpg

FB_IMG_1646088142929.jpg

FB_IMG_1646088157661.jpg

FB_IMG_1646088118295.jpg

FB_IMG_1646088209381.jpg

FB_IMG_1646088105434.jpg

FB_IMG_1646088192259.jpg

FB_IMG_1646088200843.jpg

FB_IMG_1646088183880.jpg

 

FB_IMG_1645745980605.jpg

FB_IMG_1645857539407.jpg

FB_IMG_164586265077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