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_20200730_073447_vHDR_Auto_HP.jpg - 台灣海棗和平島公園

 

2020年9月15 日,基隆市中正區海洋大學工學院到府收購二手書。這裡瞭望基隆嶼相當近,而和平島更是在眼前。和平島隔著八尺門水道與台灣本島相對。這水道好像是扯鈴,突然緊縮。而水道最窄的地方,西班牙曾經在和平島那頭建有一個堡壘。眼前這個堡壘的名稱,至少有三種不同猜測,各有所本。這裡很美。建議大家來走走。

歐陽太tonio adam andrade先生說,西班牙人於1626 年在雞籠灣蓋起城堡,距離荷蘭人落腳南臺大員的時刻正好兩年。除了雞籠港灣優勢,更重要的是雞籠已經是一處召喚中國海商的港口。1593 年之後,大明官員發給商人通商執照都是北臺灣,五張到雞籠,五張到淡水。

1631 到1633 年居住於臺灣的艾斯奇維說北臺灣原住民與南臺灣大員不同,一是有共同語言馬賽語,二是很少有大明商人住在村落裡,不太像大員。在雞籠灣附近,金包里與大雞籠社的兩組人共享一種語言與文化,以貿易與手工藝為生存之道,別具文化的原住民族群;他們是至今我們所知臺灣唯一既非農耕也非漁獵採集的南島人種,而以經營生意的方式來生村存。他們向漢人提供硫磺,黃金以交換琉璃,鐵器,織品。他們則用這些貨物向更內陸原住民換取鹿皮和黃金等貨物。他們也製造許多交易品,鹽,箭頭,衣物,小刀,更令人驚訝的是還有鐵製農器( 使用中國進口的鐡料。) 依照艾斯維奇的話,金包里社和大雞籠社是其它原住民的雙腳與雙手。

(譯者鄭惟中,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出版,2019年9月30日,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歐陽太tonio adam andrade先生)

鮑曉鷗先生說,1597 年{羅留}所繪製的福島地圖可以知道,馬尼拉人很早就知道北臺灣有個稱為keylang的天然良港。印度羣島檔案總管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保存的一張地圖,那是1926 年繪製於西班牙人抵台不久。若將1667 年維必希所繪製的和1826年相比較,可以得到相同答案,那就是雞籠灣最佳定泊點在雞籠島(和平島)前方靠近入口處。這個港口正對著港灣的開口,使港灣不受風襲。平埔族村落quimaurri(平埔族大雞籠社)也在這裡。村落人口數一千到一千五,時空背景而言,這個數目有點誇大。雞籠島這座小島以一條西班牙人稱為小口boca chica的小水道與福島(台灣島)本土相隔離。

雞籠島(和平島)就像許多殖民地一樣,名稱,因為西班牙人命名變來變去而令人混淆。至少,和平島在西班牙時期有下列名稱:
1626 年5 月16 日:至聖三位一體la santisima trinidad港口,聖救主堡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要塞
1632年艾基水 ,( 道明會神父jacinto esquivel)首度稱為聖救主城the city of san salvador。
軍隊稱呼為聖救主及要塞武力presidium and forces san salvador

quimaurri(平埔族大雞籠社)的長老奇拉魯喀告訴荷蘭人說,以前有著許多街道,和各種各樣的商店和貨品。

荷蘭人征服聖救主城後,重新命名為北荷蘭城。noord holland。西班牙人俘虜向荷蘭人說,聖救主城位於海灣的入口,有熱蘭遮要塞的兩倍寬。(187 頁,Spaniards in Taiwan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鮑曉鷗José Borao著,那瓜譯。2002年)

翁佳音先生說,地方文史工作者可能感興趣的被遺忘的歷史。那就是仙洞地區的白米甕砲台原先不是荷蘭人建的,而是更早的西班牙人。{宏特}的報告,他們從萬里的馬鎖越山之後,在perack一帶,花費半小時抵達西班牙豬仔兵(SPECKEN)所拆毀的SONGO角面堡。這角面堡指的是ST.MILLAN防禦工事,也是民間傳說[荷蘭城砲台]的白米甕砲台。那是西班牙人先建立的。西班牙神父QUIRO`S於西班牙神父曾經在一封信中說,{一座主要圓形崗樓SAN MILLA`N被當時的守將拆毀,因此導致荷蘭人能輕易駛進雞籠水道,攻擊聖三位一體城。(和平島)}。(翁佳音著,大臺北古地圖考,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05一118頁)

而,基隆砲臺史手冊則說,根據巴達維亞城日記,西班牙人
人在和平島島體的東側與海交接處,這也是與八尺門水道最狹窄的地方,興建築堡壘。可能稱之為聖米崙堡san millian。( 原註許賢瑤譯,1996-129)(18 頁,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鮑曉鷗則說,西班牙在和平島的四個堡壘,分別是聖米崙SAN MILLA`N又被稱為護退堡( la retirada); 聖安當堡san anton又稱看守堡la mira; 第三座是聖路易 堡san louis,又稱桶方堡el cubo 。鮑先生自己畫的圖,和平島的西南是聖教主城,西北是聖米崙堡,北東方是聖安當堡,南東方是聖路易堡。(183 頁,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南天,2008)

帝國相接之界這本書李毓中,季鐵生兩位學者說,和平島除了聖薩爾瓦多要塞外,其他三個附屬防禦工事分別建在今天八尺門附近防衛和平島與台灣本島之間形成的狹長水道的聖.路易圓堡;蓋在島上東側面海山上專責瞭望事務,又被稱為{瞭望la mira}的聖米樣堡以及蓋在和平島中央山上的制高點上的聖.安東堡,該堡又稱之為撤守堡。圓堡是一個圓柱形的小型防禦建築,由於缺乏深厚的城牆,因此其防禦力不若要塞。這四個堡各司其責:由可觀測基隆外海海面無死角的聖米樣堡偵測可能來自海上的敵人;聖路易士堡除了防止敵人從八尺門水道進入基隆港灣外,更是防止原住民從臺灣本島入侵和平島的前哨站;位於島上至高點的聖安東堡,屏障整個島上西班牙人的防禦工事,也是西班牙人在戰事失利時,可作為暫時退守的據點;而聖薩爾瓦多城則是西班牙人的主堡,擁有最強大的火力,作為鞏固其領導中心之用。

根據1636年卸任福島長官阿隆索,賈西亞,羅美羅alonso garcia romero的報告:四個防禦工事的相對位置是菱形狀。聖薩爾瓦多主堡與聖安東堡直線距離約六百步(約168公尺),其他兩堡則各自距離聖薩爾瓦多約五百步(約140公尺)或許是為了藉著許多不同名稱用來混淆軍情,以便欺敵的關係,因此往往又為這些要塞娶了不同的名稱,以致後來的學者為認定這些名稱的歸屬而大費周章。

聖.薩爾瓦多主fuerza principal,基本上是一個由正方形的主結構以及主結構四角外邊加小稜堡baluarte 所構成的要塞。正方形的主結構裡有一塊空地形成一個小廣場,可以做為搭建兵營,火藥庫房等房舍之用。這樣的類似建築
,可以在西班牙的檔案裡找到相關的設計圖,甚至菲律賓仍可見到同期興建,後來曾做若干改建殘存至今的城堡。(162頁。帝國相接之界:西班牙時期臺灣相關文獻及圖像論文。呂理政 。2006。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 月15日。基隆市海洋大學收購二手書舊書。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