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楊牧作家在奇萊前書的序言中提起,奇萊山高三千六百零五公尺,北望大霸尖山,南與秀姑巒山和玉山相頡頏,永遠深情地注視著我.....;東海岸山脈的陂陀公路向南行,與楊牧同行的朋友說,站在木瓜溪橋的正中央,這是花蓮唯一直接看得到奇萊山的地方。(洪範書店,頁序三)
1975年,楊牧在鯉魚潭這篇散文裡又說,讀中學時,與同學從花蓮市騎腳踏車過了吉安鄉吉安國小,姓蔡的同學家,又渴又累,蔡姓同學家的果園,就成了這群蝗蟲過境最好的補給站,再過稻香村,銅門山坳外的大橋折而向東,呼嘯經過文蘭村的原住民族部落,派出所,天主教堂,不久就到了鯉魚潭了。楊牧說,鯉魚潭是他少年時代的綠湖。(柏克萊的精神,洪範,頁24)
王鑫,林孟龍兩位學者合著的臺灣的河流中提到,木瓜溪是花蓮溪最大及最北的支流,長約25公里,發源自奇萊山。台電在龍澗興築了銅門水壩,附近的銅門村與文蘭村,是東部泰雅族最南的部落。木瓜溪的特產界是玫瑰石,有時,七種以上顏色,所以被稱為七彩玫瑰。這種石頭主要產地是三棧溪,木瓜溪,立霧溪。鯉魚潭是花蓮最大的內陸湖泊,澄潭躍鯉是日據時代便是花連八景之一。據說,它的形成是因為文蘭溪被花蓮溪另一個支流-荖溪給襲奪了,於是形成斷頭河,整個河谷寬闊,淤積成潭。(頁192,遠足文化)
管容德學者說能高越(能高越嶺古道,能高越道路,越能高山東西橫斷公路),日本台灣總督府在完工之後,舉行盛大的視察活動,1918年10月16日,總督府各局課及相關官員,新聞記者等等三十多人,從南投霧社出發,橫斷中央山脈,抵達花蓮的初音。這條道路早有修鑿計畫。1916年6月17日,南投廳派遣警部補豬瀨幸助率領巡查等27名,往東越過能高山;花蓮港廳也由警部補梅澤柾帶著37名隨從,朝西前進。19日上午10點,在奇萊山主山南峰會合,進行切實的勘查。23日一起回到花蓮,決定呈請開鑿。南投方面於1917年10月11日動工,1918年5月8日完工。花蓮方面,1917年9月15日動工,1918年6月30日完工。(花蓮文獻創刊號,民國四十二年)
昭和十九年(1944)出版的臺灣山岳會十五年史,是由臺灣山岳會發行,紀錄昭和二年(1927)至十八年(1943)的登山活動。玉山(新高山),次高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等等是最當紅,而能高越及它的奇萊主山南峰也很受歡迎。所屬會員登山紀錄至少有以下:
昭和五年(1930)一月二日奇萊主南峰,能高駐在所(該年度十月二十七日,發生反抗日人的霧社事件。)
昭和七年(1932)十二月二十八日奇萊主南峰,能高駐在所
昭和八年(1933)十二月二十九日能高越
昭和十四年(1939)八月二日能高越
昭和十五年(1940)一月一日能高越奇萊主南峰,能高駐在所
邢天正先生在民國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到三十五日,偕同花蓮縣秀林鄉陶璞閣原住民族鍾古昌先生,完成屏風山,奇萊主山,能高山,安東軍山大縱走。五月二十日合歡山遠東金鑛鑛主趙朝讀先生留他們住宿。五月二十四日奇萊主山北峰攀登達成,海拔三六0五公尺,一等三角點;五月二十六日攻頂奇萊主峰南峰,海拔三五五七公尺,二等三角點一四九六號,山頂原本有十幾間房屋,已經成了廢墟。(合歡山一千億台幣的黃金。台灣省高山簡記,巨人出版社,頁24)
能高越和它鄰居:霧社溪,木瓜溪,合歡溪等等都是金礦或是砂金礦的賦予地。霧社,合歡山,銅門,木瓜溪許多河階地,….花蓮溪出海口等等,都曾經以生產黃金而聞名。
2023年5月8日台北市文山區到府收二手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老書舊書的途中,筆記。非常感謝愛書人。
前幾天花蓮到府收書。兩難,最後選擇和平溪的金鑛與砂金礦,離愛書人府上較近。期待花蓮的愛書人們,讓我們可以到府受讓書,那,就可以順便去木瓜溪橋正中央遠望奇萊山,甚至,銅門,鯉魚潭,文蘭,能高越。
(2007年,疾駛中,火車車窗玻璃外的花蓮)
民國六年,藤田組經營洞文蘭銅礦與富太銅礦。三年間總生產一二九八七一四貫(一貫一百兩)。民國九年與十二年分別廢棄。(頁一三0)
民國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間,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展開全台灣砂金探查。該局技師宇野美衛,木村正等等分別進行。發現含金高位段丘
鑛床探查。該局技師宇野美衛,木村正等等分別進行。發現含金高位段丘,竟然有一0四座,木瓜溪佔有十八處段丘。面積六九八公頃,有希望者為銅門段丘。(頁268)
另外,殖產局鑛務課進行精查,就大濁水溪,立霧溪,木瓜溪,大甲溪,濁水溪,推定砂金鑛含金品位。木瓜溪的銅門駐在所,含金品位0.二公克\公噸;銅門發電所0.六公克\公噸。(頁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