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00927_162239.jpg - 基隆福德宮愛三路49 巷龍安街百年防空洞
IMG_20200926_082521.jpg - 基隆福德宮愛三路49 巷龍安街百年防空洞

 

到府收購二手書完成後,依照愛書人指點,走進和出龍安街96巷8 號的百年防空洞隧道,立即銜接上獅球路,成功國小。 再來是果菜市場辦公室。

 

右轉穿過平交道,是東和大樓、仁愛區公所及市警局第一分局等。這幾棟建築,都是民國四十年後,填埋大池和海澳後所興建的。

 

基隆市志說,起初是陳家祖厝面前的陂仔,民國六十一年,本地蓋起果菜市場,徵收這個池塘,填平建為果菜市場的辦公室。而原本是日據時代旭川運河的船澳,作爲煤炭、木材裝卸處,以及小船的避風港。民國四十八年,政府將石硬港(又名南榮河)下游和本船澳加蓋,在上面建成東和大樓、仁愛區公所及市警局第一分局等。

 

林衡道和學者們說,基隆灣市區,四百年來不斷擴大填海而增加海埔新生地。

 

我此刻所在的位置屬於文安里,里名的由來與崇基書院有關。仁愛區獅球嶺面海這一側,四百年來被稱為嶺腳。

 

而嶺腳這一帶有好幾個里,其中,至少有文安,崇文和書院里是因崇基書院而命名。 不過,奇妙的是,文獻資料上,崇基書院確實位置在哪,以及創辦人江呈輝舉人的生卒,生平與著作卻是資料欠缺。

 

石坂莊作,大正六年(1917 )的{基隆港}說,崇基書院是光緒十九年成立,基隆同知的管理下由舉人江呈輝監督領導。(基隆港,石坂莊作,臺灣日日新報社, 成文)。 簡萬火先生的基隆誌,(簡萬火著,日本昭和六年,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連橫先生臺灣通史,書院教育與建築等等書籍都如是說。( 王鎮華,故鄉)但就是沒有地址與江呈輝院長的詳細資料與詩集等著作。

 

基隆市志藝文篇,很感慨地說,基隆歷經三百多年來的改朝換代, 清法,乙未年等戰爭,史料四散;二次大戰時美軍猛烈轟炸重要建築物,文獻更是燬失殆盡。如今蒐集無門,至為可惜,崇基書院與創辦人江呈輝的詩集更是難尋。

 

崇基書院究竟創設地點在哪裡?通說目前還是認為是個謎。

 

當然可以用刪除法,那就是日據時代以來填港澳池塘的就不是,比如果菜市場辦公室等等就應當不是。

 

然而,1990 年版的基隆市志藝文篇卻肯定地說,崇基書院,於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由舉人江呈輝創設,為基隆惟一之書院 院址在嶺腳莊,即現在獅球嶺山麓,蚵殼港河畔,俗稱水輕硿,今之仁愛區書院里。院舍之興建,經基隆通判撥給公帑九千兩, 一年落成,推因甲午之役,清廷敗績,臺灣變色,以致僅及一年就改由日本人來殖民。

這篇文章裡,很詳細說明基金籌措的對象,性質與數額。童生的待遇,考核獎賞與懲罰等等。同時也附設義塾,提供本地子弟就讀。( 基隆市志藝文篇)

 

這篇應當是引用1956年版的基隆市志。不同的是1956 是這樣說的:

院址在領脚莊,其地現已歸劃臺北縣,惟當時屬基隆廳範圍。

這就期待學者們去研究了。

 

 

很可惜,這些文獻都沒註明資料來源。

 

而同樣是1990 年基隆市志地理篇則說,水輕硿屬於文安里,崇基書院究竟位在何處?尙無法得知。而水輕硿:指今龍安街和縱貫鐵路之間地帶。地名來源 「有兩種說法: 日據時代,這附近有水廠的制水閘,每當 啟動時,水流聲音很響,故名。2、這附近為河流流經之 處,因河水落差所發出的水流聲,故名。 書院若真是設在此處也不錯。

 

有輕硿的水流聲。

 

只是四百年來,台灣各地地名的寬窄是跟著時間而變動的。

 

比如說林衡道先生講過,以前三貂嶺泛指台灣東北部,而不是今天的三貂嶺車站一帶而已。

 

這水輕硿是狹義的龍安街到鐵路之間,還是泛指整個嶺腳?

 

基隆市志並沒說明引述來源,這真的是有待學者釋疑了。

 

奇怪的是,基隆市鄉土史料,訪問數十位耆老,也都沒有人曉得崇基書院在哪裡,更別說江呈輝舉人的生平了。(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基隆古典文學史則是引用唐羽先生(《雙溪鄉志》下冊,雙溪鄉公所,民國90年9月) 說,日軍佔領基隆後,將書院改成衞戍醫院。

 

清朝末年,基隆地區是包括平溪,貢寮,雙溪,瑞芳,金山等區。基隆地區只有兩位舉人。一位就是江呈輝。

 

日據時代簡萬火先生說,江呈輝字蘊玉。籍永定。世居基隆福德街。人品純正。學問淵博。孝友之風。閭里稱最。既領鄉薦。益以文章自惕。會遭割讓。遂挈眷內渡。歷任各縣敎諭 之職。廿餘年前(宣統年間)。曾一次來臺省墓。寓於學生許梓桑家。返掉後不數年。旋歸道山云。 (31,簡萬火著影印 日本昭和六年排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之後的基隆市志和許多著作幾乎都是引用簡萬火先生的記載。

 

基隆市志說,福德街,指今愛三路四十九巷內,巷口有大基隆一帶最早的土地公廟 「福德宮」,故名福德街。福德街在清代為重要的街道,今只屬小巷而已。 繞過水輕硿,再走到福德街,只花了七分鐘。很難想像,這裡四處曾經是港澳的水面。 福德宮很小巧,精緻。牆壁和梁柱上的重建日期是民國三十七年。土地公在左側,土地婆在右側,有土地婆倒是很少見。有一點特殊的是,兩側的匾額;右側牆壁是得意堂,左側是聚樂軒。這兩大北管樂團,在基隆,清末到日據可以說拼鬥激烈。(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裡報告過了,就不贅言了。)在這裡卻是很和諧。

 

這條巷弄,當年可是 非常重要而繁華官道。改天再報告。 從外國人的遊記,比如北台封鎖記的英商陶德等等外國人,恐怕都走過。

 

鯤島逐華波這本書記載,光緒15年(1889)江呈輝(?-?):基隆人,光緒15年舉人,著 有《春暉堂集》。(鯤島逐華波 清領時期的本土文人與作品,作者,徐慧鈺,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

 

相信,從1895 年日軍的地圖集或是內部文件應當找得到崇基書院的確實地點; 1895 年後台灣或是大陸的古典詩人的唱和,教育志.... 和民國後的永定縣志應當可以找到江呈輝舉人的事蹟和著作。很盼望學者們可以幫大家找出來。

 

而我們身為二手書店到府收購舊書的走卒,則希望可以收購到春暉堂集。

 

只要著作一產生,世界上就沒有絕對的孤本或是失傳。

春暉堂集,(春暉樓 集,春暉園集)還活在人間。隨著時代的推移,許多早期學者未得一見的史料陸續出先現。

 

引用並複製自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其中的三首: 春暉園 七言律詩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16頁

十畝膏腴竹木?,果蔬秀美闢畦町。

榴花紅比桃花?,橙樹芳聯梅樹馨。

拾芥術乖違宿願,拔葵事矯陋前型。

林泉別有蓴鱸味,不向秋風羨季鷹。

菽莊消夏和健人?此代柬 七言律詩 江蘊玉 《故孝廉江?玉先生記念帖[1917]》 17頁

浣花溪宅棨遙臨,草閣江流五月深。

霖雨蒼生雲觸石,煙霞白晝鳥還林。

撫琴動操追宗炳,覽易傳經慕蔡沈。

陋彼東山忙賭墅,天然壺嶠不知尋。

 

林景商先生招赴菽莊詩社賦此寄呈即壽菽莊主人四十 七言律詩 江呈輝(蘊玉) 《菽莊主人四十壽言[1916]》 49頁

歲星降誕邁東方,紀算籌添歷海桑。

世易衣冠空獬豸,天綿福祿頌鴛鴦。

花稱並蒂兼仁壽,草是宜男最吉祥。

強仕年華招隱日,梅仙耦侶鶴齡長。 )。(2020 年9 月28 日下午一點檢索)

未完待續。以後再繼續報告崇基書院與江呈輝先生以及他的家族晚輩們對台灣音樂藝文的貢獻。

 (基隆市(光緒元年後的基隆通判廳) _ 崇基書院:基隆嶺腳,基隆舉人江呈輝募金於光緒十九年建,二十一年竣工,未及推展學務而割臺。日 排時充為醫院(「臺灣私法」頁三O七)。 (續臺灣省通志)

(2020 年9 月28 日。台北市北投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非常感謝愛書人。 也很感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 。。。。。。。。。。。。。。

 

附錄,關於崇基書院,民國45年基隆市志說: 臺灣於康熙年間,僅設崇文海東兩書院, 正以後,各地書院,漸大設立,基隆士子,初則肄業於淡 水廳屬之明志學海兩書院,迨光緒十九年(西曆一八九三年),舉人江呈輝呈進創立崇基書院,是爲基隆唯一之書院。

 

院址在領脚莊,其地現已歸劃臺北縣,惟當時屬基隆廳範圍,院舍興建,經基隆通判撥給公帑九干五 百兩,充建築及開辦費。院舍;工程始於十九年,及二十一年落成,惜以甲午之役,清廷敗績,臺省變色, 以救僅及舉行首次月課,即猝遭改隸之痛矣。 該院基金大部均由江呈輝向當地紳董籌集而來,計有左開各款:

 

一、十分寮田,租谷五十三石,換租銀五十三元。按該項田畝,最初由一胡姓者約集佃戶,開墾而成, 並給新竹縣大租二十石,其後胡姓與佃戶間,發生租谷糾紛,訴於基隆廳:經判決筋將每年租銀另加 三十三石,繳納基隆廳,廳通判探納江呈輝建議,將該項租銀,撥充崇基書院經費。 二、球仔山宅地,税銀十七元,由基隆媽祖宮捐助。 三、没收款五百九十六元。光緒十五年,有劉維周者,將球仔山一帶之地,以價銀千元,售與德人門羅德商行 ,事爲基隆廳獲基,飭劉收回土地,劉不理,沒收其地價銀千元,從中撥五百九十六元,充作書 基金。 四、基隆育英社捐款千元,充作基金。 五、衆義船行捐款一百二十元,充作基金。蓋此款實則由船行向入港船隻,按其載重量征集而成,旋即廢除。 六、公魚量稅捐款一百八十元。將公魚量稅捐,撥充書院基金,係由衆紳董建議,廳通判探納照辦。 書院主講習者,原稱山長,惟自乾隆二十年後,全國書院,一律改稱院長,院長爲江呈輝。主掌經濟 者,稱監院,監院何人不詳。其生童分三種。( 基隆市志,教育篇, 頁七,3515, 基隆市文獻委員會,1956 年)

 

關於江呈輝的學生許梓桑: 許梓桑(1874-1945) 字迺蘭。淡水縣庠生。本姓胡 ,山莊農家子,幼年出養於基隆商人許某為嗣。為人敦厚寫實,受業江呈輝之門。1901年授紳章,1903年任基隆區街庄長,不久推开基 1921年調升為基隆街助役,並任台北州協議會會員及基 隆同風會會長。性格溫文儒雅,能詩,為赢社中堅,後組基隆大同吟社, 名譽社長。復為《詩報》社長。 (台灣文學史長編8 一線斯文 台灣日治時期古典文學作者 顧敏耀、薛建蓉、許惠玟,國立臺灣文學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