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牡丹竹寮坑竹林


茶壺山


基山街那是歡騰有趣的商業老街

走出了老街
便是金礦與煤礦建構而成的石厝屋,石階路與礦坑的山城
那如果走出了山城
您認為
九份將呈現哪一款景致呢
 
 
難得的晨曦
隱身於茶壺山靠海的山後
投影半璧的九份天空
暈染得宛似那已然紫紅的芒花
 
閒走這條102號道路
那上百株枯木般的櫻花樹
樹枝槎枒間透露了福山宮簷翅的明黃
 
走近櫻花樹前的石階
意外地
一位九份豎崎路開著手繪精品店的藝術家正在素描
說是做生意
不如說是有一個名義停留九份
將生活水平降到最低
然後西班牙,印度以及明年夏天的不丹
苦行僧般的過生活
 
告別了她
經過了外九份大眾廟攀上了九份大山的樹梅
此時
太陽躍出了茶壺山
野茫茫的各個山頭盡是一片金黃
微風飜飛起如浪般的芒花
 
天際
沒有大冠鷲也沒有鳳頭蒼鷹
又將是個台灣藍鵲熱鬧的早晨
 
登上不厭亭
這裡可以遠望基隆,台北與東北角海面
訝異的是雪白雲海殘留在山的遠遠兩端
那裡是雙溪與平溪
 
盤旋而下
遠近山頭有著層次分明的綠
蘋果綠,青草綠,墨筆綠,....由著大自然畫家揮灑著
若不是
公路旁一排排光禿禿的櫻花樹
真是會以為置身在春天裡
 
一片竹葉林
那是沒有盡頭的綠
正當我準備走進林裡
一隻台灣藍鵲
刷地從我頭頂飛過
 
不急著看牠
因為待會就會有七八隻飛來
可以好好欣賞
 
果不然
瓜 瓜 一
瓜 瓜 一
聒噪而來了三四隻
這是保衛領土的敵對藍鵲
 
那隻入侵的鳥漫不在乎地拍拍翅膀
鳴叫幾聲
原來
一切都在牠的算計中
果然又追逐來了一群
那是牠的家人
 
 
好漂亮
連吵架都美麗
嘴與腳是紅色
頭部與胸部是黑色
長長的尾巴與身體卻是鮮豔的藍
這只有造物者才配得出的色調
 
只是這時
整座山谷喧鬧不已
先前的那一隻帶頭鳥
啪啪地飛進了一條蜿蜒狹窄的柏油路
一座古樸的土地公祠旁的電線桿寫著下坑段
 
 
很奇怪
台灣藍鵲沒了聲息
兩岸是密密的森林
還有著梯田的遺跡
 
 
走進小山崗上的土地公祠
對聯寫著
福鎮千古在
龍鄉萬年興
匾額是福龍宮
 
這裡的視野可以望見整座稠暗的林野與那條彎曲的溪流
果然是該由福德公來鎮守這四合陰暗的山谷與管理因著水流如龍而興起的聚落
莫怪呼稱為福隆宮
 
走回柏油路
往前行
有一座L形的"單身手"的古宅
應該是"三間起"
而且是標準的以左邊為尊
將廂房蓋在左側
腰部以下是美麗的溪石石塊
以上則是石确泥磚
那磚上佈滿了細微的孔
而土蜂可能是這山谷最忙碌的勞動者
忙進又忙出
 
這時陽光將這古宅投射出一明一暗的光影
讓人很難形容那份沉寂裡的亮彩
 
緩緩退出宅院
深怕惱了工作中的土蜂
再將我這閒人叮一口
可不是好玩
曾經因為趨近而被螫了臉
我會腫痛然而卻會誤了牠的性命
 
一杯茶的時間走上這山丘的分水嶺
滿山的竹林迥異於來時路
木頭電線桿上寫的是竹蓁坑
蓁字用得還真好
果然是茂盛無比
是誰這麼幸福居住在四面接竹林的山丘
 
突然遼闊了起來
兩邊山坡是無盡的竹林
而中間溪水兩旁的山谷
有著錯落有致的美麗梯田遺跡
 
 
一座三合院出現在柏油路的左方
右廂已改建成二樓洋房
但是廳堂與左廂及護龍依舊是石厝屋與柏油紙的斜屋頂
 
那左護龍精緻地與左廂房平行切齊而增建的屋舍
記得九份老礦工曾經告訴我
左側第一道護龍是歸長子所居
而右側第一道是二房所有
看來這棟三合院的二房應該是騰達了吧
還是長子依然固守傳統
 
有趣的是
左護龍與廂房間有一個直徑約一公尺的雞飼料盆
是以整塊石頭手工鑿出
夠氣派了吧
 
這當年養了多少人多少雞呢
天空還是沒有老鷹
那時的小朋友應該是忙著守護雞群吧
 
再看那座廳堂
是以整齊尺吋的溪石排列而成
最上層才是泥磚
好藝術的堆疊
令人讚嘆
正好奇那是多久了呢的時候
 
便有頭帶斗笠拿著鐮刀的老婆婆與年輕婆婆走了過來
趕緊向她們鞠躬問好
她們也立即向我說早啊
 
我說您們真好命
住在這都是綠竹的人間仙境
兩位一臉同款的苦笑
笑得好調皮與詭異
 
 
老婆婆今年八十五歲
小時後住在金瓜石六號坑雙板橋水車間附近
年輕婆婆六十五歲
童年是在九份大竿林度過
 
 
年紀不同
同樣的是
都是十八歲嫁到這裡
第一眼
看到這滿山的綠竹
就恨起了媒人婆的隱瞞
怪起父母沒探清楚沒理解
 
這幾座山怎麼做得完農事呢
剛踏進這山谷
一聽到這麼大的家庭這麼大的山
暗自哭了三天
按照古老習俗
第四天便開始走出新房
老婆婆說
操勞了一甲子
也快樂了一甲子
 
 
如今老婆婆必須依靠四腳扶手才能行走
但是非常爽朗地搶著年輕婆婆的話頭
告訴我這石崁屋已經是一兩百年了
 
 
兩位婆婆說九份與金瓜石許多勞動力
都是來自宜蘭與雙溪
這裡是雙溪的牡丹
因此農閒時也投身於礦業
 
年輕老婆婆
轉身走進廳堂
想替我泡盃牡丹茶
 
怕耽誤她們的工作
別讓我這閒人一坐又是一上午
不好多叨擾便告辭了
好可惜
這回來得不是時候
不能聽她們講故事喝她們植栽的牡丹茶
 
這時已是九點了
陽光下她們燦爛地向我說有閑就過來走走
直向我抱歉她們的怠慢
 
 
這時我才發現
這座三合院
背後有高起的山岳
山岳之後還有更高而且綿延的層疊山巒
 
左右兩側還有小山
廳堂前有一座大小如三個籃球場遼闊的庭院
地基離柏油路有十公尺高
下前方是溪流
再前方是小山後面又緊接著大山
而左廂房後側有小溪水源源流入蓄水池
漫溢而濺出
 
 
只有沉穩可以形容這建築與景觀
 
這是不是依照風水觀念所興建的呢
記得林會承先生所寫的台灣傳統建築手冊
便是這樣描繪著台灣人心中的理想建築基地
 
順坡而下
一轉眼就見到了山崗上有一棵高約五公尺的大樹
大樹下有一座土地公廟
福德千古在
正神萬年興
橫匾是福興祠
 
看起來是與前面那一座年代相同
這裡的土地公很享受
總是佔據了最好的高處
可以俯視他的子民
福興祠
在九份大部分是在礦坑口吧
倒是很少見"興"這個名諱
該不會是因為在高處的關係吧
 
一路上
溪邊潔白野薑花與紫紅芒花爭艷般地開
好納悶
野薑花該退場了
怎麼還是留戀著初冬呢
 
 
正在懷疑時
卻發現一座對聯剝落的土地公
真不得了
不到兩公里就發現了三座土地公
福增千載祿
神佑萬家春
福德祠匾額旁寫著甲寅年
甲寅年是哪一年
是1914還是1854年抑或是更多的六十年前
 
不管哪一年
這是相當古老的土地祠
 
該回九份開店了
於是走出了山谷
路邊的標示
原來這裡叫做竹寮坑
 
有道理
滿山的竹林
當年一定有著工寮
 
按著指示
兩公里到雙溪
再一公里來到剛剛的入口處
 
 
原來入口處是牡丹的慶雲宮
剛剛顧著追隨台灣南鵲
沒注意到這是牡丹最大的廟宇
 
拜拜致意
發現有一座古樸的大鼓
年代多久遠廟公也說不上
我猜想應該是民國四十年左右吧
因為
大鼓上寫著
台北縣新莊鎮
同時又加上新莊街這三個大字
新莊街是民國三十五年改制的
只是當時還是習慣稱呼為新莊街
不過這只是推論
 
這鼓上還寫著碧江街1巷2號
响仁和吹鼓廠
製作人 王阿塗
廟鼓  包用十年
 
不得了
還真是虔誠
捨得香油錢購得作鼓大師的絕藝
 
這或許與當年的牡丹
不僅有農業
兼且
產金又產媒有關係吧
廟前那對石獅捐獻者不就是寫著李建川先生嗎
李先生可是瑞三礦業的頭家之一
 
 
王阿塗先生又名王桂枝
有台灣鼓王的封號
民國前五年出生
於民國十三年設立响仁和
 
包用十年
是不是自信負責又帶點驕傲呢
是該如此的
因為那座大鼓依然堅固
 
還是沒見到台灣藍鵲
回程裡盡是可愛的水鳥
專注地
波浪狀地
上上下下沿著溪水飛行
 
這讓我想起了那兩位婆婆拿著鐮刀的神情
水鳥與顧家又吵嘈的藍鵲會不會也是一種同款的認真呢
認真地過自在的每一天
 
土地公廟
古厝
芒花.......
與那面大鼓
就在九份山城的邊邊角角
賜給畫櫻花枯枝的那位小姐與晃蕩的我
多采的寧靜與盎然的生機
 
時光停格在農業時代
人也跟著悠閒了
您喜歡這景致嗎
 
 
>>>>>>>>>>>>>>>>>>>>>>>>
 
後記
 
關於响仁和吹穀廠請觀閱下列網址:謝謝您
 
www.lifeart99.com/localculturepaper/08/08-10.htm
 
響仁和─打響一片天
home.educities.edu.tw/hcchorg/HSIANG%20JEN%20HO.htm
 
 
 
關於三合院建築座向請參考:
 
傳統建築手冊<台灣>形式與作法篇     林會承 著 藝術家出版社1995
 
 
關於李建川先生請參閱
 
www.rges.tpc.edu.tw/~jfps/f4/ new_page_4.htm
 
 



出口處



左側廂房與左護龍

那小狗很兇,可是很害羞,看到鏡頭轉身就跑


石鑿的飼料盆


廳堂

廳堂


 


單伸手一角


單伸手廂房


 


大鼓



牡丹溪畔何姓大礦主的公廳


>>>>>>>>>>>>>>>>>>>>>>>>>>>>>>>>>>>>>>>

2007  lobo於九份樂柏二手書店1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伯二手書店 的頭像
    樂伯二手書店

    負責人親自每天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0958571502樂伯二手書店(立立二手書店)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