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獅球嶺西砲台。剛剛相隨的群峰不再攔阻,換成無數低矮的丘陵和谷地,天空突然放大,港內外的海與洋瞬時顯現。
街道與街屋,從每座山谷間矗立。起初一,二兩間,漸漸增多,形成各自三角洲般的聚落;然後,臨港的邊緣,整齊地匯集成港都。
直聳的基隆嶼,簡直是港都的驚嘆號,挺拔在港口外正前方;為這幅華麗的畫給了剛強的碑柱,讓基隆與世界各地的港口,有了差異性。也驃悍地裂解颱風與北風,與基隆山,守護臺灣本島。
晨曦照耀,建築物面東的金亮,而其他三側則昏暗中。
即將中秋節,三十來隻的白色大鳥,從北方基隆嶼飛越獅球嶺的上空,也是這般明淡。 砲台在最高點,陽光將它全然籠罩。
砲台旁的野薑花更潔白了,而神奇的是砲座旁的一棵大樹,樹葉比黃金還金黃,它的樹幹被自己像個圓形大傘的樹冠給蓋住,光線透不進,卻又比煤炭還黑。
林衡道先生說,基隆市區,四百年前都還在海裡,歷經四百年來的填海造地,才成就基隆的今天。( 鯤島探源第一集)。
不知道填了多少海,眼前的港區內海還是很遼闊。
基隆不喜歡當替身,所以歷來的先民也沒以此自誇與天爭,更不會說自己是台灣的荷蘭。
一小時前,從八堵車站 , 縱貫路,尚仁路,八德路上山爬上獅球嶺。最後一段費時五十分鐘,是在群山間盤旋而上。是在各種綠之中遊走。猛然有了碧藍的海和青藍的天,視覺很是特異。
前段的鎮北峰最高處走來,經過一座高約三公尺的土地公立像,守著一塊兩個籃球場寬大的低矮貼地的綠草地;再來是獅球長壽公園,紫竹巖,早安堂,然後是獅球嶺砲台。
那尊土地公造型很可愛,左手立持著一根比他高的竹杖,一大把的白鬍子。眼神不是慣見的愛鄉愛民的慈祥,而是那款憂國憂民的抑鬱。這是土地公嗎?
基隆人,簡萬火先生,日據時代,很硬氣,不用日本文,硬是以漢文書寫基隆誌。提到獅球嶺平安宮有過這麼一位土地公,在1885 年為臺灣斯土斯民作出重大的貢獻。白鬍子是身容特徵,竹杖是亙古的武器, 舞弄得法軍眼花神迷,不敢前進。
不知道,這尊是否依據基隆民間傳說而具象與意象?
簡先生說,鶏籠八景詩,是基隆廼蘭許梓桑氏舊作,其中的獅嶺迎雲:
指顧獅峰曙色分
朝々嶺上匝浮雲
山容隱約誰能辨
絕巘高巖盡綺紋
簡萬火先生註解說:
獅球嶺處於高砂公園之後。現稱堀川町。乃市之背景也。昔清軍林朝棟。因是處、乃臺北交通重道。故紮營於此山之巔。有一平安宮。內祀福德正神一座。當清佛( 法國)戰爭,佛軍到此常見白髮老翁。執杖禦敵。而佛軍俱皆眼花神迷,不敢前進。但此嶺之間 如逢天氣晴陰。 常現一片雲霓美景。故堪列爲八景之第三也。
(昭和六年八月 八日,基 隆 誌,17 頁著作者簡萬火基 隆 圖書出 版 協會,成文出版社)
基隆市志說,獅球嶺砲台是基隆最內陸,也是較高的砲台,軍民一心,1885 年中法戰爭時統領林朝棟率軍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達八 個月之久,終使法軍無法向台北挺進。1895 年,提督張兆連、道員林朝棟及粵勇胡友勝等先後駐防獅球嶺砲台之地,獅球嶺砲臺寫下抗日義軍英勇的一頁史詩。
洪棄生,....陳其寅等等詩人吟詠獅球嶺。
陳其寅的基隆懷古四首,說得多有氣勢: .....
棟軍獅嶺苦屯營
中朝畢竟和戎誤
絕島終因敵愾生
寸地一民皆漢有 卒埋孤拔走長鯨 ......
(基隆市志、藝文篇)
林衡道先生和許多史學家說,1895 年日本軍隊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下,攻佔基隆。當時瑞芳九份還屬於基隆。而日軍從瑞芳所在的三貂嶺開始到基隆港區,吃足了苦頭。於是將基隆地區的戰俘與抗日居民押送來到獅球嶺平安宮前,展開史上所說的基隆大屠殺。( 鯤島探源第一冊)。
很難想像,在這麽美麗的所在。人性與歷史還是有暗黑的一面。 未完待續 。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 月21 日星期 一。台北市信義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 “““””””””
附錄(基隆市志、獅球嶺砲臺):
等級:第三級 類別:關塞 位置:基隆仁愛區獅球里獅球嶺頂 創建年代: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 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發生中法戰爭,法國海軍提督孤拔 率艦侵犯基隆,當時劉銘傳主持台灣北部防務,爲加強鞏固海防,聘英國技師幫助建造數座砲台,而位於基隆港南方獅 球嶺砲台即屬於其中的一座。
獅球嶺砲台雖為基隆港最內部 的防禦砲台,卻得地利之便,擁有控制全港的良好視野, 不 僅是扼守基隆的重要據點,亦據負著防止敵軍進入台北盆地 中法戰爭時統領林朝棟率軍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達八 個月之久,終使法軍無法向台北挺進。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 九五)乙未割台之役,日軍自澳底登陸,直逼基隆港,守將 提督張兆連、道員林朝棟及粵勇胡友勝等先後駐防獅球嶺之地,獅球嶺砲臺寫下抗日義軍英勇的一頁史詩。
當時獅球嶺砲臺備有十二英吋及六英时的前膛加農砲各 一尊。日軍攻佔基隆市街後,向獅球嶺猛攻。獅球嶺為進入臺北必經要衝,且為扼守基隆之最後據點,雙方皆視 為必爭之地。 獅球嶺砲台在日據時期遭荒廢,不僅大砲遺失,而且營舍 建築及相關設施所剩不多。
現在較完整保存的僅有一座石造 指揮所及一處砲座。 營舍平面近四方形,以石拱砌成,內部 設有房間及走廊,顯為戰時發號施令中心。西側的砲座為鐵 水泥造,呈扇狀的地面,有放射形之排水槽,前方為中央增 厚的孤形子牆,砲座面朝東北,正對基隆港口。 獅球嶺砲臺的高度在基隆諸砲臺中爲較高者,視界亦較 廣。它的建材亦爲山岩,雖歷經百年以上,然構造仍然堅固 異常,它的砲座使用一種極爲堅硬的三合土,亦有謂之鐵水泥。規模雖不大,但構造卻頗堅實,為清末以來小型砲臺之 僅存代表,彌足珍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