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地有心存古調。【評稻田尹著「臺灣歌謠集」】 陳紹馨。民俗台

雜誌【民俗臺灣】 ,第三卷第七號,通號第三十五 :昭和十八年七月五日。
陳紹馨學者評論稻田尹學者著作「臺灣歌謠集」。
陳紹馨舉這首歌謠說,素樸純情。
約郎約到月上時
看看等到月經西
不知奴處山低月出早
還是郎處山高月初遲(頁38)
陳紹馨是【民俗臺灣】的重要作家群之一。
昭和十七年(1941年)一月三十一日裡,吳新榮作家特別記載拜訪陳紹馨,為的是【民俗臺灣】特輯號。
隔天果然到了台北山水亭,主人王井泉作家立即電話通知張文環,陳逸松,陳紹馨,藤野雄士等先生立刻到場。(吳新榮日記,遠景,120頁)
即便戰後,依然努力研究。比如台旅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發行日期:民國38年3月10日。就有陳紹馨-山地民俗拾遺。
林恆道學者在【林恆道先生訪談錄】中很惋惜的說:
{陳紹興台北縣汐止鎮人,畢業於東北帝大,是社會學教授新明正道的助手(助教),協助新明正道教授編著【意識形態的系譜學】一書。
新明正道教授曾經推薦他到大阪關西大學擔任講師,但是關西大學因為陳紹興是台灣人,而加以拒絕,引起台灣留學生的公憤。
台灣光復以後,陳紹興擔任台大社會學教授,與美國學者合作進行進行台灣人口調查的計劃,後來罹患癌症,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如果天加以年,應該會有更大的建樹。(頁220。國史館。訪問卓遵宏,林秋敏,紀錄整理林秋敏)
1,
陳紹馨教授,汐止陳定國詩人(汐止古厝垂遠堂)的公子。民國36年三月出版的【臺灣時人誌】介紹陳紹馨教授,父親是台北縣議會議長陳定國先生,國立台學大學文學院教授,台灣文化協進會理事兼研究組主任。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畢業,專攻社會學。(頁104,章子惠編)
沒有走上當年時行的醫師等等領域,而是成了台灣第一位社會學博士,就如同汐止的命名也是與台灣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峰仔峙社,峰仔峙庄,峰仔峙街,水返腳,水邊腳,灘音,....汐止,都不是陳紹馨在論文裡說的台灣地名三大類型之一。
民國46年,陳紹馨在【新學藝之傅播與接受在臺灣】以及【臺灣的社會變遷】分別闡述:
{現在之本省長輩美術家音樂家大都有過艱難的經驗。當他們決定學習美術音樂時,他們的家屬大都以此種職業為下賤或非 【正經】而激烈反對,因而不少青年不得不偷偷跑到日本去學習。在以
往的社會畫工只是一種工匠,至於職業性樂師(例如吹鼓手等) 或戲子則屬於下九流,絕非中流以上家庭子弟之可過問者。
但在現在,美術家音樂家戲劇演員等都享有榮譽的地位。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而此變化是【現代以前之學藝文化】變爲【現代性學藝文化】的縮圖。}(頁6,sha0-hsin Chen,Reprint from theSTUDIA TAIWANICA,Number 2 Summer 1957,Taipei, Taiwan, China)}
{臺灣的地名中有三種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是以姓氏為名的,例如劉厝、林厝寮之類;第二是以大陸上的地名為名的,例如潮州;第三是以行業名為名的,例如臺南市的米街、打銀街等。此三種
地名代表著社會的三個發展類到。}(頁19,sha0-hsin Chen,Reprint from theSTUDIA TAIWANICA,Number 1, Summer 1956,Taipei, Taiwan, China)}
陳紹馨,金關丈夫(林熊生)等等於昭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發行【民俗臺灣】創刊號,陳紹馨的文章,排在金關丈夫的卷頭語,岡田謙的該誌【目標語】之後的第一篇。(頁四)
該篇以庄司總一【陳夫人】小說中的台灣民俗作為探討主題。
當時是以陳紹馨的名發表,後期文章,改成以山中彰二,比如,第四卷第三號的民俗譯文。(昭和十九年三月一日,頁23)。
民俗臺灣的創刊號,是以台灣廟宇常見的翹翅仔當封面,之後各期也幾乎都以台灣常見的廟宇,民居,器具,戲劇,宗教...產物等等為主,就如同同時期的【臺灣藝術】雜誌。
民俗臺灣....臺灣藝術等等期刊的民俗,....民藝的大部份論述,插圖,照片與裝幀,幾乎都是有趣的突破。
2,基隆河畔,傍著定國山,遠眺大尖山;就在舊北五堵吊橋和灘音遺址的中間。陳定國古厝也被稱為垂遠堂。說是民居格局,倒不如是書院。祥和細緻,謙遜而能安定人心。
北五堵段和灘音遺址之間的基隆河曾經舟船繁密。即便是基隆河沒落了,到了1985年左右還有撈採溪煤的小艇。
蕭瀟雨詩影集裡,有十多張動容的相片,那就是北五堵段的撈煤人。小艇長約五公尺,前後尖窄,肚子中間寬大約一公尺,凹槽型。有如九份搗金人家的磨金槽。頭戴斗笠,手持長篙。蕭瀟雨先生在每張相片旁白說:{撐一枝長篙,隨意在河上寫詩。},
{一生無悔,認真篩檢剩下的光陰。},
{向時間這大海,捕捉遺棄的煤。},
{舟首橫行,擋抵多少春秋。},
{生活,是一張時間凝固的墨韻。},
{一生,能吸汲多少世人間的汙濁。},
{河是一張橫舟水畫。},
{平凡自得,用肩扛夢。},.....
{黑磅出水,翻山越嶺都是過程。}。{蕭煌麟,民國79年12月。)
朱幼林,盛清沂先生說:
{峰峙灘音位於汐止鎮西北方約一公里。 下火車站步行十五分鐘即可抵達。基隆河沿山而西,相傳每當水淺,潺湲細流,與砂石激盪,聲如琴韻。同治十年,淡水廳志就有記載。清代日治文人多有吟詠。比如林逢源:
{{清音遙渡碧灘頭
古調泠泠片石流 ......}}
盛清沂先生又說:
{民國四十一年,余與林翁興仁調查其地。汐止耆老陳定國先生告余曰:
{{約十年前秋後,乘涼庭除,時屆三更,月清如水,忽聞管絃聲樂,抑揚而來,如潯陽之琶,音韻淒切。心異之,循聲而往,比近河畔,方悟即峰峙灘音。乃為詩一首,以記其事:
灘聲飄逸迥尋常。
遠勝仙妃鼓楚湘。
大地有心存古調。
無弦琴操水中央。}}
水聲石韻,非逢其會,不得一聞,此近人所以罕道也。}(125 頁,臺北文獻叢刊輯二。成文出版社。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
紅磚圍牆。中港間的門楣上的匾額寫著{癸卯年吉立垂遠堂....}落款人和鈐印看不清,只看到第一字。癸卯年是1903年。 細部模糊了,步入晚年的斑駁,結構卻算是很難得的美好。
中間對聯第一個字各以瑞和彩為開頭。入口處和周圍目前是馬場,永過是水田嗎?不知道1903年匠師的地盤圖與現在的變化有多大。有幾落?
目前的青綠草地是否是以前的半月池?高聳竹子和樹木圍繞。白鷺鷥不停往返基隆河沙洲和古厝之間。
民國24年出版的林屋山人集,步章五先生補錄題畫詩說:{試看亂石磯頭水。猶有當年燕子飛.}。
汐止灘音目前是絕跡了。這些白鷺鷥的父祖輩出現在蕭瀟雨先生的相片中,也曾在這棟古厝遊走?相片集裡有一張是北五堵的基隆河深度量尺吧,一隻白頭翁佇立在刻畫的最上頭。
蕭瀟雨先生加註說:{漲退都是心情的溫度}。
這棟建築褪了顏色,整體卻很溫暖的靜好。
昨天高端解盲成功,總統說有望七月全面開打國內外疫苗。今天不幸24人往生,本土病例286。明天就是端午連假了。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疫情期間,自我宅著,不敢外出尋找文獻。汐止鎮志等等對陳定國先生的父親陳瑞彩先生,以及陳紹馨,陳紹馥等等家族成員多所介紹。建議不妨上網查看汐止文化網陳定國古厝。
疫情結束後,若是手有閒,建議書友們也可以走到汐止區水源路,康誥坑福德宮附近康誥坑溪中有一座汐止水庫,也是陳定國創建,並且留有一座手書石刻碑文。
整個汐止市很適合徒步旅行的,縱使不再如步章五在詩中的舟楫景緻,{渡外錦帆天際來,停橈相挽踏青去。}
這幢古厝真是美,讓人沉澱的優雅。
全元散曲中,秦竹村作者的{知足}中所說的
{二頃負郭田,對山三架屋,繞院千竿竹},
當年陳瑞彩先生也是如此豁達吧?
{壯歲鄉閭。養志閑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雲衢。一張琴。三尺劍。五車書.}(頁1246。秦竹村,知足。金元散曲。粹文堂。)
3,
民俗台灣 ,第三卷第七號,通號第三十五卷 :昭和十八年七月五日:
封面:立石鐵臣:高砂族織物紋樣
卷頭語──食物の發達と改善 杜聰明
雨乞の行事に就て──臺北市大龍峒に於ける 張建彬
上元考:吳槐
台灣關係文獻:楊雲萍
台灣俚諺:吳尊賢
雞肋續集:田井輝雄
台北市艋舺黃姓祖廟祭典:池田敏雄
黃姓祖廟春季祭典祭文:黃啟瑞
兒童習俗:黃連發
大龍峒雨乞
民藝解說燭台:解說金關丈夫;寫真松山虔三
竹山採訪錄:高山富夫
語元とあて字:朱鋒
服裝解說婦人的裙:吉見まつよ (吉見まつ代)
ヒリッピン古樂器圖誌(8):吉村敏
評稻田尹著「臺灣歌謠集」 陳紹馨
民俗採訪:
指紋占ひ 和田漠
義民廟の由緒 岡本俊介
姓 福重守,倉田哲
家畜用符仔に就て 梅村益敏
民俗採訪の會(第十囘)──犯罪現象より見たる臺灣の特殊性 山下益治氏講演
點心
文獻介紹
續大稻埕童歌抄 海島洋人
2024年3月16日。新北市汐止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老書中古書。非常感謝臉書好友讓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