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火車站往東,過卑南溪,登上海岸山脈和它管領下的都蘭山,銅礦靈福祠以及尚德村銅礦。溪谷,山容很是壯觀,難怪台東詩人夐虹作家會在【東部】一詩中說:
我說你聽,
都部,是大斧劈的山水
山溶溶,水嘩嘩
却在一朝
山河的動力,凝成青嵐
洪水銷跡,兆噸的岩層
入定為畫....(夐虹詩集。大地出版社。)
都蘭山以及周邊的海岸山脈,兆噸的岩層中,蘊藏著各種礦物,尤其是金礦與銅礦,日本昭和時代的1942年,至少發出四張礦區番號,直到民國38年的1949依舊是,嘗試開掘,也曾就被學者們說很值得詳細探勘,只是成績似乎不太好,沒有像金瓜石一樣,大放光彩。
「台灣的金礦」說:
都蘭山礦體(原註:或稱都巒山礦體)位於台東縣
都蘭鄉,海岸山脈海拔 1190 公尺的都蘭山北方山麓,高度約 550公尺。
{日本人在二次大戰前,設置編號 0637 礦區,發現六個礦化露頭,並挖掘三個坑道。這些坑道和露頭多已崩塌或被覆蓋,僅餘最大的四號露頭仍看得見。}
四號露頭具明顯的角礫岩作用,由安山岩構成,並有黏土化。
礦區的岩石主要產在都蘭山火山集塊岩和砂頁岩接觸帶,並有許多安山岩侵入貫穿。
本礦區的調查較少,已知的礦體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黄銅礦、輝銅礦、銅藍等。
都蘭山礦體礦石的含量,根據日本人留下來的資料顯示,礦石平均含銅 0.91%,金4.60公克/公噸,銀 15 公克/公噸。
之後,台金公司也曾進行調查工作,化驗結果顯示,含金量0.2~7.6 公克/公噸,銀2~3公克/公噸。(頁175。台灣的金礦。余炳盛,方建能著,遠足文化)
這0637號或許是新的編號,民國38年【臺灣省礦區一覽】針對0637礦業字號列為【銅礦】,原礦字號2881,礦業面積162公頃多,礦區所在地是台東縣新港區都蘭鄉高原,礦業權人是資源委員會金銅礦務局,住址是台北縣基隆區瑞芳鎮金瓜石。
這一年,都蘭鄉還保有金銀銅硫化鐵礦-礦業字0664(原3882),0648(原3010);銅硫化鐵礦0649(原3019)等等。(頁20)
臺灣鑛業史也說,海岸山脈的瑞穗,奇美,新港,樟原等等地方擁有金礦床。海岸山脈東南部也含有金黏土脈的發達,例如都巒山礦床。(頁998)
林朝棨學者原修以及增修的【台灣省通誌卷四經濟志礦業篇】特別詳細敘述了【都鑾含銅硫化鐵礦】,位置在台東縣東河鄉都蘭山地北三公里的海岸山脈中。露頭一帶大約海拔五五0公尺。
民國五十八年出版的這本礦業編,說,交通分兩路,西路由瑞源火車站到該礦,直線距離五.五公里,但是沒有路可以通行。東路由都蘭村沿山路走,翻越海拔八二0的分水嶺,四個小時後抵達。
這座礦是原礦字號2881(日本昭和),目前屬於國營礦。所知道的露頭有六個,其中四個露頭有鑿了舊坑。
其中以第一,二號露頭,含銅量高,很有希望。該處礦體其他的情形還不清楚,很值得詳探。
本篇專文附有兩張地圖,分別是【都鑾鑛山位置圖】,【都鑾礦山露頭及地形圖】,似乎都是日本時代有關,還保有大源(大原)的瑞源車站的前稱。而後者,則是標出四座坑口,分別是一番坑+573,二番坑+553,三番坑+537,四番坑+535。
1942年(昭和17年)「臺灣鑛區一覽」,都蘭,高原,八里等地存在四張礦區番號:
1,銅礦:
台東廳新港郡都蘭庄高原,礦區號碼:2881,許可年是1941年(昭和16年)礦業人日本鑛業株式會社。
2,銅硫化鐵鑛:
臺東廳新港郡都蘭庄高原,八里,3019,許可年1937年(昭和13)也是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所擁有。
3,金銀銅硫化鐵鑛:
台東廳新港郡新港庄高原,八里以及關山郡鹿野庄雷公火,礦區番號3010,昭和13,日本鑛業株式會社。
4.金銀銅礦:
新港郡都鑾庄佳里八里,3242,昭和16,佐藤利博,菅原裕。
(昭和十七年臺灣鑛區一覽,頁7_11)
高原是日本時代臺東廳新港郡都鑾庄的【大字名】,【小字名】是嘎嘮吧灣;更早期是臺東廳卑南區嘎嘮吧灣社。
清朝時期屬於卑南撫墾局。
八里是日本時代臺東廳新港郡都鑾庄的【大字名】,【小字名】是八里芒;更早期是臺東廳卑南區八里芒社。清朝時期屬於卑南撫墾局八里芒社。
都蘭是日本時代臺東廳新港郡都鑾庄的【大字名】,【小字名】都鑾;更早期是臺東廳卑南區都鑾社。清朝時期屬於卑南撫墾局都鑾社。
戰後,高原成了東河鄉泰源村以及北源村,都蘭則是東河鄉都蘭村。(頁435,台灣省通志土地志疆域篇卷一第五冊)
1950年顏滄波學者指出,台東縣新港區大馬以及都巒山都屬於含金銀銅熱水礦床。都巒山已經試採,含銅率一.0以下(一五.二0)
金礦中的山金的都鑾金銅硫化鐵礦,位於台東縣都蘭山北3公里之海岸山脈中。地質是第三紀層及侵入的安山岩與安山岩質集塊岩。礦床胚生在黏土化的集塊岩,第三季層或者變朽安山岩內,很多呈現礦染礦脈。礦石是含少量金之黃鐵礦與黃銅礦之混合體。含銅量稍高,很值得詳細探勘。(頁74台灣礦業史)
台灣的銅礦可以說全部出產自金瓜石礦床。
台灣的銅礦床,分別為兩類:
甲,含金銀硫化物礦床:分布在金瓜石,金山,萬里,樟原,奇美,新港,都鑾這些礦山。
第二種就是層狀含銅硫化鐵礦床,散見在中央山脈的東坡面,胚生在大南澳片岩中。(同上:74)
都鑾山礦床曾經施行露頭探查及坑道探礦未發現好礦體。(頁1226:同上)
都蘭山銅礦山礦第2881號,現在是台灣金屬礦業公司擁有。(1965年)。(998:臺灣鑛業史)
顏滄波學者在1950年的【臺灣之銅】說,都鑾山礦床與大濁水(田中銅山),查肯溪上游(三菱銅山),鯉魚尾(久原銅山),蕨(日本鑛業株式會社),大白山(伊賀崎助等試採,都是相同命運,沒見到產銅就停止了。
愛書人的府上,矗立在美麗的小高地,開著美麗典雅的民宿。
這座小高地,幾十座足球場的寬,鳳梨似乎是主要作物之一。
她指點我,這裡被稱為鹿野鄉龍田村,日本時代是日本移民村-鹿野村,戰後全部遣回日本本土。街道是井字形,是製糖會社私設的移民村,曾經設有醫院,區役所,......神社。除了日本人,也有小比例的台灣人被製糖會社招攬移民而來。日本人很喜歡鹿野村,因為,右前方的山很像是他們本土的富士山。當年,農作物以甘蔗為主。龍田村背後是中央山脈,隔著寬廣的卑南溪,對面的利吉惡地北端,都蘭山,海岸山脈,有東河銅礦以及銅礦福靈祠,日本時代,也是日本人的企業在經營。日本人移民的歷史很久,台灣也是他們的目的地之一。
完成並告別愛書人之後,立即與謝同學前往台東縣東河鄉尚德村銅礦,銅礦一號橋,東23-1:5.5公里東河銅礦馬武窟溪,銅礦越嶺道,銅礦靈福祠。
非常感謝龍田愛書人,也很感謝在地東河銅礦原住民朋友的指點-銅礦地區的銅礦舊坑口在銅礦一號橋,以及台東謝同學開車載我。
台東到府收購二手書,非常感謝愛書人。(非常缺書,很期待讓我們到府,或是,敬請幫忙介紹給師長親友。非常需要到府收購二手書。九份樂伯二手書店每天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當天或是次日樂伯就可以親自到府。)20250316星期日。
(2025年3月16日星期日台東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的筆記)
(2024年5月28日。樂伯摘記)
(未完,待續)
附錄夐虹詩人詩:
東部
我說與你聽
東部,東部是大斧劈的山水
山溶溶,水嘩嘩
却在一朝
山河的動力,凝成青嵐
洪水銷跡,兆噸的岩層
入定為畫
我說與你聽
火車穿過荒莽的河床
從鹿鳴橋,可以
支頤支到紅葉谷、安通、花蓮港
花蓮花蓮,說過再也不去了
蓮移螢走的花蓮哪——
也可以,從十七歲
一支頤
到
三十四
遲遲疑疑,才發現
蟲豸郵票的那信哪
早已蝶飛紙腐
蝶飛紙腐
故事,故事如一樹黃梔
凋於春雨。花閙驟止
時空的篩下
淚水是
苦苦的
遲緩的
一顆
舍利
可焚的
信帙詩牋
不可焚的洪荒
一概在東部
心遊神馳的東部
入定為畫的東部……
六十二年六月.屏東
鹿野火車站往東,過卑南溪,登上海岸山脈和它管領下的都蘭山,銅礦靈福祠以及尚德村銅礦,溪谷,山容很是壯觀,難怪台東詩人夐虹作家會在【東部】一詩中說:
我說你聽,
都部,是大斧劈的山水
山溶溶,水嘩嘩
却在一朝
山河的動力,凝成青嵐
洪水銷跡,兆噸的岩層
入定為畫....(夐虹詩集。大地出版社。)
都蘭山以及周邊的海岸山脈,兆噸的岩層中,蘊藏著各種礦物,尤其是金礦與銅礦,日本昭和時代的1942年,至少發出四張礦區番號,直到民國38年的1949依舊是,嘗試開掘,也曾就被學者們說很值得詳細探勘,只是成績似乎不太好,沒有像金瓜石一樣,大放光彩。
「台灣的金礦」說:
都蘭山礦體(原註:或稱都巒山礦體)位於台東縣
都蘭鄉,海岸山脈海拔 1190 公尺的都蘭山北方山麓,高度約 550公尺。
{日本人在二次大戰前,設置編號 0637 礦區,發現六個礦化露頭,並挖掘三個坑道。這些坑道和露頭多已崩塌或被覆蓋,僅餘最大的四號露頭仍看得見。}
四號露頭具明顯的角礫岩作用,由安山岩構成,並有黏土化。
礦區的岩石主要產在都蘭山火山集塊岩和砂頁岩接觸帶,並有許多安山岩侵入貫穿。
本礦區的調查較少,已知的礦體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黄銅礦、輝銅礦、銅藍等。
都蘭山礦體礦石的含量,根據日本人留下來的資料顯示,礦石平均含銅 0.91%,金4.60公克/公噸,銀 15 公克/公噸。
之後,台金公司也曾進行調查工作,化驗結果顯示,含金量0.2~7.6 公克/公噸,銀2~3公克/公噸。(頁175。台灣的金礦。余炳盛,方建能著,遠足文化)
這0637號或許是新的編號,民國38年【臺灣省礦區一覽】針對0637礦業字號列為【銅礦】,原礦字號2881,礦業面積162公頃多,礦區所在地是台東縣新港區都蘭鄉高原,礦業權人是資源委員會金銅礦務局,住址是台北縣基隆區瑞芳鎮金瓜石。
這一年,都蘭鄉還保有金銀銅硫化鐵礦-礦業字0664(原3882),0648(原3010);銅硫化鐵礦0649(原3019)等等。(頁20)
臺灣鑛業史也說,海岸山脈的瑞穗,奇美,新港,樟原等等地方擁有金礦床。海岸山脈東南部也含有金黏土脈的發達,例如都巒山礦床。(頁998)
林朝棨學者原修以及增修的【台灣省通誌卷四經濟志礦業篇】特別詳細敘述了【都鑾含銅硫化鐵礦】,位置在台東縣東河鄉都蘭山地北三公里的海岸山脈中。露頭一帶大約海拔五五0公尺。
民國五十八年出版的這本礦業編,說,交通分兩路,西路由瑞源火車站到該礦,直線距離五.五公里,但是沒有路可以通行。東路由都蘭村沿山路走,翻越海拔八二0的分水嶺,四個小時後抵達。
這座礦是原礦字號2881(日本昭和),目前屬於國營礦。所知道的露頭有六個,其中四個露頭有鑿了舊坑。
其中以第一,二號露頭,含銅量高,很有希望。該處礦體其他的情形還不清楚,很值得詳探。
本篇專文附有兩張地圖,分別是【都鑾鑛山位置圖】,【都鑾礦山露頭及地形圖】,似乎都是日本時代有關,還保有大源(大原)的瑞源車站的前稱。而後者,則是標出四座坑口,分別是一番坑+573,二番坑+553,三番坑+537,四番坑+535。
1942年(昭和17年)「臺灣鑛區一覽」,都蘭,高原,八里等地存在四張礦區番號:
1,銅礦:
台東廳新港郡都蘭庄高原,礦區號碼:2881,許可年是1941年(昭和16年)礦業人日本鑛業株式會社。
2,銅硫化鐵鑛:
臺東廳新港郡都蘭庄高原,八里,3019,許可年1937年(昭和13)也是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所擁有。
3,金銀銅硫化鐵鑛:
台東廳新港郡新港庄高原,八里以及關山郡鹿野庄雷公火,礦區番號3010,昭和13,日本鑛業株式會社。
4.金銀銅礦:
新港郡都鑾庄佳里八里,3242,昭和16,佐藤利博,菅原裕。
(昭和十七年臺灣鑛區一覽,頁7_11)
高原是日本時代臺東廳新港郡都鑾庄的【大字名】,【小字名】是嘎嘮吧灣;更早期是臺東廳卑南區嘎嘮吧灣社。
清朝時期屬於卑南撫墾局。
八里是日本時代臺東廳新港郡都鑾庄的【大字名】,【小字名】是八里芒;更早期是臺東廳卑南區八里芒社。清朝時期屬於卑南撫墾局八里芒社。
都蘭是日本時代臺東廳新港郡都鑾庄的【大字名】,【小字名】都鑾;更早期是臺東廳卑南區都鑾社。清朝時期屬於卑南撫墾局都鑾社。
戰後,高原成了東河鄉泰源村以及北源村,都蘭則是東河鄉都蘭村。(頁435,台灣省通志土地志疆域篇卷一第五冊)
1950年顏滄波學者指出,台東縣新港區大馬以及都巒山都屬於含金銀銅熱水礦床。都巒山已經試採,含銅率一.0以下(一五.二0)
金礦中的山金的都鑾金銅硫化鐵礦,位於台東縣都蘭山北3公里之海岸山脈中。地質是第三紀層及侵入的安山岩與安山岩質集塊岩。礦床胚生在黏土化的集塊岩,第三季層或者變朽安山岩內,很多呈現礦染礦脈。礦石是含少量金之黃鐵礦與黃銅礦之混合體。含銅量稍高,很值得詳細探勘。(頁74台灣礦業史)
台灣的銅礦可以說全部出產自金瓜石礦床。
台灣的銅礦床,分別為兩類:
甲,含金銀硫化物礦床:分布在金瓜石,金山,萬里,樟原,奇美,新港,都鑾這些礦山。
第二種就是層狀含銅硫化鐵礦床,散見在中央山脈的東坡面,胚生在大南澳片岩中。(同上:74)
都鑾山礦床曾經施行露頭探查及坑道探礦未發現好礦體。(頁1226:同上)
都蘭山銅礦山礦第2881號,現在是台灣金屬礦業公司擁有。(1965年)。(998:臺灣鑛業史)
顏滄波學者在1950年的【臺灣之銅】說,都鑾山礦床與大濁水(田中銅山),查肯溪上游(三菱銅山),鯉魚尾(久原銅山),蕨(日本鑛業株式會社),大白山(伊賀崎助等試採,都是相同命運,沒見到產銅就停止了。
愛書人的府上,矗立在美麗的小高地,開著美麗典雅的民宿。
這座小高地,幾十座足球場的寬,鳳梨似乎是主要作物之一。
她指點我,這裡被稱為鹿野鄉龍田村,日本時代是日本移民村-鹿野村,戰後全部遣回日本本土。街道是井字形,是製糖會社私設的移民村,曾經設有醫院,區役所,......神社。除了日本人,也有小比例的台灣人被製糖會社招攬移民而來。日本人很喜歡鹿野村,因為,右前方的山很像是他們本土的富士山。當年,農作物以甘蔗為主。龍田村背後是中央山脈,隔著寬廣的卑南溪,對面的利吉惡地北端,都蘭山,海岸山脈,有東河銅礦以及銅礦福靈祠,日本時代,也是日本人的企業在經營。日本人移民的歷史很久,台灣也是他們的目的地之一。
完成並告別愛書人之後,立即與謝同學前往台東縣東河鄉尚德村銅礦,銅礦一號橋,東23-1:5.5公里東河銅礦馬武窟溪,銅礦越嶺道,銅礦靈福祠。
非常感謝龍田愛書人,也很感謝在地東河銅礦原住民朋友的指點-銅礦地區的銅礦舊坑口在銅礦一號橋,以及台東謝同學開車載我。
台東到府收購二手書,非常感謝愛書人。(非常缺書,很期待讓我們到府,或是,敬請幫忙介紹給師長親友。非常需要到府收購二手書。九份樂伯二手書店每天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當天或是次日樂伯就可以親自到府。)20250316星期日。
(2025年3月16日台東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的筆記)
(2024年5月28日。樂伯摘記)
(未完,待續)
附錄夐虹詩人詩:
東部
我說與你聽
東部,東部是大斧劈的山水
山溶溶,水嘩嘩
却在一朝
山河的動力,凝成青嵐
洪水銷跡,兆噸的岩層
入定為畫
我說與你聽
火車穿過荒莽的河床
從鹿鳴橋,可以
支頤支到紅葉谷、安通、花蓮港
花蓮花蓮,說過再也不去了
蓮移螢走的花蓮哪——
也可以,從十七歲
一支頤
到
三十四
遲遲疑疑,才發現
蟲豸郵票的那信哪
早已蝶飛紙腐
蝶飛紙腐
故事,故事如一樹黃梔
凋於春雨。花閙驟止
時空的篩下
淚水是
苦苦的
遲緩的
一顆
舍利
可焚的
信帙詩牋
不可焚的洪荒
一概在東部
心遊神馳的東部
入定為畫的東部……
六十二年六月.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