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萍詩人很特別。考上了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這可是幾千人中錄取四十人。卻就讀臺北中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建國中學。當時臺北中學校是日本全國也少見的第一流中學,規定上只有日本人才能入學。考取醫學專門學校那年,剛好總督府發表臺灣人也可以報考。限制很嚴,臺北中學校全校近千名只有他和彰化謝振聲醫師是臺灣人。
還是臺北中學校學生的楊雲萍詩人,在民國十四年三月,與筆名器人的江夢筆作家合辦人人雜誌。這可是臺灣第一本白話文學雜誌。
「人人」創刊號的内容幾乎是兩位創辦人包辦,楊雲萍的新詩,舊體詩,隨筆,譯著都有:
創刊詞(器人)、
罪與罪(小說,雲萍)、
女人呀(散文詩,太戈爾原著,雲萍譯》,
論覺悟是人類上進的機會接線(論說,器人)
相片、即興、月兒(新詩、雲),小鳥元(原文詩, 雲萍)、
車中即景(新詩,游人),
吟草集(舊詩,有序,雲萍),
無題錄(隨筆,雲萍),
編後記(雲萍)。
楊雲萍這些作品和在臺灣民報刊載的“一陳人手記”,獲得連雅堂先生的知遇。 當時十八九歲的楊雲萍是屬於新文學運動陣營,而連雅堂屬於舊文學陣營的代表作家,是張我軍先生等新文學陣營攻擊目標。然而連雅堂是屬於大器度者,在十多年後跟楊雲萍說當時我以為你才配攻擊舊文學,因為你知道舊文學。連雅堂的公子連震東也在日後如此轉述連雅堂的類似話語給楊雲萍。楊雲萍同樣地敬重連雅堂。
新北市瑞芳區顏雲年先生是日據時代台灣人中的首富,同時也是鑛業家,企業家,慈善家,公益事業家和舊體詩人。在過去一百年在學術界,實業界和耆老回憶中普遍很受好評,批評者少。而楊雲萍有不同的介紹,有一篇專述顏雲年,那是民國41 年7 月19 日應中華日報社長葉明勳先生,總編輯趙效沂先生,連震東董事長邀稿而出刊。當年楊雲萍連載一百二十位台灣數百年來重要人物。他說顏雲年突破日本殖民政府潛規則中對臺灣人資本的壓制卻很難得,而詩文是屬於平平之作。
曾經在台灣瑞芳,平溪,石碇,... 苗栗南莊請教礦工耆老等等對顏雲年和他的家族的觀感,他們多數不吝於稱讚。這都在樂伯二手書店筆記過了,就不再贅述。文獻公私上的記載也是。(2022 年4 月12 日,樂伯於樂伯二手書店)
(臺灣史上的人物。出版者:成 文 出 有限公司。著者:楊雲萍。發行人: 黃成助。初版:中華民國 七十年五月)
附錄:
1:以下是楊雲萍著作的台灣史上的人物中關於顏雲年的介紹:
“日人佔據臺灣之後,他們深怕臺灣人的經濟的潛在力量,所以一開始統治,就注意到摧殘 或分化臺灣的「富豪」的政策,用以預防臺人之「資本」,來阻礙日人的「資本」之進侵臺灣。
他們以這種的政策,對付板橋的林本源,對付臺中的霧峯林氏一族。 如眾所知道:日人的政策是成功的,可是,他們還不放心。對臺人的經濟活動,尤施以政治的,法律的各種的束縛和限制。記得在日據時代,有一時期沒有日人的參加,臺灣人是不能組織「株式會社」(股份公司) 日人當然也喜歡臺人向「會社」投「資本」,可是,「會社」的支配實權,是握在他們日人的手 中的。在如此的情形之下,臺灣人要經營一規模較大的事業而使之成功,可說難中之難。僅有很 少數的「幸運兒」,得到例外。顏雲年,就是這些例外的「幸運兒」的代表的存在。他一代建置 當時的日金一千多萬的資產。他的事業之成就,當然是有負於日人的特別恩惠,而這些恩惠是由 於他對於日人的忠誠而得來的。臺灣淪日時,他做「皇軍」的「通譯」,後來被任爲「巡查補」, 對於瑞芳(基隆)地方的行政,予以便益不少。(原註:友聲會編「顏雲年小傳」一六、七頁)他受到 日人的青睐,是自此時開始,不過,平心而論,他確是臺灣「貨殖傳」裏,值得記憶的人物。
顏雲年,號吟龍。基隆之鱷魚坑( 按:應當是魚+桀魚坑)人。家務農,兼營煤礦業,少時讀書,台應童子試,未售。 不久值臺灣割讓。已如上述,他做了日軍的「通譯」得到日人的青睞,而開始他的新生涯。後來 他辭去「巡查補」之職,專心從事於採取砂金的事業,適是時,日人「藤田組」經營瑞芳金礦, 顏氏爲之購買物資,招募工人;頗得該組當事者之器重。「藤田組」因管理未善,收支不償,初 以金礦租予顔氏經營,到日本大正七年(民國七年),乃將一切權利予顔氏。經營得法,盈利日多。
後來又開始經營煤礦,已如上述,煤礦的經營,是他父祖傳來的舊業,更得發展,他所經營 的四腳亭煤礦,聽說在當時是本省第一的優良礦區。
顏氏雖置身貨殖,卻頗喜歡吟詠。對於當時臺灣的“詩社”之 維護,做過一些貢獻。他似乎 樂以「詩人」自任。不過,坦白地說,他的作品,是脫不出習作之味的,雖然也有一些「詩人」, 曾讚頌這位「詩人」的作品。他有「環镜樓唱和集」,和「陋園吟集」兩部詩集行世,(後者刊 於歿後》可是,這兩部詩集, 除紙張,印刷頗不錯之外,顏氏的作品, 多是平平之作·恕不引 錄,他既是一代的富豪了,又何必争此一文不值的“詩人”之名 呢? 歿於日本大正十二年二月, 得年五十( 原註:四十一年七月十日刊)“
2:江夢筆君的父親,在年青時候就從中國來到臺灣,和臺灣籍的婦女結婚,生江君;在臺北經營人 蔘行,行號叫做「江聯發蔘行」。當時,「江聯發」在「漢藥」業界是相當有地位的,臺灣人發 行的雜誌刊物上,每有「江聯發蔘行」的全頁廣告。因生意關係,江君的父親和他自己,多來往 中國和臺灣之間。江君又好學,所以有不少的中國新出刊的雜誌,可在江君處看到。例如「小說 月報」、「詩」 、「東方雜誌」及其他 。 還有嚴獨鶴 、 徐枕亞等編輯的所謂「禮拜六派」的刊物。
我和江君兩人,計劃合辦「人人」雜誌,是在民國十四年(日本大正十四年)的初春,創刊 號於是年三月刋出。這本薄薄十多頁的雜誌,內容、體裁固不足道。可是,因爲它是臺灣最初的白話文文學雜誌,說好聽一點:可以說它有一些歷史的意義,
(臺灣史上的人物。出版者:成 文 出 有限公司。著者:楊雲萍。發行人: 黃成助。初版:中華民國 七十年五月)
留言列表